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从此以后世亲菩萨就专心的宣扬大乘,广造诸论阐扬大乘佛法,对大乘经典譬如《华严经》、《大般涅槃经》、《法华经》、《般若经》、《维摩诘经》、《胜鬘经》等都加以阐释;对瑜伽宗的许多论着也详加论述,譬如《十地经论》、《唯识三十论》、《大乘五蕴论》、《大乘百法明门论》等,总共有五百部大乘论着,合以前所着之小乘论五百部,总共一千部,因此享有千部论主之美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譬如欧美日本一分研究佛教之学者,及信受彼等研究之印顺法师等人,不肯信受般若系及唯识系等胜妙于阿含经之二三转法轮诸经为佛口亲说--否认第二三转法轮诸经为佛所说者,令人消减对于大乘法义之信心。又否定三乘法根本之第八识如来藏,令大乘法之胜妙性灭除;亦将二乘所证涅槃,定位于一切法空之外道断灭见中;此乃印顺等研究佛教学术者所必堕之困境,亦必因此使得佛教根本法义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此外,真心如来藏又另外有许多的自体性,中国禅宗证悟的人能少分了知的;是证悟的人进修别相智与一切种智以后,才能多分了知的;这个多分的了知,就是中国法相唯识宗的玄奘师资,所共皆亲证的智慧境界;也是我所依据,用来破邪显正的智慧。这是次第进修到佛地以后,佛世尊才能具足了知的;所以真心如来藏不称为空相,而称之为空性;因为祂有许多真实的法性存在,而且这些法性常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再者,因为古大德观察因缘,用某一个法门来摄受众生,而学人看到大德的证量是这么样深广,因而建立宗派;可是当大德舍寿之后,往往后继乏人,所以法便式微,很少有能够像古德一样证量这么深的人,譬如说法相唯识宗。再者,古德也可能认为说某一个法门是很殊胜的,所以他一直努力去修学,可是往往自己却不知道说修学的标的为何,可是因此宗派却也建立下来。有善知识说,应当依照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祂有无量无边的异名,就好像《阿含经》常常说我、无我、如、本际、实际、涅槃、如来藏,《般若经》里面也常常说非心心、无心相心、无念心、无住心、菩萨不念心,而在唯识诸经中也常常提到说第八识、阿赖耶识、阿陀那识、如来藏、异熟识、真如、无垢识等等。亲证了祂以后就是大乘的见道,这个跟二乘亲证蕴处界的虚妄的见道,同样施设为人无我的名称,但是,所证所观察的标的却是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佛法中常说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就是在说明,一切万法都是由我们的真心如来藏所出生创造的。而一切万法必定有一个出生的根源,那个根源就是我们的第八识如来藏。世间是共业所成,是大家各自的如来藏共同运作而形成的。如《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4〈一切佛语心品之四〉云:佛告大慧:如来之藏,是善不善因,能遍兴造一切趣生,譬如伎儿变现诸趣,离我我所;不觉彼故,三缘和合方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正觉同修会悟后起修增上班课程-开演瑜伽师地论平实导师不仅完全承继玄奘大师所弘传三转法轮「真唯识量」,定期开讲详述「成唯识论」、「瑜伽师地论」,并以释迦牟尼佛所传授之三乘佛法為依归,教授大乘佛菩提道与二乘解脱道之实证,夜以继日為法忘躯,不為名利、不受供养,出资出力护持正法,不搞个人崇拜,没有架子,并以身作则,实践佛经所示的菩萨六度万行及中国古圣贤的行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平实导师本着菩萨的慈悲,不忍众生被误导,不忍中国佛教被外国宗教消灭,观察时代因缘及众生福报,以中国禅宗的开悟法门为基础,含摄俱舍宗的断我见、证初果,再融摄玄奘大师的真实唯识论,为佛弟子们次第建立了阿含解脱、般若中观及唯识种智的正确知见。正觉同修会所传授的如来,从初发心认识什么是佛法、如何实证,而渐次具足十信位,进入初住位,修习大乘菩萨的六度万行,而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三界唯心,万法唯识这个问题应该说有两个面向的问题存在:第一个就是说佛教中常说的万法唯识与三界唯心是同还是异呢?这两个的关系是怎么样呢?其二就是佛教中的唯识,跟哲学上的唯心论,是同还是异呢?有这两个面向的问题。因为要探讨这第二个面向的问题,就是说唯识跟哲学上的唯心论是同还是异,我们就必须要先了解佛教所说唯识的真实意涵是什么,因此还是得要先来探讨第一个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而许多已经证悟的菩萨,正努力地继续修学般若别相智及熏习唯识种智,欲往初地迈进。因此,学人若欲实证如是胜妙的佛法智慧,必须先有此次法之福德基础,将来才可以亲证解脱果乃至佛菩提之开悟明心,甚至地地增上。所以这本《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不论您是从来没有接触过佛法的人,或是已经熏习佛道时劫长远之久学菩萨,都将会是适合您阅读的一本书。因为佛陀说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善知识说法有许多种:有说定、说禅、说念佛法门、相唯识、说真正密意、说真正之金刚乘等,说法无量。但参禅人应有所拣择、对于求明心见性有益之善知识说法,应摄取听受,对于求明心见性用不着者,譬如为人悉檀、对治悉檀、世界悉檀等,应作选择性的听取。其次是闻时记忆,闻后思惟。所谓闻是指听闻、阅读及课诵。听闻是直接听善知识说法。阅读是自己阅读经典或善知识之著作。课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妳想要出来当亲教师度众说法,得要有自己的见地,并不是把我的录音带誊作文字而一字不易的照念;要有妳自己的见地:把我讲的法吸收了,然后从妳的自心流露出来;我说《大乘起信论》时不是这样从自心中讲出来的吗?我讲《成唯识论》不也是这样讲出来的吗?我讲《成唯识论》也还是直接拿着论讲的,我讲《楞伽经》的时候也是拿着经本讲的,都没有打稿的,也不是一面参考批注一面讲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关于粗重,在《成唯识论》中有开示:“二障种子立麁重名。性无堪任,违细轻故;令彼永灭,故说为舍。此能舍彼二麁重故,便能证得广大转依。”(《成唯识论》卷9)也就是在佛菩提道中,烦恼障和所知障的种子、随眠,就是属于修行上粗重难断的障碍,因为这两种障的断除,如果没有发利乐有情的广大心,是无法断除的;所以历经了十地的修行,入了等觉位,还要百劫修相好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这个智慧就是菩萨六度中的般若,须以亲证第八识如来藏为基础,然后亲自现前领受所证金刚心如来藏的体性,因而发起了般若慧的根本智(就是般若总相智),以及后得智(就是般若别相智),乃至一切种智;循序修学,地地增上,在唯识百法明门、千法明门、万法明门等无量无数法上修,直到一切种子的智慧修证,断尽变易生死而成就佛道。因为证得如来藏的时候,你就有法身德,这时你可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增上慧学谓第一义谛;第一义谛有二:一者般若空性——如来藏总相智,地前菩萨之胜行智也;二者唯识空性——如来藏别相智、地上菩萨之道种智与究竟佛地之一切种智也。增上心学谓定学诸种三昧,以四禅八定、无想定、灭尽定为主,衍生之无量三昧为辅。四禅八定者,谓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合名四禅。初禅境中有觉有观,眼耳身意识俱,鼻舌识不现。二禅以上 | 三摩地 2018-07-23 |
![]() |
1、佛法中精进的定义精进一词,是梵语毗梨耶(Virya)的意译,有时也译为勤,意为勤修佛法,即毫不懈怠地修善止恶利益众生,是三十七道品中五根五力中的进根与进力,也是大乘佛法菩萨六度大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和般若)中的一度,更是唯识百法明门中善十一心所法(善谓信惭愧,无贪等三根,勤安不放逸,行舍及不害)中的一法。2、五根五力中的精进通常所说的五根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他们到处在否定说没有第七识、第八识,就使得原始佛法的四阿含诸经,以及第二转法轮的般若诸经、第三转法轮唯识系诸经,都变成不了义经了,也使二乘圣人所证的无余涅槃变成断灭本质的戏论境界了。他们认定第三转法轮的所有经,譬如《大乘同性经、如来藏经、解深密经、楞伽经:•》等,都是不了义法、都不是佛亲口所说,否定经中佛所说的圣教;他们继承了藏密的宗喀巴、西天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第二部分:见道明心是打开成佛之道之大门,必须精进求证成佛之道,诸经论依唯识五位而作分别,唯识五位略述于下:初则资粮位,一劫乃至万劫修行十信,成信不退。信不退故,方能继续修学佛法而不退失。次则加行位,外门广修六度万行,至六住位修学般若及作断除我见之加行;我见确实断除以后,在此加行位之末,彼悟入唯识性故悟入三性(依他起、遍计执、圆成实性),此即禅宗之破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就都死在句下了,都不懂啦!所以他们认为:阿含是阿含、般若是般若、唯识是唯识,三个法是不能贯通的,三个法是不同的东西。但是你来到这里学法,证得如来藏之后,你会发觉:原来阿含、般若、唯识是相通的,没有一法不通的,由这个如来藏通一切法,所以三乘菩提是一贯而相通的。那时你就会现前看见:阿含的原始佛法虽然偏显人无我,般若虽然偏显法无我,唯识虽然偏显一切诸法无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怎么样观察佛法的功德微妙呢?你必须要先亲证嘛!如果没有亲证,如何知道佛法的功德微妙呢?特别是要亲证大乘菩提!亲证了以后,你会发觉原始佛法的四阿含经典也能懂,第二转法轮的般若经典、第三转法轮的唯识系种智经典也一样可以通达;从大乘的明心证悟而可以通达三乘菩提,就会知道:佛法还是真的微妙,功德真实广大。既然如实的观察到佛法的功德微妙广大,当然要护持正法,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