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反之,如果我们诵经归诵经,身口意行还是一往如常,放任贪瞋痴而不起对治之心,那就变成是不好的示范,除了让自己的功德法财继续漏失之外,对于正法弘传,实际上也是有亏损的,因为这样可能会使得有些众生轻毁圣教。了解这个道理之后,无论我们在读诵经典,或者平常修行的时候,就会更加诚心与更加精进地去作。同样的道理,我们在读诵经典之后,所成就的身口意行改变,也是会让 admin

2024-09-20

  反之,如果我们诵经归诵经,身口意行还是一往如常,放任贪瞋痴而不起对治之心,那就变成是不好的示范,除了让自己的功德法财继续漏失之外,对于正法弘传,实际上也是有亏损的,因为这样可能会使得有些众生轻毁圣教。了解这个道理之后,无论我们在读诵经典,或者平常修行的时候,就会更加诚心与更加精进地去作。同样的道理,我们在读诵经典之后,所成就的身口意行改变,也是会让 admin

2020-07-23

  见彼体为菩萨说,汝等穿斯大智藏;获得离贫作世尊,能施无上之法财。我皆所说而胜解,一切有情有伏藏;若能胜解而精勤,速疾证于最胜觉。复次,善男子!譬如藤子、多罗子、赡部果子、阿摩罗果子,由其子芽展转相生成不坏法,若遇地缘种植,于其久后成大树王。如是,如是!善男子!如来以如来眼,见一切有情欲、瞋、痴、贪、无明、烦恼乃至皮肤边际,彼欲、瞋、痴、无明、烦恼藏 admin

2020-06-14

  所以诸佛菩萨及证入真实理的圣人,都以种种譬喻来诃责烦恼:说烦恼就是众生佛道修学的怨贼——就是怨家与盗贼,怨家会夺去众生的法身慧命,盗贼会劫夺众生种种善法财宝;烦恼也是众生佛道修学的暴河——就是汹涌湍急的河流,会使众生漂流而沈溺在三界生死的大苦海中;烦恼也是众生佛道修学的羁锁——就是拘系众生的锁钥,会把众生在生死的牢狱中 admin

2020-06-08

  所以诸佛菩萨及证入真实理的圣人,都以种种譬喻来诃责烦恼:说烦恼就是众生佛道修学的怨贼——就是怨家与盗贼,怨家会夺去众生的法身慧命,盗贼会劫夺众生种种善法财宝;烦恼也是众生佛道修学的暴河——就是汹涌湍急的河流,会使众生漂流而沈溺在三界生死的大苦海中;烦恼也是众生佛道修学的羁锁——就是拘系众生的锁钥,会把众生在生死的牢狱中 admin

2020-06-08

  所以诸佛菩萨及证入真实理的圣人,都以种种譬喻来诃责烦恼:说烦恼就是众生佛道修学的怨贼——就是怨家与盗贼,怨家会夺去众生的法身慧命,盗贼会劫夺众生种种善法财宝;烦恼也是众生佛道修学的暴河——就是汹涌湍急的河流,会使众生漂流而沈溺在三界生死的大苦海中;烦恼也是众生佛道修学的羁锁——就是拘系众生的锁钥,会把众生在生死的牢狱中 admin

2020-06-08

  而人寿短促不过百岁的命浊,当然就是由于众生的恶见及烦恼所致;恶见及烦恼正是众生法身慧命的怨贼,其中五利使恶见是毁坏众生法身慧命的怨家,其余的五根本烦恼及二十个随烦恼,则是劫夺侵害众生法财的法贼。所以可以这样说:具有五浊中见浊及烦恼浊的众生,就可以称为众生浊;这样的众生持续短促的命根、寿命,就称为命浊;出现了这四浊的时期,就称为劫浊。所以如果没有见浊 admin

2020-06-08

  所以诸佛菩萨及证入真实理的圣人,都以种种譬喻来诃责烦恼:说烦恼就是众生佛道修学的怨贼——就是怨家与盗贼,怨家会夺去众生的法身慧命,盗贼会劫夺众生种种善法财宝;烦恼也是众生佛道修学的暴河——就是汹涌湍急的河流,会使众生漂流而沈溺在三界生死的大苦海中;烦恼也是众生佛道修学的羁锁——就是拘系众生的锁钥,会把众生在生死的牢狱中 admin

2020-06-08

(《优婆塞戒经》卷6)要以不坚固的财物来换取坚固的法财。什么是不坚固的财物呢?譬如金钱、珠宝、黄金等等。有智慧的人都明白这些身外之物不坚固,这一生要用的足够就行了,剩下的就用来换取未来世的坚固法财。以不坚固的财物来换取坚固的法财,叫作七圣财的修集。什么是七圣财?就是信、戒、惭、愧、闻、舍、慧,这些都可以带到未来世去,叫作七圣财。世间财物只能一世拥有, admin

2020-02-21

世尊开示:如法财施所得果报如前所说;得是财已,王贼水火所不能侵。举例而言:假如过去世布施,所得的财物不是如法所得,这个包括说要布施所得的财物,可能是偷盗物、圣遮物、众共物、三宝物,施一人回与多人,施多人回与一人,乃至恼他人而得、诳他人而得、欺他人而得的种种状况;今世得财已,当为王贼水火所侵。何以见得我们今世所受用的财物,有一分或者是多分为王所有?譬 admin

2020-02-21

所以,菩萨依于佛陀的教导的方法,他是广行布施,而对于众生惠施财物,乃至惠施法财的时候,是毫不吝惜的。可是他自己却不一定去大大的享乐这些财富的,因为他所获得财物的目的不是为了享乐,而是为了摄受众生、帮助众生来行菩萨道的。因为这个缘故,所以菩萨世世都能够有资生之具,能够有广大的福德,乃至可以行道。可是,如果世间人他只是想要获得财物而不想惠施众生的话,那 admin

2020-02-21

同时因为这样的方式是亏损了法事,亏损了法事就是亏损如来,也就是亏损如来的法财,这是很严重的过失!所以在修学菩萨戒中,才能够修学到这一种戒相,这也是菩萨戒最重要的地方。 再来就是说,透过不对众生生起一念,不对众生的眷属生起一念,而不于众生想要行其所谓邪淫之念;不会说要藉治病,或者说要藉消灾解厄,或者假说要修证什么样的证量的法,来跟合法眷属以外的有 admin

2020-02-20

同时因为这样的方式是亏损了法事,亏损了法事就是亏损如来,也就是亏损如来的法财,这是很严重的过失!所以在修学菩萨戒中,才能够修学到这一种戒相,这也是菩萨戒最重要的地方。 再来就是说,透过不对众生生起一念,不对众生的眷属生起一念,而不于众生想要行其所谓邪淫之念;不会说要藉治病,或者说要藉消灾解厄,或者假说要修证什么样的证量的法,来跟合法眷属以外的有 admin

2020-02-20

我们知道佛的七胜事后,应该要花时间,我们可以集中精神,先看着如来的圣像,然后再思惟着如来的功德法财、功德胜行;把如来的像、如来的功德胜行,一直在我们的心念里面反复地思惟着,这样的渐渐地我们就能够熏习到如来祂不可思议胜妙的殊胜境界,也能够让自己在佛菩提道上,能够由仰慕如来而激发起效法的信力,能够这样的观佛形像,能够看佛形像没有厌足、思佛功德没有厌足来 admin

2020-02-20

当如法得财以后,佛陀又教示财物要分成四分:一分供养父母、自身所用,还有妻子眷属;两分投资于法财以及世财,还要留着一分储蓄备用。另外佛陀也交代,财物不可以交付到四个地方:一个是老人,一个是远处,还有恶人,或者是有大力的人。这样的教示,就是不要让一个在家弟子因为财物无法取回,而产生了很大的烦恼;同样也保障老人的安全,更不会让他人有机会因为贪于财货而造下 admin

2020-02-20

当遇到有布施的因缘时,不去比较能布施的财物多少、物品优劣,所布施的对象尊贵或下贱,完全以至诚心、恭敬心、平等无差别的心来布施,如此功德将殊胜无比!等视一切众生是非常不容易做到的,因为众生总是活在分别当中(能分别的是意识心,只要存在就必定会有分别),时时刻刻都在计较与比较当中;殊不知当菩萨以无所得心来布施时,就已经有有所得的世间财与法财跟随而来了。对 admin

2020-02-20

对于汲汲于追求今生财富的人,应该要了解一个重要的道理,那就是世尊在诸经典当中有告诉我们:世间财只有在这一世才可以受用,我们应该要追求的是法财以及圣财,因为这是可以带到未来世去,而且是会生生世世跟着我们直到成佛的。所以世尊说:没有得到圣财的众生,就叫作极贫穷的人。那么什么是圣财呢?世尊在《大宝积经》当中说:信、戒、闻、惭、愧、舍、慧,如是等法是谓圣财 admin

2020-02-20

第二个是常乐称赞他人的功德;就是说对于他人如果有在世间的功德处,乃至于出世间的功德法财,能够做出一些事情来,菩萨应当当他的面以及当着所有人来为他赞扬、来为他称赞。这和前面的事情有所不同的是,因为功德处跟众生的利益,有时候并不完全相同;在许多的地方,功德是自己有所修行,乃至于说有所利益他人,并不是只有个人得到自己的好处,自己在眷属或是在名利上得到了好 admin

2020-02-19

当如法得财以后,佛陀又教示财物要分成四分:一分供养父母、自身所用,还有妻子眷属;两分投资于法财以及世财,还要留着一分储蓄备用。另外佛陀也交代,财物不可以交付到四个地方:一个是老人,一个是远处,还有恶人,或者是有大力的人。这样的教示,就是不要让一个在家弟子因为财物无法取回,而产生了很大的烦恼;同样也保障老人的安全,更不会让他人有机会因为贪于财货而造下 admin

2020-02-19

那么菩萨就进一步举出,另外一个两人出外求财,这样的一个譬喻,说一个人得麻之后,他坚持不弃舍,而另外一个人,却一直弃舍所有的劣财,最后这个人才能够求得最胜妙的黄金法财。所以说这样的譬喻,在告诉所有外道邪见的人,不应该执着邪见,应该要信受佛陀法教,应该要尽早弃舍邪见,才有机缘来求得更胜妙的法财。 所以只有如同这个典故当中的童女迦叶大乘菩萨,才会具有 admin

2020-02-19

 «上一页   1   2   …   3   4   …   5   6   下一页»   共115条/6页 
相关搜索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