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话说难陀比丘出家之后,因为心中仍然贪爱出家前的妻子孙陀利的美貌,而没有办法精进地修学;所以佛陀就用神通力把他带到忉利天,让他看到正在等待他生天的天女,各个天女的美貌都远远超过他的妻子;所以难陀就放下了对孙陀利的贪着,开始努力精勤地持戒修学,一心就为了想要赶快生天,和这些美丽的天女在一起。这样努力修行了一段时间之后,佛陀又带着他来到镬汤地狱去,让他看 三摩地

2018-07-23

何等为十?一言辞柔软,二智慧超群,三人天欢喜,四福德广大,五贤善同居,六尊贵自在,七恒值诸佛,八亲近菩萨,九命终生天,十速证圆寂;如是功德,礼拜佛塔获如斯报。「若复有人拂拭佛塔,获十功德。何等为十?一色相,二身体佣直,三音声微妙,四远离三毒,五路无丛刺,六种族最上,七崇贵自在,八命终生天,九体离垢染,十速证圆寂;如是功德,拂拭佛塔获如斯报。「若复有 三摩地

2018-07-23

因为这样,所以我们可以在阿含诸经当中看到,当佛陀要接引众生进入到二乘解脱道之前,一定要先观察众生的根器,并且一定先说施论、戒论、生天之论,也就是佛法中的基础次法,或者称为世间福德、人天善法。一般世间人我见、我执深重,总是不断地为自己在盘算,怎么样多得到一些财富;当听到别人要他布施就会生起烦恼,对于布施会有大福德也都狐疑不信,所以当听到佛陀说先要学布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一个有解脱功德受用的菩萨,他的烦恼一定越来越少,他对世间事情也不会太在意,会有点不食人间烟火的感觉!一个菩萨还不用到开悟,只要他的净念相继功夫很好,可以像《楞严经》中说的纯想即飞,必生天上,那他就几乎不食人间烟火了,他几乎一天到晚都是在忆佛的净念中,这样他的烦恼一定非常的少!他可能就是每天去上班,回家带小孩!上班的时候就处理事情,可能边处理边忆 三摩地

2018-07-23

 -----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连载11)第九节<布施不持戒、修福不修慧——大象挂璎珞>  张善思居士 (原标题:修福不修慧,大象挂璎珞) 三摩地

2018-07-23

的确!对于生活很苦的人来说,你跟他说要看破、放下,对他来说只是风凉话!因为这根本帮助不了他什么,他现在就是需要一块面包,需要钱,才能去缴房贷,小孩的奶粉钱、尿布钱才缴得出来,才能有生活费继续生活下去!因此要解决众生的烦恼,还是要先给他们次法,次法不只是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更基本的次法是让众生能够生存在这世间,要先能找到稳定的工作,能够安居乐业,接 三摩地

2018-07-23

-----《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连载30)》张善思居士(原标题:如何修百福) 三摩地

2018-07-23

转轮圣王以十善教民,后世皆生天上;世世利益众生,令得快乐。此乐无常,还复受苦,菩萨因此发大悲心,欲以常乐涅槃利益众生。此常乐涅槃从实智慧生,实智慧从一心禅定生;譬如然灯,灯虽能照,在大风中不能为用,若置之密宇,其用乃全。散心中智慧亦如是,若无禅定静室,虽有智慧,其用不全,得禅定则实智慧生。以是故,菩萨虽离众生,远在静处求得禅定;以禅定清净故,智慧亦 三摩地

2018-07-23

在菩萨道中就是不停地利乐众生、摄受众生迈向佛道,而在利乐众生的同时自己顺便得到解脱,因此解脱道在菩萨道中也是副产品,可以顺便得到的!所以学佛当菩萨的人一定会越来越快乐、解脱自在,福德也会越来越好!在行菩萨道中累积福德最关键的方法就是布施、持戒,和十善、修定等生天之论;此三论是度众生的基础,并且也是让我们生生世世都能不堕恶道而能顺利地行菩萨道。因此佛 三摩地

2018-07-23

等身体不好之类的!那往世如果有偷盗的业,相应的就是财富常常会缺乏,或者自己也常遭遇小偷!往世如果有邪淫的业,相应的就是此世的配偶不贞洁,可能配偶也会水性杨花或会外遇等!如果福德很好加上自己有发愿选择,那就会遇到菩萨眷属!那如果自己故意选择不好的眷属,那人生也会很痛苦!所以福德好又有智慧的菩萨,应该要选择受戒又心性好的菩萨眷属,如此人生会比较幸福!除 三摩地

2018-07-23

何等五?一者寿命增长;二者身安隐;三者不为兵刃、虎狼、毒虫所伤害;四者得生天,天上寿无极;五者从天上来下生世间,则长寿。今见有百岁者,皆故世宿命不杀所致。乐死不如苦生,如是分明,慎莫犯杀。】(《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卷一)这段的意思是说:一个人在世间,如果能够慈心不杀的话,可以获得五种的福报:第一、可以增长寿命;第二、色身安隐少病痛;第三、不会为刀兵 三摩地

2018-07-23

十善道有二种果:若上行者,得净天中生;中行,得生天。以是故,戒、施次第念天。行禅定故,得二种天,灭诸恶觉,但集善法,摄心一处,是故念天次第念安那般那。念安那般那能灭诸恶觉,如雨淹尘,见息出入知身危脆,由息入出身得存立,是故念入出息次第念死。由此可见,印顺法师所说的人菩萨行如果确实能够做到,那么其所能产生的结果只能有二种,即未来世于净天中生,或者于一 三摩地

2018-07-23

欲令离下生上净天故说修定生天之论。二说出世法中。初说四谛论。(瑜伽论记释遁伦集撰)于是如来告女人曰。若汝欲得阿难比丘以为夫者。宜应出家学其容饰。答曰。唯然敬承尊教佛言善来便成沙门。鬓发自落。法衣在身。即为说法。示教利喜。所谓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为不净出要最善。又此欲者。众苦积聚。其味至少。过患甚多。譬如飞蛾。为愚痴故。投身猛焰。而自烧害。凡夫颠 三摩地

2018-07-23

第四种人如同教中专门行善而求生天堂的们,他们如果一开始就接触到佛教而信受了,就会修学天乘的善法,在持五戒以外,更进一步修行十善业道,心中回向来世生于欲界天中,但是却不可能修学解脱道与佛菩提道。能修学佛法的人有三种:第一种是声闻种姓的自了汉,第二种是缘觉种姓的自了汉,第三种人则是可以修学佛菩提道的菩萨种姓。凡是出家以后只想自己赶快建立专属于自己的寺院 三摩地

2018-07-23

还要念天,为什么要念天呢?是说菩萨生生世世都应该有能生天界的异熟业,但是心里不去执着——死后不生天界。我们菩萨行者要有天人所应具有的一切褔德,但不求生天受报,回向往生人间,继续修学菩萨的道业。这六念修集的结果,会使我们生生世世都有菩萨该有的可爱异熟果;众生得不到的可爱异熟果,菩萨能得,就是靠这六念来增长的。第四件要注意的,是勤说生死往来中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修福以后不要往生天上去享福,也不要想未来世可得到多少回报;到了来世时,只要赚取生活所需的钱财就行了,剩下的大福德都留到未来世不断积聚成长,越来越增长而具足成佛所须有的大福德,从来都不过分的享受,使你的福德越来越大,以这样的大福德之身,你到了诸天天主面前也无所畏惧啊!因为你随时都可以取代他,所以得无所畏。处众无畏的第二个条件是于法无碍。不论三乘菩 三摩地

2018-07-23

修上品五戒十善的人生天,中品五戒十善的人生人,然后把五戒十善综合合起来叫作人天道。声闻是由于听闻修行而得解脱生死的,而独觉是不由听法,无师自觉而解脱生死的;综合声闻、独觉合称为解脱道。而菩萨道是既求取解脱道而又不舍人天行的一种法门,所以大乘的菩萨道是解脱道与人天道的综合。”那我偏偏要说这样的说法是:口说三乘,又说五乘,然后有时候又加说大乘不共 三摩地

2018-07-23

那么在佛法中行善业有什么根本上的区别呢?佛陀告诉我们,的修学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是要一步步从基本的做人之道开始;佛法了做人的条件之后,才有可能进一步修学生天法的,然后才能再进到佛法的殿堂来修学。为什么布施是所有修行的第一课呢?佛陀说,这是为了让我们远离贫穷的缘故,在《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的〈毕定品〉当中,世尊开示说:应当要行布施,因为贫穷是苦恼法,贫 三摩地

2018-07-23

——摘录自张善思居士著《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原标题:做功德不能偷懒、请人代劳) 三摩地

2018-07-23

因为这样,所以我们可以在阿含诸经当中看到,当佛陀要接引众生进入到二乘解脱道之前,一定要先观察众生的根器,并且一定先说施论、戒论、生天之论,也就是佛法中的基础次法,或者称为世间福德、人天善法。一般世间人我见、我执深重,总是不断地为自己在盘算,怎么样多得到一些财富;当听到别人要他布施就会生起烦恼,对于布施会有大福德也都狐疑不信,所以当听到佛陀说先要学布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