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凡操心所为之事。常要面前路径开阔使一切人行得。始是大人用心。若也险隘不通。不独使他人不能行。兼自家亦无措足之地矣(章江集)黄龙曰。夫人语默举措。自谓上不欺天。外不欺人。内不欺心。诚可谓之得矣。然犹戒谨乎独居隐微之间。果无纤毫所欺。斯可谓之得矣(答荆公书)黄龙曰。夫长老之职乃道德之器。先圣建丛林陈纪纲。立名位选择有道德衲子。命之曰长老者。将行其道德。非苟 三摩地

2018-07-19

总而论之,皆是胜心所使,诳惑无知。彼无知者,谓是活佛,谓是菩萨,尽其形命,承事供养。殊不知佛戒中谓之恶律仪业,虽是持戒,步步结罪;又有一等烧身燃臂,礼佛求忏,谓之功课,于世法中,亦是好事,参究分中,当得甚么事?古德云:切莫向他机境上求。谓礼佛是机境,求忏是机境,佛法中一切好事悉机境也。不是教你不行此一切善事,但用心一处,此一切善事,悉能助发滋培善根 三摩地

2018-07-19

皆从自心所起。自心所生。心若不起。争如之何。天台云。汝之伎俩有尽。我之不采无穷。诚哉是言也。但只要一切处放教冷冰冰地去。平妥妥地去。纯清绝点去。一念万年去。如个守尸鬼子。守来守去。疑团子欻然爆地一声。管取惊天动地。勉之勉之。示信翁居士。大抵参禅。不分缁素。但只要一个决定信字。若能直下信得及。把得定。作得主。不被五欲所撼。如个铁橛子相似。管取克日成功 三摩地

2018-07-19

问:云何亦有亦无?答:为随心所造一切恶业,即有地狱;若心无染,自性空故,即无地狱。问:受罪众生有佛性否?答:亦有佛性。问:既有佛性,正入地狱时佛性同入否?答:不同入。问:正入之时佛性复在何处?答:亦同入。问:既同入,正入时,众生受罪,佛性亦同受罪否?答:佛性虽随众生同入,是众生自受罪苦,佛性元来不受。问:既同入,因何不受?答:众生者,是有相,有相者 admin

2018-07-19

诸法所生唯心所现。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欲言心有。如箜篌声求不可见。欲言其无。如箜篌声弹之亦响。不有不无妙在其中。故般舟云。诸佛从心得解脱。心者清净名无垢。五道鲜洁不受色。有解此者大道成。遵此十门上行下效不倦。终之则吾佛之教可延于后世。苟谓不然。祖道必丧。倾望后裔。览而警焉上封佛心才禅师坐禅仪夫坐禅者。端心正意洁己虚心。叠足跏趺收视反听。惺惺不 三摩地

2018-07-19

但用心所拟三界尚成。岂此一堂顽痴不动。大论云。诸佛常放光说法众生罪故。对面不见。是须一像既尔。余像例然。树石山林随相标立。导我心路无越圣仪化相三宝化相三宝者。谓释迦如来为佛宝也。所说灭谛为法宝也。先智苦尽为僧宝也。此化相三宝。或名别相体。是无常四相所迁灭。过千载但可追远。用增翘敬。以贤劫中三佛已往。无我第四群生何依。长沦苦海解脱无路。是以能仁膺期出 三摩地

2018-07-19

一者法身谓圆心所证。二者报身。谓万善所感。三者化身。谓随缘所现。今释迦牟尼佛者。法身久证报身久成。今之出现盖化身耳。谓于过去释迦佛所。发菩提心。愿同其号。故今成佛亦号释迦。三无数劫修菩萨行。一一劫中事无量佛。中间续遇锭光如来。以发布泥金华奉上。寻蒙授记得无生忍。然一切佛将成佛时。必经百劫修相好业。其释迦发心在弥勒后。当以逢遇弗沙如来。七日翘仰新新偈 三摩地

2018-07-19

三界虚伪惟心所作。离心则无六尘境界也。毗婆沙论问曰。心意识有何差别。答曰。无有差别。即心是意。意即是识。皆同一义。如火灸。亦名焰亦名炽。般若又曰。若如实知自性皆空。是为能学六根六尘六识者也。祖师云。遍现俱该沙界。收摄在一微尘。识者谓之佛性。不识唤作精魂。然虽如是。蹉过者极多。错会者不少○第七末那识转平等性智楞伽云。末那者。此云染污意。恒审思量。故亦 三摩地

2018-07-19

能遂人心所求如意。且作么生是如意底事。下座与大众同诣大佛殿。启建天申。圣节谨白上堂举。法眼问修山主。毫厘有差天地悬隔。尔作么生会。修云。毫厘有差天地悬隔。眼云。恁么会又争得。修云。某甲只恁么。未审和尚作么生。眼云。毫厘有差天地悬隔。修礼拜。师云。法眼与修山主。丝来线去。绵绵密密。扶竖地藏门风。可谓满目光生。若是德山临济门下。更买草鞋。行脚始得。为甚 三摩地

2018-07-19

心所行处。既非心所行。即非希有法。既非希有法。此法无实亦无虚。既无虚实。唤作有亦不得。唤作无亦不得。唤作亦有亦无亦不得。唤作非有非无亦不得。唤作非非有非非无亦不得。不见适来禅客问。一法若有。毗卢堕在凡夫。万法若无普贤失其境界。去此二涂请师速道。云门答他道。脱壳乌龟飞上天。诸人且作么生辨明。为是有耶是无耶。是虚耶是实耶。试出来道看。如无。更引些葛藤 三摩地

2018-07-19

三界唯心所现。万法唯识所变。若道先有人。既未有世界。人却在甚么处安顿。这些子不妨被他窒碍。说先有世界也不是。先有人也不是。一明。不著排遣。自然分晓。适来所谓变大地作黄金。搅长河为酥酪。不是差事。以至芥子纳须弥。须弥纳芥子之类。亦非假于他术。只如须弥纳芥子。则故是芥子。里面如何著得一座须弥山。到这里也须亲见一回始得。这一假事。人人本有。各各天真。只为 三摩地

2018-07-19

心所向皆无碍。佛境界非是外境界有相。佛乃自觉圣智之境界也。决欲知此境界。不假庄严修证而得。当净意根下无始时来客尘烦恼之染。如虚空之宽旷。远离意识中诸取。虚伪不实妄想亦如虚空。则此无功用妙心。所向自然无滞碍矣佛又言。不应于一法一事一身一国土一众生道于如来。应遍于一切处见于如来。佛者觉义。谓于一切处。常遍觉故。所谓遍见者。见自己本源自性天真佛。无一时 三摩地

2018-07-19

心所向皆无碍。佛境界即当人自心现量。不动不变之体也。佛之一字向自心体上亦无著处。借此字以觉之而已。何以知之。佛者觉义。为众生无始时来不信自心现量本自具足。而随逐客尘烦恼流转三界受种种苦。故苦相现时。自心现量之体随苦流荡。故诸佛愍众生流荡之。故借佛字以觉之。既已觉则佛之一字亦无用处。佛是众生药。众生病除。则佛药无用。凡看经教及古德因缘。当如是学众生 三摩地

2018-07-19

心所向皆无碍。决有此志学无上菩提。常令方寸虚豁豁地。不著言说不堕空寂。无言无说两头俱勿依怙。善恶二事无取无舍。日用二六时中将思量计较之心坐断。不于空寂处住著内不放出外不放入。如空中云如水上泡。瞥然而有忽然而无。只向这里翻身一掷抹过太虚。当恁么时。安排他不得。[飢-几+殳]饤他不得。何以故。本来如是。非是强为。不见释迦老子有言。不取众生所言说。一切有为 三摩地

2018-07-19

心所测。非口所宣。能至其涯畔矣。令神仙鬼物皆怪者也。仙则修炼成怪。鬼则自然为怪。佛法中之怪则异于是。何耶。动经生劫依正法而修。致自然显无漏果位中之运用也。知此怪正怪也。在人情则谓之怪。在诸圣则谓之通。感而遂通。故目篇也。故智论云。以禅定力服智慧药。得其力已遂化众生。复置世界于一毛。疑海水为五味。故曰缘法察境。唯寂乃照。始验佛门龙象间代一生出而摄诸 三摩地

2018-07-19

一切万法从心所生但有名字无有实者。大寂曰。如是如是。一切法性不生不灭。一切诸法本自空寂经云。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又云。毕尽空寂舍。又云。诸法空为座。此即诸佛如来住此无所住处。若如是知。即住空寂舍坐空法座。举足下足不离道场。言下便了更无渐次。所谓不动足而登涅槃山者也。业既传心印。寻诣曹溪礼祖塔。回游庐岳天台及诸名山遍寻圣迹。自洛抵雍憩西明寺。僧众咸 三摩地

2018-07-19

由此可知大慧被金朝胡人放回之后,并没有在金山与圆悟大师相见过,而是时隔年余之后,才从平江虎丘知道了勤大师的下落,才前往云居山初次相见的,怎会在此之前先于金山相见而当众辱骂勤大师?而且,勤大师在文中不但说是时隔年余才初次于云居山相见,更说大慧是“得得”欢喜之状来见勤大师的,可见大慧根本就没有对勤大师生起过不满之意;是故虎丘后人痴绝法师之言, 三摩地

2018-07-19

心所[51](与此相应故)遍行[5]触、作意、受、想、思。别境[5]欲、胜解、念、定、慧。善[11]信、精进、惭、愧、无贪、无瞋、无痴、轻安、不放逸、行舍、不害。根本烦恼[6]贪、瞋、痴(无明)、慢、疑、恶见(不正见)。随烦恼[20]小[10]:忿、恨、恼、覆、诳、谄、憍、害、嫉、悭。中[2]:无惭、无愧。大[8]:不信、懈怠、放逸、昏沉、掉举、失念、不正知、散乱。不定[4]悔(恶 三摩地

2018-07-19

此盖解小乘所计五位色心心所不相应无为等法。体性业用一皆详括。故云法源也。识心论澄观论俱舍义钞数卷北山参玄语录十卷。都计百余轴。并行于代。就中语录博该三教。最为南北鸿儒名僧高士之所披玩焉。寺居郪城之北长平山阴。故云北山统三教玄旨。实而为录。故云参玄也。观清之述作。少分明二权一实之经旨。大分明小乘律论之深奥焉。清貌古且奇皙白而光莹。相国崔龟从时从事东川 三摩地

2018-07-19

不知众生种种诸心所缘境界。不能善说第一义空。是故二乘无四无碍。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若诸声闻缘觉之人。一切无有四无碍者。云何世尊。说舍利弗智慧第一。大目犍连神通第一。摩诃拘絺罗四无碍第一。如其无者如来何故作如是说。尔时世尊赞迦叶言。善哉善哉。善男子。譬如恒河有无量水。辛头大河水亦无量。博叉大河水亦无量。悉陀大河水亦无量。阿耨达池水亦无量。大海之中水 admin

2018-07-19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