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所以说,上品上生与上品中生的差异很大,所以同样是上品上生、上品中生、上品下生,它的差异很大!所以我们大心的菩萨还是要在未舍寿前不要妄自菲薄,努力的精进来培养该有的资粮、该有的功夫,还要排除该排除的障难。好了!我们上品生讲完了。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念佛法门第27集上品中生(二)上品下生(一)》正伟法师-----《三乘菩提之念佛法门第28集上品下生(二) 三摩地

2018-07-20

也就是说,虽然他是一日一夜,可是他是精勤的持戒,一日一夜执持出家戒律,是非常精进!或者有的在家菩萨他是一日一夜持八关戒,也就是说在家菩萨他是一日出家受八关戒斋。他这时候不管是出家菩萨或在家菩萨,沙弥戒、八关戒斋或者声闻具足戒,他是威仪无缺----就是说他这个律仪戒他是持守得很好!虽然只有持守一日一夜,可是持守很好,他以这个持戒的功德来回向愿求极乐国土, 三摩地

2018-07-20

后来,因末学父亲身患癌症,陪父亲参加了几个上果下孝老和尚主持的般舟三昧精进念佛七,感觉不错,但因末学福慧浅薄,常边念佛边为父亲之事烦恼,效果不太好(忏悔)。有幸遇到平实居士所宣世尊之了义,很高兴。幸有善友提携,能建立佛法的正知正见,没跑到附佛外道中去,很是庆幸。但末学功夫浅薄,业重福轻,估计过去世邪见深重的缘故,常在边地,难亲近善友,虽异常讨厌喝酒 三摩地

2018-07-20

只是一心练习无相念佛和拜佛的功夫,对吗?答:(一)菩萨六度为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前五度均属福德业,行者应勉力行之,累积福德,以为修行的资粮。在布施方面,由于所施的对象不同,福德会有很大的差异;若施予畜生,来世得百倍回报之福德;若施予俗人或佛法中破戒而不谤者,来世尚可得千倍回报之福德;若施予持戒者,来世得十万倍回报福德;施与佛教中初果 三摩地

2018-07-20

那另外在《长阿含经》里面也记载了世尊告诫弟子们,日常的生活行住坐卧、饮食、便溺一切的作务中,都要依于佛陀所授的律仪轨则,常念一心,不失威仪,这样子摄心精进于道业,这样才是一心。佛陀这样子开示,说:【云何一心?如是比丘若行步出入,左右顾视,屈申俯仰,执持衣鉢,受取饮食,左右便利,睡眠觉悟,坐立语默,于一切时,常念一心,不失威仪,是为一心。】(《文殊师 三摩地

2018-07-20

这次禅一的新体验,真的充满法喜啊!我告诉自己,以后,自己在家应该每月一次精进禅一。讲堂里清净庄严,虔诚礼佛真的很摄心;也因此每逢禅净班上课,总希望提早到讲堂拜佛,希望藉此增强自己动中定力。回想过去尚未修学无相忆念拜佛时,拜佛时总是妄念纷飞;如今,拜佛、念佛的定力已略有进步了。生活中也因随时提起忆佛的念,使心不散乱、不攀缘;此时,可以边工作边念佛、边 三摩地

2018-07-20

菩萨六度中,从布施到持戒、到忍辱,这样来精进修学以后,心性调柔了,就能够让心静下来,来进行禅定的修学,所谓的禅定又叫作静虑。静虑的意思就是静中思虑,静中思虑的内容包含:如何饶益有情?如何在饶益有情中来对治自己的烦恼?如何观照五蕴的虚妄?如何从五蕴虚妄中观察不是我见的地方在哪里?(五阴)不是真实我的地方在哪里?如何思虑断除我见,应该要有什么方法来思虑 三摩地

2018-07-20

如果时时能无相忆佛拜佛,则是精进而不放逸,即是一份清净意根令清净之善业种子(无漏有为法)在如来藏心中流注,决定趋向上品往生乃至究竟成佛也!知道这个道理,就很容易理解在无相拜佛忆佛时,都不免会有妄想生起,倏忽而过,有的同修就不免要攀援执着,不能安忍无相忆佛拜佛境界,关键是无相忆佛拜佛之功力尚欠缺火候。火候若足,则妄想生起,悠忽而过,只是察觉而已,心无 三摩地

2018-07-20

相较之下,娑婆世界的五浊恶世,因为逆增上缘特多,所以恶业种子现行转易的机会也较多,故容易超劫精进的快速成佛。此乃诸佛摄受众生的方便善巧不同,因应不同根器、心量、种性的众生,成佛时摄受众生的国土别相有所差别。再者,造五逆恶业的众生,弥陀世尊同样摄受,唯除诽谤菩萨藏者,但是因为近百年来许多学佛人对于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知见错误,以为往生到极乐世界就没有事 三摩地

2018-07-20

进言之,无相念佛一法,正是最好的工具,经由每日精进不辍的练习可以将意识心练到非常细,而越来越缓慢的拜佛动作,自可感受到色身之机械性,此对于断我见亦有极大之助益,所以修集动中定力千万不要轻忽。昨晚刚好有听说:某地有位师父要求学人,每天早晚练习无相忆念拜佛时,必须要将自己现在所处在无相念佛十个次第中的那个阶段之开示,先念一遍(最好是背下来)然后再开始拜 三摩地

2018-07-20

此时的忆念,虽没有佛号、佛像出现,但是心中仍清楚分明地知道自己所忆的是哪一尊佛,极精进之人,不久能至不忆而自忆的程度,忆佛之念犹如泉涌,源源不断,无需刻意提撕,忆佛之念时时刻刻自然存在。这就是《楞严经》所述之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法门(念佛三昧)。在楞严会上,大势至菩萨叙述祂修圆通法门时说: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 三摩地

2018-07-20

因为净土法门以及修定法门的那个基本知见他都已经具备了,所以在精进不断的修学过程中,这样自然而然的就能够到达无相念佛的层次了--心中忆佛的念。他是具备了种种的善根福德,具备了慧以及定的知见,然后不以有相的这样子来忆念着佛,成为了无相的忆佛。那么他自己了知,必须依着这个方法去修学念佛,这个才是真实念佛。这样的人如果能够进而修学无相忆念拜佛,那么就可以很容易的再把 三摩地

2018-07-20

出了禅堂,经过护三菩萨面前时,心中好惭愧:护三菩萨好辛苦喔!而我却还不认真、不进入状况,实在是太不精进了;到了三楼,还与执事甘师兄吐舌头!已经离开禅法啦!我人都已经在山上了,竟然还没好好把握时间参禅!(认为自己开悟的条件不具足!方向不正确!萧导师都已经指正我方向,还给我方法了,却还没好好把握这紧凑的时间!)在这天晚上,看到同学曾师姐礼拜萧导师,我以 三摩地

2018-07-20

若有行者先阅读此书后,返向所亲近之善知识问及书中之义理,还请担任善知识者莫生烦恼,应藉此因缘重新思考过去所忽略之深度广度与连贯性之佛法理路,若能因此而得大利益,皆回向于诸修学佛之真实者,得能于佛法道业上勇猛精进,早日遇真善知识而得心开见佛,上品往生极乐世界,能回入娑婆利益广大众生,速证佛果!末学正德敬序公元二○○三年孟秋第一章绪言长久以来,念佛回向 三摩地

2018-07-20

因为菩萨修学就是要成就佛道,那当然也要念佛,要系念着佛地的种种功德庄严,要早日成就这种种功德庄严,当然自己就要勇猛精进,所以说菩萨也不离念佛。这个是说三根普被----说念佛法门是三根普被。念佛法门之殊胜----三、现世得利。另外念佛法门还有一个殊胜的地方,就是说它是现世得利。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讲,很多人是用念佛来对治失眠----因为会失眠通常就是因为心太散乱, 三摩地

2018-07-20

精进者,发觉妄想时,便赶紧回到佛号。真正精进的人,是念佛时不但心中默念佛号,也同时忆念着佛。最后是念佛时,佛号不起,心中仍是念佛,进入无相的境地;也就是一般人所谓的「念佛念到无佛可念」,行住坐卧皆在无相念佛之境界中,这便是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法门之初步入门。此时一心不乱、净念相继、无佛形、无佛号。仍念佛不舍;得尝法乐,无比轻安。念佛人到此地步已经通 三摩地

2018-07-20

精进者,发觉妄想时,便赶紧回到佛号。真正精进的人,是念佛时不但心中默念佛号,也同时忆念著佛。最后是念佛时,佛号不起,心中仍是念佛,进入无相的境地;也就是一般人所谓的念佛念到无佛可念,行住坐卧皆在无相念佛之境界中,这便是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法门之初步入门。此时一心不乱、净念相继、无佛形、无佛号。仍念佛不舍;得尝法乐,无比轻安。念佛人到此地步已经通于禅 三摩地

2018-07-20

学人若由浅入深,精进念佛,最终必定会经由念佛三昧转入参禅,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而亲证实相念佛,由净土法门回归到心地法门。学人若于悟后发愿往生极乐,则能上品上生,在阿弥陀佛的加持下,可以迅速入地,进入修道位。因此禅宗与净土可以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未可拣别为二。极乐世界犹如色界而超胜于色界,发愿往生极乐世界而不诽谤、诽谤善知识者,舍报已,于生起中阴身时 三摩地

2018-07-20

并诸菩萨摩诃萨,文殊师利法王子、阿逸多菩萨、乾陀诃提菩萨、常精进菩萨,与如是等诸大菩萨。及释提桓因等,无量诸天大众俱。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皆是四宝周匝围绕,是故彼 三摩地

2018-07-20

此人精进勇猛故。阿弥陀如来与观世音及大势至无数化佛百千比丘声闻大众无量诸天。七宝宫殿。观世音菩萨执金刚台。与大势至菩萨至行者前。阿弥陀佛放大光明照行者身。与诸菩萨授手迎接。观世音大势至与无数菩萨。赞叹行者劝进其心。行者见已欢喜踊跃。自见其身乘金刚台。随从佛后。如弹指顷往生彼国。生彼国已。见佛色身众相具足。见诸菩萨色相具足。光明宝林演说妙法。闻已即悟 三摩地

2018-07-20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