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如来藏  三摩地  陀罗尼  佛菩萨  布施  明心  心经  第一  过年  正洁老师 

第086集 旷劫修道(三)

   日期:2025-01-12    
正钧老师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问候大家身体健康、精神愉快!“三乘菩提之法华经讲义”,上一集之中最后提到 观世音菩萨的“千处祈求千处应”的示现,众所周知 观世音菩萨早已成佛,是 正法明如来,为了利乐有情而倒驾慈航示现为菩萨身;而菩萨于八地之时,已得到于相于土自在的功德,为了要利乐有情的缘故,而能够随意变现。因此,当我们不知道这一位龙女的证量之前,就不应该人云亦云而说:“女人身怎么可得无上菩提?”若是这一位龙女早已满足成佛的因缘,为什么不能在成佛之前,示现为龙女相去摄受某一类的有情呢?为什么一定要在表面上的男女相而作质难呢?
  就如同《维摩诘所说经》卷中的一段经文,舍利弗尊者对一位天女说:【舍利弗言:“汝何以不转女身?”天曰:“我从十二年来,求女人相了不可得,当何所转?譬如幻师化作幻女,若有人问:‘何以不转女身?’是人为正问不?”】这句:“是人为正问不?”正好就来回答前面会提出质难的人们。然而,说著说著,这一位天女就以神通力把舍利弗变成如同天女的模样,而自己却化身如同舍利弗,反过来问舍利弗:“何以不转女身?”由此可知,这一位示现为天女的菩萨,其证量已在八地之上,依然随顺著因缘示现为天女而来利乐有缘的众生。或者是此世的龙女,也如同 观世音菩萨之倒驾慈航来利乐龙宫中的有情呢!因为《法华经》之中,也未指出龙女是否是为第一次示现成佛。
  这就好像说,众生都认为 释迦牟尼佛只是今世的悉达多太子离开王宫出家修道才成佛的;而 世尊在《法华经》之中,却明白地指出,其实成佛以来,已经经过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那由他劫,应于过去世一千个兄弟的因缘,今世再次示现成佛,而不只是一般人表面上之所见。既然成佛以来,已经经过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那由他劫,这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那由他劫之中,难道不能摄受、教导菩萨也能够成就佛道吗?这样子一来,有一位龙女可以示现成佛,那就是很正常的事情了。而《维摩诘所说经》卷中的那一段经文,那一位天女最后说:【如舍利弗非女而现女身,一切女人亦复如是,虽现女身而非女也,是故佛说一切诸法非男非女。】因为,本来是由有情自身的如来藏变化所成,一切诸法汇归于如来藏之后,再说或者是男或者是女、或者是东是西等,或者是随俗而说,或者就只是度众的善巧方便罢了。因此舍利弗尊者慈悲地提出一般人会质疑的“女人身怎么能够得到无上菩提”的这个问题,到此应该就已经完全烟消云散。
  所以,佛菩提道上不应当只从菩萨当世的状况而就可以推论孰是孰非,就好像说,有的菩萨过去世以来若已入初地,或者是仍然不离隔阴之迷,今世受生之后,看起来好像是又重新学法;再者,即便是一开始被教导是错误的法,他仍旧可以自参自悟,而把过去世之所证逐渐忆持起来,佛法之中就说,这样子的菩萨已得到无师智。而所谓的“无师”,并不是说过去世以来一直都没有善知识的摄受,而是说菩萨此世能够无师自通。入地以后的菩萨如此,诸佛之示现成佛亦复如此。尤其是在娑婆世界,得要为众生示现有开始修学的过程,这是因为要令众生也能够生起愿意修学的心念。所以菩萨一开始示现随著外道修学,但是却是即修即得,而当外道希望菩萨一起留下来教导众生的时候,菩萨随即表示其法仍不究竟,故而随即离开;最后才在菩提树下,示现明心见性而成就佛道。故而菩萨从因地的初住位开始,要经历三大阿僧只劫,才能成就佛道的事实而言,正是应该警觉初机的学人,不应该只在外相上去论断是非,否则不免就有可能会铸成大错。
  接下来继续来看《妙法莲华经》卷第4之中,舍利弗尊者对龙女提出质疑而说的另外一段话:【汝谓不久得无上道,是事难信。……佛道悬旷,经无量劫勤苦积行,具修诸度然后乃成。】这一句“汝谓不久得无上道,是事难信”,如前所说,虽然是在警觉初机的学人,不要只从外相上而妄断是非,而其背后的原因则是“佛道悬旷,经无量劫勤苦积行,具修诸度然后乃成”。的确,是事难信!因为要经过三大无量数劫才能够成就的佛道,而“三大无量数劫”到底是多久?与短短的百岁人寿来相较,真的无法想象。所以单单就时劫长短这件事情来看,心量不够或者是声闻性较重的人,往往就是望而却步。再者,若就佛菩提道中所应修集的福德、所应修证的智慧、所应度化的有情数量而言,这岂不又是另外一个天方夜谭了!
  所以在佛前长跪而发四宏誓愿,应当打从深心之中唱念“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的大愿、通愿之时,应当要明白其目的就是为了要圆满“佛道无上誓愿成”的大愿、悲愿。既然已经在佛前发起了四宏誓愿,而从四宏誓愿的内涵已经也可以初步的了知:为什么“佛道悬旷,经无量劫勤苦积行,具修诸度然后乃成”的原因。然而,为了自勉、勉他,还是应该要进一步地说明,为何是“佛道悬旷”的原因。
  众所周知的佛有十号,诸佛成就十号的功德是有相互含摄的部分,但是经过三大阿僧只劫的利乐人天而究竟菩提的结果,一定是十号具足。而在八十卷的《华严经》卷第12之中,文殊师利菩萨承佛威神,观察众会之中一切菩萨的因缘而说:【诸佛子!此娑婆世界有百亿四天下,如来于中有百亿万种种名号,令诸众生各别知见。】(《大方广佛华严经》卷12)佛在娑婆世界,这一个有著百亿四天下的三千大千世界,其实是有百亿万种种名号,然而在人寿百岁的这一个南阎浮提洲,是无法为众生具足宣说这百亿万种种名号,就依于与众生缘分最成熟的部分,也就是大家现在所熟知的十号,用以令有情于成佛之道的功德与内涵,能够生起爱乐,乃至是能够逐渐具足了知。
  为了进一步令众生生起极殊胜的想,文殊师利菩萨接著就把娑婆世界东南西北等的十方世界,如来于彼,亦“有百亿万种种名号,令诸众生各别知见”,把这样的一个事实为众生开示。真的是殊胜到无法想象!对不对?正是!而 文殊师利菩萨为我们所开示的事实,既然是 如来是可以成就如此不可思议的功德,这也不就说明了为何是“佛道悬旷”的原因了吗?所以,在这里就举其中的一个名号,来进一步说明“佛道悬旷”的原因。
  在《佛说十号经》之中,说到“正等觉”这个名号的时候,经文这么说:【“云何正等觉?”佛言:“如来具一切智,于一切处无不了知,以四念处、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圣道、十二缘生、四谛法等如是之法,平等开觉一切众生,令起智断惑证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具三明六通;复于大乘作意,思求历修诸地,断尽结习成无上觉,此名正等正觉。”】
  世尊先就“正等觉”这个名号,作了概括性的说明,而说是已经“具足了一切智,于一切处无不了知”。一般而言,“一切智”指的是声闻乘的世俗智、法智等十智;而菩萨摩诃萨得人、法无我之时,当然也得这一切智,然而因为是依于法界实相,而证得的人、法无我之缘故,菩萨所得的智慧是更超胜于二乘人。因而为了佛菩提道见道通达的缘故,菩萨摩诃萨又得道种智,乃至是再经过两大阿僧只劫的利他、自利的结果,福德、智慧究竟圆满而得到了一切种智,成就佛道。“一切种智”说的是,对于如来藏中的一切种子的功能差别,完全具足证知而生起的智慧,这是菩萨之所还不能究竟的智慧。这样子的过程、内涵,当然也显示出“佛道悬旷”的原因。
  话说诸佛在因地的菩萨位,所以亦如同二乘人,也得世俗智、法智等十智的“一切智”,当然也就显示出一个事实,那就是菩萨也要证二乘人所应修证的内涵;而事实上,二乘人所修证的法,其实就是菩萨修学佛菩提道之过程中所应该要分证的法。但是,尤其是定性的声闻人,或者是佛门中的外道,他们就会坚决地主张;有人也许会认为,我动不动就说“佛门中的外道”,既然说是佛门中的学人,怎么又称其为“外道”呢?这样说会不会太过激烈了?然而,在佛门之中修学的人,真的全部是在修学佛法吗?或者是他们认为自己是在修学佛法,其实恰恰地相反是在修学外道法,是在破坏佛法!或者是说,是被错误的教导所致,那么过不在彼;或者是存心刻意之所为,那么其心可议。这样的情况,佛在即将示现入灭之前所说的《佛说法灭尽经》之中,就已经有著明白的开示:【佛告阿难:“吾涅槃后法欲灭时,五逆浊世魔道兴盛。魔作沙门坏乱吾道,著俗衣裳,乐好袈裟五色之服;饮酒噉肉杀生贪味;无有慈心更相憎嫉。”】虽然现在离于佛法的最后五十二年还有一大段年月;然而,如 世尊之所开示,其实魔子魔孙早已潜入佛门之中了。
  接续回前面的话题,那么这一些人会有什么样子的主张呢?或者是会说:“大乘非佛说,那是佛弟子在佛涅槃之后共同所创造的。”或者是会说:“修学佛菩提道旷劫废时,修解脱道可以快速成就,而可以出离三界生死。”又或者是说:“解脱道就是佛菩提道,佛菩提道只是方便之说,因为‘大乘非佛说’嘛!”这样子,种种处心积虑想要破坏佛法之说,所在多有,不一而足啊!甚至是想方设法,想要以解脱道的法来取代而说,说那就是佛菩提道;那这一种状况,与定性声闻人,当年把解脱道的法结集之后,定名为“成佛之道”的《阿含经》,其实背景并不完全相同,因为多分增上慢的心行。而前者则是为了要破坏佛法的缘故。然而,他们之想要以解脱道来取代佛菩提道的前提之下,又加上诽谤 佛所为众生宣说的如来藏妙法,说如来藏之法只是“佛所说的方便施设”,说“无我如来藏”,只是为了摄引众多外道来归依 佛罢了!所以,因此就名正言顺地主张说“如来藏之说是外道神我”。
  然而,当他们否定万法本母的如来藏之后,他们所认为的解脱道就只会是一个幻想,而且当然也一定没有办法成就;因为如来藏就是《阿含经》之中常常会提到的“本际”,不相信“本际”而修学解脱道的状况,就一定会落入《阿含经》之中 佛所预先授记的“于内有恐怖、于外有恐怖”,解脱道根本就无法有丝毫的成就,那么当然就更不用说佛菩提道了。各位想一想,如同前面之说,佛法的修学都还没有入门,其歧路旁门就已经是这么多了,更何况终于走到佛法的初步入口,心得决定而发愿也要成就佛道,然而后面却还有三大阿僧只劫的路要走。这样子,为什么《法华经》之中会说“佛道悬旷”的原因,是不是又可以进一步地理解了。
  今天暂时说到这里。
  祝愿大家:幸福、健康、道业猛进!
  阿弥陀佛!
 
标签: 佛法影音
 
更多>同类 佛法影音

推荐图文
推荐 佛法影音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