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菩萨在断我见乃至开悟明心的生活方式应该要如何呢?应该要学禅师那样事上无心、心上无事然后努力护持正法过日子!《无门关》卷1中,禅师说: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如果一个菩萨真实断我见,那他要给自己创伤疗愈就很容易了!创伤疗愈的关键就是在断我见与断我执!我们是因为有这个我见、我执或我所执,才会有创伤!譬如一朝被蛇咬 | admin 2020-02-21 |
![]() |
因此从这里大家就可以知道,能够破邪显正的善知识是非常难得的,应该要赞叹护持其法义辨正,与慈悲救护众生之行,因为这样才能从根本上真正的救护众生。而由于这样的缘故,菩萨也能够累积无量的功德,并且能够具足尸波罗蜜,而这也是报答佛恩的最佳方式。今天我们所探讨的内容,在远离染污法或恶法的方面,包括不作诸恶、不作邪命、不犯小戒、不令烦恼秽污其心、远离恶友、令众 | admin 2020-02-21 |
![]() |
另外加上阿难尊者生生世世,又很努力地护持正法藏,能够忆持、诵出一切经典,所以他会最快成佛。所以说护持正法藏非常的重要,因为有经典等圣言量的继续存在,众生们才会信受;法藏是正法弘传最主要的依据,就像正觉同修会的平实导师所证悟的目标及内涵,跟经典是完全相符合的:开悟是要证悟第八识如来藏,《般若经》中的非心心、空性心。因为有正法藏,所以正觉同修会才能够大 | admin 2020-02-21 |
![]() |
通常天神是护持正法的,因此如果我们真心持戒,也能够得到他们的帮忙;包括我们身边的鬼神,也是一样能够知道我们所行的种种。因此,当我们违背戒法的时候,如何能够不感到惭愧呢?虽然有些众生我们看不到,可是因为报身或者神通力的不同,他们却可以知道我们在作什么;因此,我们除了对于行为上的不如法要感到惭愧之外,我们也要知道自己的身、口、意行,除了直接影响到周边的 | admin 2020-02-21 |
![]() |
……若普为一切众生护持禁戒,观第一义空无我人相,而为有情护持禁戒,是则名为净戒波罗蜜多。】(《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五)虽然无戒相可持,但当中却有道共戒存在,因为菩萨在见道后转依于所证,摄心住于正道为戒,依见道、修道无漏功德受用而行,不拘戒相,与道相应。 第四种“非戒非波罗蜜者,如世俗施”。这是属于一般世俗人的布施,既无 | admin 2020-02-20 |
![]() |
这里面非常重要的就是----以勇猛护持正法的法供养,来供养三宝以及庄严菩提。 上面主要根据《优婆塞戒经》卷6的开示,来探讨持戒与庄严菩提的关系。在持戒之后,透过种种的善行来利乐众生;这种方式是以持戒为基础,再来广行种种的善法。因为有了戒法的保护,因此修学的道路是可以非常稳靠的;并且配合善法的修学,在利他之中完成自利,而达成庄严菩提的功德。譬如在《发 | admin 2020-02-20 |
![]() |
对于菩萨来说,就是不断的努力为众生作事,努力护持三宝,假使是念佛就得时时刻刻净念相继,如果能够这样,当然能够快速成就道业。因此在《大方等大集经》卷26中开示:【云何名为不放逸?不放逸者名如法住;如法住者如说而住。……善男子!一切佐助菩提之法,以不放逸而为根本。】(《大方等大集经》卷26)因此,不放逸就是要能够时时摄心安住于正法、依教奉行。而 | admin 2020-02-20 |
![]() |
另外菩萨虽然不会爱惜自己的身命,因为我们都知道,我们这个色身是虚妄的、是无常的;但是我们为了护持正法的缘故,我们还是应当要爱惜自己的身命,何况它还是我们修行的道器。所以我们在精勤精进的时候,还是要注意自己的身体。最后,大家如果有因缘,能够在正法道场修行,也有因缘开悟明心的话,提醒大家开悟明心以后,如果能够“安忍”于如来藏的“本来无生& | admin 2020-02-20 |
![]() |
可是要趣向第一义的话,你所修的福德,一定要与第一义正法(的护持)有相关联!所以从布施开始,就要以财布施含摄法布施(把财物用在护持第一义正法上面);含摄法布施以后,因为法布施本身是在弘扬了义正法,能够于了义正法中利益有情的法身慧命,同时也利益自己的法身慧命,那么这样的福德就与了义正法相关联!这个福德与了义正法相关联,自然能够成就菩萨在七住位见道的福德 | admin 2020-02-20 |
![]() |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570)意思是说,菩萨修学般若波罗蜜,依实证金刚三昧了知《般若经》义旨,而生起般若智慧方便善巧,现前观察金刚心如来藏出生三界世间万法,是一切万法的根本心,但又出离三界世间万法,本来解脱,本无生死,了知原来不须入无余涅槃就已在本来清净涅槃金刚心如来藏中,无须出离生死就本来无生无死,于是发起大愿,生生世世回入世间护持正法、利益众 | admin 2020-02-20 |
![]() |
从另一方面来说,三乘菩提法义一样是具有两种田的特性,因为三乘菩提正法于众生有恩,所以我们在护持正法时,就是在报恩田中种福田。三乘菩提同时也具有无量无边功德,除了能让我们实证之外,也能让我们依之而利益无量众生,所以也是功德田。因此,菩萨在弘扬三乘菩提正法,护持三乘菩提正法时,就是已经在功德田与报恩田中种福田了。众僧则是具足三种田。因为出家以后修学佛法 | admin 2020-02-20 |
![]() |
对于因果的内容,除了于信位信受三宝、信受因果以外,在住位更要能够了解因果内容的差异,例如布施所种的福田及果报的差别,会因为是贫穷田、或者是报恩田、或者是功德田、或者是世间法的田、或者是出世间法的田而有所差异!所以菩萨在住位所修集的布施内容,从饶益有情来说,首先最重要的就是,要以财布施来护持了义正法的团体以及善知识,用来弘扬了义正法。在末法时代正法弘 | admin 2020-02-20 |
![]() |
所谓个人的威德,就是要平常能够观机逗教,能够说一些佛法,这样的人就会有所威德,这威德就是,因为由于三宝的护持。所以将这些浅易的佛法,带入到生活之中,不论透过一些电子邮件、或透过一些电子书、或是种种的图片、或是一些佛菩萨的卡片等等,你就可以让其它人获得一些利益,而不至于一定要在这世间----这窄小的空间里面去争夺。你可以告诉他们许许多多关于世间无常的道理 | admin 2020-02-20 |
![]() |
如果自己没有财物布施,或有财物却舍不得布施,或看见他人布施时心中却不高兴,生起嫉妒之心;又不相信布施的果报,怀疑种福田的因果是不是真的?那这样的人就已大大的减损福德了,他的果报除了此世是贫穷人,来世也是无法脱贫的;或是有人此世有很多财宝能自在支配使用,而且他有因缘遇到良好的福田,但心中却没有对布施的因果生起信心,所以不能于此大良福田作布施护持,那么 | admin 2020-02-20 |
![]() |
这里首先提到要摄护诸根,也就是要将六根护持住,要时时向内摄持不乱,不要把六根往外放去攀缘,要把正念照顾好。因此摄护诸根的主要目的,是要使外面的境界不要影响到修行者,而能住于自己内心的境界中,包括修学佛法所证得的自心内境,或住于自己与定相应的境界中。在《虚空藏菩萨经》卷1中有开示:【众生诸贪诤,皆因诸根起,若能摄诸根,疾得于解脱。】因为透过六根摄取六 | admin 2020-02-20 |
![]() |
因为在菩萨道的修行过程当中,有呵护我们在世间法成长的人,也有无数护持我们在出世间法的善友,如果没有了这些对我们有恩德、有功德的助缘,我们是无法顺利成长,菩萨怎么能够忘恩负义而独行于菩萨道呢?三福净业是提升发愿往生极乐世界品位,同时也是求证菩提的重要福德资粮。三福净业当中,也特别将孝养父母、奉事师长列在最先,强调供养恩田的重要,并且佛陀也教导我们佛弟 | admin 2020-02-20 |
![]() |
所谓的福德,就是多生多劫以来,努力为众生无怨无悔的付出所培植的福德,以及护持正法、摧邪显正等所培植的福德等等。于上面所说的三资粮具足圆满以后,未来就有因缘遇到真善知识,而于座下修学参禅的正知见,真善知识也会观察这位佛弟子是否为菩萨种性人,如果是的话,就为他开示参禅的正知见,让他去参禅,待这位菩萨具足了前面所说的三资粮,以及有了正确的参禅知见的条件下 | admin 2020-02-20 |
![]() |
也就是说,这是如来的正法即将灭尽的末法时代,所以他既不曾亲自见闻佛菩萨示现的不可思议事迹,也不曾听闻真善知识讲解经论中的法教,但他自己阅读如来的经教,他心中就生起了这样的念头----只有无上佛法能让众生灭除无量的苦恼,能给众生离苦得乐的大利益,祈愿诸佛菩萨能令如来正法久住不灭,我如今也应当发菩提心,为了让一切众生远离烦恼,为了护持佛法久住于世,我愿意以 | admin 2020-02-20 |
![]() |
在我们正觉同修会,更有不少的悲心特重的勇猛菩萨,愿意追随大善知识,在释迦佛末法一万年结束之前,要继续留在娑婆世界,不断努力地摧邪显正、护持正法,一直到正法灭尽为止,然后才共同往生到兜率陀天去,跟随弥勒菩萨继续修学唯识种智之学。所以佛教正法中的修行人,只要是听闻正法而心得决定之后,对于每一期生死都会面临的死亡时刻,都是一定能够坦然面对的,甚至是很欢喜 | admin 2020-02-20 |
![]() |
阅读辨正法义之书籍中所说之法义,可以弥补阅读批注经典时所忽略之重要法义,亦可提示容易步入岐途之处,避免彼等误入岐途者之谤法及谤贤圣之恶行,其重要性绝对不下于阅读纯批注经典书籍,否则历代菩萨即不须造论而作种种法义辨正也,诸论都是针对佛门内之外道见而作法义辨正故,能护持正法不被未悟之师所造之论破坏故。若无此等菩萨所造之正论,譬如《瑜伽师地论、成唯 | admin 2020-02-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