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大般涅槃经》卷11)可以说,唯识五位百法五十一心所法中的贪、瞋、痴、慢、疑、恶见等六根本烦恼,以及忿、恨、覆、恼、嫉、悭、诳、谄、害、憍、无惭、无愧、掉举、惛沈、不信、懈怠、放逸、失念、散乱、不正知等二十随烦恼,以及悔(或者称为恶作)、睡眠、寻、伺等四不定法,都是属于烦恼障所摄。因为不能弃舍三界境界,当然就有一个三界中的我存在;有我,就有了对境界 admin

2020-06-08

  ”这是从唯识道种智上来说五浊的成因,它的义理非常深奥,诸位菩萨如果有兴趣进一步了解,可以请阅平实导师着述的《楞严经讲记》,里面有详细地解说。这个节目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将着重在较浅显的事相义理上面来说明。首先就来说劫浊。劫,是时间的单位。佛法中说:一个世界的生灭,分为成、住、坏、空四个阶段,称为四劫,是各由二十个中劫所成,共有八十中劫,这八十 admin

2020-06-08

  诸大菩萨秉承世尊圣教,《瑜伽师地论》、《大乘起信论》、《中论》、《百法明门论》阐述的皆是八识正理,《成唯识论》论中以七转识来指称其它七识。又唯恐世人迷惑于六识,玄奘大师以地上菩萨的深妙智慧造《八识规矩颂》,将八识依特性之不同分成前五识、第六识、第七识、第八识四类概括成颂,以利益后世广大佛弟子。---------------------------------------中文名八识外文名E admin

2020-06-08

  而这个真如与佛性的智慧又把它分成二部分来说:一、在总相与别相上说二转法轮的般若空,般若空是讲「真心空性」,不是讲「蕴处界空相」;二、到了三转法轮的时候,再从别相上来说明一切种智,也就是唯识的百法、千法、万亿法明门,就是如来藏系的经典,这是三转法轮所说的法。修学三转法轮的法,能使你从破参明心七住位进入到初地,在一生当中完成;这个是函盖二乘法的解脱道在 admin

2020-06-08

  但是佛陀在四阿含诸经中,其实都已经预埋伏笔的把般若和唯识种智的妙法,在四阿含诸经中隐隐约约的说过了;只是太简略、太少讲、太隐晦了,而且是特重在二乘菩提的解脱道上来讲法,所以大家往往忽略了,就以为佛在初转的原始佛教四阿含时期没有说过大乘般若等法。--------平实导师《起信论讲记(第一辑)》  admin

2020-06-08

  但是佛陀在四阿含诸经中,其实都已经预埋伏笔的把般若和唯识种智的妙法,在四阿含诸经中隐隐约约的说过了;只是太简略、太少讲、太隐晦了,而且是特重在二乘菩提的解脱道上来讲法,所以大家往往忽略了,就以为佛在初转的原始佛教四阿含时期没有说过大乘般若等法。--------平实导师《起信论讲记(第一辑)》 admin

2020-06-08

  --------《三乘菩提之学佛正见一》<第21集缘觉菩提的断我见、断我执>正源老师我执亦称人执生执,关于我执,《成唯识论》卷一云:然诸我执,略有二种:一者俱生(我执),二者分别(我执)。俱生我执,无始时来,虚妄熏习内因力故,恒与身俱,不待邪教及邪分别,任运而转;故名俱生(我执)。此(俱生我执)复二种:(第)一(种),常相续,在第七识,缘第八识,起自心相,执为 admin

2020-06-08

  关于我见,《成唯识论》卷四云:于非我法(五蕴)妄计为我,故名我见。《大乘义章》卷六又云:言身见者,亦名我见。五阴(五蕴)名身,身中见我,取执分别,从其所迷故,名身见……以见我故,从其所立,亦名我见。我见也称身见,是因为众生着迷(无明)——没有觉悟无我正理,不知道自己的身心活动,其实都是六根、六尘、六识(十八界)与第八识阿赖耶识 admin

2020-06-08

  在第三转法轮诸经中的唯识增上慧学,则说真如是第八识金刚心之所显性;意思是说第八识如来藏,这个金刚心在诸相当中、在万法当中显现出祂是真实存在的,显现出祂有能生万法的真实性,也显现出祂于诸法中运作时一向都是如;把这个金刚心的真实性与如如性合起来就称为真如,所以在第二转时期的般若诸经中往往说这个金刚心叫作真如。但是到了第三转法轮,为诸地菩萨演说唯识增上慧 admin

2020-06-08

  在广利众生而无私心的十回向行中,同时要再进修唯识学的五法、三自性、七种第一义、七种性自性、两种无我法,这就是地上菩萨所应进修的增上慧学。十回向行满足的时候,你再把这个法无我的智慧修学满足,那就表示你的见地已经通达了;通达了以后就是唯识五位的通达位,你已经进入初地了。但是先要有一个条件——如梦观的现观。因为你要发起道种性,如果没有如梦观的成 admin

2020-06-08

  真见道就是找到如来藏啊!就是禅宗的开悟啊!《大乘无我观》禅宗的这个明心开悟,在唯识增上慧学中,说之为真见道。真的意思是说:这个见道是真正的般若智慧的见道。又相对于后来的进修别相智,以及进修一切种智的相见道,而说之为真见道。因为,后来为了进入初地而进修的别相智,和一切种智的修行,都是以这个真见道作基础,才能进修的;而进修的内涵都是如来藏含藏的无量体性 admin

2020-06-08

  化身佛为佛子说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及真实心之般若智;报身佛唯说唯识种智之智慧,不说六度。是故方广诸经中,属于唯识种智之般若,皆是报身佛所说;或有依于化身中而于人间说者,或有不依于化身而纯以报身说者,其义深妙,非未证悟者所能知之,是故一切凡夫及与二乘定性无学众人皆不能知,闻之茫然,不知何趣。然而化佛为度众生,依法身佛自觉圣智所缘境界而次第开示 admin

2020-06-08

  因此我们就可以断言:禅宗的修证确实是了义法,确实是般若正义,但不是究竟法,因为仍然不能够通达成佛之道,仍然不能证得一切种智,只是打开了成佛之道,打开了后续进修一切种智的门罢了,可以使人在将来转入唯识一切种智的法门中,次第进修而到佛地,不是证悟的现在就能到达究竟佛地。所以它是了义法,但不是究竟法,只有悟后进修的唯识诸经的一切种智,才是增上慧学,才是了 admin

2020-06-08

  因此我们就可以断言:禅宗的修证确实是了义法,确实是般若正义,但不是究竟法,因为仍然不能够通达成佛之道,仍然不能证得一切种智,只是打开了成佛之道,打开了后续进修一切种智的门罢了,可以使人在将来转入唯识一切种智的法门中,次第进修而到佛地,不是证悟的现在就能到达究竟佛地。所以它是了义法,但不是究竟法,只有悟后进修的唯识诸经的一切种智,才是增上慧学,才是了 admin

2020-06-08

  在第三转法轮的唯识方广诸经中,也就是在如来藏系列的经典里面,叫祂做阿陀那识,为什么叫做阿陀那呢?是因为祂能够执持你所有的八识心的种子,祂也能执持你的色身;此外,你所造的一切善恶业的种子,祂也都能帮你执存起来,所以叫做阿陀那。祂又叫做阿摩罗识,阿摩罗又名庵摩罗,就是异熟;又叫做清净识,因为分段生死断了,那就是阿罗汉的第八识;五地满心以上,到了六地的菩 admin

2020-06-08

  在人间,胜义菩萨僧所说诸法,非诸外道、凡夫所能评议;乃至定性二乘无学,及诸回心大乘而未证得藏识之阿罗汉与辟支佛,于此菩萨僧眼前,悉无语话分;般若中观及唯识种智,悉以触证领受藏识体性为根本故;般若中观及唯识种智所述者,皆是藏识之空性与有性故。在人间,胜义菩萨僧极难可遇,特别是已证道种智之宗通与说通菩萨;其所说法,无上甚深,能助真悟者修证道种智,一切凡 admin

2020-06-08

  悟前这个阶段是在唯识五位的成佛之道当中的资粮位与加行位;在你还没有接触到能使人证悟的法门以前,都是在资粮位里面修集资粮,虽然也说是菩萨六度万行,其实所行的六度,都是在外门广修六度万行。《大乘无我观》 admin

2020-06-08

  悟前这个阶段是在唯识五位的成佛之道当中的资粮位与加行位;在你还没有接触到能使人证悟的法门以前,都是在资粮位里面修集资粮,虽然也说是菩萨六度万行,其实所行的六度,都是在外门广修六度万行。然后你把这个加行位,也就是我们所教的正知见都熏习了解了,你可以去证实我们这个世间法上及佛法上所讲的一切「名」——我们的显境名言、表意名言——都是虚 admin

2020-06-08

  在广利众生而无私心的十回向行中,同时要再进修唯识学的五法、三自性、七种第一义、七种性自性、两种无我法,这就是地上菩萨所应进修的增上慧学。十回向行满足的时候,你再把这个法无我的智慧修学满足,那就表示你的见地已经通达了;通达了以后就是唯识五位的通达位,你已经进入初地了。《大乘无我观》《瑜伽师地论》卷81弥勒菩萨云︰「佛子成佛有五地。一、资粮地。二、加行地 admin

2020-06-08

  在广利众生而无私心的十回向行中,同时要再进修唯识学的五法、三自性、七种第一义、七种性自性、两种无我法,这就是地上菩萨所应进修的增上慧学。十回向行满足的时候,你再把这个法无我的智慧修学满足,那就表示你的见地已经通达了;通达了以后就是唯识五位的通达位,你已经进入初地了。但是先要有一个条件——如梦观的现观。因为你要发起道种性,如果没有如梦观的成 admin

2020-06-08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