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如来藏  三摩地  陀罗尼  佛菩萨  布施  明心  心经  第一  过年  正洁老师 

第022集 菩萨生悲因(下)

   日期:2018-07-15     作者:成佛之道    
白正伟老师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欢迎大家继续收看我们正觉教团“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节目。我们依照佛陀:菩萨《优婆塞戒经》,以及参考 平实导师在《优婆塞戒经讲记》书中的开示,来为大家说明今天的课程。今天我们将接续上节课所开示未完的内容继续来说。
我们看经文怎么说,经文上说:“又见众生信邪恶友,终不追从善知识教,是故生悲。”(《优婆塞戒经》卷1)有的菩萨看见众生而他相信了邪恶友,不论邪恶友说出什么样的歪理、邪理,他都迷信而相信他们;但始终却不肯追随、不肯顺从真正的善知识的教导,这就叫作愚痴。恶知识,是说乱说法的人、错误说法的人。这里经文提到的是讲邪恶友,那为什么叫作邪恶友呢?为什么叫作邪恶呢?因为这种人他心中是有自己的盘算,他的心术其实是不正的,这就叫作邪恶友。他心中有了自己的盘算,可是因为盘算不能达成,就故意去误导别人、陷害别人,故意去拉拢一些跟他去作他所希望的事。有的众生就是因为自己没有智慧,自己本来的心意并没有偏差,他的心性本来是善良的,但是却因为没有智慧去作简择,就因为相信邪恶之友的谎言,因为自己的迷信、自己的愚痴,这样迷信、愚痴而相信去追随、顺从那个邪恶友;而无法去追随、顺从真正的善知识来教导他。那有许多人真的不懂得观察什么样的人是邪恶友?通常很多人只是看表面上,并不重视实质的内涵的对错与否。他心中总是想:“我看到这个人,人家每天对我都很客气,每天都对我很和气,每天见了我都笑咪咪,每次见了我都会鼓励我、都送我一点小礼物,那这样的人一定是好人;那邪恶友,应该是满脸横肉才是邪恶友。”他这样想的话,他就是看表面,他叫作没有智慧。因为邪恶友不一定会满脸横肉给你看,乃至很多的邪恶友他是以慈悲的相貌来示现给你看。邪恶友就像魔鬼一样,很会掩饰自己,譬如天魔波旬,他化现出来的时候,一定是长得非常的庄严、非常的俊俏、非常的斯文(绝对不会示现青面獠牙的样子来吓人的法相)来误导你。但是很多人没有智慧去分别这个当中的道理与内涵,就会相信表面上慈眉善目,实际上内心却是邪恶的邪恶友。如果都是愚痴而注重表面的话,那他就永远无法追随真正的善知识来趣向正道,永远无法顺从真正的实证善知识的教导而能够实证佛法。当菩萨看见这些人如此的愚痴,当然也会生起了悲心而去怜悯他们。
我们看经文继续说:“又见众生多有财宝不能舍施,是故生悲。”(《优婆塞戒经》卷1)有的菩萨又因为看见某些众生他自己拥有很多很多的财宝,他的资财非常的广大,可是他的心却是悭吝的、却是一毛不拔,从来都不布施给众生、不去利益众生,这是很愚痴的。例如现代人很多这样的人,有的人很有钱,他可能买一张选美大会的门票新台币好几万,他面不改色去观赏;或者吃一顿大餐要好几万,他也是面不改色;但是要他去救济众生,却是一毛不拔。这就是多有财宝,而不能舍施的人。你看见这样的人,就知道他未来世的福报会是如何了!因为从这样的习惯以及行为,就可以看清楚他未来世会是什么样的结果;你从这个布施的因果上面去看,就已经可以断定他未来世的福报是如何了。从这些事相上微细处来观察,就可以看见一个人未来世的福报多寡以及盈亏。这些布施的道理,在后面《优婆塞戒经》的经文里面会提到,当我们的节目进度到了那个部分法义的时候,会在节目当中为大家说明。现在我们回归主题,当菩萨看见这种人的时候,看到他未来世的苦果的时候,一定会心生怜悯而发起菩提心,希望将来有智慧、有能力来救护这些人,让他们能够远离这些恶习。
接下来我们看经文继续说:“又见众生耕田种作、商贾贩卖,一切皆苦,是故生悲。”(《优婆塞戒经》卷1)有的菩萨又因为看见众生为了谋生,所以每天在田里耕种稻作,或者种植各种的植物,或者经商作生意,或者贩卖种种的物品,这一切谋生之事其实都是非常辛苦的事情;但是众生却不知道其中的苦处。菩萨看见这样的情形,因此而生起了悲心想要帮助他们。我们想,有哪一件谋生之事是不辛苦呢?当富裕的时候,大家吃白米饭的时候,都不觉得有什么珍贵,有时候不小心把一碗白米饭整个倒在地上了,捡起来不是装回碗里把它吃掉,而是直接丢到垃圾桶里面去。诸位常常听到人家吟唱古时候的诗歌说:“当知盘中飧,粒粒皆辛苦。”农人要正常的种植而成长稻谷,那是非常辛苦的!可是同样的道理,不管你是作农、乃至你经商,甚至你上班、打工谋生等等,也是都是非常非常的辛苦,得要劳心劳力,甚至有的人常常忙昏头了,忙到半夜都还没有办法完成而去休息、而去睡觉;所以这一切的谋生都是非常的苦。可是众生却因为无明而乐在其中,乃至在于中造恶,然后再于苦中作乐,这就是众生不知苦。菩萨看到这样的情形、看到这样的现象,就为众生们生起悲悯之心。
经文又继续说:“又见众生父母、兄弟、妻子、奴婢、眷属、宗室,不相爱念,是故生悲。”(《优婆塞戒经》卷1)有的菩萨又因为看见众生常有这样的现象,怎么说呢?他看见父母、兄弟、妻子、奴婢、眷属、宗祠之间,往往不肯互相爱念;有的时候为了一些没有意义的事情,这样你争我夺、斤斤计较,乃至打杀起来。本来父母与子女之间,应该是要互相眷顾、互相爱护、互相疼惜的;但是我们却常常看到有的父母虐待年纪小的子女,或者子女虐待年长的父母,甚至有的子女和父母打起来,甚至互相的残害、杀害。例如古时候,有的时候富人畜养了很多的男奴以及婢女,却是对这些婢女们不互相的爱惜顾念,如果婢女因为工作累死了几个,富人也不觉得心痛,只是觉得自己的财产又少了一些。反观我们现代的公司老板与员工之间的关系,不也是这样子,常常有看到这样子的情形吗?眷属之间,其实本来就应该互相有一分情谊在;可是他们为了利益,乃至互相杀害,彼此之间没有了情谊。这是因为过去世结了恶怨、结了冤,这一世因缘具足了、相聚头了;又加上互相都只是在个人利益上的思量,而去侵夺别人;才会有这种互相冷漠,乃至残害的情形发生。这种情形往往会一世又一世的重演。所以菩萨看见了这样的情形就想:这些人过去世造了亏损对方、伤害对方的恶业,这一世还要继续这样造作同样的恶业,彼此之间还不懂得要互相爱念,那他们未来世继续这样,要这样苦下去吗?看到这样心里生起悲心,知道他们真是愚痴!所以菩萨就生起了悲心想要救度他们远离这些恶业。
我们再看经文怎么说,经文说:“善男子!有智之人,应观非想非非想处所有定乐,如地狱苦,一切众生等共有之,是故生悲。”(《优婆塞戒经》卷1)佛说了以上种种菩萨生悲的因缘以后,就开示说:“有智慧的人们啊!您们都应该去仔细的去观察,即使是修得了四空定中的非想非非想处定——这是在三界中最高的禅定境界,在那里面的定境快乐,其实也是犹如地狱的苦一般!一切众生平等的共同有这种苦。所以,菩萨因为观察到这样的微细苦,发现众生却不知道,因而生起了悲心。”我们看这里 佛陀的开示,我们可以有几个议题来讨论,例如:非想非非想处所拥有的定乐,这到底是什么样的乐?另外,佛陀开示说:非想非非想定的定乐也是苦,而且又说:一切众生乃是等共有之。例如非想非非想定的快乐,也许有人想:“非想非非想定中,一定是心情非常快乐、非常愉快的。”其实这是错误的想法,这是众生在没有证得初禅、二禅之前都会有的错误想法。其实四禅八定当中的乐,并不是指这个样子,也不是在这个上面来说。例如:在初禅之中,胸腔有身乐,初期是粗的身触快乐,后期是微细的身触快乐;二禅中舍掉了这个身乐,心得安住,离于五尘,所以定生喜乐,由定而产生心情的喜乐;三禅则是离喜妙乐,他是重新发起的身乐,再加上心乐,这个身乐比初禅的后期身乐更为微细,而且定心比以前更为坚固、更为牢靠,所以是身心俱乐的,这是三界中的至乐。这些乃是从世俗法的禅定实证的角度来说。
但是到了第四禅的时候,连极微细的念都得要舍去,一切身乐、心乐也全部都弃舍了,因为有乐其实就是苦!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心中总是打量著:“我如果没有每天继续这样打坐进入定境——进入这个定境当中,那我这个快乐,何时都有可能会失去、会退失!是何时会失去、退失呢?”心中就有这种忧苦,所以他就想要离开这个忧苦,可是得要怎么离开这个苦呢?他认为只要把快乐丢弃就没有苦了,因此他舍弃了这个境界以后,就没有恐惧丧失快乐境界的苦。所以他就舍掉三禅快乐的境界,而进入到四禅之中,然后再这样次第的转进,这样慢慢次第的进入四空定的时候,已经变成纯意识的境界。他这样到了无所有处定,是把空无边处定的境界也舍了,而进入到识无边处;接著再把识无边处定的境界也舍弃了,一切都无所有,只剩下觉知心自己存在。但他这样就是真正快乐吗?究竟的禅定吗?其实不然!因为这个时候,他自己还能了知定境的真实存在,可是这个定境什么时候还是会失去呢?四空定的定境还是会失去,自己还是不知道、还是有恐惧,那自己应该要怎么办呢?因为他心中仍然害怕会失去定境的修证,这本身其实就是一种苦,是忧虑他的定境会失去,忧虑再退回下面禅定的境界,乃至退回欲界中。这是他的一种苦,因此他要除掉这个苦,就得要把定境给舍掉。可是究竟该怎么舍呢?所以,他得要往上继续修证,他想:“不应该是退转而舍,而是应该转进而舍;要转进就是要把自己觉知心能够安住下来,根本不去管有没有定境存在,根本不去管自己在不在定境之中安住。”他这样去思惟清楚,他就对自己是否住在定境中的事情,完全不加以了知,也不了知自己是否还存在,也就是说要把他灭除。经典说的“想”,其实就是了知性,不只是指语言文字妄想的想,而是对于境界的了知性。这样他就进入到非想非非想定之中,他就不知道有自己存在,不反观自己的存在,也不知道还有没有了知性继续存在,不这样反观。
所以修证层次最高的外道,他们证得了非想非非想处定,他们就会以为这样就是涅槃;他们就觉得这样是很安隐的,他们就以为这样就是涅槃的境界。因为这其实是错误认为无余涅槃的境界,因此误以为自己已经解脱生死系缚了,所以他就住在非想非非想处定当中;因此他出定以后,就会觉得很快乐。所以他在非想非非想定中,并没有身体觉触的乐,也没有意识心的乐,只是因为很安隐,所以他出定以后是心喜悦的。这就是非想非非想处“定乐”的定义。
但是定乐为什么犹如地狱之苦呢?我们看这一段开示之前的一句话说:“有智之人”,换句话说,如果不是有智之人,就不知道定乐其实也是像地狱的苦一样。所以有智慧的人应该是要这样观察,他观察非想非非想处定的定乐,也是犹如地狱之苦。为什么是这样呢?因为当一个人他一直往上进修,修到非非想处的时候,他舍报以后,当然会往生到非非想天去。他如果满寿不夭折的话,要在那边住上八万大劫;如果夭折的话,可能只有四万大劫,乃至一万大劫的寿命。但是这个修行人他在非非想天舍寿以后,还是要下堕到人间,或者下堕到三途之中;当他从天上下来的时候,那表示他往世所修善净业都享受完毕,那些福报也享受完了。依照《瑜伽师地论》所说:剩下的将只是过去世所造的种种小小的恶业。只剩下这些小恶业,如果是大恶业,一定会舍寿以后去报,可是他舍寿以后,往生非非想处定;那现在剩下许许多多的小恶业种子在心田之中,还没有受报。那现在他从非非想天报尽了,这些小恶业的种子的缘就成熟了,如果他没有别的较大的善业种子,或者善业种子都已经报尽的话,那他所剩下很多小恶业缘熟就要去受报,他就无法回到人间,乃至掉到三恶道当中。假使小恶业很多,又加上他的心性悭吝,那就得要到鬼道去受报了;报尽再到畜生道受报。这就是生到非非想天后,最后的果报。
所以证得非非想定的时候,可别特别高兴。为什么呢?要懂得这个道理,因为它还是三界法。大家有这些禅定实证的时候,要懂得将这些世间定的功德,回向来世在人间可以继续进修佛法,下一世还可以继续进修,修集善净的福报。保持你的福报永远比以往逐次累积下来的小恶业还大,那么众多的小恶业果报,就不会提早的缘熟而去受报。如此世世把福业一直修下去,福业越来越大,而那些小恶业永远没有机会能够提早兑现。等到未来世,你非常非常有福报的时候,你可以讲:没关系!你可以把这些小恶业一次来报,你都能够堪受,你可以全部一次还,还得干净;就好像大富翁还许多小的债务一样,轻而易举!如果懂得这个道理,就不会想要去生到非想非非想处,而在非非想天去受报,在报尽以后,下堕三恶道又受苦报。如果不懂得这个道理,就会以为非非想定是真实乐。可是心乐非非想定的境界相,而往生到那里去以后,就可能会受到地狱的果报,因为未来世还有种种的小恶业。您往世所造的小小的地狱报,被非非想定的更大福德所遮盖,因此而往后移,而出生到非非想天去;但是非非想天的福报受尽之后,还得要受报,去对现这些小地狱业的果报。所以有智慧的人,他看待非非想天的果实,其实是犹如地狱之苦的,并不牢靠。愚痴人是看不出这个道理的,只是因为他们心中地狱的种子还没有现行,就以为没有。佛陀怜悯郁头蓝弗外道,正是因为这个缘故。悉达多太子出家后,礼拜过很多师父学法,最后一位师父教导非非想定的修证。佛陀怜悯他而不怜悯提婆达多,因为提婆达多虽下地狱,将来会很快成佛;但是郁头蓝弗现在在非非想天享受安隐之乐,可是这个非非想天的福果享受完之后,就要下地狱了!
所以有智慧的人,观察非想非非想处定的快乐,是犹如地狱之苦。因为一切定境都落在识阴的颠倒、微细、精想的境界之中,而且不曾离开过意识的心行的行阴幽隐妄想之中,一定都会落在这里面。这一种境界,一切众生都有。所以菩萨有智慧看见非非想处定所有的定乐,就知道它是犹如地狱之苦这样一般的苦,所以因为这样而生起了悲心想要救拔他们。
今天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课程就进行到这里,请各位菩萨继续观看我们的节目,我们剩下的下一次来继续说明。谢谢大家!
阿弥陀佛!
(原标题:第022集 菩萨生悲因(下))
 
 
更多>同类 佛法影音

推荐图文
推荐 佛法影音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