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妙觉位的时候,要示现受生人间,要能断尽烦恼障一切习气种子,并且断尽所知障一切随眠,永断变易生死无明,成就大般涅槃,四智圆明而成就佛道;并且要在人间捨寿之后,以佛的报身常住色究竟天,利乐十方的地上菩萨,并且以无量化身利乐十方有情,永无尽期。而现在末法时代,邪师说法非常的普遍,而每个都自称是证量很高的大师;但是往往所说的法,却是破坏佛陀的像似。尤其像某 三摩地

2018-07-23

设使说他不藉着作法驱遣鬼神而能够自力消除地震、台风,那依旧是意识境界,与解脱无关;况且这样作干预因果,舍报后仍是必定受到护持戒法的大力菩萨所责罚而难脱生死。事实上,漏尽通以外的五种神通都抵不过业力,因为这五种神通都是三界之中的有的法,不离三界的境界,不能让我们出离三界,不能让我们免除生死的轮回。出离三界生死需要无漏的智慧,无漏的智慧有三种,就是声闻 三摩地

2018-07-23

《佛教之危机》页274然而,正觉对慈济证严的批判与辨正,乃站在佛门的立场,出于善意的规劝,切愿浪子回头,重返佛门;因为众生无始以来的生死轮回,互为亲眷,彼此有恩,也都曾误犯了无数罪过、造作了无量恶业,乃至五逆十恶、毁谤三宝;今生有幸而得人身,且发心出家,虽因印顺的误导而偏离,但仍有洗心革面的因缘: 如果想要离开这种将佛教世俗化的破坏佛教的恶业,就 三摩地

2018-07-23

但是有某个附佛法外道,否定如来藏是真实存在,或者是把只有一期生死的意识心当作是如来藏,而且竟然有一大堆的,都自称或被称为「法王」!可见这些外道对佛世尊完全没有真正的认识,对于佛宝也没有虔诚恭敬心。而且这些附佛法外道,说他们只要修双身法,就可以即身成佛,快速成就报身佛,不需要像佛法当中要经过三大无量数劫的辛勤苦修,来成就清净法身。从上面对佛世尊所开示 三摩地

2018-07-23

最后这个第六个,那就是漏尽通,又称为漏尽智证通,就是断了三界一切的见惑、思惑的烦恼,不受三界生死,永远脱离生死轮回,这就是漏尽通。进一步有了能够知道漏尽之后,更知不受生死系缚的智慧,那就是有了漏尽明。前面所讲的就是六通。那神通的获得呢,有依得、报得、修得三种的不同。依得就是说,前世就有修过神通,那当然他不一定是每一项都修过,那这一世一出生就具有某项 三摩地

2018-07-23

比如,儒家称良知良能,道家称生死之门、谷神。三、万事万物的本然之理:道在天为「天理」,在人身为「性理」,在物为「物理」,在事情上即「事理」,在家就是「伦理」。四、「道」是人生来死去必经的正路,是灵性由理天而来的来时与回归之路(指玄关窍)。一贯道认为「道」是「体」,「教」是「用」;而「教」的目的是「劝善」与「行善」。通过劝导大众忠君爱国,尊崇礼仪,孝 三摩地

2018-07-23

次法概略来说就是施论、戒论、生天之论等福德之基础,这些福德基础可以让我们这一生乃至未来世都能有好的福报;如果想进一步解脱生死也是要靠这些福德,甚至进而想要追求大乘佛法的明心见性,也是需要这些次法福德之修集作为基础。事实上,正确地修学佛法是可以让人越来越快乐,越来越解脱,福报越来越好,智慧越来越高的。而佛法的内涵就是宇宙实相的一切智慧,但要实证佛法智 三摩地

2018-07-23

如果已经深入佛法的解脱道以及佛菩提道两大甘露法门,再把佛教、佛法和其他宗教,乃至科学、哲学、艺术等世间法相比较的话,就会发现:只有佛法的解脱道以及佛菩提道能够让人实证解脱,出离三界火宅,了脱生死;而其他世间所有一切法,却都没有办法做到这一点。过去诸佛不但发现了宇宙以及生命一切诸法的根源——如来藏,也把祂的体性完全弄清楚了;并且依着祂的体性 三摩地

2018-07-23

既然经中开示,都不会去深入思维整理,对真善知识所说的,还会去听闻思维及整理吗?还会去探究什么是三乘菩提的内涵吗?既然都不会深入去思维整理,其出家人不就成为粥饭僧了吗?由于一生无成,枉费信施四事供养,未来只好入牛胎马腹来偿还信施的债了;其在家人只能空过一生,只好随业在三界轮转生死了。如果佛门四众不贪著利养,殚精竭力在法上用功,去听闻真善知识所说的,并 三摩地

2018-07-23

因为阿罗汉本身的果报,已经能够出离三界生死,已经是属于人天应供了,因为他已经可以,出离欲界、色界、无色界了,人间的人做不到,欲界天、色界天的人也做不到,所以他们对于,能够解脱于三界生死的阿罗汉,会生起恭敬心,对于他的功德会生起崇仰,所以愿意来供养,所以阿罗汉是属于人天应供,受得起众生的供养,那这是一种。另外就是说发起无上菩提心,因为发起无上菩提心的 三摩地

2018-07-23

指的就是能够亲证的真实清净解脱法,而不是方便的二乘解脱法;因为二乘的解脱法,它只是解脱于三界生死,解脱于三界生死并不是成佛,它并没有在佛道上所应该实证的一些功德法上有所涉猎,并没有在佛道上所应该修集的福德上有所涉猎,并没有在佛道上所应该具有的种智上有所涉猎,所以二乘的解脱只是方便解脱,只有是在大乘的佛菩提道上所实证的才是真实清净解脱法,而不是方便解 三摩地

2018-07-23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那么六祖大师这一段所说的就是说:愚痴的人不晓得这个因缘果报的道理,犯了过失以后,或是说平常的日子里面,认为说我只要努力修福,那就对了;而并没有想到说,怎么让自己能够解脱于这个生死的系缚?怎么让自己能够成就佛道而远离这些贪、瞋、痴烦恼,远离这些生死的这些苦业?只是认为说,修福本身就够啦!平常布施供养,虽然说这个福无量无边,可是心里面这个贪、瞋 三摩地

2018-07-23

将来虽亦会得果报,但只是从我所执而产生继续轮回生死的果报;子孙也不属于福田,不会转化为来世更大的福报,他们只是依自己的福德来接收此世应有的福果;世间老人们观察世间相,看见了这一点,所以说:「一枝草,一点露。」子孙来人间,并非全无自己的福报而纯从父母获得施舍;父母此世所拥有的福报,有一大部分是子孙分内应有的,特别是父母壮年或老年时才获得的福报。所以将 三摩地

2018-07-23

而对于贪著五欲的爱味,只会使人流转生死不得解脱,乃至造恶堕落三涂而使未来世受无量苦,所以有智慧的人自当选择远离。五欲就是指对于财、色、名、食、睡等五事,以及色、声、香、味、触等五尘的贪爱与执取。接著我们再引用《大智度论》中龙树菩萨的开示,来了解贪著五欲的种种过患。由于论中龙树菩萨的开示简要明了且文辞易解,是故笔者只将论文作适当之断句并略述其要,余文 三摩地

2018-07-23

但是真的得解脱了吗?事实上,以后并没有得解脱,也不是一了百了,而是死了以后继续去三界六道当中轮转生死。更可怕的是,这种的习气种子,会在下一世因缘成熟的时候,又会再次的生起现行,而不断的重复的想法和行为。各位菩萨,当我们知道这个道理以后,那么请问您:有没有解决问题呢?您一定会知道,并没有真正的解决问题,只是把今生的困境带到下一世,继续去面对而已。假使 三摩地

2018-07-23

生养我们的父母是我们应当要报恩的对象,佛陀在《大方便佛报恩经》卷3〈5论议品〉中云:父母者,十月怀抱,推干去湿,乳哺长大,教诲技艺,随时将养,及其出家修得解脱,度生死海,自利兼利一切众生(CBETA,T03,no.156,p.141,b25-27)。如果我们长大了,有能力回报父母时,我们应以恭敬心来孝顺父母,这也是种福田,是回报恩德而种的福田。除了父母以外,在世间法及出世间法上曾 三摩地

2018-07-23

如何布施才是心净?这是心态的问题:布施之时不是为了增长生死善果而行施的。譬如布施时心中想着:我现在布施这一团饭给这个乞丐,未来世色身会更健康一点。这就是心不净了,你是在求世间生死的善果嘛!这布施就成为求世间法了!应该以此福德回向证得解脱道,或者回向亲证佛菩提果及世世自生智慧能度众生,这样就不是为生死善果而布施了,就是心净。布施时不要为生死善果而做, 三摩地

2018-07-23

因为,这位在家菩萨发菩提心要修学佛道,他是不畏惧生死的,同时他因为不畏惧生死发大心,能够于这个三大阿僧祇劫中次第修证,他能够实证如来藏;实证如来藏以后呢,接着他能够次第往前修,而自己能够进入到修道位,最后成佛。这过程里面他以利益众生为主,所以能去摄受众生,能为他们解说这些佛法,让他们能够得清凉法而得安隐,同时也能够修佛菩提道;那么这些被他所度的人, 三摩地

2018-07-23

因为菩萨的修行不是说自己不杀就好,如果是声闻人他自己不杀,他能够解脱三界的生死轮回,对他来说,他就能够实践他的解脱。可是菩萨不是只是独善其身还要能够推己及人,还要能够度化一切众生。所以我们自己在摩洗父母师长的时候,我们起了离杀思之后,我们还要劝导思。譬如说:如果我们父母有曾经造一些不好的业,我们就要劝导我们的父母不要再杀生,也要劝导我们的父母师长离 三摩地

2018-07-23

我们要说,阿罗汉他经过断除这个烦恼障,能够让他在三界生死的烦恼障断除了以后,他舍报以后入无余涅槃;他入无余涅槃,当然有个涅槃本际,这就是如来处,就是涅槃本际。那这样的情况之下,阿罗汉在显示什么呢?阿罗汉就是在显示无余涅槃不是断灭的功德。也就是说,信有德这里要相信有阿罗汉证无余涅槃;相信有阿罗汉证无余涅槃就是在告诉我们,有一个如来藏是涅槃本际,而无余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