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如来藏  三摩地  陀罗尼  佛菩萨  明心  布施  心经  第一  过年  正洁老师 

第086集 八法自他兼利(二)

   日期:2018-07-15     作者:成佛之道    
叶正纬老师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欢迎大家继续收看“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我们上次给大家讲到的是 佛教导我们说,应该要具足八个法,让我们在菩萨道上面能够自利利他。哪八个法呢?这个八个法就是寿命长远、具上妙色、身具大力、具好种姓、多饶财宝、具男子身、言语辩了、无大众畏。上一次我们讲到的是“具好种姓”这一个项目,如果各位要翻开书本的话,这个部分是在《优婆塞戒经讲记》的第三辑第208页开始。
我们说“具好种姓”为什么对于菩萨摩诃萨的自利利他是这么重要?我们上次说:虽然说我们一般人都觉得说一个人的出身,应该是不论贵贱、不论出身,我们只论他现在的这个状况以及他的心行。可是虽然我们说是这样说,可是一般世间的人,大概都会先掂量掂量眼前的这个人,他的出身到底是什么?如果一个菩萨摩诃萨他的出身不好的话,比方说我们举例来说,像佛经里面有讲:其中有曾经有一位菩萨,那这一位菩萨,由于过去造了一些严重的恶业的原因,所以导致他在许多劫里面都是出生于妓女之户,而且在出生之后都立即被丢弃,存活不久。那这样子一世又一世的出生在妓女的家中,并且又随即被丢弃,这样的状况来讲,延续了许多的劫,到最后,这个业报受完了之后才得度。这个业报之所以这么惨烈,最重要的就是因为他诽谤了贤天菩萨,诽谤了贤天菩萨摩诃萨。所以像这类型的状况,其实在我们的修学道上是有可能发生的。因为我们在,比方说就以刚才我们举的这个例子来说,这个例子之所以这么惨烈,是因为他所涉及到的口业,是像谤三宝那样子严重的口业。特别是如果这一位菩萨是一位菩萨摩诃萨,有圣法、得圣果,然后对于如来藏深深的持守,这一位菩萨摩诃萨的话,如果我们用不实的事相来诽谤他的名誉的话,那么里面所产生的口业就很严重,后世的果报也非常的严重。当然,相对来讲,我们要避免诽谤菩萨摩诃萨,所以相对来讲,菩萨摩诃萨既然知道说,如果出生的这个种姓不佳的话,会给众生在第一眼接触的时候,就带来比较不好的印象,那这个状况呢,菩萨摩诃萨就必须要能够小心自己在这个菩萨道上的因果关系,让自己在每一世,在菩萨道上的出生,都是要维持一个一定的种姓。我们对于好种姓的界定,不必说每一世的菩萨摩诃萨一定要出生在豪门之家,但是它的这个界定,应该是在于说他所出生的种姓,不会让世间的一般人,听到他的出生的时候,就会心里生起了嫌恶,这个是我们对于好种姓所下的批注是这样。
第五个条件,能够自利利他的条件就是要“多饶财宝”,当然多饶财宝在世间人想起来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不过我们一再的提醒大家,菩萨摩诃萨在面对这些事情的时候,心心念念的其实都是在正法上面,也就是自己如何能够精进修法,并且如何让更多的众生能够学习正法,所以我们才说菩萨摩诃萨心心念念都在法道上面。所以菩萨摩诃萨要多饶财宝,他的目的并不是要用来极尽五欲的享受的,反而多饶财宝的话,一个菩萨摩诃萨如果多饶财宝的话,首先对他自己来讲,他就可以尽力去布施。并且这个布施又可以分成对一般众生的布施,以及对弘法事业的布施。如果从对一般众生的布施来讲,我们都应该能够想象得到:如果要让一个众生能够愿意接近你的话,那么最世俗的方式呢,就是给他好处。所以如果菩萨摩诃萨自己本身多饶财宝,他能够适时的因应众生的需要,布施给众生的财物,以解决众生生活上的困难的话,那么这个菩萨摩诃萨跟这一位接受布施的众生之间,就结下了相当好的一个缘在,未来要度他,也会变得容易许多,这个是对众生的布施上面。
那另外一个布施是对于弘法事业的布施,不知道观众朋友们还记得吗?我们之前讲过说,对于我们一般人来讲,我们对于出家僧众的布施,当然是可以直接对于他个人的布施。可是对于在家的菩萨摩诃萨来讲呢,我们不宜直接布施给他个人,而是要布施给弘法事业;因为布施给弘法事业的时候,这一分的布施,其实由于他搭配著法上面来做,所以这一分的布施,也是会有法布施的功德在里面。当然这里面,如何让这个法布施的功德越来越大,跟后面《优婆塞戒经》后面讲的这个部分会有所关联,我们稍后的讲次会再来说。但是我们回过头来,这部分的经文就是说,菩萨摩诃萨对于一般人来讲,我们说要护持菩萨摩诃萨的这个弘法事业,那么菩萨摩诃萨自己呢?菩萨摩诃萨自己当然也不会放弃了这么好的种福田的机会。所以只要行有余力,只要可以的话,菩萨摩诃萨必定是一马当先,优先去布施自己所开辟的这个弘法的大福田的。所以如果能够做到这样子的话,那么可以想象到的是,透过这样的法布施,后世所累积的这些福报,也是非常的好的。这样一世一世的累积了,还怕菩萨道有哪一个时候会走得不顺吗?所以我们说多饶财宝这件事情,对于菩萨摩诃萨来讲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再来,下一个条件是“具男子身”,有许多的观众朋友,甚至是许多的女众,看到这一句的时候,可能都要起烦恼了!可能心里面都会暗暗的嘀咕说:佛为什么要歧视女性呢?为什么要说菩萨摩诃萨应该要具男子身呢?我们要给大家讲的是说,在 佛的眼光,众生皆有佛性,一切的有情都平等的。既然一切有情都平等了,何来会特别歧视人间的女性呢?所以这一点,其实是说不过去的事情,但是这个经文上面写的具男子身,又怎么去解读呢?我们要跟大家说的是,我们说在声闻法,在出家人的僧团里面的话,确实比丘跟比丘尼的话,是有不同的界定的。他们要遵守的戒律不尽相同,要遵守的戒的数目也不尽相同,所以我们说,如果谈到出家的僧众比丘跟比丘尼的话,他们之间确实是有一些差异的。那是因应了 佛当时为了让这个僧团久住,所以不得不因应僧团的状况,所以制定了声闻的戒律,分别制了比丘戒跟比丘尼戒。可是这个也是因为要有因应现实环境的关系,制定了这样子的一个戒法。可是刚才我们谈的是声闻戒,如果到大乘法以后,大乘法里面的菩萨戒可就不分这些了。大乘法里面讲究的不是谁是男性、谁是女性,甚至大乘法里面讲究的也不是谁先受戒在先,谁受戒在后。大乘法里面讲的很单纯,就是我们前面在讲菩萨摩诃萨的时候,跟大家讲的谁有得圣法、有得圣果,那么谁就应该要排在前面,位置就应该要比较尊贵。所以在大乘法里面的话,纯粹就是依法的证量来说的,这个具体可以在哪里看出来呢?其实在大乘经里面比比皆是,如果您愿意翻的话,您甚至在阿含部的经典里面都可以看到,所谓的迦叶童女,带领著五百比丘游化四方的故事。在那一部经文里面,迦叶童女她是现在家人的身分,现在家人的身分,所以她不是比丘尼。可是您想想看:为什么她后面,在那个时代,为什么她后面会跟著五百个比丘,跟著她修行呢?并且既然是叫作跟著她修行,游化四方的话,可见这个五百个比丘,是对这个迦叶童女是恭敬非常,以老师之礼对待的。所以可见是说迦叶童女,可以说她是现在家,可是她却是十足的有圣法、得圣果,所以她是菩萨摩诃萨。既然是讲究的是大乘法,她是菩萨摩诃萨的话,当然,即使是这些比丘们,也得对她毕恭毕敬,因为法的证量就是如此啊!所以我们在谈的这件事情,是要告诉大家说,佛陀在讲这件事情的时候,并不是有特殊的歧视女性的意思。那这里男子身的正确的解读应该是说,你不要像一般世俗人所想象到的,对于女性的一些刻板的印象。比方说,世俗人会觉得说,女性就是扭扭捏捏的、不大方、不敢承担责任,然后平时只喜欢逸乐的过日子等等,像这些都是一般的世俗人对于女性的刻板的印象。相对来讲,世俗人说对于男子身,有所谓的大丈夫的这个说法。这个大丈夫就是说,他所表现出来的心态跟他的行为,具有像大丈夫一样,愿意承担责任、敢作敢当,只要是正确的事情一定全力以赴,全力以赴不会退缩,像这类型的,就是所谓的丈夫心态。所以我们再说,所谓的具男子身的这件事情,与其把它界定成说,你只要出生为男生就好了,其实应该要把它解读成说,希望大家出生的时候,就要具备了像丈夫的气概,这样子的时候,您在弘法度众的时候,才能够努力的前进。不然的话,碰到一个困难就退缩一方,甚至完全不敢承担所接受到的弘法的重责的话,那这个时候,就算您空有一个男子的身又能如何呢?所以这里面,重要的这个点是在于说,应该有丈夫的气概。
接下来下一个事情,下一件自利利他的条件叫作“言语辩了”,这个言语辩了呢,我们说应该是说,就菩萨摩诃萨自身来说,这个辩了并不是要到处跟人家论诤法义的。而是谈到的主要的点是说,对于一个法,他可以从浅到深,然后从狭隘到广大,逐步的分析,讲解给这个听众听,让这个信众能够从这里获得真实的法义,这个才叫作菩萨摩诃萨的言语辩了思惟之处。当然我们在谈这个事情的时候,我们也无可避免的一定会面临到一个状况,也就是说菩萨摩诃萨,当他那一世在弘法的时候,是不是在世上所碰到的所有的人都相信 佛陀的正法呢?其实这个情况恐怕是绝无仅有啊!所以他必然也会碰到了许许多多的外道。就如同说,我们在现在的这个世间里面,我们看到的许许多多的外道,当然我们要跟观众朋友们说,当我们说外道这两个字的时候,指名的对象是说,它不属于佛法。所以外道这两个字没有任何贬抑的味道,纯粹只是区分它是不是佛法而已。那我们在这个世间所看到的外道多得很,比方说许许多多其它的宗教,甚至我们在东方里面看到的道家,这些都是相对于佛法来讲,他们都叫作外道。那对于这些外道来讲,菩萨摩诃萨其实是不需要太在意所谓的言语辩了这件事情。因为外道当然有他的安身立命的所在,所以那表示说,除非有特殊的因缘的话,否则这些人跟佛法本来就比较远一点。那菩萨摩诃萨通常的选择,就是善待因缘,等待时机成熟了再来接引人家。
反到是呢,我们刚才说的这些外道,可是佛门里面有没有跟外道很像的状况呢?其实也有!因为佛法是这么样的远大,这么样的深邃,所以对于佛法中间产生误解的,恐怕也是所在多有。更糟糕的是,有许多人因为自己有慢心,不愿意听从善知识的教导,所以很多时候都用自己的方式解释这个佛法。甚至我最近还在一个这个餐厅的上面摆的这个结缘书上,看到某一个学佛人,他说他学佛了十年之后,忽然知道他的宿命了!那您猜猜看他的宿命是谁呢?他居然说,原来他就是 释迦牟尼佛再来。所以我们说在学佛人里面的话,其实也有很多这样子的学佛人。那面对这样的学佛人的话,菩萨摩诃萨就不能再像面对外道这样子说:我们善待因缘,我们等他慢慢的有机会接触佛法再说。因为这ㄧ些的在佛门里面,但是讲的不是 佛陀的正法,然后可能心态也不是一个佛弟子的这类型的学佛人,那这类型的学佛人,因为他可能会严重影响到正法的弘扬,甚至会严重影响到说,所有的一切人对佛教的看法,所以那个时候,菩萨摩诃萨经常没有选择,只能够说勇敢的勇往直前来辨正法义。那因为透过辨正法义,才能够使真理越辨越明,才能够让众生了解什么才是真正 佛陀所说的法。这里面要让观众朋友们要记住的就是说,菩萨摩诃萨的言语辩了,是面对其中一个状况,除了说我们刚才讲的善说法义之外,另外一个状况当然就是要分辨,替众生分辨出说哪一个法是正确的法?哪一个法不是正确的法?那在这样分辨的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要提醒观众的就是说,菩萨摩诃萨的言语辩了,不是用来道人的八卦,说人的不是,而是都会用来在法义的辨正上面。这一点上面,您可以用来判断一下,如果一个人自称他是菩萨摩诃萨,甚至自称他是某某大菩萨,某某的什么佛再来,可是他所写出来的文句,却是会道人是非的话,那很显然的这个人,您可能就要大打折扣了。
那最后一个条件叫作“无大众畏”,无大众畏它最直接的解释就是:身处在大众之中,甚至站在大众的前面的时候无所畏惧。这样的事情为什么对菩萨摩诃萨这么样的重要呢?其理由是:我们菩萨摩诃萨,在菩萨道上面我们刚才说的,除了受之外就是要施,然后还要诵、还要教。不管你是施或是诵或是教,菩萨摩诃萨一定不可避免的都需要面对众生,那么在面对众生的时候,如果一开始心里就有所畏惧、有所怯懦的话,当您站在台前的时候,众生会不会感受到您这分的退却跟怯懦呢?会的!所以当这个众生,如果第一个印象感觉您就是畏畏缩缩的,或是有所畏惧的时候,请问他接下来听受这个法的时候,有没有可能会受到影响呢?这个是菩萨摩诃萨应该要深思的问题,所以菩萨摩诃萨如果要弘法利生的话,乃至于说进行各式各样的弘法事业的时候,这个时候很重要的应该是要无大众畏。只要需要我们出头出面的场合,我们就毫不畏惧的站在台前面对群众。实在的说,一个菩萨摩诃萨,如果按照我们刚才讲的有圣法、得圣果、持如来藏的话,其实一个菩萨摩诃萨按照这个道理来讲,根本就不会畏惧在大众之前。为什么呢?那是因为说,我们说所有一切世间,所有一切的世间,跟所有一切的出世间法,全部都可以摄归在如来藏里面。如果一个菩萨摩诃萨对于如来藏已经有一定的掌握之后,那不管是世间法还是出世间法,哪一个法有超出如来藏的范围呢?既然他已经有一定的掌握了,那么对于他现在的法也都有一定的掌握了。乃至于说,他对于现在所面对的群众,每一个群众,在群众中的每一个人,其实他也都能够依据他的修为,而对现前的每一个人多少有一点掌握了。那如果说,在有这些重重的掌握之下的话,请问要从何去生起所谓的在大众前面有畏惧呢?所以严格上来讲,菩萨摩诃萨的话,能够称为菩萨摩诃萨的话,必然是无大众畏的。但是这里 佛是要告诉我们,希望我们在行菩萨道的时候,能够注意培养自己如何能够无大众畏,将来有一天我们自己要站在群众面前弘法的时候,这个就是很重要的条件。
当然这整个八个条件,我们刚才都是从自利方面来说,也可以从其它的方向来看。剩下的部分,我们就在下一个讲次再来跟大家分析,今天就说到这里。
阿弥陀佛!
(原标题:第086集 八法自他兼利(二))
 
 
更多>同类 佛法影音

推荐图文
推荐 佛法影音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