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当然,这也是在提醒我们,应该要修学有布施也有波罗蜜的大乘菩萨法,而不应该只修世间布施行而已啊!古德们也常说:福德与智慧这两法,就有如车之两轮、鸟之二翼,如果单修福德或智慧一边的话,也必定是无法走远、无法高飞、无法成就佛道的啊!(原标题:如何欢喜布施而不生悔心?)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这是因为大乘菩萨的法道,和着重出家表相的二乘解脱道是不太一样的。大乘佛菩提道,是依万法的本源—本心如来藏—为根本的,而一切众生的如来藏心,本是寂灭性、清净性、涅槃性,是出三界法,本无一法可得;真实证悟这个出离三界之家的本心的话,就已经是心出家的大菩萨了,这才是真实的出家,当然就不会再着相,在世间法的分别、比较上来用心;所以说大乘的法道,是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这样看来,大乘与二乘的三三昧是不是一样的呢?当然是不一样!二乘的三三昧所依的是蕴处界,所证的是蕴处界的苦、空、无常、无我,所以不再有继续保留蕴处界的愿;而大乘的三三昧所依的是法界实相的如来藏,所证的是如来藏,本来就是空、无相、无愿。而菩萨在证得大乘的三三昧之前,也要分证二乘的三三昧,然后再从大乘的三三昧来观察二乘的三三昧,发现说二乘的三三昧,其实是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这是因为大乘菩萨的法道,和着重出家表相的二乘解脱道是不太一样的。大乘佛菩提道,是依万法的本源—本心如来藏—为根本的,而一切众生的如来藏心,本是寂灭性、清净性、涅槃性,是出三界法,本无一法可得;真实证悟这个出离三界之家的本心的话,就已经是心出家的大菩萨了,这才是真实的出家,当然就不会再着相,在世间法的分别、比较上来用心;所以说大乘的法道,是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大乘菩提之入道,则须先除我所之执著;我所执著已除,继断我见及三缚结,然后经由禅宗之法道修学,求证自心如来藏;证如来藏已,进求眼见自他一切有情之佛性,复再进修一切种智,如是菩萨,自能通达二乘菩提,亦能修证二乘菩提,断除我执及我执之习气种子,渐证诸地无生法忍而渐超诸地,渐次成就佛道。凡此大乘佛法之修学,皆须以亲证如来藏为先,而后始能次第求成其功、修竟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也就是这个地方的布施,其实是已经意味着菩萨一定要熏习大乘法,修行菩萨道成佛的这个道理。成佛的道理,就是因为众生皆有这个不生不灭的金刚心如来藏,以这样一个实相的道理来熏习,让自己能够建立正知正见,知道行菩萨道这条路,是应该要怎么样来累积自己的福德、累积自己的智慧。当要累积自己的福德的时候,不能只是累积世间的福德,一定要能够有出世间的福德;要有出世间的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接下来就是对于大乘的佛法,第一义谛的了义乐于听闻,乐于听闻然后乐于熏习。接下来就是能够布施,将自己的财物拿来布施利益众生;当然最重要就是能够在佛道中真正的解脱智慧生起以后,自己能够实证。接下来就是在佛菩提中,真正的佛道上的解脱智慧也能够实证,当然,最后所求是最后能够成佛。这七种称为圣财,是因为这七种,不会受到任何世间的因缘、世间的生死所毁坏。这七种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在《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2中有开示:【复次,慈氏!当知即是菩萨摩诃萨修大乘行发五种心。此五心中,一者、于诸有情起大悲心;二者、为诸有情求一切智——心无退转此二心者,于大乘法精进修行;三者、一切有情皆我亲友;四者、一切有情于我有恩,未有毫厘用相酬报;五者、一切有情皆我眷属,我曾于彼起不善业,种种呵骂非理责罚,深心惭愧何时偿毕—&mdash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婴儿长大后,于一亿里地区之中推行大乘佛法,并引导度化乡里的民众广修供养、行菩萨道。因此之故,所谓:正便亿千出之,一邑里能为室舍,安诸施以道,菩萨所入如是。由此可知,想要未来世有富裕的果报,就是今生努力布施,而不是一直赚钱把钱财积聚在身上,应该要学此篇故事中的菩萨或古今中外的大富豪一样,把大部分的财产拿来救济众生,如此未来世还是一样富裕;并且我们也要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当然,这也是在提醒我们,应该要修学有布施也有波罗蜜的大乘菩萨法,而不应该只修世间布施行而已啊!古德们也常说:福德与智慧这两法,就有如车之两轮、鸟之二翼,如果单修福德或智慧一边的话,也必定是无法走远、无法高飞、无法成就佛道的啊!(原标题:什么是有布施而也有波罗蜜)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又譬如有人主张:大乘非佛说——坚持大乘法不是世尊亲口说的,而是佛涅槃后,佛弟子们对佛的永恒怀念。像这样的人,乃是毁谤的人。又譬如有邪淫外道主张:在性中,可以体验明光的微细层次,并借著与明妃交合的经验,可以使人即身成佛。像这样的人,就是佛所说的邪淫外道。由此可知,所谓的无惭愧僧,就是落于常见、断见以及邪淫外道的出家人。像这样的出家人,虽然身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当然,这也是在提醒我们,应该要修学有布施也有波罗蜜的大乘菩萨法,而不应该只修世间布施行而已啊!古德们也常说:福德与智慧这两法,就有如车之两轮、鸟之二翼,如果单修福德或智慧一边的话,也必定是无法走远、无法高飞、无法成就佛道的啊!(原标题:欢喜布施而不生悔心)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结语:须菩提乃是回心大乘之俱解脱大阿罗汉,为佛陀之十大之中的解空第一。于世尊讲授《法华经》时,世尊为弟子众们授记成佛,当时已入地的须菩提被授记成佛的时劫,却是十大弟子中的最迟、最久远者。此皆因须菩提脾气大、易起瞋的习气故,众生不喜乐与之亲近,须菩提亦不喜与众生亲近,故其众生缘不好,所以摄受众生的功德就会大为减损,故其成佛的时间就需要经过非常久远的时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什么是无生忍?无生忍分为二乘无生忍以及大乘无生忍。二乘法是说要把五阴十八界统统灭尽,入无余涅槃,未来世不再出生叫作无生;能够忍于自我在未来世永远都不再出生,这是二乘法的无生忍。但是六祖惠能大师在《坛经》里斥责说,二乘的无生是将灭止生,不是本来无生—是用灭掉自己来停止未来世再出生,由于未来世不再出生,所以称为无生;这是二乘的无生忍。什么是大乘无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可见释提桓因是有方便善巧的,也是具有智慧的、也具有慈悲心,这在在都显示是大乘菩萨的行谊。所以在天界依旧是有佛法的,不是只有人间才有佛法。第二,忉利天人还是会起瞋心的。从故事中这位夜叉鬼只不过是坐在释提桓因的宝座上,三十三天人他们就起瞋心,而且是每一个都起瞋心,所以很明显的,三十三天人还是会起瞋心的。生到三十三天,都是因为持五戒又修十善,福报已经相当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结语:须菩提乃是回心大乘之俱解脱大阿罗汉,为佛陀之十大之中的解空第一。于世尊讲授《法华经》时,世尊为众们授记成佛,当时已入地的须菩提被授记成佛的时劫,却是十大中的最迟、最久远者。此皆因须菩提脾气大、易起嗔的习气故,众生不喜乐与之亲近,须菩提亦不喜与众生亲近,故其众生缘不好,所以摄受众生的功德就会大为减损,故其成佛的时间就需要经过非常久远的时劫方能成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因为菩萨行者不会对他发脾气,会用微笑看著他、会用包容心看著他、会用慈悲的关怀的眼神包覆著他,所以让他能够有一个深刻的印象,而这个印象就会成为以后结大乘殊胜法缘非常好的方便道。如果说,我们看到一个人对我们发脾气的时候,我们不能安忍,他对我们发脾气的时候,我们也回应出去,这样子就好像火上加火,这样不但不能够解决事情,彼此的怨隙反而结得非常的深。所以一个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像现在佛门中有一些人,他因为从事学术研究,然后否定北传大乘经典,认为这个北传的大乘经典不是佛说;然后认为导师所传的如来藏的这个教导,这个是后期人所结集出来的经典,不是正说;于是就在网络上大加谩骂,在网络上用各种的恶口、恶言来攻击导师。像这样的一个行为,他就把他的一个嗔恚完全地用文字、用欠缺理性的方法表达出来;这样我们不但看不到他对于法义上有非常正确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可见释提桓因是有方便善巧的,也是具有智慧的、也具有慈悲心,这在在都显示是大乘菩萨的行谊。所以在天界依旧是有佛法的,不是只有人间才有佛法。第二,忉利天人还是会起嗔心的。从故事中这位夜叉鬼只不过是坐在释提桓因的宝座上,三十三天人他们就起嗔心,而且是每一个都起嗔心,所以很明显的,三十三天人还是会起嗔心的。生到三十三天,都是因为持五戒又修十善,福报已经相当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如果是因为对这些世界上的人事地物很不耐烦,这俗话称之为看不惯,没有办法接受这些人为什么会这样,包括对于已经开悟的人也没有办法想象为什么已经开悟,还会这样?这样意识心无法安住,这都是称之为无法忍,即使其中没有「辱」,这也都是自生烦恼,可是这烦恼很容易生起,而且这样的烦恼有时候是证悟更高境地的踏脚石,所以要从忍受开始,慢慢地走向烦恼降伏,或是要去寻找法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