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宗门正眼》公案拈提第一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1年3月二版三刷)外道自称证得涅槃 在佛教出现于人间之前,阿罗汉这个名称与果位也是外道们所主张的;当时几乎所有外道,他们都自称证得涅槃,都自称是阿罗汉。最有名的譬如迦叶三兄弟,佛陀度了五比丘以后,接著就是度迦叶三兄弟。那么佛陀度迦叶三兄弟以前,他们都自称是阿罗汉,自称已 admin

2018-12-27

然而如是无上殊胜之即身成佛密法正修,却与佛教中所修、所证之智慧身迥异,非依如来藏之证得而发起智慧故,乃是密宗所自设之智慧身故;由是故说密宗所说之“俱生喜、俱生智”,皆是妄想,非是佛法。(节录自平实导师著《狂密与真密》第三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6.5,初版五刷,页983-984。)修广论双身法必须先供养 密教之法,入门之后首要之务,即 admin

2018-12-27

大乘佛教所谓实相,非仅无相一端而已。乃是空有不二,是即相离相,无相无不相;不即空有二边,而亦不离空有二边,所谓中道。(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正法眼藏-护法集》、《佛教之危机》、《我与无我》,及正圜居士著《护法与毁法》,佛教正觉同修会出版。)中道之义 1、真如恒念一切法,但是又不念一切法,非念非不念,这样成就中道之义。(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 admin

2018-12-27

[2]唯有师承自天竺密教的黄教应成派中观师,譬如宗喀巴、阿底峡、寂天、月称、安慧、佛护及历代达赖喇嘛们,以及人间佛教的印顺等人,才会公然主张意识心不是生灭法。昭慧近年来摆脱印顺的意识细心常住说,另创业果报系统常住说,作为业种的收藏者,以她自己不知不证的业果报系统新说,取代佛所开示的可知可证的如来藏。这些人都是常见外道见的凡夫,因为“以意识为常住法 admin

2018-12-27

密宗之自续派中观与应成派中观都是天竺晚期佛教密宗传过来的。自续派中观是红教的修法-宁玛巴中观知见。中观是第一义谛,但他们误将见闻觉知心当做如来藏。他们承认有如来藏阿赖耶识,可惜的是错将意识当做阿赖耶识--将意识修行到达没有妄想时,认为他就是如来藏。这是错误的,落入常见外道法之中。在佛门中,这是很大的问题...都要把觉知心修除妄想变成真心,以此为悟。他们不 admin

2018-12-27

佛教讲座念佛法门【共82集】在线看讲座影音链接 http://www.sanmodi.cn/yingyin/159.html在线听讲座mp3链接 http://www.sanmodi.cn/mp3/110.html第01集学佛的目的(一)正源老师主讲第02集学佛的目的(二)正源老师主讲第03集佛法之实修与念佛正源老师主讲第04集略说各种念佛法门正源老师主讲第05集念佛法门之殊胜与禅净圆融正源老师主讲 第06集三资粮之信正礼 admin

2018-12-23

可惜觉囊派不见容于当时格鲁派的政治势力,在达赖五世的授意下,达布派与萨迦派前来共同挑战法义高下,在觉囊派历经多次的法义辨正胜利以后,每一次都随即被达布与萨迦派群众以刀杖杀害,寺院全被侵佔,多罗那他被达赖五世逐出西藏,最后所有寺院都被达赖五世洛桑嘉措(西元1617~1682)所接收,于是觉囊派被彻底消灭,还被诬指为佛教的破法者。觉囊派的教法,在西藏完全与众不 admin

2018-11-13

对于法师介绍佛教一个劲地摇头否定。法师说我们来自禅宗六祖慧能的故乡,要送几本经书给我,其中有《坛经》、《楞严经》、《金刚经》、《无量寿经》等,一再叮嘱我要保管好,日后有缘会有用、会读诵的。我应付地笑了一下,便把书丢到车厢背后,外出散心旅游,返家后一段时间几乎都忘记了。后来无意中,读到自己最佩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范仲淹等伟人哲士,他们都有在寺院里读书 admin

2018-11-10

”】这几句话,深深地吸引了我,让我知道了,什么样的人才是佛教中的法师。欣喜之际,老师告诉我们,说这是台湾正觉同修会的视频教学材料。到这个时候我才完全明白过来,原来我们一直是在随学萧平实导师以及他的弟子们所讲授的佛法啊!这个法真是太好了!当时我们都由衷地感谢老师将这么殊胜的法介绍给我们!那个时候,我和其他师兄们一样,都是刚刚开始接触佛法的,当然 admin

2018-11-10

  佛教正法理论有八个识,即,第八识,第七识,意识(第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这八个识中,只有第八识    )是根本永恒的,其他的七个识是第八识出生的。学佛就是要学会第八识的所有功能(功德)。本质上,佛教的修行内容只有两个,一个是要修定获得定力,另一个是闻法参究之后获得般若智慧。明心见性、入地菩萨的各种现观都是般若智慧。各种宗 admin

2018-11-07

前会长之因性丑闻而下台与大力弘扬藏传佛教格鲁巴入门书《菩提道次第广论》有间接的关系,道次第强调依师,几乎不谈依经(佛经包含佛、法、僧),利于导归藏传佛教密乘(金刚乘)四皈依,宗喀巴大师撰写道次第的本意也是导归密乘。四皈依不是佛制,是藏传佛教密乘祖师所制,将上师凌驾于佛、法之上,有违佛制三皈依。佛言与祖语有冲突,也绝对依上师,加上藏传佛教密乘有&ldquo 三摩地

2018-10-29

现时研究禅宗文化,大都注重在六祖身上,其实,禅宗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自六祖创立中国佛教禅宗后,就由他的弟子们一代代传承,分蘖出五宗七家,应验了达摩的预言——“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禅宗,也因此成为中国佛教的最大宗派,形成了十寺九禅,无寺不禅的盛况。禅宗文化也因此成为中华文化的心髓之学、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厦,催生了唐宋文化盛世 三摩地

2018-10-14

盂兰盆节,亦称盂兰盆斋、盂兰盆会,是每逢夏历七月十五日佛教徒举行的以供养三宝、超荐七世、现世父母及历代祖先、施食鬼神为内容的佛教节日。道教又称中元节,亦称鬼节。盂兰盆,梵文(Ullambana)的音译,意为救倒悬,比喻亡者之苦有如倒悬,痛苦之极,应即往解救。佛教徒举行盂兰盆会,其根据是《盂兰盆经》,此经为西晋竺法护所译。经中说:释迦弟子目连得到六神通,欲度 admin

2018-08-23

   甚至很多朋友跟我说:佛教就是要人活在当下。   当下也不过是意识心不断的运作而已,是【行蕴】而已。而心经不是说:【照见五蕴皆空】嘛。所以【当下】也是空的哦。所以【活在当下】这样的论调,怎么可能是佛法,不可能的。   而修行人,不是为了活在当下。而是看生灭不断的有为法中,如何去转【缘】。所以看到不是只有现在, admin

2018-08-20

佛教在印度,传播近千年。笈多王朝(320—730年)时期,中国高僧法显(334—422年)、玄奘(602—664年)、义净(635—713年)先后来到印度学习,带回大量经论。笈多王朝后期(535—730年)因六识论相似像法出现,佛教在印度本土日益衰微,婆罗门性力派教义逐步渗入佛教。观世音菩萨托梦提示玄奘大师,“印度佛教正法将灭,尽快回国”。(大 三摩地

2018-08-16

导师会著作这本《阿含正义》,就是因为在2006年之前,佛教界或是佛学界普遍都把阿含当成是二乘的这种小乘的经典,而且认为说,佛法就只有解脱道,对于导师所说的如来藏正法产生很大的争议,于是导师就根据阿含,然后把阿含里面有说明到大乘法的这个部分,把它举示出来。因为我们如果举示大乘经典,他们会说这个大乘经典是后来集结的,所以他们不相信。所以导师就特别在《阿含正 三摩地

2018-08-16

相信这是很多关心汉传佛教发展的人所不愿意看到的。本号在8月4号发过一篇文章《观察|宗喀巴法师:比丘把女性身体观想为空,就可发生性关系》(原文链接:观察|宗喀巴法师:比丘把女性身体观想为空,就可发生性关系)在该篇文章中提到过,假如说,x诚法师受了《密宗道次第广论》的灌顶,那么,就可以男女双修。在该篇文章中,本号明确说过,如果哪一天,汉传所有寺院都接受《 三摩地

2018-08-16

”(《佛藏经》)佛说得很明白,要想当佛教的法师,首先他必须是亲证自家的第八识如来藏,有了般若总相智、别相智和道种智,这样才称得上人天之师、大善知识,这样他才能够以自己的亲身体会和实证正解,依照佛经为我们一五一十讲解三乘菩提,带着我们走上解脱成佛之道。因为他已经明了 佛陀的“一件大事”本意,已经悟佛知见,证得人无我、法无我,否则, admin

2018-08-16

我的菩提路(第三辑) 【作者】王美伶老师等合著 【出版日期】西元2017年6月30日 【书号】978-986-94970-0-8 【开本】32开,385页 【定价】NT$300/辑 书籍简介 自从正觉同修会成立以来,每年夏初、冬初都举办精进禅三共修,藉以助益会中同修们得以证悟明心发起般若实相智慧;凡已实证而被平实导师印证者,皆书具见道报告用以证明佛法之真实可 admin

2018-08-16

所以佛教正法中的修行人,只要是听闻正法而心得决定之后,对于每一期生死都会面临的死亡时刻,都是一定能够坦然面对的,甚至是很欢喜地迎接下一世新的学习课题,而不会像一般世间凡夫一样贪生畏死,死得不情不愿的。有正信的学佛人,最多就是在福德、智慧、定力还没有完全具足之前,需要同参道友来帮忙助念,以使得在往生的时候,能够不受到业报或病苦的影响,能够专注于往生的 admin

2018-08-16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