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如来藏  三摩地  陀罗尼  佛菩萨  布施  明心  心经  第一  过年  正洁老师 

第105集 大小乘所断无明与所证涅槃有何不同 正源老师

   日期:2018-07-15     作者:三摩地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这一集“三乘菩提概说”我们要探讨的是:大小乘所断无明与所证涅槃有何不同?
在前面单元中,曾经由正光老师为诸位菩萨解说了,二乘解脱道中的两种涅槃,及大乘解脱道中的四种涅槃。那大小乘修行人所证的涅槃与他们所断的无明,就是二乘行者所断的一念无明及大乘菩萨进一步断除的无始无明之间,究竟有何差异?又有什么关系呢?
二乘菩提所证的涅槃是有余依涅槃与无余依涅槃。我们以声闻法中的慧解脱阿罗汉来说,慧解脱的亲证涅槃是必须先断我见,就是必须先断一念无明四住地烦恼中见一处住地烦恼;而断除我见的方法,则是以五阴的苦集灭道四圣谛观行最为切实。就是从行住坐卧当中,去如实地观察我们的五蕴、十二处、十八界是无常、苦、空、无我。这样子如实了知色身非我、非我所,色身是无常,无常所以是苦,无常、苦所以其性本空,不是真实不坏的我;如实地了知我们的见闻觉知心也就是识蕴,是无常、是变异法,所以也是苦、空、无常、无我,因此断了我见。断了我见之后,再把三界自我的贪爱执著,也就是一念无明中欲界爱、色界爱、有爱三种住地烦恼修除掉,然后成为阿罗汉。成为阿罗汉后,我执烦恼的现行断了,三界爱的贪爱也断了,舍报的时候就不再受生、不再投胎,蕴处界就全部消失不见了,这叫无余依涅槃,简称为无余涅槃。解脱果就修证完成了。
阿罗汉的三界烦恼现行断除,舍报可以出离三界;但当他还没有到舍报时,就要随分随缘去度化众生。他在入无余依涅槃之前,虽然没有烦恼,但仍要跟我们一样受寒风、热苦、饥饿、痛痒,色受想识蕴的行苦;可是,对于他来讲的话,这不是大苦,所以称为“微苦所依”。他还有这种轻微的苦为所依,所以叫作有余依涅槃。当他舍报时把十八界舍了,这些苦也就舍了,就是无余依涅槃。这就是声闻所证得的解脱。
声闻人如果不知五阴的具体内容,也不知一一阴的四圣谛,不能经由四圣谛的观行修学来“知苦、断集、证灭、修道”,就必须修学因缘观,也就是要先修十因缘观,再修十二因缘观,求断我见;否则,一定无法断除我见,一定会落入识阴中,或者是落入识阴的心所法中,就不可能真的了知涅槃,也不可能在未来断尽我执习气的现行而实证涅槃。就是以先断见一处住地烦恼——断我见为前提,然后渐次修道而断除欲界爱、色界爱、无色界爱的三界境界爱。
以慧解脱阿罗汉来说,他只要以智慧观察色界、无色界境界的虚妄性而不爱著,就能断除色界爱,能断除无色界爱,就能断“无明漏”;所以,不必实修实证二禅、三禅、四禅及四空定。但是,初禅并不是修得的,而是具备未到地定以后,由于断除欲界爱而自动发起的;所以,真正离欲爱的修行人,必定是实证初禅的。慧解阿罗汉就是这样断除我见,再渐次断除三界爱,然后经由精修不放逸行而修除我执,成为实证涅槃的解脱者。这就是二乘人所证的有余涅槃及无余涅槃,是只要断尽一念无明四住地烦恼就能证得的。
大乘的解脱则有四种涅槃: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共二乘的有余依、无余依涅槃,再加上只有佛才有的无住处涅槃。大乘菩萨明心破初参,如果能安忍而不退转,这就是佛菩提道的见道,成为别教七住菩萨;这个七住菩萨证得真如时,他就懂得什么是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因为他亲见自己的第八阿赖耶识如来藏的自性,是本来清净的,不是修行以后才清净的,他的自性心本来就是涅槃性。
就如同 玄奘菩萨所翻译的《维摩诘经》,称为《说无垢称经》,之中就这样讲说:“所以者何?非一切有情不般涅槃;佛说真如为般涅槃,以佛观见一切有情本性寂静即涅槃相,故说真如为般涅槃。”(《说无垢称经》卷二)
意思是说:“为什么这么说呢?并非一切有情都不证得般涅槃,因为佛说真如就是般涅槃,因为佛观见一切有情本性寂静,这就是般涅槃相,所以说真如就是般涅槃。”
真如乃是第八阿赖耶识心体自性所显现的“法相”,而真如就是涅槃,这就已经证实了,众生阿赖耶识心体就是无余涅槃的“法体”。由此可知,阿赖耶识心体是不生不灭的。这就是第八阿赖耶识心体所显真如性,就是大乘菩萨所证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大乘菩萨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是依阿赖耶识而有的,就是证得阿赖耶识之后,现观第八识心体的本来性、自性性、清净性、涅槃性;所以说,这个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其实就是一切有情本性寂静的自心藏识——第八阿赖耶识如来藏所显现的体性,就是阿赖耶识心体的法相。
以声闻解脱道的修学来讲,苦圣谛的观行成就时,那就是“见苦”;见苦了,就表示苦圣谛的见地已经到达,断了见一处住地烦恼,就是断我见、断三缚结,成为声闻乘中的见道位的初果人。但是,声闻初果乃至薄贪瞋痴的二果人,都还未证得四种涅槃中任何一种。三果人虽然断除欲界爱而离欲,成为“心解脱”,但仍然有余惑未尽,所以不能够现般涅槃;要到中阴境界或往生未来世去,才能进一步断色界爱及无色界爱,取证无余涅槃;因此称为“不来”,就是不再还来欲界人间。这三果人当中最利根的,能够取“中般涅槃”,就是有能力在中阴阶段般涅槃;虽然他们的五上分结未断尽,仍有思惑残余,但已经不再有未来生了,所以生前可以称为有余涅槃。但是严格来说,四果的慧解脱或俱解脱阿罗汉,才是真正生前证得有余涅槃。
而修学佛菩提道的菩萨,必须“永伏性障如阿罗汉”,才能进入初地的入地心中,所以必须具足三果人的心解脱智慧与解脱功德。初地菩萨既然已经具足三果人的心解脱功德,如果想要进求四果,并非无力取证,只是需要断除无明漏及有漏,这对三果人来讲并非难事。因此,初地入地心菩萨,其实已得最利根三果人的有余涅槃,再加上长劫以前在七住位时,证悟如来藏而亲证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所以说,在四种涅槃当中已经得到了其中的两种。
至于初地满心菩萨以后的所有菩萨,都可以说是已得三种涅槃的圣者。因为初地菩萨在满地心时已有能力断尽思惑,只是故意留惑润生而不断尽思惑,所以,从现象上看来,他们虽然未证无余涅槃,却也可以说已证无余涅槃者;因此而说,初地满心以上菩萨,都有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有余涅槃、无余涅槃这三种。
诸佛则是具足四种涅槃。因为诸佛已经断尽思惑,当然已具足二乘圣者所有的有余涅槃、无余涅槃;诸佛又进而历经三大阿僧祇劫的历缘对境,而断除习气种子极微细的烦恼,涅槃上的修证当然远胜于诸大阿罗汉的只断见惑、思惑的现行,当然更有资格说是已证有余涅槃、无余涅槃的圣者。又,诸佛在极久远劫以前,就已如同七住位菩萨一样,亲证了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当然也有这种涅槃的证量。诸佛又如同五地满心菩萨一样断除了涅槃贪,又在三大阿僧祇劫中,断尽无始无明所摄的过恒河沙数上烦恼,对法界的实相及如来藏中的一切种子,都已经具足了知,是等觉菩萨及诸二乘圣人所不能想像的;所以,能永远不入无余涅槃,也能永远不住于生死中,亲证无住处涅槃。因此说,诸佛具足四种涅槃。
这大乘法四圣谛的修学,能让大乘菩萨次第断尽一念无明烦恼障四种住地烦恼的现行,有能力证得有余涅槃;于舍报时也有能力入无余涅槃,而皆不入涅槃,继续受生修学佛道,利乐众生;此外,也能让大乘菩萨断尽烦恼障一切习气种子随眠,及无始无明所知障上烦恼的一切随眠,最后四智圆明,成就究竟佛果,证得无住处涅槃。
但这大乘菩萨所证的涅槃解脱,却是从亲证第八阿赖耶识如来藏——明心开悟时就开始。可以说七住位菩萨在明心破参时找到了如来藏,是一念之间破了所知障,就是打破了无始无明,同时也破了烦恼障,就是断了一念无明四住地烦恼中的见一处住地烦恼;也就是同破二障,同时获得解脱道的见道智慧,与大乘别教佛菩提道的见道智慧,只是没有断尽二障而已。
至于最后身菩萨示现八相成道,一念无明烦恼障的现行早已断除,习气种子与无始无明所知障上烦恼随眠,也都在将近三大阿僧祇劫佛菩提道修学过程中,分分断除到只剩下最后一少分而已;当然,就在这最后身以凡夫之身,在四禅八定具足的状况下,一念破二障而成佛。正是“大圆无垢同时发,普照十方尘刹中”(《八识规矩颂》),确实是在一念之间而完成的。这就是《菩萨优婆塞戒经》中 佛开示“善男子!如来世尊,能于一念破坏二障:一者智障,二者解脱障,是故名佛”(《菩萨优婆塞戒经》卷一)的道理所在。经文中说的智障,就是所知障,解脱障就是烦恼障。一念破二障所以称之为佛,这是佛菩提道长劫勇勐精勤修学的果德。
由此可见,三乘菩提的差异确实存在。二乘菩提证得了初果,成为须陀洹时,只能断我见而打破烦恼障,可是不能打破所知障;甚至于断我执成为四果阿罗汉之后,都还不知道法界的真实相是什么,当然仍被所知障所遮障,而于法界实相无所知。但是,大乘菩萨明心证得如来藏时,一念相应之间破了所知障,也同时破了烦恼障。所以,大乘菩萨在因地明心时,虽然距离成佛还非常遥远,超过二又三十分之二十三以上的阿僧祇劫,却同样能够一念之间破二种障。最后身菩萨位,更能够在一悟之间断尽所知障与烦恼障,这是二乘圣人所作不到的。因此,如来就以“一念破尽二障”而称之为佛。至于二乘极果的阿罗汉和辟支佛,虽然断尽一念无明烦恼障的现行,证得有余涅槃,舍报就入无余涅槃,却都还不是究竟佛;因为,连佛菩提入门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他们都还不知不证,更别说是佛地的无住处涅槃了。
这样的差异其实是因为,无余涅槃是众生七转识已降伏一念无明三界爱分段生死的烦恼种子,使烦恼种子不再现行,因此在舍报时能让意根自我灭除,让如来藏不再出生中阴身,或者是在中阴身灭后不再受生;而将中阴身与中阴阶段的十八界法灭除,只剩下如来藏无形无色,离一切觉观,也不思量,不再出现于三界中,永远不再有一切的三界诸行的行苦,是依如来藏所处的这个境界,来称为无余涅槃。有余涅槃也是一样,是依如来藏中三界爱分段生死的一念无明烦恼现行已断除,但还没有舍报入无余涅槃之前的境界,就称它为有余涅槃;并不是另外在自心如来藏之外而说为涅槃。
至于大乘别教菩萨明心破无始无明所知障所证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也是因为第八识在三界中生死流转之时,恒常显现祂心体具有体恒常住、随缘任运而不贪不厌、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垢不净的体性,就称如来藏心体所具有的这样的境界,为本来自性清净涅槃;那也不是外于自心如来藏而说有这样一个涅槃境界存在。
乃至于佛地的无住处涅槃,也完全是依自心藏识来说。说佛地的第八识已断尽分段生死的现行,并且断尽一念无明烦恼障习气种子,而永离变易生死;也断尽无始无明所知障的一切随眠,智慧究竟圆满;因此第八异熟识改名为无垢识,也就是佛地真如。佛地真如由于断尽分段生死及变易生死的缘故,永远不住生死;也由于断尽无始无明随眠的缘故,现观一切有为法、无为法,无非是自心真如所显,涅槃正是无垢识所显的真如性。由于这样亲证的缘故,所以诸佛永不入住于无余涅槃境界中,所谓“无有涅槃佛,无有佛涅槃”正是此意。那这样不住变易生死,也不住无余涅槃,因此称为无住处涅槃。
正因为四种涅槃其实是依第八识如来藏所住不同的境界相来立名的,因此,诸佛乃至大乘别教菩萨明心实证如来藏时,都是一念破二障,就是一念就破了烦恼障与所知障;只是依他凡圣修证而有深浅广狭的差异。这却是不知不证第八识如来藏的二乘圣人所无以能够作到,而且是他们所不可思议。
今天我们就为大家解说到此。
阿弥陀佛!
(原标题:第105集 大小乘所断无明与所证涅槃有何不同 正源老师)
 
 
更多>同类 佛法影音

推荐图文
推荐 佛法影音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