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其实我哪有辩才?我只是有法财,我的法财很多,无量无边,他们要讲什么法我都可以跟他讲,是法财多,其实我的口才不好。如果这就叫作辩才,那我就可以算是有辩才,所以别人无法把我说的法义强行扭曲。这些辩才从哪里来?也是从往世不断的一世一世修来的。所以,有人明心了还会被人家笼罩退转,都因为没有辩才;而辩才的来源其实就是法财法财则要从法施做起,所以出来当老师做 三摩地

2018-07-22

财施者:谓以上妙清净如法财物,而行惠施;调伏悭吝垢,而行惠施;调伏积藏垢,而行惠施。调伏悭吝垢者,谓舍财物执着;调伏积藏垢者,谓舍受用执着。无畏施者:谓济拔狮子虎狼鬼魅等畏,拔济王贼等畏,拔济水火等畏。法施者:谓无倒说法、称理说法、劝修学处。如是一切总说九相,是名菩萨能令众生此世他世乐施。此中财施、无畏施,及此差别,能令众生此世安乐。法施及此差别, 三摩地

2018-07-22

你种了这个毒田,当然还是会利益了一些人,至少那里的常住法师有得吃、有得喝,还是有福德的,不过那一方福田却是有毒的,因为他们抵触正法、破坏正法!所以未来世虽然仍然会有福德果报,但是来世所得的世间法财报将会影响你的道业,因为他们用你布施的钱来破坏正法,当然你要负破法的共业,而破法行为的布施,在来世所得的钱财将会在不清净的事物上回报,一定会影响到你来世的 三摩地

2018-07-22

法财施得何等果?如法财施所得果报如先所说;得是财已,王贼水火所不能侵;若好色施,以是因缘是人获得微妙上色;若以香施,是人因是名称远闻;若以味施,是人因是众乐见闻,既见闻已,生爱重心;若好触施,是人因是得上妙触。受者受已,则能获得寿命、色力、安乐、辩才。这一段还是在讲布施的微细因果,对一切菩萨而言,都是非常切身的事项,大家都得特别注意用心听闻与思惟 三摩地

2018-07-22

当如法得财以后,佛陀又教示财物要分成四分:一分供养父母、自身所用,还有妻子眷属;两分投资于法财以及世财,还要留著一分储蓄备用。另外佛陀也交代,财物不可以交付到四个地方:一个是老人,一个是远处,还有恶人,或者是有大力的人。这样的教示,就是不要让一个在家弟子因为财物无法取回,而产生了很大的烦恼;同样也保障老人的安全,更不会让他人有机会因为贪于财货而造下 三摩地

2018-07-22

以不坚固的财物来换取坚固的财物,叫作换取法财。不坚固的财物,譬如我们在人间所拥有的:自己手上的食物、钱财、珠宝、黄金、田产等等,这些都是自己的财物;但是这些财物都不是坚固的财物,特别是指食物。食物最容易坏,纵使是罐头,放个半年还可以啦!超过了大概也就不容易用了。如果不是做成罐头,炒好的菜,你连筷子都没动它,放上三天、五天,照样长霉坏掉了!所以都是不 三摩地

2018-07-22

《华严经普贤行品》说:“不知三世事,亦寡法财宝,饱腹资欲心,人形畜无别”。前颂是说多闻的好处,由听闻正法,可以了知一切法,而知道断除恶因恶果捨弃无义有漏,证得寂静安稳的涅槃。后颂是说,不听闻正法的坏处,还三因果的事理也不会知道,心识中除了知世间的财宝之外,一点法宝也没有,这样的人,在享乐衣服饮食以外,什么高尚的意志都没有,等同于畜生;因为 三摩地

2018-07-22

这不但能够让众生不再生死轮转、不再堕入三恶道中受苦,甚至能够让众生在未来得到解脱,甚至修学菩萨道,生生世世都法财、世间财无量无数,还能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利益其他广大无量的有情众生。所以像这样来教化众生,是能够让众生在未来无量世都得到广大利益的,所以这样才能够称得上是大施主啊!而在今生捐助的大量善款,却只能够让众生在这一世短暂的生命中得到利益,相比之 三摩地

2018-07-22

这不但能够让众生不再生死轮转、不再堕入三恶道中受苦,甚至能够让众生在未来得到解脱,甚至修学菩萨道,生生世世都法财、世间财无量无数,还能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利益其他广大无量的有情众生。所以像这样来教化众生,是能够让众生在未来无量世都得到广大利益的,所以这样才能够称得上是大施主啊!而在今生捐助的大量善款,却只能够让众生在这一世短暂的生命中得到利益,相比之 三摩地

2018-07-22

……如法财施得何等果?如法财施所得果报如先所说;得是财已,王贼水火所不能侵。换句话说,其实财富是要从布施中得。可是这个对一般人而言,可能会很难接受,因为他所要求的是得财富,而现在却是要叫他施财富,这两件事情,明明看起来是相违背的啊!但其实不然,因为这是从因与果相对的关系而说;也就是说,得要有过去世施的因,今世求了,才会有得的这个果。这段 三摩地

2018-07-22

……如法财施得何等果?如法财施所得果报如先所说;得是财已,王贼水火所不能侵。换句话说,其实财富是要从布施中得。可是这个对一般人而言,可能会很难接受,因为他所要求的是得财富,而现在却是要叫他施财富,这两件事情,明明看起来是相违背的啊!但其实不然,因为这是从因与果相对的关系而说;也就是说,得要有过去世施的因,今世求了,才会有得的这个果。这段 三摩地

2018-07-22

五者如法财施:用正当手段行施,所施财物亦是如法取得。二者、修定定力是明心见性的必要条件之一(定力、慧力及福德具足,缺一不可)。经过漫长修持宗门与教门,其目的皆在增强定力与知见,皆必有其转折处,由散乱心到统一心,置心一处,定力现前;因定力现前并起心探究,是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由定发慧而得证七住明心、十住见性。三者、修除性障性障深重者谓五盖粗重暗覆, 三摩地

2018-07-22

善男子!菩萨若能如是立愿,当知是人即是无上法财长者;是求法王,未得法王。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具足三事,则得名为法财长者:一者心不甘乐外道典籍,二者心不贪着生死之乐,三者常乐供养佛法僧宝。复有三事:一者为人受苦心不生悔,二者具足微妙无上智慧,三者具善法时不生骄慢。复有三事:一者为诸众生受地狱苦如三禅乐,二者见他得利不生妒心,三者所作善业不为生死。复有三 三摩地

2018-07-21

法财施得何等果?如法财施所得果报如先所说;得是财已,王贼水火所不能侵;若好色施,以是因缘是人获得微妙上色;若以香施,是人因是名称远闻;若以味施,是人因是众乐见闻,既见闻已,生爱重心;若好触施,是人因是得上妙触。受者受已,则能获得寿命、色力、安乐、辩才。善男子!有人说言:‘施于塔像,不得寿命、色力、安辩,无受者故。’是义不然!何以故?有信 三摩地

2018-07-21

若有不以如法财施,是人未来虽得果报,恒赖他得;他若丧没,寻便贫穷。有智之人,深观人、天、转轮王乐,虽复微妙,皆是无常;是故施时,不为人、天。善男子!施有二种:一者财施、二者法施。财施名下,法施名上。云何法施?若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能教他人具信、戒、施、多闻、智慧;若以纸墨令人书写、若自书写如来正典,然后施人,令得读诵,是名法施。如是施者 三摩地

2018-07-21

以此法财分与频婆娑罗王将从八万四千人。悉令充足而无损减。以此正智使白净王作法王子。以此大智救拔极恶殃掘魔罗阿鼻之苦。能回婆罗门居士向于正道。能作如是大庄严事。使浅智女人入深觉意。以如是力能摧伏长爪梵志。能坏萨遮尼揵勇猛之力。能使庵木吒婆罗门生大恐怖。能止息尸罗匐婆罗门大智之想。以此甘露婴愚之人饮服之者皆成大智。以此咒力使四大毒蛇所不能螫。阴拔刀贼不 三摩地

2018-07-21

从法化生得法财分。阿难。一阐提人弃背正法。生死臭秽深心贪乐。为除此惑我说修行愿乐大乘。依因此法得最净果。阿难。一切外道邪执我见而生取着。色等诸法是无我相无诤故。三世佛一切处。及我说乃名真我。是诸外道执内五阴。而起我见心安快乐。为破此惑。是故我说修习般若波罗蜜。依因此法得真我果。阿难。声闻人者怖畏生死。于苦灭处而生欣乐。为除此执我说修习破虚空三昧门。 三摩地

2018-07-21

德财法财不食之财。为贫众生得财藏身。为诸众生得三种定空无相愿。欲生净土得随愿身。虽为众生受此阴身。不于众生求其恩报。赞叹持戒呵破戒者。不为群邪之所沮坏。虽读外典不随其义。其所说法句义不断。虽名沙门及婆罗门。终不生于沙门之想婆罗门想。虽复晓了算数咒术。心初未曾有贪着想。虽为众生示入天寺。供养恭敬依止礼拜。而其内心常依法界。现行十恶实是梵行。诸佛护念如 三摩地

2018-07-21

退失善根贫于法财。无心亲近佛法僧宝。为衣食故剃头染衣。其心粗穬如秃居士。畜养奴婢金银珍宝钱财珂贝琉璃颇梨。贮聚谷米牛马畜生田宅屋舍。杂色卧具食肉嗜味。背舍诸佛成就十六不善律仪。亲近国王大臣长者。受使邻国通致信命。受人供养反生恶心。成就一切非沙门法非婆罗门法。天子。如是恶世恶比丘时。尔时我当有一。持戒清净少欲知足如大迦叶。善能教化阎浮提内。我中习行恶 三摩地

2018-07-21

多有无量法财珍宝势力自在无所负也。无所负者喻真解脱。真解脱者即是如来。又解脱者名无逼切。如春涉热夏日食甜冬日冷触。真解脱中无有如是不适意事。无逼切者喻真解脱。真解脱者即是如来。又无逼切者譬如有人饱食鱼肉而复饮乳。是人则为近死不久。真解脱中无如是事。是人若得甘露良药所患得除。真解脱者亦复如是。甘露良药喻真解脱。真解脱者即是如来。云何逼切不逼切耶。譬如 三摩地

2018-07-21

 «上一页   1   2   …   3   4   …  5   6   下一页»   共115条/6页 
相关搜索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