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许多人都知道要护持僧宝,但是佛陀明白的交代过:怎么样的修行人才算是真正的出家人?如果这一件事情我们没有办法弄清楚,那就很容易堕入表相崇拜之中,便成了依人不依法了;这样子想要真正地研读这一本《起信论讲记》,也会有所阻碍。在《阿含经》中世尊一再地交代,唯有证得四沙门果的人,加上即将证得四沙门果的四向位,也就是只有四双八辈之人,才是如来门下的贤圣弟子,成 admin

2020-02-20

如果你是一位很虔诚的佛教徒,而且也很护持佛的正法,就算佛菩萨像没有开光,诸佛菩萨以及护法龙天还是在你的身边护持着你、眷念着你,让你远离种种危难。以上所说,仅是依照佛教界的一些规矩以及目前社会所处的情况略为说明,大众可视自己的实际需要来加以调整,希望这样的说法能够对初学的在家居士们有所帮助。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107集在家居士如何 admin

2020-02-20

因此,世间人如果是为了求世间安乐,当可依《地藏菩萨本愿经》来回向,使回向之层面得以增长广大;但是,如果是为了求三乘菩提之修证没有遮障,那么我们不妨这样回向:愿以修学正法、护持正法、流通正法、弘扬正法之殊胜功德,回向弟子○○○之累世父母、师长、冤亲债主,得蒙诸佛菩萨加被,归命佛法僧,悉发无上心,早生善处,修学佛法,同证菩提。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 admin

2020-02-20

所以,不是遇到骂三宝的话就要起瞋心,说我要护持正法,然后跟对方对骂,这样也不是完全如理;而是跟对方讲理,对方不接受也没关系,继续讲理,继续对被他误导的众生来讲理,让其他被他误导的众生能够脱离邪见。至于这位主事者,他一直诽谤,一直谩骂,这时候菩萨要生起一个心念。什么心念呢?就是说,你应当来摄受他。因为一切的有情,你都应该秉于当初所发的四宏誓愿—& admin

2020-02-20

福德的范围很广,不单单是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的福德,举凡练定力、除五盖、护持正法、修三福净业等,都函盖在福德的范围里,也都属于次法的部分。什么是三福净业呢?《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卷1,佛开示说,想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应当要修三福净业: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 admin

2020-02-19

还有一种发菩提心的情况是,这个人他出生在如来的正法即将灭尽的末法时代,所以他既不曾亲自见闻佛菩萨示现的不可思议事迹,也不曾听闻真善知识讲解经论中的法教,但他自己阅读如来的经教,他心中就生起了这样的念头----只有无上佛法能让众生灭除无量的苦恼,能给众生离苦得乐的大利益,祈愿诸佛菩萨能令如来正法久住不灭,我如今也应当发菩提心,为了让一切众生远离烦恼,为了 admin

2020-02-19

能够归依了三宝之后,还要能够护持正教,也就是说,对于所亲近的菩萨道场,能够深心的去拥护;因为,如果说大乘法没有菩萨僧团的永续流传,这样子的话大乘法也不可能真正的弘扬,也不可能长久地住世。就像说,如果是声闻的僧团,它是无法永续的流传。因为如果是一个声闻的僧团,在声闻僧团里面,如果他所实证的是声闻的四果,他成为阿罗汉;他成为阿罗汉之后,他舍寿的时候就入 admin

2020-02-19

怎么护持正法这么难啊!想帮佛法做一些事情,怎么这么多波折啊!为什么佛菩萨都不来保佑我们、保护我们,让我们做得这么辛苦呢?其实应该转念来想:就是因为这样子,波折多、辛苦多,所以与我们结缘的众生也就越来越多;那么同样一件的事情,我们在里面所得到的福德因缘,就会更为增上。也就是我们距离我们的成佛之路,又再往前迈进了一大步。------《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二》<第019集为什么 admin

2020-02-19

如果今天有人来阻挠我们出家,或是障碍我们学法,在这个过程中要去想:自己的因缘不好没有什么关系,在家、出家都一样可以学佛;我们可以用自己的能力来积极地护持这个正法,不一定说一定要自己到寺院中去出家,如果我没有那因缘,我们就鼓励他人可以出家,或回向他人能出家而来成就他人,也可以成就这些果德。这样不是很好吗?再用这些所生起的功德、福德来回向自己,发愿未来 admin

2020-02-19

譬如他既不肯发心财施护持正法,也不肯发心法施拯救众生于邪见之中,虽然有时也能住于菩萨行当中,但这仍然不是真发心。必须十信位功德圆满以后,再来安住于菩萨行中,这样才能够叫作真发心;也就是说信力跟着发起了,依信根所发起的信力产生了作用,这才是真正发心住的菩萨。菩萨在圆满初住位的功德以后,还应该将修证如来藏时所应具备的法性知见,继续加以深入的思惟与观行, admin

2020-02-19

弟子○○○并愿将修学、护持了义正法之所有功德,迴向给弟子今生乃至过去无量生中之父母、师长、兄弟姊妹、配偶子女及诸亲友,希望您们能早日归命三宝,并能在未来无量生中成为同修道友,互相扶持,互相帮助,直至成佛。[2]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三拜)四、随喜(赞叹)正觉海会众菩萨及十方世界一切众生,现在修行信心、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我今皆悉至 admin

2020-02-19

也就是说,咒原本的意思,就是把某一些法的主要意思贯串起来,就能够方便记住所要忆持的法,然后就能为人一一详细的宣说;这整个贯串的偈颂就是咒,一般称为咒语,也就是陀罗尼;梵文称为嗢拕南,因此陀罗尼也就是咒,就是总持,它代表一部或多部经,一个或多个,乃至整体佛法的总纲;只要持咒而能忆念不忘失,当意识心缘于咒语中一法、一文或一义时,同时就摄持了一切法、一切 admin

2020-02-19

因为在法界里面,有些鬼神他是护持正教的,可是也有些鬼神他并不护持正教。所以,在《阿含经》里面佛陀就有说:对于这些咒术,如果说它是属于遮道法,那佛弟子是不做这件事情的。譬如说《长阿含经》卷十三:【如余沙门、婆罗门食他信施,行遮道法,邪命自活,召唤鬼神,或复驱遣,或能令住,种种厌祷,无数方道,恐吓于人,能聚能散,能苦能乐,又能为人安胎出衣,亦能咒人使作 admin

2020-02-19

所以她就跟她们讲,她怎么说呢?她说:“你们就回家去啦!因为你们家里面那么富贵,你想布施就布施,你想要护持护持,你这样不是可以随意自在,何必一定要出家呢?”也就是说,叫这些五百比丘尼不要再刻意要断除贪瞋痴。于是,五百比丘尼她们听了以后,心里面很难过,她们想:“好不容易出家,怎么是这样的劝告呢?”那自己的修行不好也无奈何,她们就去 admin

2020-02-19

在我们正觉同修会,更有不少的悲心特重的勇猛菩萨,愿意追随大善知识,在释迦佛末法一万年结束之前,要继续留在娑婆世界,不断努力地摧邪显正、护持正法,一直到正法灭尽为止,然后才共同往生到兜率陀天去,跟随弥勒菩萨继续修学唯识种智之学。所以佛教正法中的修行人,只要是听闻正法而心得决定之后,对于每一期生死都会面临的死亡时刻,都是一定能够坦然面对的,甚至是很欢喜 admin

2020-02-19

即使每一条狗都有人护持着,他一生中都杀不到一条狗,但是尽形寿受持恶戒,就得大罪。所以类似这样的事情,如果不立下誓愿,而且不从别人那边受了恶戒,业跟道就都不会成就。如果立了誓愿,这时候业就成就了;如果从别人那边受了恶戒,这时候业也成就了;如果付诸于实行,也就是藉由身行及口行去造作,这时候道也跟着成就,那就恶的业跟道都具足了,舍寿后必定下堕三恶道中。所 admin

2020-02-19

但是行施时有一个前提,是您必须注意的:假使是藏密外道在弘法,那正是破坏正法的场所,不是佛门道场,其实无道可言,不是真实道场,不该护持之。假使是佛门中专门诽谤本识如来藏正法的道场,或狡言诡辩说他们也是以如来藏正法为修证标的,吸引您前去修学;但他们所证的如来藏就是缘起性空,认为如来藏只是方便说,并无如来藏第八识心可以实证;这一类场所,不论是法师、居士住 admin

2020-02-19

但大多数人所学的只是世间的善法,虽然努力布施护持正法,为道场付出心力、时间来当义工,还去救济贫苦、关怀弱势的慈济大众的事,但这一些只能说还是世间善法。比较进一步接近真正学佛的情况,则是有人会参加定期念佛,或者禅坐共修。但绝大多数的人从未思惟,也从来不会提出疑问来:“为什么要念佛?为什么要打坐?这些与学佛有何相干?要一直念佛到什么时候啊?” admin

2020-02-19

佛教会失传就是没有僧宝,佛教会从八识论变成六识论,那就是缺少僧宝来护持正法,所以僧宝是非常重要的。而这个僧,不是只有出家僧,还有在家僧,这部分也被遗忘了;一般人都以为出家才是僧,不知道在家的明心菩萨也是僧,而且是真正出三界的真实僧宝。 ------《三乘菩提之阿含正义(一)》 <第017集出离观与安隐观(三)> 正明老师 admin

2020-02-19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570)意思是说,菩萨修学般若波罗蜜,依实证金刚三昧了知《般若经》义旨,而生起般若智慧方便善巧,现前观察金刚心如来藏出生三界世间万法,是一切万法的根本心,但又出离三界世间万法,本来解脱,本无生死,了知原来不须入无余涅槃就已在本来清净涅槃金刚心如来藏中,无须出离生死就本来无生无死,于是发起大愿,生生世世回入世间护持正法、利益众 admin

2020-02-18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