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在佛经上,特别是在三转法轮之时,佛陀为我们开示了甚深唯识的道理,其中有所谓一心四见,也就是同样的一个水池,来了一个人,人看到这个水池就是净水;天人来了,他看到这个水池变成琉璃;龙王来了,他看到的是他所居住的宫殿;恶鬼来了,这个水池就变成了血水脓池臭不堪言。同样的一个湖泊,不同的众生看了之后,却由于各自的业报所感,所显现出来的内相分却是完完全全不同的 | admin 2020-02-18 |
![]() |
诸大菩萨秉承世尊圣教,《瑜伽师地论》、《大乘起信论》、《中论》、《百法明门论》阐述的皆是八识正理,《成唯识论》论中以七转识来指称其它七识。又唯恐世人迷惑于六识,玄奘大师以地上菩萨的深妙智慧造《八识规矩颂》,将八识依特性之不同分成前五识、第六识、第七识、第八识四类概括成颂,以利益后世广大佛弟子。---------------------------------------中文名八识外文名E | admin 2020-02-18 |
![]() |
中文名如来藏外文名तथागतगर्भ;Tathāgatagarbha又名阿赖耶识丶真如丶异熟识丶无垢识体性不生不灭、非断非常、非空非有功德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目录1如来藏概述2如来藏与十因缘十二因缘法的关系3如来藏与涅槃的关系4如来藏与中观的关系5如来藏别名的涵义6如来藏的体性和七大自性7如来藏在佛法的重要地位8佛门以如来藏法千年传承,不曾改易9如来藏与佛法法脉如来藏概述 | admin 2020-02-18 |
![]() |
因为有八个识和合运作,才有众生的蕴处界以及所了知的诸法出现,这也证成了经中所说万法唯识的道理。所以经中所谓的三界唯心,万法唯识,都是指陈一切有情的真心如来藏,如果没有如来藏存在,就不会有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的说法出现;因此否定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的人,就是佛在经中所说的愚痴人。第二件事,既然众生所领受的诸法境界都是由如来藏变现出来的,有什么好执着的?有 | admin 2020-02-18 |
![]() |
当意根开始作主之后,却又把阿赖耶识据为己有,而说阿赖耶识的所有功德性都是意根祂自己的功德性,这就是唯识学中所说的意根恒内执阿赖耶识为我。这一句话,还没有破参的人就一定听不懂,只懂得字面上的意思,不懂真正的意思,但是破参的人一听就懂了。其实意根是附属于阿赖耶识的,只是因为阿赖耶识从来都不作主,祂就像西蜀后主阿斗一样,意根就像诸葛亮,八识心王都是意根在 | admin 2020-02-18 |
![]() |
这就要大略地来说明唯识的五位百法了。五位百法它的总纲说到:【一切最胜故,与此相应故,二所现影故,三位差别故,四所显示故,如是次第现。】(《大乘百法明门论》)换句话说,它是有次第性。如果您能够把这个颂记住,并且如实地了解,对于大乘佛法,你就能够大概知道一个架构了。这个颂中的第一句一切最胜故,是在讲欲界一切有情的八识心王,但是一切有情的八识心王却又归结 | admin 2020-02-18 |
![]() |
由此更可证知离念灵知仍属意识层次,尚且到不了意根境界,何况能是真如境界?从狭义说,因意根末那识无证自证分来返观自己之存在,是故于五无心位中,便无法证知自己正处于五无心位中,要待后来意识现起时才能自知;但从更深细之道种智来说,八个识皆有见相四分;又此非是吾等初学之辈所能了知之甚深唯识种智义理。以上略说法尘。------《正觉电子报第10期》<略说法尘>正香居士 | admin 2020-02-18 |
![]() |
把这个见分细分为三分来说见分时,是说见分对相分有能够见闻觉知的功能,故有人类的见闻觉知心的功能运作,对于所接触的色阴等境界相能够去加以领受,这就是唯识学中通称的见分。当七识心的见闻觉知性在运作的过程中,能够知道色阴等境界相的时候,很清楚知道自己所领受的相分境界,不会错乱。譬如看到黄色时知道那是黄色,不会误认为是青色,这就是有自证分;又如听见父亲的声 | admin 2020-02-18 |
![]() |
若离八识心王,无有一切法可得,故说万法唯识。十方三世一切有漏无漏法,既皆因八识心王而有而显,八识心王复依第八识及无明而现于三界,无明业种及上烦恼随眠复由各自第八识所持而藉缘变现色身及世界山河,故说三界唯心--唯依第八识心而有,依第八识心而变现,以第八识为根本。为令今世后世学人建立正见,故举《百法明门论》偈,略明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之意;若能明此者,修学三 | admin 2020-02-18 |
![]() |
从这个单元开始,我们将以世亲菩萨所写的《大乘百法明门论》中的偈,来说明为什么第八阿赖耶识是一切法的根本,也就是要阐述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的道理。首先,我们来看看这首偈是如何说的,偈曰:一切最胜故,与此相应故,二所现影故,三位差别故,四所显示故。如是次第现。(《大乘百法明门论》)这首偈的意思概要的说,是指三界中的一切有漏法以及一切无漏有为法,都因八识心 | admin 2020-02-18 |
![]() |
------《三乘菩提之宗通与说通》<第64集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之意涵(一)>张正圜老师 | admin 2020-02-18 |
![]() |
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宗通与说通》<第64集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之意涵(一)>张正圜老师 | admin 2020-02-18 |
![]() |
在《成唯识论》卷六中,弥勒菩萨说:唯善心俱,名善心所。(《成唯识论》卷六)意思是说,唯独与善心俱起的心所,才能叫作善心所。信等十一个善法,函盖了世出世间一切善法,它的自体远离一切秽恶,而聚集一切功德。大致来说,这信等善十一法,可以说都是修行人立身处世的基本观念。总合来说,信、精进、轻安、不放逸等四个法,可以使人建立起正确、乐观、勤奋的价值观;而行舍 | admin 2020-02-18 |
![]() |
什么叫作根本烦恼呢?《成唯识论》卷六云:【烦恼心所,其相云何?颂曰:烦恼谓贪、瞋、痴、慢、疑、恶见。论曰:此贪等六,性是根本烦恼摄故,得烦恼名。】(《成唯识论》卷六)这段论文的意思是说:所谓的根本烦恼,包括了贪、瞋、痴、慢、疑和恶见等六种。根本烦恼也称为缠,由于它会缠缚有情在生死海中流转,所以称之为缠。这六种烦恼是一切烦恼的根本,由此能生出其余的种 | admin 2020-02-18 |
![]() |
------《三乘菩提之宗通与说通》<第67集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之意涵>正圜老师开示 | admin 2020-02-18 |
![]() |
《成唯识论》卷七云:论曰:悔眠寻伺,于善染等,皆不定故。非如触等,定遍心故。非如欲等,定遍地故。立不定名。(《成唯识论》卷七)论文的意思是说:悔、眠、寻、伺等四个法,对于善、染、无记等三性,不一定属谁;它不同于触等遍行心所,一定是遍行于八识心王;也不同于欲等别境心所,一定是遍于三界九地,因此就建立不定的名义。以下就分别说明悔、眠、寻、伺等四法作简单 | admin 2020-02-18 |
![]() |
------《三乘菩提之宗通与说通》<第67集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之意涵>正圜老师开示 | admin 2020-02-18 |
![]() |
------《三乘菩提之宗通与说通第68集》<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之意涵>正圜老师开示 | admin 2020-02-18 |
![]() |
然而这五位百法之次第,必须归结于八识心王,如果没有八识心王,万法就不能出生;譬如当七转识灭尽以后,入于无余涅槃之中万法俱泯,阿赖耶识也将从此不再出现于三界中了;因此说,世出世间万法皆为八识心王所生,所以说万法唯识。也就是说,所有的法都是从如来藏阿赖耶识心体中出生,佛菩提道及三乘解脱道,也都是依于这个如来藏阿赖耶识而显、而修、而证;离开了如来藏,就没 | admin 2020-02-18 |
![]() |
------《三乘菩提之宗通与说通第68集》<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之意涵>正圜老师开示 | admin 2020-02-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