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今天我们讲到第三个科目,这个行者不管是修行什么样的法门,应该要远离贪欲。
所谓的贪欲,就是对于许许多多的法的执取,这执取本身就是会构成你在法上的障碍,它本身一猛利起来的时候,你就什么也不顾了。所以世间的人常常可以看到有人他不是去戒毒吗,他已经不吃那个毒品了,可是过几年你又看他,他怎么又犯了,因为他对于那个境界他是有贪爱的,即使是说他好多年了都没有碰到那个白粉或者是什么等等毒品,可是时节因缘一上来,他就没办法克制自己,因为那习惯性还在。所以 佛有告诉我们说,你要如何能够避免这样的事情,能够让自己修学稳固,不致让它来障碍你的道呢?所以你就要老老实实从布施波罗蜜著手。如果是说对于般若波罗蜜的熏习你还不够,也没有关系,你就要把这些事情把它圆满,因为前五度从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这些都是菩萨所要修学的。禅定波罗蜜不特别宣说,或是因为它本身它跟解脱法相应部分比较多,然后它跟真实能够入地的解脱分比较相近,我们一般人在这个欲界能够有初分的一个定力这样就够了,因为我们不需要产生整个根本禅定,但是学佛还是要往这地方走,只说我们这样就比较清楚。因此回到布施、持戒、忍辱、精进。
布施是什么呢?布施就是要把你所贪爱的东西能够做施舍。所以《梵网经》有宣说:如果今天受持菩萨戒的,有一个出家菩萨--这特别指出家,来向他请法的时候,他那么远来请法,这时候要先跟他说什么?因为他那么远来请法,一定对于这个人不熟悉,所以要跟他说他要舍。可是舍呢,要从舍外财开始说吗?这就不用!因为外财一般的人都了解,何况是出家的!之前佛门中就不持金钱戒,当然菩萨戒就比较不一定在这事相上或基本上,菩萨更不能将钱财来看重,所以先不说舍外财--所以不说是因为大家了解所以不说--而只是说舍内财;所以头目脑髓都要能够施舍,让他熏习再熏习以后,这样才能够跟他作法布施,以后他才不会说在真正作法布施的时候轮到他,他却悭吝起来。所以要他破掉他的我所、我执,破一分算一分,所以要他破“我”,“我”就是他的根本,所以头目脑髓是他认为的“我”,它已经不是一般的我所。这就代表说,在佛法里面一点一滴它都功不唐捐,一点一滴都有它的理路脉络,并不是说一切都没有顺序没有次第。所以贪这个法,你必须要透过持戒、透过布施两者一起来。所以布施和持戒在这个地方就会产生很大的作用。布施将好的东西给别人,看你有多少就给别人,这样你就不会悭吝,不会悭贪就不会让你贫穷。
那如果是说持戒,因为你本身要摄受有情,这才是你重要的戒,而不是在一般的戒相上。一般的戒相一条、两条、三条,种种数不完啊,当某一程度还是有它的数量,可是在这个情况下,要说到底“戒”的精神在哪里?所以要摄受有情。摄受有情你就是要跟他布施,摄受有情就是要给他利益,所以中间有智慧。有智慧的话,就是要慢慢的去熏习,直到说原来我不是守这个戒相,如果是说这个人必须要怎样,那我就要作种种方便,不是我刻意要违戒的;而甚至呢,如果我这样做即使守了戒相,也算是破戒、犯戒!所以佛门中有种种的智慧,佛门中不是任由外道说:你就只会这样!你就只会这样!不!佛门中是为了众生。譬如说我们不应该去下地狱,可是如果有众生在那里需要救护,菩萨就下地狱去了,不能说菩萨说:下地狱这样的话就妨碍我修学的时间,然后妨碍我早日成佛然后可以说来救护众生,这样我不能够去做这样的事情。这样是不懂佛法的!佛法它的慈悲与智慧并不是外道所说的产生双身佛、双身像的那种慈悲与智慧,要靠这样来遮掩!佛法的慈悲是能够为一切众生扛负许多的职责,乃至于说,菩萨是说这个业“我悉代受”,就是:所有一切众生的业力,没有关系,我一切都扛,要怎样苦,我就苦。因为最后菩萨所修学的境地,可以如同像是芭蕉叶慢慢的剥去,剥去他的色身他不以为苦啊,因为他的实证,他的甚深忍是不可思议的!
那你就这样情况下什么样才能够达到这种程度呢?怎么才能够前进到这种阶位呢?怎么样才能够为众生做这样的付出?当我们看到这样的人,我们自己都很感动,难道自己不会想要像这样的佛道、像这样的菩萨行而看齐而迈进吗?所以第一个你一定要远离自己的种种恶贪欲心,因为有些贪欲心它实在是太猛利了,猛利到你都觉得难以信受、难以接受,所以要依持戒的精神来看待自己的贪欲。如果说你持戒可以不杀、不盗、不淫、不妄--妄就是妄语,这些前四戒都能够守好,基本上三恶道的业会慢慢跟你远离;然后不喝酒戒也能够守,你就不会受到愚痴性的摆弄而犯下前面四个罪过,所以这就是根本的五戒。这还不是菩萨戒,不过菩萨戒也不离开这样的精神,因此要问自己说:“我是不是三宝弟子?我是不是跟世间的人一样的贪爱?”如果是一样的贪爱的话,我一定会障碍我自己的,乃至于我得到这个殊胜的法,证得这自心如来的时候,我会怎么做呢?有时候很可怕的是连自己都不知道会怎么做,因为对许多的事情你没有经过前面福德的熏养,可是善知识因为有悲心每一次把你拉拔起来,这样就会产生在后来的路反而让自己不好走,所以这是要从自己的戒行自己去看的。
而如果有的人甚至他说:“实际上我是要参究、体究啦,可是我从来没有归依过!”那这样就是更要注意的事情了!玄奘菩萨翻译过一本经典,一般来说,像 玄奘菩萨这样证量这么高的菩萨,祂不会刻意去翻译一些像《阿含经》小乘部或是一些等等的经典,可是 玄奘菩萨翻了一个有关于三归五戒的经典。那我们来说一下三归五戒,玄奘菩萨所承受的佛语是什么?他说:好比有一个譬喻,三千大千世界一切的诸佛挤满了这空间,没有一点点空隙,你在两万年中用最上等上妙的来供养诸佛,这样来跟你三归依的功德来比较,来较量,你觉得哪一个多呢?而实际上前面还有说每一尊佛一一涅槃以后,你都为祂起立舍利塔,然后加以供养、荼毗等等,荼毗、供养这些到底跟三归依的功德来比。一般的人如果不深究来想,那三归依的功德当然比较差啊!因为他甚至都还没有--不一定能够见到佛。像我们现在,佛已经示现灭度,你看到不是 佛的真身,当然也没办法看到 佛的法身,因为你还没有参究出来,你只能藉由引导你归依的法师然后来作归依。可是在这种情况下,玄奘菩萨还是遵照 佛意把它翻译出来:三归依的功德远远超过全数供养这么多尊佛的功德,超过二万年,所以不可思议!
那能够持戒的功德就更多,所以还没有归依的同修,一定要想办法去归依,而且你还要把你家人都带去归依。这可不是像一些宗教他们所说的洗礼这样,是可以请诸佛菩萨或护法神能够呵护,然后呵护的话等他长大或怎样,或是等他自己愿意再作增上,自己再去归依,这样都是可以。然后呢,这戒也是一样,佛门中五戒不一定要一起受,譬如说有的菩萨他不喝酒,不喝酒就可以受这个戒,他可以不用一次就受满五戒,有的事情他觉得作不到,作不到呢,就慢慢来,没有关系,但是也不要太慢。就说因为五戒的持守的功德在佛经里面有提到,所以持戒的话,以前有一个比丘尼,她就是没有持(不淫)戒,犯了很重的业到地狱,她是前一尊佛 迦叶佛在的时候,结果她在 释迦牟尼佛才隔一尊佛,她证得阿罗汉果,所以持戒功德很大。因为你破坏戒律就是一个时节因缘而已,可是你持戒了,可是整天在持,而且你破坏的话可能是五戒中的某一个戒而已,其他四戒你还有一直持,所以这个数量时间等等相较,是没有办法这样比的。不是像世间的人愚痴到说:“我这戒守不好,其他戒我不要了,我就是放弃了!”五戒的话当然也可以舍戒,舍戒就是舍弃,可是在佛门中是说你尽量持,如果这个戒你持不下去了,你就这个戒舍弃掉,然后其他他戒你还是要持。然后对于菩萨你就不能够这样来做,因为菩萨的戒是一受永受。至于是不是要圆满受、一分受或二分受,这个就是持戒度,将来有因缘的时候会里面的亲教师,可以在上这课程的时候,就会一一来说到。
那因此对于这个善法欲来说,就是说它是不能舍的,众生的贪爱那一分是可以舍的。你千万不要像小乘人想:“那我什么都不贪,那我什么都不要学,那么无量法门我不要,我只要小乘法门,我就要离开了,离开的话我就走啦!你跟我讲那么多作什么?”这样就不对!因为你要利益群生,所以你那善法欲这个贪爱还是要在的,乃至于说你即使进入圣位,一些迷惑,你还是要保有一个继续能够入胎,这样可以使你继续于三界中出生,这是必要的!不然你的佛道就在中间就夭折了。
我们再讲第四个科目,就是要远离慢心。有些人他是属于贡高的,这贡高我慢的人,他极其严重,他会想说:“我拥有这么多的知识,拥有这么多的财富,那再学这个法应该很简单吧?你应该对我另眼相待吧?”所以他没有想到说:佛门是没有算这种人情的。所以无论是国王、宰官、贵族、贵人等等,你那地方修学是一视平等的,没有人可以直接把参究念佛的(最后)一步的结果直接告诉你,这是违背如来的教诲。所以慢心也是这样,它能够遮障圣道,你如果犯了一些其他的也还好,但是如果慢心它生起来,他觉得说“我很不错啊”,乃至有的人他觉得很聪明:“你说的书我都看懂啦,我早就知道如来藏在哪里,我的自心弥陀不用你来说,我直接跟你小参就可以了。我要到会里面来找 平实导师,我要跟他谈,我根器这么好,其他人我都不要见。”真不知道到底是谁要见他,还是他要见谁啊,这样的话就属于 佛说的慢心高涨之辈。
另外还有一些人,在修学上,他也来领众,因此他有另外的慢心,他想:“你们说的法,我也懂,你出的书我也看,当然我们证悟各不相同,那么我为什么要向你来学?你还一直到处说我说的法不对等等。”这样的人,他就是没有办法接受有些事实。我们的修学在整个佛法大海里面根本不算什么,窥基菩萨说,当你进入第三大阿僧祇劫的时候,那个智慧是每一刹那增加一倍的;那你说菩萨修了二大阿僧祇劫的智慧在那个地方不是归零,是等于一,下一刹那乘以二,一念之间啊,你知道《般若经》说九百刹那,所以等于是二的九百次方,没有办法算!惊人啊!一念之间智慧就可以高涨到这样的地步!这也告诉我们说,今天我们即使证悟都不算什么,何况是还在门外的还没有证悟的人,这样有什么可以为自己的骄傲来炫耀的,这根本就是离佛道太远了!
所以这个慢心必须要去除,因为这样的慢心没有办法让你的智慧增长,它会让你的道路走起来很困难。甚至因为修学的时间不足,这个慢心一个时节因缘起来就会想要说“那我要自己来”,自己说法等等。或是说,在原说法的一方一直开经演教觉得自己讲得很好,可是我们说即使我们往生到极乐世界,你想那一边呢都是诸上善人,都是一生补处,大家几乎都是等著做佛的,这样的人、这样的菩萨非常非常的多啊,算都算不完,就算不是大多数,但你一天不知道你可以遇到多少菩萨,真有轮到你开口的余地吗?在人世间这么努力说法,结果每一个法都说错了,这样有意思吗?或是没有说错,可是也说的不如理,没有把这个理路说到很通彻,听的人也不是很了解,这样含含糊糊。如果有说错了,你在莲花里面花苞就不会马上开,你说为什么?因为你的业果,因为你的慢习--自己觉得自己实在是太行了,不说法不行,别人不坐下来听不行啊,一直说,等到你在莲苞里面,你就要将你的“录音带”一直听,这一听你就会羞愧了;如果说不羞愧的时候,阿弥陀佛或是其他菩萨总有其他方便帮你指正错误,这时候听你就会面红耳赤,就会发现你要听的“录音带”怎么那么多!因为你每天都在宣讲,每个时节都在宣讲,讲的都没有切中 如来所说的圣教,甚至都是一直在说放下、放下、放下,这个一放下呢,就把自己的圣业道业都放下了。所以应该要亲近善知识!
也不要说,“我能够到极乐世界,如果一下花开,我就要准备说法。”哪也能轮到你说法?你说法的时候可能搞不好,阿弥陀佛所化现的众鸟,这些鸟还告诉你,它会跟你说:“菩萨!你要说的有多少的错误,来,我跟你讲。”结果看不懂的人,还不知道你在树下为什么待二个钟头,还以为你在观行,原来是被化身的鸟训话二个钟头。所以菩萨应该把自己的慢心--认为自己所知道的知识有多么天高什么地厚,都把它放下来,因为那不是真实修学的人所应该要作的,你应该要谦逊,应该对善知识懂得去追寻。所以《华严经》有说怎样修业才会快,有一位菩萨叫作善财童子,他一听到说哪边有善知识,他就马不停蹄的,我们可以说不辞辛劳的一一不断参访,他也没想过说:“我休息一下啦,因为我修学了已经够多了,够好了!”他没有这样产生增上慢。今天同样的,如果你在法的简择已经发现你没办法脱离外道的说法,而没办法进入一个大乘教的核心,你是不是应该将自己的慢心放下,而来向善知识依止来学习?就算不能,你应该作种种的方便--通信或是种种来请益,来赞叹。
这个就是我们今天大概要讲的内容,下次我们再继续宣说。
阿弥陀佛!
(原标题:第59集 应远离贪欲和应远离慢心 正益老师 主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