帖子标题 | 作者 | |
---|---|---|
由此可见,慢心的修除,对菩萨而言是何等重要啊!以上所介绍的是慢心所的七种情形。-------《三乘菩提之宗通与说通》<第65-66集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之意涵(二、三)>正圜老师开示慢指高举或自己没那么好、变成好像很好!有骄慢的人会认为自己很好,就不会下手修行。菩萨在骄慢升起后应忏悔,忏悔增长惭、愧财,修行就会进步。骄偏在我所上面,不知都是无常的;慢偏在心行上。七种 | admin 2020-06-08 |
|
世亲菩萨的《百法明门论》把世间林林总总、不可计数的事物,分类归纳为五位百法,来统摄宇宙间的一切万法;而这五位百法是以八识心王为识之自相,以六位心所为识之相应,以十一色法为识之所变,以二十四心不相应行法为识之分位,由这四大类、总共九十四法和合运作,方能显示阿赖耶识自体之真如性。而这个真如性乃是阿赖耶识之所显法,不是能生阿赖耶识之法,更不是阿赖耶识所依 | admin 2020-06-08 |
|
菩萨于三界诸有为法中不生乐着,亦不愁忧烦恼;以证诸法唯心所现,实无所得,是故喜忧相灭,名为喜觉支。菩萨于诸法中了知一切诸法皆是自心缘于自心,除此以外,无法可得,心乐安住无所得境,名猗觉支。菩萨深入证验自心所取能取皆唯如来藏所现,能知能作主之心实无一法可得,心得定信,不移不转,名为定觉支。菩萨得心定已,观此定心住心亦妨涅槃,故于能观而具慧之心亦知应自 | admin 2020-06-08 |
|
五、作意缘:若眼识无第八识、末那、意识五遍行的作意心所有法为俱有依,如何使眼识五遍行作意等心所有法出现,乃至成就眼识了别色尘青黄赤白之功能出现?因此眼识现行必须有第八识、末那、意识五遍行作意心所有法出现才能现行。六、分别依缘:眼识只能分别青黄赤白等显色功能,若没有意识的功能差别──归纳、分析、整理,如何能够了知色尘之显色、形色、表色、无表色之种种差 | admin 2020-06-08 |
|
是故报化身佛之说法度众诸种事业,悉依法佛之自觉圣智所缘境界建立而施作;此非等觉菩萨之真如所行境界,唯究竟佛地真如法身所行境界,佛地真如能与五别境及善十一心所法相应故,等觉菩萨以下之法身真如唯与五遍行相应,故真如无自觉圣智所缘境界,不起法佛大用。法身佛虽与二十一心所法相应,而不堕于觉知心性种种相中,依其自觉圣智所缘佛菩提境界,建立报化身佛之一切法施运 | admin 2020-06-08 |
|
法身者,谓佛真如能与五遍行、五别境、善十一等心所法相应,不忘不愚一切法,能以无功用行而了一切有情心行。法身佛不说法,无色无相,唯佛与佛乃能具知,证悟之菩萨随其悟之深浅,知其多少。---------楞伽经详解第一辑p270智慧佛能说法度众,化身佛多示因缘,很少说法,不名智慧佛;应身佛多说二乘法,二乘法说已,复说大乘法之总相,少说一切种智;此是智慧佛,以应身住世时 | admin 2020-06-08 |
|
因为菩萨知道种种三界有为诸法,都是自心所现,皆能够摄归于如来藏心,所以在三界中行菩萨道,照样能够处于三三昧之境界中。我们来看,在《维摩诘所说经》卷2中的开示:于一解脱门,即是三解脱门者,是为入不二法门。也就是说,事实上依上述我们在大乘三三昧的说明,我们就知道三解脱门只是一个如来藏解脱门而已。也就是说,依如来藏的角度、或者转依而作的观察,这个才是真正 | admin 2020-06-08 |
|
因为菩萨知道种种三界有为诸法,都是自心所现,皆能够摄归于如来藏心,所以在三界中行菩萨道,照样能够处于三三昧之境界中。我们来看,在《维摩诘所说经》卷2中的开示:于一解脱门,即是三解脱门者,是为入不二法门。也就是说,事实上依上述我们在大乘三三昧的说明,我们就知道三解脱门只是一个如来藏解脱门而已。也就是说,依如来藏的角度、或者转依而作的观察,这个才是真正 | admin 2020-06-08 |
|
第六识颂三性三量通三境,三界轮时易可知,相应心所五十一,善恶临时别配之。性界受三恒转易,根随信等总相连,动身发语独为最,引满能招业力牵。发起初心欢喜地,俱生犹自现缠眠,远行地后纯无漏,观察圆明照大千。第七识颂带质有覆通情本,随缘执我量为非,八大遍行别境慧,贪痴我见慢相随。恒审思量我相随,有情日夜镇昏迷,四惑八大相应起,六转呼为染净依。极喜初心平等性 | admin 2020-06-08 |
|
此诸经等既同时说明外道所说不灭之真我是五蕴所成,其实非我;又显示出五蕴身心所成之假我以外,另有一个无我的真实心,于七次人天往返之后能至涅槃,名为本际,当知必有如来藏。只因声闻人定多慧少,性喜除性障,乐出离三界,不乐求微妙智慧,不能为他们解说如来藏唯识深奥之理,是故只以密意而说,名为我或当来我,或非我,非异我,不相在之本际。由此可证如来藏思想真是佛说。---- | admin 2020-06-08 |
|
说穿了,五欲功德的领受,本质正是在识阴六识的心所法运作下而领受的,这已经是落入识阴六识的我所中了。换句话说,识阴六识心的心所法就是识阴的内我所,由内我所而产生了眼见性、耳闻性乃至身觉性、意识了知性等我所,仍是内我所;至於身外的财物、名声、眷属、利养……等,都已是五阴共同拥有的我所了,已经是外我所而不是内我所的贪爱了。......获得解脱果的最 | admin 2020-06-08 |
|
悟后修学一切种智---如来藏系诸经,而触证五法三自性、七种第一义、七种性自性等八识心王诸心所法,证入百法明门而发起道种智者,名为分证即佛,犹非是究竟即佛也。《平实书笺》 | admin 2020-06-08 |
|
三贤位的无我观——如幻观(世界如幻)、阳焰观(人生如戏)、如梦观(菩萨道如梦)——修行圆满具足了,就能发起圣种性及修道性,又因为十无尽愿的增上意乐,及初地的入地心所应具备的增上慧学具足了,便是证得通达位功德,有了无生法忍而进入初地。入地后,修到初地满心时的无我观,叫做犹如镜像。入初地之后修学百法明门及布施波罗蜜满足了,证得犹如镜 | admin 2020-06-08 |
|
这时候开始便可以随心所欲而不犯戒,因为这时已经了解如何去改变自己的内相分了,这时候可以自己作主来改变内相分了,可以自己控制内相分而使它转变清净了,这才是真正的持戒者,满足了戒法的修行。这意思是说:增上戒学的修证和圆满,还是要由无生法忍而从内心证得的。《大乘无我观》二地菩萨主要是修持戒波罗蜜多,于一切的微细戒都无所犯,这是二地的修行。二地满心才算是真 | admin 2020-06-08 |
|
五地的无我观名为变化所成四地满心转进五地,再去修学增上慧学;从三地满心以上都要跟佛修学,三地满心前可以跟人间的地上菩萨修学;三地满心以上的菩萨都是直接跟报身佛修学(这是依三地满心所证得的意生身而说的,但也有菩萨到四地五地才发起意生身,才能直接跟佛修学),这个等一下再来说;佛度众生有很多方便善巧。现在话说回来,说他三地满心,犹如谷响境界正受完成,进入 | admin 2020-06-08 |
|
第八识如来藏于识别众生七识心之心行上,及于此等种种了别性上,极为伶俐,非众生七识心所能了知;唯有证悟此心之初悟菩萨,能极少分了知其识别性;证悟此心之久学菩萨,能多分了知其识别性;诸佛能究竟了知此心之识别性及余种种功能差别而无遗余,并具足了知七识心之一切识别性,故名一切种智。由如来藏具备此了别性,故维摩诘菩萨于《维摩诘所说不可思议解脱经》中,宣说此心 | admin 2020-06-08 |
|
(一)心法八(有主动支配能力)眼识(能观);耳识(能听);鼻识(能嗅);舌识(能尝);身识(能触);意识(能知诸法);末那识(又名传送识、染污识、染净依,即根本意识能分析诸法);阿赖耶识(又名无没识、含藏识、能藏诸法,永为种子)(二)心所法五十一(受心王指挥)1、遍行五(通善性、恶性、无记性)作意(心生境界,作意境);触(由境生心);受(由触生受); | admin 2020-06-08 |
|
断尽二障以后,为什么说第八识是「我」呢?因为这个时候,离开变易生死以后,第八识真如和二十一个心所有法相应;等觉菩萨的真如不能与二十一心所有法相应,只能与五遍行心所有法相应,所以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我」。佛地的真如可以与别境五种心所有法、善十一心所有法相应,所以祂是真正的「我」,这个就是《大般涅盘经》所说的「常乐我净」的我。这种常乐我净的「我」,不是贤 | admin 2020-06-08 |
|
各位菩萨,以上所说四圣六凡十法界世间,其实都是唯心所成;即使是我们所住地球的粗硬世间,也是由有缘众生如来藏中所含藏的共业种子互相感应,才能在虚空中形成,使众生得以在这世间受报,乃至继续造业;所以说三界唯心,因此心就是世间。世尊在经中常为弟子们宣说三界二十八天的境界相,以及往生三界的种种因由果报,希望弟子们能够了知,三界所有境界都是幻有幻灭,不可贪爱 | admin 2020-06-08 |
|
四禅前之未到地定中,息脉俱断,后入四禅,念、欲心所俱断,不念不欲三禅乐,寂然安住。八定者,合四禅四空定,故名八定。四空定者,谓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此四空定,以离色界境界,证者舍寿入无色界,故名无色定。佛子于四禅中,若思证超无色界而出三界,便舍四禅,入无色界。初入无色定时即名空无边处,此处但觉微细之了知心无边广大;外道不知,便 | admin 2020-06-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