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有的人跑道场,刚开始一年中精进得不得了,很勇猛,每到周日是一定要去道场服务的,不管家人如何的反对。一年以后变成二、三周去服务一趟,五年以后变成每年去寺院回家一趟,十年以后根本就不再修学佛法,回到世间法中了。我亲眼看见这种人,这就是其心不坚固,就无法当实义菩萨。所以为了的因缘,应该有坚固心、有长远心,一直走下去。第六个实义菩萨的条件,要能怜愍一切人乃 三摩地

2018-07-22

我们今天继续来讲“精进波罗蜜”。精进波罗蜜就是到一个阶段上,菩萨就知道经过了十住位,经过了十行位、十回向位,不断地修学以后,他就能够将这身命财都可以作种种的布施,不再吝惜。而且他在入地以后,会起不可思议的精进法,所以就会顺着佛法的安排来成就这个佛道。 而我们三贤位的菩萨要如何能够修学呢?经典上也是勉励我们,我们不应该贪爱自己的身命,应 三摩地

2018-07-22

(《菩萨地持经》卷3)经中并解释说:诸根成熟者,寿具足、色具足、种性具足、自在具足、信言具足、大力具足、人具足、力具足,身得报果堪能勇猛、精进、方便,心无疲厌,于一切明处悉方便学。善根成熟者,性少烦恼,不起恶法;阴盖轻微,质直随顺。智慧成熟者,具足,善说、恶说、能解义趣,受持分别,生智成就,堪能究竟离诸烦恼。(《菩萨地持经》卷3)意思是说,菩萨长寿久 三摩地

2018-07-22

”“诸贤!云何正方便?谓圣弟子念苦是苦时,习是习、灭是灭;念道是道时,或观本所作,或学念诸行,或见诸行灾患,或见涅槃止息,或无着念观、善心解脱时,于中,若有精进方便,一向精勤求,有力趣向,专着不舍亦不衰退,正伏其心,是名正方便。”“诸贤!云何正念?谓圣弟子念苦是苦时,习是习、灭是灭;念道是道时,或观本所作,或学念诸行,或见诸行灾 三摩地

2018-07-22

菩提道依一切种智别于通教之外建立五十二阶位:十信心:即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定心、不退心、回向心、心、戒心、愿心。十心住:即发心住、治地心住、修行心住、生贵心住、方便心住、正心住、不退心住、童真心住、法王子心住、灌顶心住。十行心:即欢喜心行、饶益心行、无嗔恨心行、无尽心行、离痴乱心行、善现心行、无着心行、尊重心行、善法心行、真实心行。十回向心: 三摩地

2018-07-22

那何谓四如意足呢?四如意足又叫作四神足,四神足包含了欲如意足,还有精进如意足,还有心如意足,另外一个叫作思惟如意足。精进如意足又叫作勤如意足,也就是四正勤的勤,精进如意足又叫作勤如意足,而心如意足又叫作念如意足,思惟如意足又叫作观如意足。这四者为什么叫作如意呢?这四者为何称为如意?因为在前面的四念处当中如实修习、观行的智慧,又在四正勤当中精勤修持, 三摩地

2018-07-22

是故,大乘佛法的修行人不求天报,而是将一切功德、福德回向往生诸佛净土,长随佛学,花开见佛悟入无生之后,再回入娑婆广度有情;或是回向在五浊恶世的人间,世世常行菩萨道,扶助真善知识住持世尊正法,荷担如来家业利益众生,超劫精进乃至成佛。 人道人到底是什麽?在哲学、文学、生物学,乃至各宗教中,对人类的讨论很多,至於佛经中,关於人的名称,在《立世阿毗昙论 三摩地

2018-07-22

诸贤!云何正方便?谓圣念苦是苦时,习是习、灭是灭;念道是道时,或观本所作,或学念诸行,或见诸行灾患,或见涅槃止息,或无着念观、善心解脱时,于中,若有精进方便,一向精勤求,有力趣向,专着不舍,亦不衰退,正伏其心,是名正方便。诸贤!云何正念?谓圣念苦是苦时,习是习,灭是灭;念道是道时,或观本所作,或学念诸行,或见诸行灾患,或见涅槃止息,或无着念观、善心 三摩地

2018-07-22

1,十信心:即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定心、不退心、回向心、护法心、戒心、愿心。2,十心住:即发心住、治地心住、修行心住、生贵心住、方便心住、正心住、不退心住、童真心住、法王子心住、灌顶心住。3,十行心:即欢喜心行、饶益心行、无嗔恨心行、无尽心行、离痴乱心行、善现心行、无著心行、尊重心行、善法心行、真实心行。4,十回向心:即救护一切众生离相回向心、不 三摩地

2018-07-22

于初住开始布施,二住持戒乃至五住修禅定,于五住位转入六住位;于六住位修般若,建立佛法的正知见——所谓的五蕴十八界虚妄,有一真实心不虚妄,祂是一切有情的真心等等,于六住位熏习后转入七住;依照善知识所教导的参禅正知见去参禅,于因缘成熟时,破参明心找到了第八识,发起了般若的智慧,以及依第八识的立场来观待蕴处界虚妄,再加上善知识摄受,七住,转入八 三摩地

2018-07-22

[四、种种光明华庄严华藏世界],此第四重世界,依众色金刚尸罗幢海住,其状犹如摩尼莲华,四佛刹微尘数世界围绕,佛号金刚光明无量精进力善出现。[五、普放妙华光华藏世界],此第五重世界,依一切树庄严宝轮网海住,其形普方,而多有隅角。五佛刹微尘数世界围绕,佛号香光喜力海。[六、净妙光明华藏世界],此第六重世界,依金刚宫殿海住,其形四方。六佛刹微尘数世界围绕 三摩地

2018-07-22

解脱道如果有因缘,一生到四生很精进的用功修行,可以圆证;可是佛菩提道呢?一般要历经三大无量数劫才能圆成,所以菩提道甚深极甚深,一般众生可以说很少有机会听闻,更别说修证了。下面将具体的讲解脱道和菩提道所修证的内容。第二篇解脱道略讲第一章解脱道的修证导致众生生死轮回的原因就是因为众生的一念无明而引起的对三界的渴爱。因为无明,所以众生不知道自我的虚幻性, 三摩地

2018-07-22

复令参大愿精进力救护一切众生夜神。〔三十八参〕,善财承教,即于会中,参大愿精进力救护众生夜神。为说教化众生令生善根解脱门已。乃云:如诸菩萨,超诸世间,现诸趣身等,我今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妙德神。(诸趣身,即六道等趣之身也。)〔三十九参〕,善财承教,至岚毗尼园,参妙德神。为说菩萨于无量劫,遍一切处,示现受生自在解脱门已。乃云:如诸菩萨,能以一念为诸劫 三摩地

2018-07-22

假使有菩萨利根而又精进,勇猛不懈,可以化长劫入短劫,很快成佛,把别人钝根又不精进而历经三大无量数劫修完的三乘菩提,在快速的短劫中修完,还是一丝一毫都无有所遗漏,才能成佛;因此,化长劫入短劫的大精进利根菩萨,看似缩短了成佛的时间,也仍然要修完三乘菩提的全部,成就如来藏妙心中的一切种智以后,才能成佛。然而即使是佛教大乘利根菩萨的精进而能够短劫成佛,藏传 三摩地

2018-07-22

 以佛菩提道又称为大菩提道,也就是含括了佛菩提道与解脱道这二主要道的,菩萨修学成佛所必须经历的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的五十二阶位来说,十信位经历一劫乃至一万劫,修集对佛法僧三宝以及因果法则的信心;有了信心以后才能进入初住位修集布施功德,二住位修集持戒功德,三住位修集忍辱功德,四住位则修集精进功德,五住位修集禅定功德,乃至到了 三摩地

2018-07-22

精进的功能义理就是要断除恶业、修集善业,而明心亲证如来藏之功德,正是大善业,不单能够令人断除三缚结成就初果解脱的功德;同时能够令人生起般若实相智慧,非凡夫、声闻罗汉所能够了知和想像,依止此般若实相智慧可进修而成就佛道;也能够依于亲证如来藏的智慧而救度众生一起修行此大乘胜妙法,住持佛陀之而不被佛门凡夫、外道所破坏,由是之故,必须精进求证如来藏之明心功 三摩地

2018-07-22

欲望通于善、恶、无记三性,善法欲使众生生起精进向善之心,而恶欲则导致众生产生贪着,是故贪、爱、欲这三个字,虽然名称不同,意义却可相通。各种欲望都包括在爱欲中。归纳起来说,包含世间的五欲——财、色、名、食、睡,以及修行人的五欲——色、声、香、味、触。爱与欲相应,就产生了三种爱——欲爱、有爱、无有爱。所谓欲爱,是说对于感官 三摩地

2018-07-22

其实不止上面所说的世间法,有许多人在修行之后,嫉妒心不但没有放下,反而更加地严重!看到别人修行的好——有贤、有能,或是修学善法,自己不但无法加以赞叹、向他看齐,反而生起嫉妒,心无法安住下来修学如来;甚至有些出家众不在佛法上精进用功,心思反而都在名闻利养上用心,当看到别的师父得到好名声,得到恭敬、赞叹以及四事供养等,心里就产生了忧戚、痛苦、 三摩地

2018-07-22

这样子的过程,一定要经过,对佛法三宝生起正信、长养善根以后,能够精进地在佛法正知见上面来熏习修学,慢慢地以后了解到这些:什么是真正的善、什么是三界生死的恶、什么是解脱法、什么是不能解脱的生死系缚法。这样子才不会任意的让自己的烦恼习气现行,而以为这样子叫自在。所以有情众生追求自在,一定要知道说自在的意涵,就是能够不受生死系缚叫自在。那么知道了这个── 三摩地

2018-07-22

在亲证生命实相的道路上,不是一蹴可及的,需要自我一点一滴在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与般若等六度万行实践,在戒、定、慧三无漏学上勤加练习与累积。想要亲证无始劫以来自性清淨、不生不灭、出生万法及储存每世所造业行的真心—如来藏,需要将五阴十八界之功能知见了解透彻,且藉由观行勤加练习,当菩萨种性者定慧福德具足时,即会与如来藏一念相应而明心开悟。学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