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如来藏  三摩地  陀罗尼  佛菩萨  布施  明心  心经  第一  过年  正洁老师 

第14集 三果 正伟老师

   日期:2018-07-15     作者:成佛之道    

今天我们继续接著上次的内容,为各位讲说初禅。上次说到,初禅的发起有五支功德,觉、观、离生、喜、乐,喜和乐是说初禅发起的时候,是有境界受的!是因为色界的五阴在这一个欲界的五阴身中发起来,色界的五阴微细,欲界的五阴粗糙,两者相合,所以当两种身在同一个身中发起的时候,彼此会互相接触摩擦,因此会生出乐受,心喜就与身乐同时的发起;然后会出现十六种乐触变化的现象,这是过去所没有体验过的上地境界,所以(知见不足的)行者此时会心生大惊怖。书上说十六触生触曰初禅,从这,我们也可以知道,禅定的证得是有顺序的,从初禅、二禅、三禅、四禅,每一个禅定是以前一个禅定作基础而发起;所以如果有人说:“我是先证得四禅,再回来修初禅与二禅。”当知此人其实误会了禅定(根本就没有禅定的实证)。
初果断我见,二果薄贪嗔,都还不算是声闻法中真正的圣人,只能叫作预入圣流的预流果;因为初果与二果人的欲爱未断,还没有能力解脱于欲界,仍然会往返人间;要从证得三果之后,才算是真正的圣人。在书上说,三果人好像是一支射出去的箭,它直接射向于解脱,不会再回头了,因此三果人叫作不还果,这就是佛在《杂阿含经》中所说的:“离贪欲、心解脱,得身作证。”这就是形容三果人已经离开了欲界的爱,心善于解脱,所以又叫作心解脱。又因为发起初禅,有境界受的原因,所以得以自身而作证。
说到这里,我们已经把初果到三果的道理,简略的为各位报告一遍了,由于现在是末法时代,要遇到一位真正断结证果的人很不容易;想要听闻正确的解脱修行次第,也不容易!所以很多人把禅定当成是证果,或者把行苦行,降伏欲界爱当作是证果。但是如果没有以断我见作为先决条件、作为前提的话,其它的修行都不过是凡夫行、戏论行罢了!由于现代要遇到一位初果的须陀洹人非常的不容易,所以在南传佛法里面,甚至有所谓“初果阿罗汉”的称谓,当知这是不符合佛意的!因为初果人与四果人相差甚远,不能混为一谈。
也许到这边还是有人不相信:“初果人、二果人都还会贪著欲界法,只有到了三果才能断尽欲界法吗?真的是这样子吗?”那我们就再用一个故事来说明,在《经律异相》当中记载著说:有一个好淫欲的人,他的心念想的都是女色,看到女子就想与对方攀谈;连在做梦的时候,梦到的都是淫欲之法。此时他的妻子同修生了重病,刚好家里来了一位修道的师父;他的妻子想对这位师父禀白,可是又怕不好意思。师父就说:“没关系,但说无妨,我会为你隐覆这件事的。”于是妻子就跟师父报告说:“我的先生多淫欲,旦旦而伐,昼夜之间都不肯止息,我也是因为这样子才会生病的,却又不知道该怎么办。”师父就说:“没有关系,下一次你的先生再向你要求淫欲的时候,你就回答他说:‘这是初果须陀洹所应该行的礼法吗?’”于是妻子就这样子告诉先生了,他的先生听了之后,心大悔恨,因为他已经是一位证得初果须陀洹的圣人,但是还没有开始断除欲界爱的缘故,所以反而贪爱转盛转重。也有这样的初果人。
所以如果我们见到一位初果人,却还贪著欲界法,我们可以说他是一位还没有断除欲界爱的初果人,但是我们却不能说他不是须陀洹人,否则就是毁谤贤圣的罪业了!因为这位须陀洹,他终究不会再以五阴当中的任何一法,当作是真实的法;最慢就是七次人天往返之后,可以证阿罗汉、入涅槃。回到故事来:后来她的先生,不久便熄却了欲界爱,而证得了二果;再于闲静处思惟三果阿那含的道理,想清楚了,就把欲界爱给断了,成为了三果阿那含人,从此之后就不再与妻子行淫。这么一来,反而是妻子生起了烦恼,她向同修(对他)说:“为什么现在你不再与我亲近了呢?我犯了什么错吗?”先生说:“那是因为我已经完全的看清楚你了。”妻子听到先生这么说,大发雷霆,召集了亲朋好友,要大家来评评这个道理!此时先生就拿出一个非常漂亮庄严的瓶子,对妻子说:“你觉得这个瓶子好不好看呢?如果觉得好看的话,就把它当作是我抱在怀中吧。”妻子就把这个瓶子牢牢的抱在怀里不肯舍离。此时先生顺手接过来这个瓶子,往地上一摔,瓶子破了,原来里面装的是臭味不堪的粪便,流了满地都是。先生问他妻子:“你现在还觉得我好看吗?”妻子说:“那当然不行。”先生就说:“如是!如是!我们的身体里面装的是三十六种不净之物,有什么可以贪爱的呢!”
从这个历史故事当中我们知道,初果人断我见之后,再来就是要断除欲界爱;能够淡薄欲界爱(或降伏欲界爱),就成为二果斯陀含人;能够断除欲界爱,就成为三果阿那含人。所以从初果到三果的过程当中,是减少的法而不是增加的法,是欲界爱的贪著越来越淡薄的法,不是越来越深重的法。这就好像登月火箭,每隔一阵子就会把粗重的部分,一节一节给抛弃、给丢弃,这就是声闻道的修学方法。所以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东密的立川派,以及无上瑜伽智慧灌顶男女双修之法,(都)有主张以欲界法当中最粗重的男女淫欲,来帮助我们修道。其实这是与佛道的正法相违背的,是印度佛教的后期,由印度教中所渗透进来的错误的法,这个法不能够淡薄也不能够断除欲界爱。甚至连密宗内部也有人这样子说:“用降下明点的方式,以为可以用别人的身体,来帮助我们修道。”这样的方法欺骗了太多的人。所以如果我们所修学的法,是加重、加深我们对于欲界的爱著,当知这个法不是能使我们断结证果的法,而是外道的邪法。
三果人断了三缚结,以及欲界的贪、嗔,合称为断五下分结。随著这个行者对于五下分结断除的程度,以及初禅发起的质量、福德的高下,使得三果人的证量会有所差异,导致未来会有不同的解脱时节。所以同样是三果人,其中却有五类七种的差异(中般涅槃、生般涅槃、无行般涅槃、有行般涅槃、上流处处般涅槃)。第一类叫作中般涅槃,是说这一个人在此生结束,中阴身一现起之后,他会发现“我怎么没有入涅槃呢!”于是把其中的道理想清楚,把五上分结断了,就成为四果阿罗汉,马上能入般涅槃;或者在中阴身现起一段时间之后,把五上分结断尽而入涅槃;或者是在下一世投胎之前,断尽五上分结而入涅槃。这一类三果人,他的根性最为猛利,因为他们本来的修证,就已经快接近四果的原因。
第二类叫作生般涅槃,意思是说要经过中阴身之后,下一生投身到五不还天,才刚刚出生,就有能力把五上分结断尽,而入涅槃。第三类叫作无行般涅槃,是说升到五不还天之后,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够把五上分结断尽,而入涅槃。第四类叫作有行般涅槃,是说下一世出生于五不还天,不但要经过一段时间,而且还要努力的修加行,修有功用行之后,才终于能把五上分结给断尽入涅槃。第五类叫作上流处处般涅槃,这一类三果人,他的定力跟慧力都差一点,根器也比较不好,所以他们甚至不是直接往生于五净居天,而是先要生在初禅天、二禅天、三禅天、四禅天,最后在色究竟天,甚至要到无色界的四空天,要一个天、一个天,去体会诸天的境界,然后在(最后一个)天上舍报的时候,才能入涅槃。但是不管是哪一种三果人,他们终究是不会再返回欲界了,所以叫作不还果。
声闻道的(修道位)修行,是重在断(三界爱)现行的行为,而不重视断隐藏的习气种子;所以说,不只初果人、二果人会有依贪、嗔、痴所发起的行为,就算到了三果人,还是会有习气种子的现行;但是这样子的一个习气种子现行的行为,他仅止于习气的现行,不会再往下发展(不会使贪嗔痴完成),因为欲界爱已经断尽的缘故。甚至连四果人有的时候,也会表现出好像是依贪、依嗔而起的习气行为;这倒不是说阿罗汉还有应断而未断,而是这些习气种子并不会障碍他们入涅槃;因此在声闻道的修行当中,不太重视断除习气的问题。
譬如说佛世的时候,有一位阿罗汉叫作毕陵伽婆蹉尊者,他贵为俱解脱大阿罗汉,能于苦行当中广行度众的慈悲行,是世尊称赞的具德的大阿罗汉;而且善能说法,在教团中也闻名已久!可是根据记载,他常常喜欢直接称呼别人的种性,也就是直接叫别人是首陀罗(意思是贱民的意思)。他不但看到一般的人,叫别人是贱民,连看到了教团中的和尚、长老、阿阇梨,也直接叫人家是贱民;甚至见到了智慧第一的舍利弗长老,他还是叫舍利弗为贱民。教团中为了这件事情,举办了羯磨来讨论;当毕陵伽婆蹉尊者知道,这一次的羯磨是针对他来举过,于是他就不参加;教团只好派使者去叫毕陵来,当使者一到毕陵伽婆蹉尊者住处的门口,结果毕陵伽婆蹉尊者使用神通,这位使者就当场定住无法动弹,走不回去了;教团中见使者怎么还没有回来,于是又派了第二位使者去叫他,结果第二位使者到了毕陵伽婆蹉尊者门口,碰到了第一位使者,也被定住了,无法走回来了!所以一位又一位的使者,被派去叫毕陵,但是都走不回来。这时候教团当中彼此互相埋怨:“难道真的没有人,可以把毕陵叫来吗?难道真的要派出神通第一的目犍连长老,才能把毕陵给带来吗?”此时佛陀来到僧团,佛听完了大众的禀告之后,只说了一句“你过来”!于是在一瞬间,毕陵就出现在佛的面前,毕陵尊者对佛禀白说:“佛啊!我不骄慢,我也不会自大去轻蔑于人,只是当我才想要开口呼唤诸位长老和尚的时候,就自动冒出了贱民这个字。”于是佛就对大众开示:“比丘们!毕陵伽婆蹉尊者,不是骄慢,也不是自大轻蔑于人,那是因为他五百世以来,长生于种性尊贵的婆罗门家,所以叫别人都是叫贱民,这个习气没有尽的缘故。”佛又对毕陵伽婆蹉尊者说:“从无始生死劫以来的贪嗔痴,你都可以断,为什么这个五百世的习气,你却不能改变呢?从此之后,不要再叫别人是贱民了!”
从这个地方我们可以知道,在佛门里面,一直有传说舍利弗尊者尚嗔、毕陵伽婆蹉尊者尚慢的许多故事。在《阿含经》中,如果我们仔细去研究,会发现似乎每一位阿罗汉弟子,都各有各的个性脾气;用现代的话来讲,是非常人性化的;这就是阿罗汉们,他们习气种子的现行各各不同的缘故。唯有佛是完美无瑕的,因为佛已经将无明当中所有的习气种子完全断尽,所以在佛世的时候,没有一位阿罗汉敢自称自己是佛!或者说自己与佛相近。当佛宣布下一尊佛乃是当来下生弥勒尊佛的时候,也不会有一个阿罗汉表示异议;佛灭后也没有一个阿罗汉,敢去绍继佛位,这都表示了说:阿罗汉与佛是不同的,阿罗汉与佛相差甚远!
还有一点我们要知道的,就是声闻的修行,无论是初果、二果、三果、四果,它的背后都是要先以断我见为先决条件!能够断我见,则是要依凭著深信佛所说涅槃之中有实际、清凉,有本际、非断灭,所以有这样的决定心信心,才能够逐渐的断除四果的住地烦恼,而不会于外于内有所恐惧。这就是佛在《杂阿含经》中所告诫的,要“先知法住,后知涅槃”的道理,这样子才能断我见,又叫作不坏本际、不动于如!
说到四沙门果,在《阿含经》中,世尊一再的交待,唯有证得四沙门果,以及即将证得四沙门果的四向人(四果四向、四双八辈),才是佛真正的贤圣弟子!成就解脱、解脱知见,是世间应供福田。在《地藏十轮经》中,佛交待:无论这个人是现在家相还是出家相,只要他证得四沙门果,就叫作胜义僧。否则纵使现出家相受具足戒,也不过是凡夫僧罢了。那么现在教界当中有人传说:“在家人只能证三果。”是误会了《阿含经》中所说在家人证三果的道理。在家人证三果,意思是说他是菩萨,要留惑润生、不入涅槃、常住世间!今天我们很简略的说完了声闻道中二果与三果的修证;简单复习一下,初果人是断我见,二果人的条件是初果人薄贪嗔,三果的条件则是二果人断欲界爱与嗔的现行。至于最后三果人如何修证四果,以及四果的行相差异与菩萨道之间的关系,将会在下一集当中,由正光老师为各位具足的讲说,今天我们的内容就先为各位报告到这里。
(原标题:第14集 三果 正伟老师)
 
 
更多>同类 佛法影音

推荐图文
推荐 佛法影音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