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大乘要道密集》云:问淫声败德,智者不行,欲想所迷,神圣远离,近障生天,远妨圣道,经论共演,不可具陈。今密乘何以此法,作为化人之捷径,入理之要真耶?。从阴阳五行学论(中国的易经源于河图、洛书,河洛又源于五行数理,所以说,阴阳五行乃中华七千年文明的源头),世道为阳,宗教为阴。阳中又有阴阳,阴中也又有阴阳。就宗教本身论,显为阳,密为阴。去过密宗的庙子都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圣马鸣菩萨在《大乘起信论》中说道:【信佛具足无边功德,谓常乐顶礼、恭敬、供养,听闻、如法修行,回向一切智故。】这个部分请读者请阅平实导师《起信论讲记》的开示。所以我们劝请大众应以回向佛菩提的成就为主,佛在《大方便佛报恩经》卷七说:【所修善法回向菩提,以是因缘,得一一孔一毛相、身毛上靡、口四十齿、最上味相。】3.有关经典真伪的判定,我们曾在《正觉电子报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平实居士在书中批评了很多大的法师,为什么这些拥有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且深入经藏的师,没有出很多书来反驳平实居士(KC版按:应该是几乎没有人纯粹从法义辨正的方式出书来反驳,即便是着作等身的印顺法师终其一生在还能写字看书的状态下,亦无能力回应平实导师对彼主张「大乘非佛说」之破斥。),这一现象不值得我们去深思吗?(2)为什么很多人会相信平实居士:平实居士的书在中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如果说能够心止于一个境界,譬如说能够安住于境界而不理会这些恶因缘,能够心安止于我要持守——不违犯众生、不忤逆众生的,这样的一个安止的心,这样子他才能够发起忍辱的果实;乃至因为能够安止于法界的实相这样子的智慧,心获得决定,他才能够获得二乘的无生忍,或大乘的无生忍。(蔡正礼老师开示:定有六波罗蜜)原来自己无法安忍于眼前不断呈现的一些不如意的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像法期则有不正确的判教夹杂其中,但在中土名师辈出的判教风潮背景下,形成唐宋大乘佛教的复兴。于现代末法期,萧平实提出世俗化、法义浅化二个属于什么是佛教的判教议题,并且提出外道化、密意失传、道次第混淆三个属于佛教是什么的判教议题。其中,什么是佛教是外显性的议题,佛教是什么则是内涵性的议题。本篇摘要佛教真正的密教与密宗,其实就是能够明心见性证得第八识如来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至于二会与一会说法,萧平实在《阿含正义》中说:若唯有一会说法者,则必定是纯说大乘法─方广唯识成佛之道─将声闻解脱道及大乘般若中道观,合并于一切种智中而作宣说……;譬如阿含部的《央掘魔罗经》中说:【尔时世尊告文殊等言:彼诸如来世界云何?文殊等言:彼诸世界无诸沙砾、平如澄水,柔软乐触犹如绵纩,如安乐国无诸五浊,亦无女人、声闻、缘觉。唯有一乘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此乃是为当场之大乘而故意示现,并且说为如来示现,都与禅宗真悟祖师丝毫无二,由此而可证知拈花微笑公案之可信也!非唯北传阿含如是,南传阿含经典中亦复如是,非无禅宗机锋、教外别传之记录,只是声闻人见之、闻之、读之都不能领会,故都不能生起般若实相智慧也!(《阿含正义》第六辑,页1944-1945)从上面的说明可以知道,萧平实认为禅宗公案是大乘般若实相智慧的表征。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由于上述二位大师或从西来或往西行的努力与奋斗,从此中国成为保存纯正佛教教义的唯一净土,契应了佛陀大乘佛法北往中国广弘的预记,佛教的心灵文明也成为21世纪中国傲视全世界的瑰宝。所以,传承自唐宋八识论的中国传统佛教才是科学且永恒的正统宗教,违反科学而非理性的宗教都是新兴宗教。因为具有实证第八识永恒心体的宗教,才是真正科学理性的宗教,其余的宗教都是后起的新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大乘佛法胜妙极胜妙,深奥极深奥,广大极广大,富丽极富丽,谓此唯一佛乘妙法,意识思惟研究之所不解,非意识境界故,佛说为不可思议之大乘解脱境界,名为大乘菩提一切种智,函盖大圆镜智、成所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然而此等极胜妙乃至极富丽之佛果境界,要从因地之大乘真见道始证,次第进修方得。然大乘见道依序有三个层次:真见道、相见道、通达位。真见道者位在第七住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佛说大乘流转诸有经》卷1也就是说,六识都是会断的。如果有人主张他的意识是不断的,你就知道他的说法不如实。如果他主张:意识能够从过去世来到今世,从今世去到未来世。你就知道他的说法不如实。或者有人主张:意识却是不断的。如果有人这样主张,你就知道她的说法是错误的。如果(这种说法)出自于出家人的口里,你就知道,那是误导众生的大恶业啊!接下来(说)无想定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大乘入楞伽经》卷8)也就是说,佛说:大慧菩萨啊!这个如来藏识就是第八识,祂的运行法相非常微细,唯有明心住于如来藏境界的菩萨能少分了知,唯有佛才究竟了知。既然只有佛跟菩萨能了知,那当然不是二乘人与外道穷尽定力与慧力所能了知。这我们可以从三德加以说明。所谓的三德,就是法身德、般若德以及解脱德。法身德,指的是祖师们透过参禅的方式,用见闻觉知往离见闻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大乘入楞伽经》卷三:大慧言:「世尊!岂不建立八种识耶?」佛言:「建立。」——《大乘入楞伽经》镇楼! (原标题:所谓八识。何等为八?)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法有三种(因为学佛法的人根性有三种,所以法就有三种),本来是只有一法,一法就是唯一佛乘,就是《法华经、华严经、大般涅槃经、胜鬘经》讲的唯一佛乘;可是因为修学佛法的人有三种根性:第一种根性是菩萨,最上无比故名第一,又能生生世世不断受生而度众生,所度众生极多,如同大白牛车载人极多,故又名为大乘。第二种根性叫做一根,他的根性是永远不会转变的,叫作定性声闻 | admin 2018-07-23 |
![]() |
所以看见有人护持正法时,你就赶快随喜:“某某师兄、师姊功德无量啊!你这功德多么伟大!”你就赞他护持正法利益了多少众生,护持正法能使人证得大乘或二乘菩提,加以宣扬之后就获得广大福德与功德了。不可如同某些愚痴人,心中嫉妒就背地里说:“哼!他有钱啦!我没有钱嘛!我没办法。有钱!有钱也不必在我面前护持炫耀嘛!”这真是愚痴人!不但少了随喜 | admin 2018-07-23 |
![]() |
然而法末之世,竟有身披大乘法衣之凡夫亦兼愚人,随诸日本欧美专作学问之学者谬言,提唱六识论之邪见,以雷同常见、断见外道之邪见主张,公开否定大乘诸经,谓非佛说,公然反佛圣教而宣称“大乘非佛说”。甚且公然否定最原始结集之四大部阿含诸经中之圣教,妄判为六识论之解脱道经典,公然贬抑四阿含诸经中之八识论正教,令同于常见外道之六识论邪见;全违世尊依八识 | admin 2018-07-23 |
![]() |
反之,如果是否定了如来藏,主张“众生只有六个识”的六识论,乃至于主张“大乘非佛说”的佛学研究者,纵使依文解义把《法华经》说得天花乱坠,也无法弘通佛法,而不是大乘法中的法师,甚至可以说连小乘法中的法师都不是。因为当他否定佛教三乘菩提的所依——第八识如来藏的时候,他所说的小乘解脱道就不是能真实实证的解脱道,都只是戏论而已。 | admin 2018-07-23 |
![]() |
譬如在佛法中亲证三乘菩提之一或全部,乃至只是大乘菩提中完成四加行的观行者,都有功德在身。譬如四加行初步的暖法已经获得,已经能够了知所取的六尘是缘起性空,那他就已经是功德田了。也就是说,始从获得暖、顶、忍、世第一法到阿罗汉,乃至第五果的辟支佛,或菩萨道从六住满心位开始到成佛为止,都是有功德在身,这些都是功德田。换句话说,只要在三乘菩提上有了证量,从初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譬如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1中的开示:【世尊!我今不求三界有漏人天果报,唯求出世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者何?三界之中人天福乐,虽处尊位,先世福尽还生恶趣受无量苦,谁有智者乐世间乐?】因此,我们都要了解三界人天果报是有享尽的时候,如果不再造新福,没有余福出生在人天之中,就会堕落恶趣之中。而如果能修学佛法正知见,就懂得培植福德是不嫌多的;同时在福报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同时菩萨按照佛(在菩萨戒中)的教导:不违背大乘常住经律。所谓大乘常住经律就是以如来藏为中心,所讲的所有经律!同时也不修学外道典籍,不修学二乘经律而趣向声闻的修证,也不以外道典籍,以及小乘的经律来引导接引人!同时勤于亲近善知识来修学大乘经典,也接引有情来亲近善知识,修学大乘经典!这样来学习戒行来饶益有情,同时也对治自己的贪、嗔、痴、慢等烦恼。菩萨为了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在有不少的佛教团体以及善法团体,都很认真的在做财布施、无畏施的布施行,这是很正确的方向,只要养成了布施的习惯,努力地一世一世做下去;有些人甚至还要再做上好几劫以后,才能满足大乘见道的福德资粮,以及懂得三宝的尊贵;当做得够多的时候,就会起心动念开始思考说:难道佛法就只是这样行善而已吗?难道这就是成佛之道吗?到那时候就会慢慢开始有修学佛教的因缘了。反过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