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的说法,而在佛法中说:“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也说明我们的起心动念,所造成善或恶的身口意业都会存储在我们不生不灭的根本心如来藏中,在因缘成熟时,就会有相应的异熟果报显现。在佛法的世界观中,有增劫、减劫的说法。在增劫时,因为有情懂得修学十善业道,也就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以及不贪、不瞋、不痴,能这样 三摩地

2020-04-12

因为单单是无意错说佛法的大法师们,若是依照阿含诸经的标准来算,那已经是得到无量罪了,更何况是为了维护名闻、利养、眷属等等法,而去故意诽谤说正法的大法师们,那又是怎么能够可以免除无量重罪呢?因为单单只是诽谤声闻法的正法的时候,那就已经是地狱罪了!更何况是诬谤……你所诬谤的乃是最胜妙的如来藏法、一切种智唯识增上慧学的法,而这样诽谤大乘胜妙法 admin

2020-04-07

开演唯识第一义,阐明真谛如来藏。大乘缘起阿赖耶,一心八识古今同。 第5集 制恶见论逾千颂,真唯识量明佛旨。佛世论义第一师,千古再唱第一人。立言斩谢标胜义,剖佛心要震五印。末法初起圣哲临,再现佛国降群英。如来之藏难思议,亲承师教始得闻。自心限量究竟理,万代宗门咸皈依。 第6集 一心清净谢荣禄,不预政事绝功名。胸怀大志入译场,一十九年开法 三摩地

2020-04-06

然而一切修学唯识增上慧学之佛弟子,悉知第八识是无覆无记性,诸经中亦说之为无分别心,于六尘都不分别故;是故证得第八识者所发起的智慧即称为无分别智,以第八识不了别五尘及法尘故。如是正理具载于诸经诸论中,今犹可稽,并非任何人可以己意颠倒黑白混乱佛弟子之正知正见。然而琅琊阁、张志成等人颠倒佛法正义而加以扭曲,广播邪见迄犹未已,至今已经年余;吾人所见则是琅琊 admin

2020-03-17

什么叫邪见呢?邪见的意思就是说,也是想要求解脱,也是想要在大乘法中求证实相,可是在寻求的过程里面,就偏差了、偏斜了;因为会偏差会偏斜,就是不能完全信受佛所说的这些阿含里面所说的道理,以及中观般若、三乘方广唯识这整个里面的,从头到尾贯穿的这个法的根本理体是一切众生皆有如来藏这个道理。那不能信受,又接触到了不如理的思惟揣测的这些法,自己就相信了以后,去 admin

2020-03-12

二〇一三年十一月,发起了甚深的般若唯识智慧。二〇一四年底,开始网上弘法,为大众讲解解脱道的法义,和大乘般若部分的法义,以及粗浅的唯识方面的法义。二〇一六年起,于弘法之余,利用少量时间,稍涉唯识经论,即能贯通一些法义,也能现量观察到末那识与第八识的运作和各种体性。并能解答诸多学人对于唯识理论的疑难问题,也能讲解一些相应的唯识经论,其智慧在不断地快速增 admin

2020-03-12

《成唯识论》中也说:【生死相续,由惑、业、苦。发业润生烦恼,名惑;能感后有诸业,名业;业所引生众苦,名苦。】(《成唯识论》卷8)是说众生之所以死此生彼、死彼生此,一生又一生不断在三界六道中相续流转,都是由于惑、业、苦这三个法,会引发种种业行而滋润未来世生的烦恼,就称为惑。能感生未来世继续存有于三界世间的种种业力,就称为业。业力所引生的种种苦果,就称 admin

2020-02-21

像上面所说的执受道理,在唯识学名为不可知执受。这是因为各个有情的法身如来藏所变现的过去与现在的色身,皆为法身如来藏所缘、所执受,而其所缘、所执受的有根身的行相非常微细,很难让众生了知,故名不可知。而法身如来藏缘于有根身的行相而产生的执受,乃是众生无始劫以来,所产生的我见与我执的缘故;不仅使得第七识的染污末那识,以法身如来藏的无漏有为法而恒内执为我, admin

2020-02-21

】意思是说,到临命终时,意识将会渐渐地断灭,今生所造作的善恶业全部都会现前,就好比播放影片一样,由上而下一格一格出现,非常快速,不到半秒钟便将一生的善恶业全部播放完毕,紧接着息脉全部停止,进入真正死亡过程的阶位,唯识学中称之为正死位。当业镜现前时,意识心很猛利,能清楚了知每一格业镜的内容,或善恶业、或净业、不净业,了知之后紧接着意识就渐渐地消失,乃 admin

2020-02-21

在我们正觉同修会,更有不少的悲心特重的勇猛菩萨,愿意追随大善知识,在释迦佛末法一万年结束之前,要继续留在娑婆世界,不断努力地摧邪显正、护持正法,一直到正法灭尽为止,然后才共同往生到兜率陀天去,跟随弥勒菩萨继续修学唯识种智之学。所以佛教正法中的修行人,只要是听闻正法而心得决定之后,对于每一期生死都会面临的死亡时刻,都是一定能够坦然面对的,甚至是很欢喜 admin

2020-02-21

同样的在《成唯识论》卷2中,圣玄奘菩萨开示说:然有为法因缘力故,本无今有,暂有还无……生已相似相续名住。(《成唯识论》卷2)也就是说,这个有为生灭法它是暂有还无,它并非完全不变,而是刹那刹那生灭,它只是因为前后相似,所以我们说它是相续,只是相似相续,而不是说有一个法不变的相续,所以我们把这个相似相续施设为住。这个就好像说,这个世间法的日光 admin

2020-02-21

今天我们要跟诸位菩萨一起来探讨有关“六尘与六入”的相关法义,这个在佛法中是属于非常重要的知见,因为这些法义与“断我见”证解脱果及“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的佛法妙义有密切的关系,如果能够对于这些法义有正确的了解,那对于我们在佛道修学上就会有很大的帮助。从平实导师《阿含正义》这套书的副标题----唯识学探源,亦表示在《阿含经》中 admin

2020-02-21

又或者是说,明明这个世间,整个的三界轮回、整个的有情世界之所以构成,就是因为有情各个都有自己的如来藏,因为如来藏的种种的功德受用,然后他现起了万法之后,所以才叫作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可是如果是一神教信徒的话,他只能够动不动就跟你讲,一切都是上帝所造,乃至于说他目前的起心动念,都是上帝让他要这样作的起心动念。所以身为一个佛弟子,可能会觉得这样子谈下去 admin

2020-02-21

《成唯识论》卷6:不放逸者:精进三根,于所断修,防修为性;对治放逸,成满一切世出世间善事为业。(《成唯识论》卷6)意思是说,所谓不放逸,就是能够勤修无贪、无瞋、无痴等三善根作为防恶修善的功能。也就是,对于所应断的恶事,能够防制而令恶事不再生起,乃至能够永远断除;对于所应修的善事,能够引导而令善事更加增长广大。不放逸可以对治放逸,也可以因此而成就一切世 admin

2020-02-21

《成唯识论》卷7中说:眠谓睡眠,令身不自在,昧略为性,障观为业。谓睡眠位,身不自在,心极暗劣,一门转故,昧简在定,略别寤时。令显睡眠非无体用,有无心位假立此名,如余盖缠,心相应故。论中所说一门转的意思是:当意识处在睡眠位的时候,只缘于内门(也就是法尘)一门,和处在清醒位(也就是寤)的时候,六识可缘于内尘多门是不一样的。昧简在定:简是区别、说明;昧简在定 admin

2020-02-21

在玄奘菩萨《成唯识论》中区别掉举与散乱这二个烦恼心所的差异,玄奘菩萨说:掉举、散乱二用何别?彼令易解,此令易缘。虽一刹那解缘无易,而于相续有易义故。(《成唯识论》卷6)简单地说:掉举,是意识虽缘于同一个境界,但同时生起思惟理解的心、心所却不断地转变,也就是说,一心多解、心不得定的意思;而散乱,则是说心识不断更易所攀缘的境界相,也就是一心缘多境,不得 admin

2020-02-21

《成唯识论》卷4)所谓:凡夫住于有漏食,圣者悉依无漏食,有漏无漏诸圣凡,一切无不依食住。(《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5)释迦世尊更在《楞严经》中对阿难尊者开示:如是世界十二类生,不能自全,依四食住,所谓段食、触食、思食、识食,是故佛说一切众生皆依食住。阿难!一切众生食甘故生,食毒故死。(《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8)就是说,有段食、触 admin

2020-02-21

等到入了菩萨初地,发起道种智,渐次修学唯识一切种智,分证诸地无生法,继续向法无我的究竟佛地迈进修习,乃至满证解脱果及佛菩提果,成就一切种智,这就是无生法忍。也就是说,菩萨在三大阿僧祇劫中,每一阶位虽各有主修项目,对于其余各度还是随分修习,并不是只专修其一;然而每一阶位也都各有无生忍,就是大乘人无我智,或入地后有无生法忍,就是法无我智应修。这人无我智 admin

2020-02-20

然而导师在这里,所说的破坏正法,如果加以细分,则应指世尊演说的二乘菩提解脱道的了义法,如果破坏的是大乘佛菩提的究竟第一义法,像般若及方广唯识的二、三转法轮如来藏妙法,那这个破法罪,当然也是出佛身血。然而就如我们之前引据《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中圣教开示:毁破般若波罗蜜的人,世尊叫他污法人、坏法人。说破坏大乘佛菩提究竟第一义法的人,他未来所要承受罪业之重 admin

2020-02-20

在我们正觉同修会,更有不少的悲心特重的勇猛菩萨,愿意追随大善知识,在释迦佛末法一万年结束之前,要继续留在娑婆世界,不断努力地摧邪显正、护持正法,一直到正法灭尽为止,然后才共同往生到兜率陀天去,跟随弥勒菩萨继续修学唯识种智之学。所以佛教正法中的修行人,只要是听闻正法而心得决定之后,对于每一期生死都会面临的死亡时刻,都是一定能够坦然面对的,甚至是很欢喜 admin

2020-02-20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