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但求活命,为财奴仆,贪重衣食,赞己所乐:‘若行布施,得生天上。’于佛法中,施为下法,赞以为最,而作是言:‘大施因缘得生天上。’不知语言,不解义趣,但知初入浅近下法,贪著我人,舍第一义。舍利弗,如是说法,或时有人生信出家,与诸恶人而共和合,不能勤求第一深义,有所得者,说有我人寿者命者,忆想分别无所有法。于阿毘昙修多罗中自为议论。或 admin

2020-06-14

  见诸众生为生老病死忧悲苦恼之所烧煮,亦以五欲财利故受种种苦;又以贪著追求故,现受众苦,后受地狱、畜生、饿鬼之苦;若生天上及在人间,贫穷困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如是等种种诸苦,众生没在其中欢喜游戏,不觉不知不惊不怖,亦不生厌,不求解脱;于此三界火宅东西驰走,虽遭大苦,不以为患。舍利弗!佛见此已,便作是念:‘我为众生之父,应拔其苦难,与无量无边 admin

2020-06-14

  众生闻此法,得道若生天;诸恶道减少,忍善者增益。尔时大通智胜如来默然许之。又诸比丘!南方五百万亿国土诸大梵王,各自见宫殿光明照曜,昔所未有。欢喜踊跃,生希有心,即各相诣,共议此事:‘以何因缘,我等宫殿有此光曜?’时彼众中有一大梵天王,名曰妙法,为诸梵众而说偈言:我等诸宫殿,光明甚威曜;此非无因缘,是相宜求之。过于百千劫,未曾见是相;为大德 admin

2020-06-14

  若故诣僧坊,欲听法华经,须臾闻欢喜,今当说其福:后生天人中,得妙象马车,珍宝之辇舆,及乘天宫殿。若于讲法处,劝人坐听经,是福因缘得,释梵转轮座。何况一心听,解说其义趣,如说而修行,其福不可限。《妙法莲华经》<法师功德品>第十九尔时佛告常精进菩萨摩诃萨: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法华经,若读、若诵、若解说、若书写,是人当得八百眼功德、千二百耳功德、八百鼻功 admin

2020-06-14

  生天。福爱天。广果天。无想天。无烦天。无热天。善见天。善现天。色究竟天。摩醯(xī)首罗天。乃至非想非非想处天。一切天,龙众,鬼神等众,悉来集会。复有他方国土,及娑婆世界。海神。江神。河神。树神。山神。地神。川泽神。苗稼神。昼神。夜神。空神。天神。饮食神。草木神。如是等神,皆来集会。复有他方国土,及娑婆世界,诸大鬼王。所谓恶目鬼王。啖血鬼王。啖精气 admin

2020-06-14

  三者,先亡生天。四者,现存益寿。五者,所求遂意。六者,无水火灾。七者,虚耗辟(bì)除。八者,杜绝恶梦。九者,出入神护。十者,多遇圣因。世尊。未来世中,及现在众生,若能于所住处方面,作如是供养,得如是利益。复白佛言。世尊。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所住处,有此经典,及菩萨像。是人更能转读经典,供养菩萨。我常日夜,以本神力,卫护是人。乃至水火 admin

2020-06-14

  其有供养此等自恣僧者,现世父母、六亲眷属,得出三涂之苦应时解脱,衣食自然;若父母现在者,福乐百年;若七世父母生天,自在化生,入天华(huā)光。时佛敕(chì)十方众僧,皆先为施主家咒愿,愿七世父母行禅定意,然后受食。初受食时,先安在佛前,塔寺中佛前,众僧咒愿竟,便自受食。时目连比丘及大菩萨众皆大欢喜,目连悲啼泣声释然除灭。时目连母即於是日,得脱 admin

2020-06-13

  第四种人如同基督教中专门行善而求生天堂的教徒们,他们如果一开始就接触到佛教而信受了,就会修学天乘的善法,在持五戒以外,更进一步修行十善业道,心中回向来世生于欲界天中,但是却不可能修学解脱道与佛菩提道。能修学佛法的人有三种:第一种是声闻种姓的自了汉,第二种是缘觉种姓的自了汉,第三种人则是可以修学佛菩提道的菩萨种姓。凡是出家以后只想自己赶快建立专属于自 admin

2020-06-08

  《楞严经》卷8佛说:阿难!一切世间生死相续,生从顺习,死从变流;临命终时未舍暖触,一生善恶俱时顿现;死逆生顺,二习相交,纯想即飞必生天上;若飞心中兼福兼慧及与净愿,自然心开,见十方佛,一切净土随愿往生。情少想多,p.95轻举非远,即为飞仙、大力鬼王、飞行夜叉、地行罗剎,游于四天,所去无碍。其中若有善愿善心护持我法,或护禁戒随持戒人,或护神咒随持咒者,或 admin

2020-06-08

  《楞严经》卷8佛说:阿难!一切世间生死相续,生从顺习,死从变流;临命终时未舍暖触,一生善恶俱时顿现;死逆生顺,二习相交,纯想即飞必生天上;若飞心中兼福兼慧及与净愿,自然心开,见十方佛,一切净土随愿往生。情少想多,p.95轻举非远,即为飞仙、大力鬼王、飞行夜叉、地行罗剎,游于四天,所去无碍。其中若有善愿善心护持我法,或护禁戒随持戒人,或护神咒随持咒者,或 admin

2020-06-08

  为什么要念天呢?人之所以生天,必有大福德。如果因为布施而有了生天的福德,舍寿时想要出生在人间,当然能成功,所以应该要念天。自己究竟有没有生天的资格?大家都要扪心自问,先观察自己有没有这个资格?如果持五戒、持菩萨戒而不违犯,又肯行十善业道利乐众生,一定有生天的资格。如果有生天的资格,来世想要继续出生在人间修行,当然没问题。就好像学生拥有台大录取的分数 admin

2020-06-08

  下来欲界中又是怎么个过程?都是因为他的我见还没有断除,所以一念无明还在;于是在无想天中寿命尽时,突然间生起一个没有语言文字妄想的念;这时念出现了,其实那个念不能称为念,应该叫作心动;是因为我执没有断,我见也没有断,所以意根动了,然后意识觉知心的微微心就现起了;现起以后到第二剎那便具足现行了,然后第三剎那发觉自己怎么没有住在「涅盘」里面?然后第四个剎 admin

2020-06-08

  《楞严经》卷8佛说:阿难!一切世间生死相续,生从顺习,死从变流;临命终时未舍暖触,一生善恶俱时顿现;死逆生顺,二习相交,纯想即飞必生天上;若飞心中兼福兼慧及与净愿,自然心开,见十方佛,一切净土随愿往生。情少想多,p.95轻举非远,即为飞仙、大力鬼王、飞行夜叉、地行罗剎,游于四天,所去无碍。其中若有善愿善心护持我法,或护禁戒随持戒人,或护神咒随持咒者,或 admin

2020-06-08

  三缚结之三者为戒禁取见,由于凡夫众生不断我见、疑见,而取外道不如理的戒法为真实戒,妄求持此恶戒的功德能生天、证果,如持水戒、火戒、牛戒……等;或如《六祖坛经》所破斥的「住心观净,常坐不卧」,或如藏密以五甘露、五肉供「佛」,或以《广论》止观所说的金刚乘邪淫法为大乘法,或如妄说「熟读《广论》就可以成佛」,或如新竹凤山寺的《广论》团体所经营的 admin

2020-06-08

然而在疾疫劫中若行善业,经历之后反而能得生天善果。那是什么样的善业呢?在《长阿含经》卷22,佛陀开示说:时,疾疫劫中人民身坏命终,皆生天上。所以者何?斯由时人慈心相向,展转相问:“汝病差不?身安隐不?”以此因缘得生天上,是故名为疾疫劫。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那时候人们“慈心相向,展转相问”。也就是以慈悲心互相对待,展转互相问候:&ldq 三摩地

2020-04-12

但因为他是心善而杀,可能不会到底层地狱,最多可能只是在上面几层受苦,乃至也有可能是成为善行而不受堕落恶道之苦,反而生天的;但是未来无量世以后仍将会被对方所杀,表面看来将会是大善人行善一世而遭受恶报。心善而杀,虽得有作罪与无作罪,但不一定是下地狱的。譬如,经中记载了一位在家菩萨虽有杀心,但只是为了守护弘扬正法的比丘,所以他拿起这个刀剑与破法者拼命,后 admin

2020-02-21

修学解脱道的二乘菩提有学圣人,如初果人虽断我见,仍须七次往返人间、天上才离三界,灭除业感缘起;二果人薄贪瞋痴,则须生天后舍寿再一来人间才成无学,灭业感缘起;三果阿那含也须上生五不还天,在那边舍寿时才入涅槃,灭尽业感缘起。因此除了证得二乘极果的无学阿罗汉,断尽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的后有,舍寿就入涅槃而脱离业感缘起外,其他三种解脱道的有学都未离业感缘起。因 admin

2020-02-21

那生到忉利天的母亲心想:我到底造作什么福业,得以生天享福呢?所以不是说生天以后,天眼就能够直接观察,还是得必须要去思维。当她思维的时候,才会用天眼去观察的,所以这也是很多人疑惑的地方,天眼不是到处都能够看吗?天眼不是这个样子,所以优多罗的母亲就在这个地方思维说:我到底造作了什么业?我到底是造作了什么样子的福报?才能够到这个地方来?所以她就用天眼观察 admin

2020-02-21

譬如《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中有说:【若有众生奉施灯明,得十种功德:一者,照世如灯;二者,随所生处,肉眼不坏;三者,得于天眼;四者,于善恶法,得善智慧;五者,除灭大闇;六者,得智慧明;七者,流转世间,常不在于黑闇之处;八者,具大福报;九者,命终生天;十者,速证涅槃。是名奉施灯明得十种功德。】(《佛说轮转五道罪福报应经》)由此可知,以慈柔的眼神来 admin

2020-02-21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学佛?是为了求平安、求财富、求生天?还是为了逃避世俗?这些都是世间有为法,不离三界生死;既然叫作学佛,就是要学习佛的智慧与福德,乃至最后究竟成佛。也许有人说:我学佛是为了了生脱死。什么是了生脱死?就是中国禅宗祖师所说生从何来、死往何处的问题。生从何来呢?从自己的如来藏中出生,父母只是提供藉缘,其实是自己的如来藏生了这个 admin

2020-02-21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