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所以阿含许多地方说六识是有间等法,却又同时说有不会灭坏的识,有出生五阴的入胎识;又在十因缘法中说有齐识而还,不能过彼的识,说涅槃的本际、生死的本际,真如、如来藏、我;乃至南传佛法经中所讲的,爱阿赖耶、乐阿赖耶,欣阿赖耶、喜阿赖耶,当然都是指第八识如来藏,不是指识阴中的任何一识。而阿含中由于寿、暖与识三法的存在,使得众生性命得以存在,这个识当然是指第 admin

2020-02-18

)为什么说发行是道场呢?也就是说,第八识如来藏祂能够发出有为法上的功德,有为法有两个部分来说:第一个是有漏的有为法,第二个是无漏的有为法。有漏性的有为法,例如众生贪著财色名食睡,或者贪著色声香味触等五欲法,这是有漏的有为法;又例如众生的我见、我执等等的烦恼,这也是有漏性的有为法。众生的我见以及我执这些烦恼,会因此而引生对自我的执著,这样会在每一世死 admin

2020-02-18

八识,是佛法基本正知见,谓眼、耳、鼻、舌、身、意为前六识,第七识为意根(又名末那),第八识为如来藏(又名阿赖耶、真如等)。《增壹阿含经》卷28:「云何名为识?所谓识:识别是非,亦识诸味,此名为识也。」《入楞伽经》卷8:「所谓八识,何等为八?一者阿梨耶识,二者意,三者意识,四者眼识,五者耳识,六者鼻识,七者舌识,八者身识。」世尊说人人皆有八识心王,不少 admin

2020-02-18

中文名如来藏外文名तथागतगर्भ;Tathāgatagarbha又名阿赖耶识丶真如丶异熟识丶无垢识体性不生不灭、非断非常、非空非有功德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目录1如来藏概述2如来藏与十因缘十二因缘法的关系3如来藏与涅槃的关系4如来藏与中观的关系5如来藏别名的涵义6如来藏的体性和七大自性7如来藏在佛法的重要地位8佛门以如来藏法千年传承,不曾改易9如来藏与佛法法脉如来藏概述 admin

2020-02-18

所谓的正知见,就是要有真善知识教导,告知真心离见闻觉知,告知要用见闻觉知心往离见闻觉知的方向去找本来就离见闻觉知的第八识,告知真心与妄心和合运作似一等等。所谓的定力,至少要有未到地定浅定的功夫,于亲证本来自在的真心时,才能悟得深、体验也深。所谓的福德,就是在正法团体所培植的福德;因为在正法团体培植福德比较容易。诸如等等,具有真心本来自在正知见的菩萨 admin

2020-02-18

明心证悟第八识如来藏后,转依如来藏的本来自性清净性,来修断烦恼。当您证悟明心时,了知意识心是虚妄的,不再认意识心为我,我见的烦恼就断了。在证悟明心之前,并不需要先把我所的烦恼完全断除,就可能证悟菩提,这就是维摩诘大士所说的意思。证悟之后,我见断了,才开始修除我执与我所执著的烦恼,一步步向上地菩萨位前进,永不入无余涅槃,这才是真正的成佛之道。如果只是 admin

2020-02-18

其实意根是附属于阿赖耶识的,只是因为阿赖耶识从来都不作主,祂就像西蜀后主阿斗一样,意根就像诸葛亮,八识心王都是意根在作主。阿赖耶识从来都不思量,所以祂从来都不作主,但是意根需要什么祂就会供应什么,祂都作得到,因此阿赖耶识祂是一切最胜。由于阿赖耶识变现的五色根加上意根,然后有了前六识出现;有了前六识出现以后,接下来五遍行的心所有法,以及欲、胜解、念、 admin

2020-02-18

在阿罗汉舍寿的时候,如果他是定性声闻人,他就会把自己的第六识意识和第七识意根灭掉,永远不再出现任何的我;这样他完全灭掉了前七转识,剩下他的第八识异熟识,也就是如来藏单独存在的境界,这样的涅槃境界,就叫作无余依涅槃。但是无余依涅槃也不是修来的,阿罗汉他只是把自己灭掉而已,就好像是一样;有情众生的,只是杀掉这一世的身体,而定性声闻阿罗汉舍寿后的无余依涅 admin

2020-02-18

那第二句的与此相应故讲的又是什么呢?这是在讲八识心王所拥有的五十一个心所有法;这五十一个心所有法,必定是与八识心王相应的,所以称为与此相应故。这里的此所指的就是八识心王。五十一个心所有法中的五遍行:触、作意、受、想、思,这五个心所有法在十八界中与八识心王相应,它们跟八识心王的每一个心统统相应,所以叫作遍行,遍行于八识心王中的一切识。而且这五遍行法, admin

2020-02-18

因为八识心王有这些心所有法,配合过去世的无明,以及这一世父母和四大元素的助缘,所以就有了五胜义根大脑,也有了十一种色法的出现。包括修定以后能够变现出来的法处所摄色。这些色法都是由八识心王、五十一个心所有法才能够显现出来,包括我们的色身,所以说这十一个色法,叫作二所现影故,是由第一位,五位百法第一位的八识心王与第二位的五十一个心所法,由这两类的法而变 admin

2020-02-18

接着说第二种缘起,赖耶缘起,是说众生所造一切善恶业,以及所熏习的一切善染法,一切世间出世间法,不论是什么法,都落在阿赖耶识之中所集藏,众生所造的一切善恶业种,以及八识心王的一一种子,及众生因不明实相、不知解脱,而熏习种种外道邪见和我见、我执所成的无明,都集藏在阿赖耶识中,就有了三界的生死轮回。然后在三界生死轮回之中,往世所造业种以及所熏无漏法种就会 admin

2020-02-18

因此我们看到了猫、狗等动物,不要以为它们都笨笨的什么都不懂,其实它们和我们一样有八识心王,你在想什么它大概也知道,你板起脸来它就夹起尾巴躲到旁边去;它只是无法以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而已,因为它的五胜义根大脑没有语言文字的功能,这是它生为畜生道的业果报。这八识心王及其相关的一切法,就叫作一切众生心。这个心为什么含摄一切世间和出世间法呢?又为什么说这八 admin

2020-02-18

相分是指六尘的境界以及自己的色阴,是第八识如来藏所出生的内相分六尘以及色身五根,也就是百法明门中所说的色阴等十一法;但在这里主要是从六尘来说相分,不说到五色根也是如来藏的相分。因为相分是我们的觉知心所接触(看见)的六尘法相,所以称为相分。因为有被见的六尘法相等相分,就一定同时会有能看见相分的能见者,也就是见分,所以见分是指能看见相分的觉知心等功能。 admin

2020-02-18

这样的四阿含教证中,也证明了确实有第八识的存在了。因为在阿含四大部经典中已经说:灭尽定中的倶解脱阿罗汉们,或是无想定中的外道与凡夫,虽然呼吸和心跳都停止了,意识也断灭而无见闻觉知,看起来似乎是死亡了,但是因为还有命根,故不等于死亡,只是入了甚深定中而已。由阿含所说的灭尽定及无想定中仍有命根,而说识、寿、暖三法仍然继续存在,可是那时的识阴已经全部灭尽 admin

2020-02-18

《楞严经》对于五阴的论述,首先强调了,五阴本是如来藏妙真如性之法性,五阴是第八识如来藏藉由五种妄想所变生的。五种妄想有:坚固妄想、虚明妄想、融通妄想、幽隐妄想、颠倒妄想,由坚固妄想变生色阴,虚明妄想变生受阴,融通妄想变生想阴,幽隐妄想变生行阴,颠倒妄想变生识阴。在《楞严经》,世尊开示了五阴的本质其实都只是妄想,说色阴是起于错认色法实有、器世间真实的 admin

2020-02-18

如此一说之后,那就会有人这么想:难道八识心王中,殊胜的意根及如来藏都没辨法完成佛法的修行吗?那我们就来探讨看看!首先我们先来探讨意根。我们知道了别六尘境界,除了五遍行心所法以外,还需要与五别境心所法有相应,才能清楚了知六尘的境界,为什么呢?因为五个别境心所有法各有祂们不同的功能存在,需要同时与祂们相应,才能完成对六尘诸法的了知与了别;如果短缺了其中 admin

2020-02-18

】(《大般涅槃经》卷24)大乘的金刚三昧不是禅定之三昧,是实证第八识如来藏后,现观第八识如来藏的真如境界离一切六尘觉观,不生不灭本来如是,而且永远不可被毁坏,乃至将十方诸佛威神之力合为一无穷大之威神力,也无法将一低贱蚂蚁的第八识毁灭,是每一众生本有的真如佛性;因此,般若智慧发起无有怀疑而心得决定,是证得如来藏金刚心而得定,因此称为金刚三昧,在所有三昧 admin

2020-02-18

(一)心法八(有主动支配能力)眼识(能观)耳识(能听)鼻识(能嗅)舌识(能尝)身识(能触)意识(能知诸法)末那识(又名传送识、染污识、染净依,即根本意识能分析诸法)阿赖耶识(又名无没识、含藏识、能藏诸法,永为种子)(二)心所法五十一(受心王指挥)遍行五(通善性、恶性、无记性)作意(心生境界,作意境)触(由境生心)受(由触生受)想(由受生想)思(想生 admin

2020-02-18

(《大乘百法明门论》)这首偈的意思概要的说,是指三界中的一切有漏法以及一切无漏有为法,都因八识心王而有;乃至无漏无为法,也是因八识心王而显;如果离开八识心王,就没有一切法可得,所以说万法唯识。十方三世一切的有漏、无漏法,既然都是因为八识心王而有、而显,八识心王又是依第八识及无明而出现于三界,而无明业种以及上烦恼随眠,也是由各自有情的第八识所执持,而 admin

2020-02-18

介绍过一切最胜故的八识心王以后,我们继续来说明与此相应故。所谓与此相应故是说,八识心王与此五十一心所法,或多分、或少分相应,各不相同。这五十一个心所法可以分为六类:第一类称为遍行心所法,有五个法,也就是触、作意、受、想、思。第二类是别境心所,也有五个法,就是欲、胜解、念、定和慧。第三类则称为善心所,有十一法,包括了信、惭、愧、无贪、无瞋、无痴、精进 admin

2020-02-18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