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如来藏  三摩地  陀罗尼  佛菩萨  布施  明心  心经  第一  过年  正洁老师 

第124集 佛教反对节制生育吗? 正礼老师主讲

   日期:2018-07-15     作者:成佛之道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今天我们要讨论一个题目就是:佛教反对节制生育吗?
在我们现代的社会里面,因为社会的变迁,从以前的农业社会来到现在的工商社会,所以大家的生活都非常的繁忙,所以说现在节制生育也成为大家探讨的一个题目。那佛教是否反对节制生育呢?要探讨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来看看,佛教对于子嗣,也就是说我们子孙的数量,还有对于子孙的看法是如何。当我们能够了解佛教对于子嗣的观念是如何,那么我们就可以知道佛教对于节制生育它的基本的看法是如何。
如果我们从声闻的解脱道来看子嗣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到,释迦牟尼佛创建佛教,释迦牟尼佛当初在出家修道之前,祂有生了一个孩子,这个孩子是祂唯一的儿子,叫作罗睺罗。所以我们可以看到,释迦牟尼佛示现的 悉达多太子祂有一个儿子,祂的儿子并没有很多。后来祂的儿子,因为后来 佛陀成佛了,所以祂回去度化了祂的父王还有祂的妃子耶输陀罗,同时也度了祂的儿子罗睺罗;度了祂的儿子罗睺罗之后,祂的儿子并没有再娶妻生子。所以,就 释迦世尊来说,祂的儿子也就是只有一位,祂的孙子就没有了。
可是,如果我们说:那释迦牟尼佛到底有多少个儿子呢?这是一个令人有启发性的一个问题!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从世间的血缘来看,释迦牟尼佛就是只有一个儿子,而没有其他的儿子,也没有孙子。可是,如果我们从佛教后来的演变来看,释迦牟尼佛的儿子遍布全世界,因为所有的佛弟子都对于 佛陀缅怀崇仰的心;因为从 佛陀所传授给众生的这些解脱法或者是说实相之法,就可以知道,释迦牟尼佛对一切众生是多么慈悲,所以,一切众生都是 佛陀的儿子,所以没有众生不是 佛陀的儿子。所以,因为这个缘故,所以 佛陀成佛之后,祂永无止尽地度化一切的众生。
所以,从解脱道来说,如果一个人想要解脱的话,他对于子嗣他不能有过度的希求。譬如说,如果有一个人他想要求得解脱,可是他每天都在担心:“唉呀!我的小孩子功课怎么样?我的小孩子他将来的事业成就会怎么样?”如果学佛人他渐渐年纪老了,儿子也长大了,结果他还继续担心:“那我的小孩子他能不能养家活口啊?他经济情况怎么样啊?他的孙子将来的事业怎么样啊?成绩怎么样啊?”那请问一下:这个修学佛法的人,他有办法解脱于子女种种世间生活的烦恼吗?显然是没有办法!因为他一直在烦恼儿子;如果说他有福气,他就去烦恼孙子;如果他福气更大,他还要烦恼他的曾孙,一直烦恼下去;直到哪一天他寿命终了的时候,他还是执著不舍啊,还是要继续烦恼他这么多的子孙的事业如何。那请问:他有办法解脱吗?
所以显然,解脱的概念,它并不是永无止尽地担心子女的未来。因为子女的未来是子女他自己要承受的因果,也就是说,任何为人父母或为人尊长,都没有办法替子女或是他的这些子孙们去烦恼所有他们的事情,他终有一天他也要舍弃这个世间而到下一世去。所以,如果从解脱的眼光来说,如果到了舍寿的时候犹然对于世间执著不舍,事实上那就是对于被烦恼所系缚的一种现象,而且也代表他的烦恼非常的粗重。
所以,从解脱的眼光来看,如果一个人要修学解脱道,他对于子女他是不罣碍的;因为他能够不罣碍,所以说他才能够依于声闻道的修行方法,他可以出家修道。所以,声闻道的解脱,它主要就是要离开家庭去追求解脱;乃至于他是不需要被家庭所系缚,所以才称为出家,因为离开家庭的系缚才能够获得解脱。
而家的范围,不是只有自己家庭里面的这个家,这个家庭是包含了我们的过去世跟未来世的所有的眷属,都是我们的家。所以,我们的家可能是三恶道的众生,有地狱、有饿鬼、有畜生,当然也有人、也有天、也有阿修罗,这个三善道跟三恶道的众生,都是我们的眷属,也都是我们经常留恋的一个家。所以,出家当然是要出离六道轮回的家,也要出离诸天的家,因为天还有所谓的色界天跟无色界天,连这样的家都要出离。所以说,也就是对于三界里面的一切众生原来所有的眷属的关系,都要把它斩断,那这样子声闻人就可以解脱于生死而入无余涅槃。
所以,声闻人他是对于眷属、对于子嗣他是完全舍弃的,因为舍弃才能够获得解脱,他才能够离种种苦而获得究竟的安乐。所以,从解脱道的眼光来看,他对于子嗣他是厌离的,所以他不希望他自己还会有子孙的;如果还有子孙,表示他就被子孙所系缚,他又多增加了对于子孙的担忧烦恼。所以,从解脱道来说,对于子嗣他是不乐爱的。
所以,有些人他对于这一点他不太能够理解,他说:“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修解脱道了,那大家都出家了,那我们要吃什么呢?那我们人类最后不就是全部都饿死了吗?那这样子怎么办呢?”他很担心:如果大家都出家了,那都没有东西吃,没有人工作,没有东西吃,那人都饿死了;大家出家之后,没有人结婚生子,那人类就灭亡了。他很担心这件事情。
可是,我们相反来说,如果大家都不出家,大家一直吃,每天过著快乐的日子,那这样子我们就可以不死吗?如果我们一直这样子快快乐乐地生活下去,请问:最后地球不灭吗?人类可以一直存在吗?因为人类,就我们的历史所知,人类并不是一开始就有,人类是后来才逐渐出生的,最后也要灭尽。所以,就解脱道的眼光来说,人类在这个世间从来就不是永恒存在的,它是一种无常的一个现象;所以,人出生在这个地球,终有一天也要在这个地球灭尽。只是说,我们在还没有出生之前,我们到底在哪里呢?我们的地球灭尽之后,我们又要往生到哪里去?事实上,我们只是在不同的世界来来去去、生生死死而已啊!这样子有没有解决我们的烦恼,有没有解决我们生死的事情呢?显然并没有啊!
所以,即使我们大家都不出家,都不修解脱道,人类也不能永远的存在,地球也不能永远的存在。所以,这种担忧是多余的,也是跟解脱是不相应的。因为解脱就是对于所谓的子嗣,乃至有情人类,特别是人类自身的命运,能够彻底的观察、如实的观察,而能够对于自己的存在乃至人类的存在,能够从心中把它释怀。也就是说,“什么是解脱”才是众生最基本的要追求的一个目标。
同样地,如果我们说佛教大乘法,对于子嗣的观念是如何呢?在大乘里面,因为是要最后成佛的,所以经典里面经常描述,释迦牟尼佛祂在成佛之前,或是诸佛在成佛之前,经常成为转轮圣王;因为祂具有世间种种的福德,所以祂是具有世间广大的福德,所以常常说“转轮圣王有千子具足”。也就是说,真正的转轮圣王他的福德非常广大,他除了有七宝之外,他还有一千个儿子,而且满足一千个儿子,没有中夭的,而且这一千个儿子都可以为他作事情,而且每一个都非常的优秀。
所以,从大乘的菩萨的眼光来说,因为菩萨不入无余涅槃,不是追求解脱而已,他也要追求法界的实相;所以他必须在法界中生生死死,不断地学习,不断地修学佛法,来了知世间的一切法。所以,菩萨在人间、在三界六道里面随著众生轮回生死,随著众生来修学菩萨道,累积广大的福德之后,他会有千子具足;乃至,因为他跟众生结种种好的缘,所以他的子嗣不是只有他的儿子而已。因为即使是千子具足,那也是一千个儿子;如果他有更广大的福德,他每一世都可以有一千个儿子,那累计起来到底有多少个儿子呢?显然是无量无边的儿子。
所以,我们刚才说“释迦牟尼佛的儿子到底有多少呢?”事实上,释迦牟尼佛祂的儿子无量无边;因为一切的众生对 释迦牟尼佛来说,祂都把他当成是唯一的儿子,所以祂不舍弃任何一个儿子,所以继续在三界六道里面继续示现种种的身相,来度化一切的有情。
所以,大乘的菩萨、大乘的佛法,他是可以拥有广大的子嗣的。也就是说,从佛教来说,可以有最广大的众生作为儿子,所以一切众生都可以是我们的儿子。因为当我们成佛的时候,我们也会发起这样的一个悲悯心,而且重视每一个众生;因为每一个众生都跟我们一样有第八识如来藏,所以对于一切有如来藏的有情都会产生悲悯,而想要去救度他,能够度化他,最后跟我们一样成佛,这是诸佛的广大的悲心。所以,从佛教来说,最广大的子嗣就是一切众生。
可是,从解脱道来说,如果一个人要成佛之前,也要能够舍弃狭隘的眷属。所以,如果有人想要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他也要暂时舍弃在这一边的眷属,愿意舍弃。如果他不能舍弃在娑婆的眷属,如果 阿弥陀佛要来接引他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结果他就跟 阿弥陀佛说:“我的小孩子事业还没有成,能不能等一等?让我看他事业有成我再去。”当他这样子跟 阿弥陀佛一说,阿弥陀佛就知道说他的因缘还不具足;因为他喜欢的是娑婆世界的事业有成,他对于西方极乐世界自然天成的没有任何烦恼、不需要为饮食生活烦恼的殊胜的境界,他反而不喜乐了。因为那样子平白而得的西方极乐世界的安乐境界,对他来说就没有什么意思,所以显然他对于这种痛苦的这种娑婆世界的这种生活,他是比较喜欢的;而对于西方极乐这种安逸的生活呢,他反而不喜欢。所以他才会担心世间的子女他的事业成就,而不担心自己是不是可以赶快到极乐世界去啊!
所以,即使修学大乘法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事实上也要舍弃,暂时舍弃世间的眷属,暂时舍弃世间的烦恼;因为只有这样子,才让自己的身心能够更广阔,才让自己的心胸能够不只是认为自己眼前这一世的子女是子女,而还要想到说:“难道我的子女只有这一世的子女吗?我过去世还有很多的子女,我未来世还有更多的子女!”我们的子女,坦白讲,是无量无边的。因为无量无边的子女在不同的三世,从无始劫一直到现在,我们有无量无边的子女,有无量无边的父母、兄弟、姊妹;所以,一切的众生,在大乘佛法来说,统统都是我们的子嗣。
那现在就要回到一个问题:既然大乘佛法或是小乘佛法,对于子嗣,是可以从无量无边的一切众生,乃至到了声闻的解脱的时候一个儿子也没有,乃至让自己永远离开一切的众生入无余涅槃;所以在佛法里面,它对于子嗣它具有开放性的。也就是说,这个子嗣的数量呢并不是一个关键,而在于说我们怎么样能够满足自己的子嗣。
譬如说,《阿含经》里面就有一个顶生王的故事,说有一个转轮圣王他有非常大的威力,他有一千个儿子。可是有一千个儿子,他还不满意啊,然后他征服了阎浮提;可是有了南阎浮提还不满意,他又去征服了东胜神洲、北俱卢洲、西牛贺洲,全部都去征服了,所以他成为四大洲的圣王。除了这样还不满意,他又跑到……他有这个大神足,有如意足,他可以上升到忉利天去,然后跟忉利天分半座。可是,他跟忉利天的释提桓因同坐的时候,他还是不满意,因为他的福德跟忉利天人已经相当了,只有一点点不一样;他还是不满意,结果他就起了一个念,说:“我的宝座是不是可以我一个人坐,不要让释提桓因坐?”就起了这个坏念头之后,他就堕入回人间,然后生了重病,要死了。这个时候这个顶生王的大臣就问他说:“大家如果问顶生王为什么会死掉,请问我们应该怎么回答?”这个顶生王就跟他的大臣说,这个时候就应该跟大家说,说:这个顶生王啊,“得阎浮洲,意不满足而命终。顶生王得七宝,意不满足而命终。千子具足,意不满足而命终。”乃至,“顶生王具足五欲功德色、声、香、味、触,意不满足而命终。”(《中阿含经》卷十一)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不能满足他的子嗣,那这样子他就没有办法在人间里面安稳的生活;所以,“意能够满足”就是我们每一个人对于子嗣的一个决定。那至于节育,那是每一个人的决定;如果他觉得应该节育,他觉得说“我的子女数到多少就好了”,只要我们能够如法的去节育,不产生杀害众生,不产生杀害自己子女的方式,都是可以采用的节育方法。
我们今天就跟各位解说到这边。谢谢各位收看!
阿弥陀佛!
(原标题:第124集 佛教反对节制生育吗? 正礼老师主讲)
 
 
更多>同类 佛法影音

推荐图文
推荐 佛法影音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