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对于修行人来说,欲界爱的住地烦恼范围就很广了,有些修行人喜欢炼丹─炼内丹、炼外丹─希望能够求长生不死;有些修行人喜欢炼精、气、神,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希望能够成仙成道;有些修行人希望能够升到天国去;有些人喜欢修五戒行十善,希望未来世能够有大富贵,或是未来世能够生天享乐;有些修行人喜欢神通的境界;有些人喜欢求佛菩萨的感应,或是鬼神感应的境界 | admin 2019-04-24 |
![]() |
众生欣求世间五欲的乐而造恶业,或欣求生天的乐而造善业,均不离行,不离无常;无常即无所得,无常故苦,不应执着。(六)十八界虚妄十八界由六根、六尘、六识组成,从上述分析,我们了知六根、六尘、六识虚幻无常,故十八界虚幻不实。但是,由于六根、六尘、六识等十八种法各有不同的功能,而这些功能又都各有差别、各有局限性,所以其和合运作之下就产生了六入—— | admin 2019-04-24 |
![]() |
十、命终生天。戒偷盗。得成十种可保信法。一、资财盈积,王贼水火及非爱子,不能散灭。二、多人爱念。三、人不欺负。四、十方赞美。五、不忧损害。六、善名流布。七、处众无畏。八、财命色力安乐,辩才具足无缺。九、常怀施意。十、命终生天。戒邪婬。得四种智人所赞法。一、诸根调顺。二、永离喧掉。三、世所称叹。四、妻莫能侵。戒妄语。得八种人天所赞法。一、口常清净,舌 | admin 2019-04-20 |
![]() |
得生天已。与天久居行天仪式。从天终已。由有习气诸天行法。是人得人身已闻如是法。见己身行。应当自知。我本必从天中终来生人间。彼人为超天中习气。应求知识。彼善知识。教其彼人修持梵行。不期来报说于求报。是其过恶但为显说。修净梵行无所依着。得福无量。教行布施。不期来报说于求报。是其过恶但为显说。行于布施无所依着。得福无量。教行持戒。不期来报说于求报。是其过 | admin 2019-04-18 |
![]() |
如舍重担往生天上。因于我所欢喜踊跃。发诚谛心获报如是。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而说颂曰。此一数取趣发心见我喜命终往生天如舍于重担若于说法师如来及比丘暂时心欢喜获果亦如是尔时世尊说此偈已。于是输迦长者往诣佛所。头面礼足欢喜无量。种种称赞叹未曾有。说是语已在一面立。于是世尊告输迦言。此商佉犬。实是汝父。长者白言。唯然世尊。如佛所说真实不虚。所有疑惑皆悉除断。 | admin 2019-04-18 |
![]() |
(4)说法:时有魔王,名曰大将,率欲界无数诸天至弥勒佛所,请说施论、戒论及生天之论,乃至诸佛所说,苦集灭道。时座上有八万四千天子,得法眼净。弥勒有三会说法:初会有九十六亿人,得阿罗汉。二会有九十四亿人,得阿罗汉。三会有九十二亿人,得阿罗汉。弥勒说法常赞释迦功德。弥勒寿命八万四千岁,般涅槃后遗教存世一万四千岁。(5)弟子:儴佉王将八万四千众,往至佛所, | admin 2019-02-21 |
![]() |
因为他们所说的法义,最多只是死后生天堂;乃至在古印度最高级的宗教可以修到无色定而往生无色界天,误以为已经得涅槃了,但都还是在三界之内,无法出三界,不离生死苦。只有佛教中的声闻缘觉解脱道,能够让人家跟著修学而得到解脱果,出三界生死,所以说佛教是一切宗教之首。(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一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9年12月初版二刷,页188-18 | admin 2018-12-27 |
![]() |
然此本性清净之如来藏空性,含藏染污之七识种子,故随业风漂转,于三界六道中受生,时而生天,或下地狱。或生人间,以否定正法故,复于地狱中现。(节录自平实导师著,《阿含正义》唯识学探源第三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8年10月初版三刷及《真实如来藏》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0年10月改版七刷)凡是有为法都是缘生所以如幻,只是暂时而有、幻化所生的法性, | admin 2018-12-27 |
![]() |
)阿那含是不来 譬如说阿那含是不来,因为不再来人间了,舍报往生以后就向无余涅槃不断进发去了;或者中阴时取涅槃,或者下一世刚出生就取涅槃,或者下一世不必修行,死了就取涅槃;或者来世生天以后努力修行所以死了取涅槃,或者一生又一生经过好几世以后,不晓得经过几万年,甚至于经过几劫,他才能取涅槃,但一定都不会再受生于人间,不再返来人间了;所以三果人阿那含 | admin 2018-12-27 |
![]() |
当得生天受斯快乐。闻已欢喜默然而住。尔时世尊便与难陀。即于天没至逝多林。是时难陀思慕天宫而修梵行。佛知其意。告阿难陀曰。汝今可去告诸苾刍。不得一人与难陀同座而坐。不得同处经行。不得一竿置衣。不得一处安钵及着水瓶。不得同处读诵经典。阿难陀传佛言教告诸苾刍。苾刍奉行皆如圣旨。是时难陀既见诸人不共同聚。极生羞愧。后于一时。阿难陀与诸苾刍。在供侍堂中。缝补 | 三摩地 2018-10-14 |
![]() |
若已亡七世父母生天,自在化生,入天华光,受无量快乐。经中又说:若有比丘、比丘尼,国王、太子、王子、大臣、宰相,三公百官,万民庶人,行孝慈者,皆应为所生现在父母,过去七世父母,于七月十五日、佛欢喜日、僧自恣日,以百味饮食安盂兰盆中,施十方自恣僧,愿使现在父母寿命百年无病,无一切苦恼之患,乃至七世父母离饿鬼苦,得生天中,福乐无极。因为目连救母的故事,佛 | admin 2018-08-23 |
![]() |
即使是还没有实证如来藏心的初住位到六住位的已发心菩萨,甚至是还在十信位中,信力还没有具足的信位菩萨,因为他们也同样都是善根深厚,乐于听受施论、戒论、生天之论的人,也知道“欲为不净,上漏为患,出要为上”的道理,也都供养过许多的佛菩萨;并且他们都了解,只有归依三宝修学佛道才是唯一究竟的道路,所以才会进入到佛门中来修行。这些菩萨虽然都还没有实证 | admin 2018-08-16 |
![]() |
次法的施论、戒论、生天之论,三论内容,诸佛说法度众,也是先从布施来开始教导弟子。《大智度论》中说:“一切诸佛说法时,檀波罗蜜为初门。如经中说:“佛常初为众生说布施,说持戒,说生天,说五欲味。先说世间苦恼、道德利益,后为说四谛。”以是故,初说檀。(《大智度论》卷45)”《瑜伽师地论》中也提到,因为深信因果道理、且戒慎畏惧业报,因而恭 | admin 2018-08-15 |
![]() |
”尔时舍卫国王白佛言:“世尊!我等云何而行布施?”佛言:“大王!若求胜妙福报而行施时,慈心不杀,离诸嫉妬;正见相应,远于不善;坚持禁戒,亲近善友;闭恶趣门,开生天路;自利利他,其心平等。若如是施,是真布施,是大福田。复次行施,随自心愿,获其报应。或以妙色、名香、珍味、软触,亲手布施,得众人尊重、眷属圆满、富贵安乐之报;或以饮食布 | admin 2018-08-13 |
![]() |
即使是还没有实证如来藏心的初住位到六住位的已发心菩萨,甚至是还在十信位中,信力还没有具足的信位菩萨,因为他们也同样都是善根深厚,乐于听受施论、戒论、生天之论的人,也知道“欲为不净,上漏为患,出要为上”的道理,也都供养过许多的佛菩萨;并且他们都了解,只有归依三宝修学佛道才是唯一究竟的道路,所以才会进入到佛门中来修行。这些菩萨虽然都还没有实证本心,但是 | 三摩地 2018-08-10 |
![]() |
但是成为天魔的原因是他所做的善事太广大了,福业极大而先报,所以先生天界受报,报尽随即下堕无间地狱。佛弟子与天魔都同样是广修善业的,可是有多少人知道魔与佛弟子的差异呢?很少人知道,今天特别告诉诸位,请诸位把分际弄清楚,并且要转告你所认识的学佛人。否则的话,一天到晚去利乐有情,却同时在破坏正法;心中想要成为佛弟子,但是做的都是未来世会成为魔子魔孙的破法 | admin 2018-08-10 |
![]() |
当然,世尊为我们开示生天之论,并不是要我们向往欲界的享乐,而出生到欲界天去;而是要我们一步步地清净我们的身口意行,而能够远离六道轮回之苦。无论是五戒还是十善都是善戒,因为戒能生定,定能发慧;众生要是具有天界之善、天界之福,那么才能渐渐和清净无上的胜妙佛法相应,这才是世尊教导我们施论、戒论、生天之论的本意。说完施论、戒论、生天之论之后,接下来我们要继 | admin 2018-08-07 |
![]() |
……如果有人造作种种杂业,他的目的是为了享福受乐的缘故,因此而作种种善事,如同市场上的交易一般,他心中的目的是为了生天享乐,而不是因为怜悯众生,那他也是失去三归依戒了!如果有人为了保护他的房舍、家宅,或是眷属的健康及性命,不得不到外道神庙中祭祀,或是许愿帮忙建庙,虽然他祭祀诸神,但心中归依的对象并不是诸神,只是为了保护自己及眷属和众生的 | admin 2018-08-06 |
![]() |
一般佛弟子唯有信佛语,是因为这些具信的弟子,依据自己的程度,来检查佛陀开示的法要,验证确实无误,不论施论、戒论、生天之论的开示都符合一再的检验,这个具信的弟子本身又不谤大乘,不谤佛法僧三宝,福德因缘具足并依教奉行,乃能往生。就如经上所说阿弥陀佛在因地时所发的愿:“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 | admin 2018-08-05 |
![]() |
又如《杂宝藏经》云:顶圣、眼生天,人心、饿鬼腹,旁生膝盖离,地狱脚板出。命终后进入正死位时(如来藏开始舍身的阶段),那些证悟的圣者,其如来藏是由脚底先舍,渐渐移向头顶最后舍身,因如来藏舍身而不再持身的部分,冷触就会现起,最后舍身的部份是头顶。那些造大善业者,如造欲界天善业之人,舍寿时,则见欲界天景象、宫殿、天女众等迎接,因心生欢喜,乐于前往,就会往 | 三摩地 2018-08-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