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所造的善业、恶业会储存在每一个人的第八识如来藏中,分别在不同的时节因缘去产生他们各别的果报,所以就有引业和满业的产生。形成夜叉的引业就是乐善好施,而且有很大的嗔恚心,当造成这样的善恶业后,在一期的生死后,异熟果报就让他引生到夜叉众同分的引业。所以各类的众同分,各有他们形成该众生的因,也就是各有他造作的种子和行为。地行夜叉不单单是嗔恚心很重,而且他会 admin

2018-07-23

事后我读平实导师《优婆塞戒经讲记》时,发现佛陀早在《优婆塞戒经》中就有开示这个部分,经典中说:【施已不求世之果报,不以能起烦恼因施,是故能得无上净果,名曰涅槃。】1平实导师对这一段佛语,以白话说明得非常清楚:所以,以起烦恼因来布施,当然无法得到无上净果名曰涅槃。不以能起烦恼的清净因来做清净施,就能获得无上净果,名曰涅槃。而且佛在阿含中也说过佛法背俗 三摩地

2018-07-23

而如来藏的异熟性,会依着福田、施心,以及财物的差别不同,而使得果报往往是所造业的百倍、千倍、万倍乃至无量倍。而且在天界享福的天寿,比人类长非常多,而在地狱道、饿鬼道受苦的时劫呢,则又远远比天界还要长久。所以说,只给众生眼前这一世的利益,这和他未来无量世来相比的话,那可就显得非常微少了;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教导众生受持三归、五戒、八关斋戒,或者是让他明了 三摩地

2018-07-23

为什么会有这些种种的差别呢?因为过去世行布施的种种差别,而产生了福德果报的种种差别。《佛说轮转五道罪福报应经》卷1开示说:【罪福随身,如影随形,植种福者,亦如尼拘类树,本种一核,收子无限,施一得倍万,言不虚也!】(《佛说轮转五道罪福报应经》卷1)意思是说,一个人身口意行所造作的一切罪业与福业,都会紧跟着自己,就好比身影紧跟着自己。种植福德的人,也好比种 三摩地

2018-07-23

因为佛陀有大神通力,能够观察并且了知一切众生的善恶果报,所以告诉我们,无论何时何地都首先要修集布施的功德;远离了穷困,才能避免一生都只能为生存来奔忙,无暇修行或自助助人,反而只为了生存下去又造作了许多的恶业,而下堕三途恶道。佛陀在诸经当中,处处都提醒大家布施的功德果报。例如在《佛说罪福报应经》当中世尊开示说:为富,财物无限,从布施中来。(《佛说罪福 三摩地

2018-07-23

布施从音译来说,又称为檀,布施的福业就像宝藏,常常追随著施主;布施可以破坏痛苦的过失,能够让人得到快乐;布施是善法,能够摄受善人,与善人结缘;布施能够让众生安隐,临终的时候心无恐惧怖畏;布施就像大将军,能够降伏悭吝的敌人;布施是善妙的果报,天人都很爱乐布施;布施是清净的法道,贤圣们所追求的道路;布施是积善福德的大门,是建立度众的因缘…… 三摩地

2018-07-23

复有三事,施已不得胜妙果报:一者先多发心、后则少与,二者择选恶物持以施人,三者既行施已心生悔恨。善男子!复有八事,施已不得成就上果:一者施已、见受者过,二者施时、心不平施,三者施已、求受者作,四者施已喜自赞叹,五者说无、后乃与之,六者施已恶口骂詈,七者施已求还二倍,八者施已、生于疑心;如是施主,则不能得亲近诸佛贤圣之人。】《优婆塞戒经》卷五佛说:善 三摩地

2018-07-23

因此,我们也要了解一般布施的异熟果报,是有使用尽的时候,因此需要继续植福,未来世才有福报可以出生在人、天之中。就好像农夫种植作物收成之后,就要继续准备种植下一期的作物,否则将会坐吃山空。同样的道理,天界众生如果把福报都享尽了,只余其他微小恶业,则在天界下堕之后,往往就不能出生在人间,而是要到三恶道中偿还先世的恶业。这样看来,不断地修福是很重要的事, 三摩地

2018-07-23

……如法财施得何等果?如法财施所得果报如先所说;得是财已,王贼水火所不能侵。换句话说,其实财富是要从布施中得。可是这个对一般人而言,可能会很难接受,因为他所要求的是得财富,而现在却是要叫他施财富,这两件事情,明明看起来是相违背的啊!但其实不然,因为这是从因与果相对的关系而说;也就是说,得要有过去世施的因,今世求了,才会有得的这个果。这段 三摩地

2018-07-23

将来虽亦会得果报,但只是从我所执而产生继续轮回生死的果报;子孙也不属于福田,不会转化为来世更大的福报,他们只是依自己的福德来接收此世应有的福果;世间老人们观察世间相,看见了这一点,所以说:一枝草,一点露。子孙来人间,并非全无自己的福报而纯从父母获得施舍;父母此世所拥有的福报,有一大部分是子孙分内应有的,特别是父母壮年或老年时才获得的福报。所以将财产 三摩地

2018-07-23

也就是布施时大家都要注意这五点,在每一次布施时都应具足五法,不管你布施的财物或者法品是大是小,都应该有这五法,因为五法的具足或不具足,所得的果报大不相同。第一、要以至诚心来布施。第二、要自己亲自行施,不要假手于别人。第三、要信心施。第四要时节施。第五、要如法财施。先说至心施:不要像某些达官富贾,为了显示身分地位,就颐指气使的行施:某某人!帮我从钱柜 三摩地

2018-07-23

正是因为不管我们在三界六道中的哪一道,我们每一位众生的本心如来藏,时时刻刻都不曾远离我们的身心,而我们的起心动念、身口意行当中所造作的善恶业种,都会毫无遗漏的储存在我们的如来藏藏识当中;由于如来藏所具有的异熟体性,将来因缘成熟的时候,果报就会实现;纵使经过了百千劫那么久远的时间,我们过去世所造的一切业种,在还没有实现之前也都是不会销亡的;将来在因缘 三摩地

2018-07-23

这一集我们就要跟大家介绍七种不用减损财物的布施,却仍然可以获得广大的果报!一般的学佛人都知道布施可以获得富裕的果报,例如《佛说轮转五道罪福报应经》中说:【为富,财物无限,从布施中来。】(《佛说轮转五道罪福报应经》)但是布施一定都需要有财物吗?其实佛陀有教导我们很多布施的方法,甚至有不用减损财物的布施,仍然可以获得大果报的。例如《杂宝藏经》中的七种施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现在就接着说,如何能够使福德快速的具足?世尊为我们开示说,布施修集福德的时候,要观察福田与贫穷田,也接着说其相应的果报。一般而言,布施的对象总说为福田,其种类可分为报恩田、功德田、贫穷田。因为布施的时候,就好像农夫春天耕耘一片田地之后,而在秋天从田地中得到作物的收成。佛法中就用这一层关系而说从种福田得到来世的福报,然而《优婆塞戒经》之中,又将一 三摩地

2018-07-23

此外关于布施所引发之功德果报,《优婆塞戒经》卷四有如是描述:若有于财、法、食生悭,当知是人于无量世得痴、贫报。如上观之,此世之贫困、愚痴及怖畏,系因过去累世不行布施而得此恶果。今闻此言,行者应生布施之心,努力作为,不唯求来世人天善果,更为修行累积资粮,否则如贫者日贫,无本生息故,欲求修行,难有可为。若能行布施,则如大正藏中古逸部的《天请问经疏》卷一 三摩地

2018-07-23

但是布施时想要获得大菩萨的果报,想要能够自利也能利他,而且想要迅速成佛,那么在以上所说具足八事的布施时,还得要注意这三个因缘:物净、心净、福田净。什么是物净?佛开示了几种:第一、你所布施的财物,不是偷来的,不是抢劫得来的。若是像廖添丁偷了人家的钱财来救济贫穷,就是施物不净。身为菩萨,布施时应该要以清净的财物来行施,所以第一件事是偷盗所得之物不可以用 三摩地

2018-07-23

1059,b15-c3)而平实导师在《优婆塞戒经讲记》第六辑130页为我们说明:「法布施能到的果报是:未来无量世得好上色,每一世都不会长得很丑,身体也很健康,这就是得好上色,并且是未来无量世都如此。因为众生听你说法,或者因为你送给他书籍,他读过就得到法了,就开始断除瞋心;因为帮助众生断除瞋心的关系,未来无量世中你就得上妙色。瞋心影响色身很严重,且不说长时间,只说 三摩地

2018-07-23

佛说有七种的布施是不必损失财物,却可以获得广大的异熟果报。第一种布施是眼施:常常以柔和恭敬底好眼光来观视父母、师长,以及出家、在家的修行人,而不是以轻慢鄙视底恶眼来观视他们,这样的布施就名为眼施。舍寿后再受身时,会得清净眼;未来成佛即得天眼与佛眼,是名第一种布施的果报。第二种布施是和颜悦色施:对于父母、师长、出家修行人与在家修行人,不是皱眉嫌恶的表 三摩地

2018-07-23

菩萨看见众生过去累世造诸恶业,今世受贫穷之果报,便将自己所获得之财物施予众生,让能够安置众生远离恶业,并且能够安置于善处。又听闻佛世尊的开示:「布施能够使得菩萨行者断除悭贪嫉妒的垢秽」,所以遵从世尊开示而不断修习行于惠施,并且不以能施之行,而心自高举,如此称之为财施具足。(四)不望报施具足:云何菩萨不望报施具足?不为得眷属故施,不为得亲友故施,不为 三摩地

2018-07-23

为四事故乐行惠施、乐施即坏五弊恶法、是人现在得四果报善男子!有智之人,为四事故乐行惠施:一者因施能破烦恼、二者因施发种种愿、三者因施得受安乐、四者因施多饶财宝。善男子!无贪之心,名之为施;云何无贪?施即是业,物即是作;为业为作,具足布施,名为无贪。因于布施破烦恼者,既行惠施,破悭贪、嫉妒、瞋恚、愚痴。云何因施发种种愿?因是施已,能发种种善恶等愿,因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