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如来藏  三摩地  陀罗尼  佛菩萨  明心  布施  心经  第一  过年  正洁老师 

第029集 退失菩提之因

   日期:2018-07-15     作者:三乘菩提    
白正伟老师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欢迎大家继续收看,我们正觉教团“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节目,我们依据 佛陀在菩萨《优婆塞戒经》,同时也参考 平实导师在正智出版社出版的菩萨《优婆塞戒经讲记》当中的开示,来为大家说明这部经中胜妙的道理,今天我们继续说明解脱的道理。
我们先来看一下经文是怎么说的?佛陀说:“善男子!如舍利弗等六万劫中求菩提道,所以退者,以其未得解脱分法;虽尔,犹胜缘觉根利。”佛陀在这一段经文的开示是说:“善男子啊!就好像舍利弗这些人一样,他们在过去世的六万劫这个长时间之中,去求证佛菩提道的这个过程之中,他们之所以会退失的原因,这是因为他们还没有证得解脱分法。”而因为我们从《菩萨璎珞本业经》当中,也同样有这样的教证,《菩萨璎珞本业经》当中说:净目天子、法才王子、舍利弗等人他们在过去世六万劫中求证佛菩提道,他们这样努力、精勤佛菩提道,终于明心了;可是在明心以后,因为没有佛菩萨、没有善知识的摄受,而有因缘使他们生疑,结果他们居然退失了菩提。他们退失佛菩提道之后,于十劫之中无恶不造,一直到了这一劫,终于遇见了 释迦牟尼佛,刚开始他是先学解脱道,获得了解脱分而成为阿罗汉,所以 佛接著在宣讲般若的时候,他们才能证悟而不会退失。
舍利弗尊者他们十劫前明心之后,为什么会退失呢?他们都经过整整六万劫勤求佛菩提道,才能在十劫前求得一个明心;但是当时他们因缘不好,没有佛菩萨出现在人间摄受他们,所以就退失了佛菩提道了!退失了以后,在十劫之中他是无恶不造,遇到了 释迦牟尼佛以后,才终于可以因为 佛陀的开示,而证得了解脱果,然后又听闻 释迦牟尼佛,讲解般若诸经才能明心,又听讲一切种智才能入地。
我们想想看,如果这一世可以开悟明心,那就很幸运了,俗语说:“吃果子要拜树头。”台湾的俗语是这样讲;但是树头在哪里啊?那就要感恩 释迦世尊,释迦牟尼佛就是我们的树头、法源,所以要饮水思源。任何一个学佛人,都应该要饮水思源,我们都要存著感恩之心。如果有的人说:“我明心了,我就没事了!如果说要什么护持正法?那是佛菩萨的事,与我无关。”那这样的人就不对了,因为人人都应该要感恩戴德才对!因此说:必须要饮水思源,才是一个佛弟子该有的德行。
我们回到主题来说,从这一段经文中的开示,我们要讨论、探究的一点是什么呢?为什么明心之后会退失佛菩提道呢?为什么会这样?有的人认为悟了退失佛菩提是一件很奇怪的事,他会提出质疑说:“悟了怎么可能会退呢?”但是我们从《菩萨璎珞本业经》中,以及从《菩萨优婆塞戒经》当中的这一段就知道这个道理;《菩萨璎珞本业经》当中,有一段说“如我初会众中有八万人退”,也就是说,佛陀有一次度了几亿人天,其中有八万人退失,因此他退失是一个正常的现象。但是退分的菩萨们,他们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其实他们的问题,就是没有把所悟的真心与涅槃互相的关系加以深入的思惟和观察,因此无法转依成功,那么他就会在这里退失佛菩提了。如果他有善知识能够摄受他,他自己也没有私心、没有慢心,或者没有自己的成见存在的话,他愿意被善知识摄受,那他就不会退失了;如果他不愿意被善知识摄受,而随顺自己的私心,因为自己的成见、自己的慢心,觉得自己真的是不得了、很行了,认为自己是比善知识更高超,不肯被善知识摄受,当然他必定会退失。这个退失的原因—就在于他明心之后,并没有把证悟的真心去与无余涅槃的境界作互相之间的关联,互相之间的关系来推究、来现前观察;所以他们不知道:阿赖耶识不再出生十八界的时候,其实就是无余涅槃,他们也不知道离念灵知完全就是意识心,因此他们又把我见拉起来;我见没有完全断除干净,就不得解脱分了。因为不能了知这两点,所以他们对阿赖耶识产生了疑惑,不知道阿赖耶识心体自身就是无余涅槃的本际,他们还想要另外找寻一个涅槃心,或者找寻一个佛地真如第九识;这时候因为他又生起了我见而没有断除干净,也就是说,他们已经没有解脱分了,所以就退回意识境界当中,错认离念灵知心以为这个就是更高层次的真心,所以退回意识境界而退失了佛菩提。
另外有一部分的人退失佛菩提,是因为他们有不正确的心态,他们心中始终认为一个错误的概念,认为说:开悟其实是很难,哪有可能那么容易得到?所以真正开悟的法,应该要很辛苦。但是他们没有想到,开悟虽然是很困难不容易,可是正当你开悟因缘成熟的时候,也只是一念相应罢了;你的福德因缘,种种因缘到的时候,你只是一念相应,速度很快。甚至 佛世的时候,我们看经典佛世的时候,有时候 佛陀只开示一句话“善来比丘”, 对方就马上开悟,甚至已经证得阿罗汉果,那是更轻松的。
但是我们要了解:悟的背后是要有什么样的实质?要有什么样的基础?证悟的背后是要有福德以及正知见作为基础。可是如果众生不懂得这个道理,然后再加上自己错误的观念,因此他们心里产生了怀疑;怀疑的结果就会相信大名声的恶知识,被大名气的恶知识,稍微恐吓一下,他们的结果就像,往昔的舍利弗一样,心里面七上八下,担心东、担心西,没有自己的见地,因此就退失了佛菩提;然后这些假名善知识,还会引用一些邪见法师所说的书里面的道理来主张说:真如心是另外一个心,不是如来藏。他们会主张而诽谤说:如来藏是外道的神我。他们听了以后,就跟著退转了;退转了以后,必然会回到意识的境界去,就回到常见外道的境界当中。这些人因为自己没有智慧去详细判断,又因为没有能力去体验所证的阿赖耶识,结果被外国的一分佛学研究者误导。
所以退转的人(就是可以知道),当初他们并不是真参实究而得来的,他们是打探密意或者是听善知识为他们明讲,让他们悟得太容易,所以没有把该有的解脱功德和智慧功德发起出来,因此而产生了疑;而自己又没有能力可以决疑,加上自己的性障深重、私心作祟,或者他们的慢心高涨,而不能接受善知识为他们的开示而摄受,结果就一一退失了佛菩提,要另外再去找一个想象中的真如。但是想象中的真如其实是错的,因为“真如是识之实性”,如果没有文字障的人,读了就清楚知道,真如只是识体所显现出来的真实性;换句话说,真如就是阿赖耶识所显现真实如如的体性。有文字障的人,他们就没有办法弄清楚这一点,他们就会想要另创新说,他们想说:“真如是识之实性,所以识的上面,应该还有另外一个真如心可以证得啊!”他们这样想,这就是文字障;加上又不肯被善知识摄受,只好退到离念灵知,以为自己增上,其实是退回我见、常见当中。所以明心之后,如果愿意接受善知识的摄受,那就不会再有退失的情形;如果没有善知识的摄受,通常三贤位的菩萨有的往往都会退失掉菩提。这就像十劫以前的舍利弗这些人一样,他们在以前六万劫勤求佛菩提道,好不容易明心了,结果却因为没有善知识为他们决疑,所以在十劫前就退失掉佛菩提,而退回到意识境界之中,就会回到六尘五欲相应的法当中,所以十劫之中就无恶不造。还好他们还有一些善根、善缘,后来遇到 释迦世尊来为他们说法,他们才又重新回到佛道当中得到实证。
所以从这一段圣教的开示,我们就知道,那些如果明心之后会退失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明心之前没有先获得解脱分法,没有断我见,他的解脱分没有具足。而解脱分有:二乘的解脱分和大乘的解脱分。二乘的解脱分就是要了知涅槃的修证内容,它的实质就是要把我见、我执给断除干净;可是断除自我以后,有谁能入无余涅槃?其实没有!因为五阴灭了。所以二乘解脱分法就是把自我的五阴消灭掉的方法;消灭掉自我,就是自我在三界中能够消失,不再出生后有。世间人的自杀,其实是杀不尽、杀不死的,并没有灭掉自己五阴,因为色身死了又再去投胎,下辈子又有色身,永远杀不死,永远继续轮回;只有断尽我执的圣者—阿罗汉,才能够一次把自己在三界中断除而消失,只留下涅槃的本际—第八识如来藏的心体;而这个能够把自己杀掉,而永远不再出生,那才叫证得二乘涅槃。
但是二乘圣人的证得涅槃,从大乘明心者的见地与二乘的见地来说,是有点不一样(应该说很多不一样),二乘人证得涅槃,其实无所证;他们没有明心,所以他们并不知道涅槃本际,涅槃的里面是什么!大乘菩萨有明心证真,经过详细的探究现观发觉:“原来无余涅槃里面就是明心所证的这个如来藏嘛!现在我知道如来藏,我现前观察祂就知道:灭尽五阴十八界而入无余涅槃,是只剩下如来藏,那才叫作涅槃,才是解脱生死。只要把我执给断尽了,就与解脱分相应了。”这个见地如果通透以后,我执还没有断尽之前也是有解脱分相应,不再把五阴中的离念灵知当作是真实常住的万法根本,那就不会继续在六尘境界中生起了贪著,对于名闻利养,种种的贪、瞋、痴恶法,就不会因为被这个影响,而退失了佛菩提。如果不是这样,不小心落在离念灵知境界当中,就会被名闻利养等等世俗法所系缚,那就没有解脱分法,那他一定就会退失掉他的佛菩提。
可是我们想想,当年舍利弗等人六万劫之中求佛菩提道,退失了以后虽然还没有得解脱分法,还在造恶,却仍然还是胜过缘觉种性人,因为他们的根性还是比缘觉猛利的。为什么会是这样子?因为缘觉种性始终是没有亲证到如来藏,没有亲证到这个第八识;但是舍利弗等人,或者这些退失的菩萨们,他们曾经在十劫前亲证、接触过,实证到如来藏;虽然后来因为恶缘的关系(他们不信这就是万法的根源),所以退失了,但是他们至少知道:有这个第八识阿赖耶识存在,也曾经有这个种子。所以单凭这一点,他就超胜于缘觉圣人很多。缘觉虽然舍报时可以取证无余涅槃,其实不如当时舍利弗等人的退失佛菩提道;因为他们纵然退失了,就算十劫后仍然没有遇到 释迦如来,而继续流转下了地狱七十大劫也都没有关系,回来之后他未来照样可以证悟;等到这一个时候,他悟了以后与以前悟的一样,所以说这时候可以心得决定。所以说明心之后退失,即使没有解脱分法,还是胜过缘觉圣人,因为他们的智慧根性终究还是超胜于缘觉辟支佛的,因为他们曾经接触过如来藏(虽然在久远劫前)。所以退分的舍利弗等人,还是超胜于没有退过而又不曾体验过如来藏的独觉辟支佛,因为没有退过的辟支佛圣人没有体验过如来藏,两者的慧根并不一样。
我们继续来看后面 佛陀的开示,佛陀继续开示说,佛陀说:“善男子!是法有三,谓下、中、上:下者声闻,中者缘觉,上者诸佛也。”佛陀在这一段经文的开示说,解脱分法有下品、有中品、有上品这三种;下品的解脱分法乃是声闻人所证的解脱,中品的解脱分法是缘觉所证的解脱,而上品的解脱分法则是大乘佛法中,诸佛所证的解脱。但为什么会有这三种的差别呢?是因为下品声闻人他所证的,只是从四圣谛、八正道去现观蕴处界,现观五阴十八界的虚妄不实,现观到十二因缘法,只以这个现观去取证无余涅槃,他们的智慧狭隘而不宽广;而中品则是缘觉菩提,他不但可以通透四圣谛、八正道现观,还可以自己通达十二因缘法,顺逆观察十二因缘而得以通达,所以缘觉的菩提胜过声闻人的解脱慧。
可是缘觉虽然胜过声闻圣人,但是这十二因缘推究到最前头是无明,可是这个无明从哪里来呢?无明究竟躲在何处?总不可能无明是躲在虚空当中?储存在虚空当中?不应该像某些法师说:“佛法在虚空中。”这是邪见;甚至有的人把虚空当作法界实相,虚空中有什么佛法与实相可说?其实虚空是无法,它只是一个施设的名相,所以虚空是无法;因为虚空是依物质的边际—没有物质而施设的名相,所以虚空有的时候,经论叫作“色边色”,虚空其实是依据色法而施设的,本是唯名性空,哪里有佛法存在呢?不懂佛法的人想象了以后,就这样乱说一场,说虚空就是实相,这是误会。
我们再来看缘觉圣人,他观行、思惟推算到最后,知道无明不是依附在虚空而存在,一定是另外有一个常住不灭的心,那个就是“识缘名色,名色缘识”的本识心—如来藏存在,而无明就依附这个常住不灭的心而存在。可是这个常住心在哪里呢?他也不知道!但是他却可以透过因缘观的实证,而把自己的我见、我执断除,舍寿以后入了无余涅槃,这就是中品的解脱。
我们再来看上品的解脱,就是大乘佛菩提道所证的解脱具足圆满,就是到诸佛的究竟解脱──不可思议的究竟解脱。这个解脱得要从佛菩提道的开悟明心来入手,诸佛菩萨从七住位开悟明心,就有一分的大乘佛菩提的解脱;而这个佛菩提道的开悟,得要亲证这个无明所依的主体识。这个本识在哪里?这个第八识心体在哪里?当菩萨亲证了以后,他就可以了知无余涅槃之中,其实就是祂独存的境界;菩萨却因为实证法界实相,不取无余涅槃,生生世世在三界当中,利乐有情行菩萨道,这样一直往前进修,达到了究竟佛地的时候,就成就了四种涅槃,也就是祂成就了—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的实证、有余依涅槃的实证、无余依涅槃的实证,乃至无住处涅槃的实证,成为究竟佛。
其中第一种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以及最后一种的无住处涅槃,这两种涅槃是不共二乘的涅槃实证;对于声闻、缘觉圣者来说:他们连想都想象不到是怎么回事。既然有这上、中、下品三种的不同,二乘圣人连七地以前菩萨所证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都不懂了,那就更别说佛地的无住处涅槃了!同样的道理,菩萨于八地的时候,就已经证得了前面三种涅槃,他都还不能知道佛地的无住处涅槃;如果像阿罗汉或辟支佛,这样的二乘菩提的实证者,这些圣者他们当然更不可能知道佛地的无住处涅槃,到底是什么样的境界。所以说上品解脱分法的内涵的具足圆满,那其实是佛地所实证的境界,并不是二乘圣人乃至外道所能了知的,这个必须大家要了解。
今天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说明到这里,欢迎大家继续收看我们后面的课程,我们后面继续将会为大家说明—这个解脱分的道理。谢谢大家的收看,欢迎大家继续收看。
阿弥陀佛!
(原标题:第029集 退失菩提之因)
 
 
更多>同类 佛法影音

推荐图文
推荐 佛法影音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