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念佛人忆念阿弥陀佛,临命终的时候呢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可以说绝大多数都是带业往生;那既然是带业往生,就一定还有果报应受。只是因为呢弥陀世尊的大愿力加持力大,在还没有花开见佛之前,往生者住在莲苞里面,他不会与众生互动;而通过佛的八功德水,佛说法的妙音,使得在莲苞里面的往生者能够在闻法熏习之下,让恶业的种子渐渐地转换,这就叫作种子熏习,把恶种子转成善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众生造作一切善恶业行之后,这个种子就会由每位众生他本来具有的种子识,把它收藏起来,这就叫作因;未来遇到适当的缘,就会显现出果,因缘果报就是这样成立了。再从另一个角度看。大家都知道,这个世界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所组成的,如果把它再分得更细,还有什么电子、质子等等。在佛经中说到,构成这个世界共同的、最细微的物质叫作四大,也就是地、水、火、风,又叫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但是,假如你因为断我见的关系,能进一步去证三轮体空的一分功德,不但正在布施的时候能够多分的舍下悭贪,再加上知道说,三轮体空的背后有一个万法所依的本际以后,因为更相信因果的关系,所以未来所得的果报会转而更增胜,那真的是岂不妙哉啊!你要是真的断了我见,于疑见、戒禁取见同时也自知自作证,而随之断除。你于何种戒的施设是与解脱道有关的,已经能够知其一二,不会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乃至于说,在未证种智所说的三自性,也就是依他起性、遍计所执性跟圆成实性之前,更不应该妄说三无性;那这样就很可能会妄谤甚深的了义法,那么这个结果的果报是非常令人堪虑的。第五个是俱舍宗。俱舍宗乃是梵语里面阿毘达磨俱舍音译翻译过来的。因为这个宗所修的四谛、八正道跟十二因缘,都只是限于二乘法里面,都只证二乘菩提而已,不跟佛菩提果有关系,所以是属于小乘宗。第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一类的上上根器的人,是从阎罗王的示现,进一步证知种种业的果报差别。在这里我们顺便来看一个观念。在《长阿含经》卷十八里面这么提到说:【佛告诸比丘:如一日月周行四天下,光明所照,如是千世界;千世界中有千日月、千须弥山王,……千阎罗王、……千梵天,是为小千世界。】(《长阿含经》卷十八)从这样来看,一个世界,譬如说像我们这个太阳系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有情依着他的业来受报到六道中,所面对的种种的苦乐的果报境界,也都是由阿赖耶识的相分所显示的。这也就是说,三界一切众生的正报身,以及他种种苦乐境界的依报,都是第八识所现,所以才说三界唯心,都是唯识这个阿赖耶识所现。不仅凡夫众生如此,四圣法道中的佛菩提道及三乘解脱道,也都是依八识心王而显现、而修、而证。正如《金刚经》中有〈依法出生分〉,依法出生是说依于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它的原因是因为,众生常会因为无明所罩,不知慎修身口意行,因而造作了种种未来世不可爱的异熟果报;当临命终时,这恶报的业风吹起,落入中阴阶段,依着原有的贪欲执着,就会对未来世的父母生起颠倒想,结果在不知不觉中就会入胎,犹如睡着了一样;那等到醒来的时候,哇哇落地,已经堕在畜生道中,纵使说它曾经有愿想要求生诸佛净土,还是难以成办。因此释迦牟尼佛开示,如果能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首先要说明的是,因果报偿历历不爽的因果法则,是佛陀重要的核心教义,所谓“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佛教认为,因果酬偿的法性,正如同一切人可见种子种在田里,时机成熟就会萌芽、成长、结果的世间现象一样;因此佛教中就以“田”来譬喻,建立了“福田”这一个名词来说明因果酬偿的现象,以及因果酬偿过程中确实存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长阿含经》卷九)因此,对于众生的因缘,是千差万别而有种种的不同点,所以众生心生出垢染,或者众生心得以得证清净,这些种种的因缘,一般的众生乃是非常非常难以理解的;更何况可以能够对于这些因缘的通达,或者究竟的理解;这只有诸佛如来才能够究竟理解一切的因缘果报,因为这牵涉到因缘果报的问题,唯有诸佛方才能够究竟的如实了知。一般人如果要了知这些,那就必须要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此我们看到他人表现很好而有殊胜的果报,或者有胜妙智慧,或者有在道业上有所实证;我们看到的时候,我们都应该随喜赞叹,来实践随喜赞叹这一分最上供养的功德,这样来成就这一分最上供养。但是,我们在随喜赞叹之后,同时还要继续配合回向来加乘当中的效果,将此随喜赞叹的功德,回向早日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以这样来增益随喜赞叹的功德。所以,随喜赞叹功德,还是可以透过回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那这样恶取空的人,他在未来际还是必须要面对严厉而不可爱的异熟果报,因为他的业行就是如此,而又没有实相忏悔的功德。可是,如果一个真实实证而转依真如体性的修行人,他就不会有所造作而取舍,当他有过失的时候,该忏悔的时候忏悔,该改过的时候改过;他的心虽然远离世间的戒律相,但是他的五阴身口意行,仍然是中规中矩而不犯戒,而成就无作戒的功德。这样的行者才是真正理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我们在佛教里面谈的是因缘果报:过去世会形成现在世的业因,并且这些业因会经由现在世所遭遇到的各种境界,加上现在世我们自己的心行决定而产生了各式各样的不同的果。所以原则上来说,在既定的业因的前提之下,其实我们有很大的机会、很高的机会可以来改变业因的。可是,正因为说我们每一个人生生世世轮转过来,其实很少有人知道说,我们因为过去世而带来了多少的习惯,甚至我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佛教所谓的因缘果报,特别是因跟缘的这个看法、这个说法,实际上一方面,我们完全承认三世的关系——三世之间的连结,所以我们说,作什么因,到最后你一定要因为这个因而承受了什么样的果报,这个是必然的;可是佛教却不是,因为助缘的关系,使得我们对于业因所呈现的果,可以有相当程度的改变。所以我们刚才就给各位讲了,因的部分可以有善的、恶的跟无记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那么六祖大师这一段所说的就是说:愚痴的人不晓得这个因缘果报的道理,犯了过失以后,或是说平常的日子里面,认为说我只要努力修福,那就对了;而并没有想到说,怎么让自己能够解脱于这个生死的系缚?怎么让自己能够成就佛道而远离这些贪、瞋、痴烦恼,远离这些生死的这些苦业?只是认为说,修福本身就够啦!平常布施供养,虽然说这个福无量无边,可是心里面这个贪、瞋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佛教所谓的因缘果报,特别是因跟缘的这个看法、这个说法,实际上一方面,我们完全承认三世的关系——三世之间的连结,所以我们说,作什么因,到最后你一定要因为这个因而承受了什么样的果报,这个是必然的;可是佛教却不是,因为助缘的关系,使得我们对于业因所呈现的果,可以有相当程度的改变。所以我们刚才就给各位讲了,因的部分可以有善的、恶的跟无记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果不羯磨忏悔,轻垢罪变成重罪,未来果报可是很严重的!所以学佛人不应该去赌博,因为那是违背戒律的。三者、钱财本身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不应该去贪求。更何况今世有钱,乃是过去无量世布施钱财的关系,于今世因缘成熟成为有钱人,可以享受有钱人的快乐果报;然而今世享受有钱人的果报,乃是将过去无量世布施钱财所培植的福德于今世享受,如果今世不继续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譬如今世成为有钱人,乃是过去无量世不断布施钱财的关系,使得过去世所造的善业种子含藏在个人的如来藏里,祂从过去世来到今世,于今世因缘成熟成为有钱人,得以享受有钱人的果报;同样的道理,今世努力作钱财布施,如来藏将今世所造布施钱财的善业种子带到未来世,使得未来世可以成为有钱人,得以享受有钱人果报。反之,如果今世是贫穷人,知道过去世并没有作钱财布施,导致今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果探究各种无法正确解释生命现象的说法,其最主要的原因便是没有正确的八识论之核心知见,也缺乏因缘果报、三世因果、六道轮回等正知见;因此形成种种对于生死现象的不同说法,让一般大众产生混淆与无所适从。因为知见架构错误,以及所作的观察不完整,譬如:以六识论的架构来探讨心识,或只限于欲界的范围来看六道轮回,或以局限在现世因果的观察等,都会造成理解上的偏离,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那佛法中,有时候你造的因是固定的,就说你已经作了,作了善业、恶业,这个造了善业、恶业就是造了善因、恶因,这个因定了以后,那果报并不定。也就是说,你造了善因,会得到什么样的善果,当然得到善果是必然;但是,到底是什么样的善果你会得到呢,这个果报是不定的。同样的,如果说你造了恶业,这个恶因已经定了,但是你的果报将来会得到什么样的果报也未定,这是第一种。也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为过去生当中小气,阻止别人布施,所以今生的果报就是贫贱;因为过去生当中随口骂别人,特别是骂到贤圣僧(殊胜的比丘尼僧),随口叫人家是小婢,所以今生她就得来作奴婢。这就是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丝毫都逃不掉。可是今生的佛陀在度这一位老太太的时候,这个叫作度众,没错吧?这样的一个度众,对佛而言,有没有妨碍祂的修行呢?没有!或者说度众正是佛的修行,修行就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