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俱舍唯识维摩上生。皆深藏若虚也。复往南燕就晖公重覆所学。研朱益丹。犹慨义章未为尽善。乃之今东京相国寺。遂糅新钞讲训克勤门生领悟。时朱梁后主与屿丱角同学庠序。狎密情浓隔面年深。即位半载下诏访之。屿虽知故旧终岁不言。事不可逃应召方入。帝见悲喜交集。宣赉丰厚。时属嘉庆节。曾下敕止绝天下荐僧道恩命。其年独赐屿紫衣。仍号演法大师。两街威仪迎导至寺。兼敕东塔御 三摩地

2018-07-19

而此十一色法,于三界中现前,非可谓无,然无实有不坏自性,念念变易,终归坏灭;如影似有,而无实质,故名“八识心王及五十一心法之所现影”,若离此二,尚无一法可得,何况十一?故云万法唯识。【三位差别故】;此谓“心不相应行”法,有二十四法:得、命根、众同分、异生性、无想定、灭尽定、无想报、名身、句身、文身、生、住、老、无常、流转、定异、 三摩地

2018-07-19

唯识于安国寺素法师。通涅槃经于福林寺崟法师。甫又梦。梵僧以舍利满琉璃器使吞之。且曰。三藏大教尽贮汝腹矣。自是经律论无敌于当时。囊括川注逢源会委。滔滔然莫能济其畔岸矣。夫将欲伐株杌于情田雨甘露于法种者。固必有勇智宏辩欤。无何谒文殊于清凉。众圣皆现。演大经于太原。倾都毕会。德宗皇帝闻其名征之。一见大悦。常出入禁中与儒道议论。赐紫方袍。岁时锡施异于他等 三摩地

2018-07-19

乃首登座于瑜伽唯识因明百法等论。竖立大义六科。敌论诸师茫然屈伏。一行惊异曰。大法梁栋伊人应焉。余心有凭。死亦足矣。及乎大驾西还敕令扈从。乃有小疾上表。帝降中使赐药并方诏曰。法师将息。朕此药并方甚好。服食必差。所患痊愈早来西京。其顾遇也若此。仍属此际一行迁神。敕令东宫已下京官九品已上并送至铜人原蓝田设斋。推氤表白。法事方毕。宰相张燕公说执氤手曰。释门 三摩地

2018-07-19

奘所译唯识论。初与昉尚光四人同受润色执笔捡文纂义。数朝之后基求退焉。奘问之。对曰。夕梦金容晨趋白马。虽得法门之糟粕。然失玄源之醇粹。某不愿立功于参糅。若意成一本。受责则有所归。奘遂许之。以理遣三贤独委于基。此乃量材授任也。时随受撰录所闻。讲周疏毕。无何西明寺测法师亦俊朗之器。于唯识论讲场得计于阍者赂之以金。潜隐厥形。听寻联缀亦疏通论旨。犹数座方毕测 三摩地

2018-07-19

禀学大乘唯识瑜伽中边等论金刚般若经因明声明医明王律论等。并依承智护进友智友三大论师。复游双林经八塔。往来瞻礼十有八年。闻南北竺颇尚持明。遂往咨禀。彼有灌顶师名达摩耶舍。见慧勤重可教。授瑜伽法入曼荼罗三密护身五部印契经。于一年诵彻三千五百余颂。常闻支那大国文殊在中。锡指东方誓传佛教。乃泛海东迈。垂至广州风飘却返抵执师子国之东。又集资粮重修巨舶。遍历南 三摩地

2018-07-19

于大荐福寺出浴像功德经毗柰耶杂事二众戒经唯识宝生所缘释等二十部。吐火罗沙门达磨末磨。中印度沙门拔弩证梵义。罽宾沙门达磨难陀证梵文。居士东印度首领伊舍罗证梵本。沙门慧积居士中印度李释迦度颇多语梵本。沙门文纲慧沼利贞胜庄爱同思恒证义。玄伞智积笔受。居士东印度瞿昙金刚迦湿弥罗国王子阿顺证译。修文馆大学士李峤。兵部尚书韦嗣立中书侍郎赵彦昭。吏部侍郎卢藏用兵 三摩地

2018-07-19

可是这个知觉,毕竟不是一般人所能了解的,得要证得如来藏之后才能现前观察、现前领受祂的知觉,所以说祂的知觉性极为微细而完全不在六尘中运作,因此,真实唯识门中就把专在六尘外起知觉的祂,定名为细心。这个细心是说第八识,祂的知觉性是在六尘外运作的;一般人及错悟者所说的细心,则是意识觉知心,都是在六尘中有知有觉的第六识;所以这二心是完全不同的二个心,不可以混 三摩地

2018-07-19

历史上,中国从初祖达摩以至五祖弘忍,都是以《楞伽经》为禅宗印心的典据,然而这《楞伽经》是属于第三转法轮的甚深经典,这也是玄奘菩萨所弘扬的唯识法相的深妙义理,因此非常难以阅读。到了六祖惠能大师,由于闻说五祖弘忍为其讲解《金刚经》,到了「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才恍然大悟,茅塞顿开,从此第二转讲授的《金刚经》便取代了《楞伽经》的地位,所以「禅」的证悟者都必须 三摩地

2018-07-19

把这个见分细分为三分来说见分时,是说见分对相分有能够见闻觉知的功能,故有人类的见闻觉知心的功能运作,对于所接触的色阴等境界相能够去加以领受,这就是唯识学中通称的见分。当七识心的见闻觉知性在运作的过程中,能够知道色阴等境界相的时候,很清楚知道自己所领受的相分境界,不会错乱。譬如看到时知道那是,不会误认为是青色,这就是有自证分;又如听见父亲的声音时,知 三摩地

2018-07-19

陈于太宗,宗为大异,佛之宏深,儒道何及?又兼著述,成唯识论,既资妙理,复依亲证。楷定八识,利益学人,此心王法,佛法精蕴。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八识为本,万法为枝。第八即心,亦名藏识,赖耶陀那,异名同旨。第六意识,善能区分,第七末那,又名意根。前五现量,触尝见闻,与意识俱,合为识蕴。心持业种,能生前七,自体清净,无覆无记。万生于八,八生于一,推根溯源, admin

2018-07-06

他深解如来经中所说的法义,而在回国后,翻译了许多经典,后来接受佛教界的请求而写了《成唯识论》、《八识规矩颂》,深入解释这八个识的自性等。可谓甚深广大、胜妙无比,至今流传不歇。中国佛教史上,玄奘菩萨不是唯一证悟第八识的佛子,禅宗开悟所证同样也是第八识。禅宗二祖慧可悟得如来藏,菩提达摩以《楞伽经》印证他开悟;六祖慧能悟得如来藏,五祖弘忍以《金刚经》为他 admin

2018-06-20

也就是说,第一时的部分说的是华严;第二时的部分说的是阿含;第三时说的部分是般若;第四时说的部分是方广唯识;第五时说的部分是法华。中间的阿含、般若、唯识这三个部分,因为它的地位特别重要,所以独立出来作为三教(初时四谛的小乘教,说二乘法;二时方等般若的大乘教,说如来藏空性之总相与别相;三时解深密经等方广的唯识教,说如来藏空性之一切种智),这样成就了五时 admin

2018-03-15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