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如来藏  三摩地  陀罗尼  佛菩萨  布施  明心  心经  第一  过年  正洁老师 

第002集 《心经》真义

   日期:2024-06-14    
正光老师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收看正觉教团所推出的弘法节目,这个主题名为“三乘菩提之相似佛法——重蹈灯下黑之琅琊阁”,主要是针对有一批退转者,在网路〔网络〕上自称是琅琊阁等人,误解经典、玄奘菩萨及 平实导师的开示,以不实、歪曲的方式在网路〔网络〕上贴文,以此来评论正觉同修会。因为这样的缘故,正觉同修会便针对其在网站上所评论的文章一一加以辨正,让各位菩萨知道这些人所说的种种法,不仅是违背佛菩萨的开示,而且也成就诽谤真善知识及误导众生的大恶业。在琅琊阁网站中,琅琊随笔有一篇文章说:〈请不要拿玄奘来造神!〉并认为“玄奘所悟的心不是《心经》所开示的心,也不是阿赖耶识”,不仅充满了偏斜不正确的知见,而且还会误导众生走上歧路。因此,今天就其偏斜不正的知见,提出我们的子题“《心经》真义”来加以辨正,来证明 玄奘菩萨所悟的心,就是《心经》所开示的心,也是阿赖耶识,是为心的异名。至于琅琊随笔所扯的其他部分,不仅没有牵涉到法义的问题,而且也都是在事相上作诽谤等等,那就不管它了。
  这个子题可分为三个重点:第一个重点,《心经》的真义到底是什么?第二个重点,玄奘菩萨所悟的心,是不是《心经》所开示的心?第三个重点,世尊在三次转当中,所开示的心有很多不同的名称,都是指同一个心,只是在不同的修行阶位有不同的名称。首先谈第一个重点,《心经》的真义到底是什么?《心经》是为佛门出家人早课必须唱诵的一部经,也是脍炙人口的一部经,其经文不长,仅有260个字,如果连同经名才268个字。可是很多人,包括出家人及在家人在内,究竟有多少人能够了知这部经的真实义理到底在说什么?这一部经是叙述具有正知见的凡夫菩萨,透过参禅的方法去亲证 释迦如来所开示的空性心,因而到达不生不死的彼岸;乃至于证悟此心以后,转依祂来修行,未来可以成就佛道的一部经。
  其经文如下:【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罣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语译如下:已经建立正知见而能够观察真心自在的菩萨,透过参禅的方法,去寻觅 释迦如来所开示的空性心。当菩萨深入且多时地参究,于因缘成熟时,得以一念慧相应,找到了空性心而证悟了,现前观察唯有这个空性心才是真实的、才是常住的;其借缘所出生的蕴处界及诸法等法的空相是虚妄的,因此心得决定,不再将蕴处界及诸法等法的空相当作是真实法。如是观照及觑见了五蕴皆空,于是度了种种的苦厄。舍利子!色法不异于空性心,空性心不异于色法;色法就是空性心,空性心就是色法;色法既如是,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将有生有灭、有垢有净、有增有减的蕴处界及诸法等法的空相,摄归于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空性心时,蕴处界及诸法等法的空相也就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了。舍利子!于此来观察空性心的境界,那是没有色受想行识之五蕴的境界,没有眼等六根、色等六尘、眼等六识的境界,也没有无明缘行等十二因缘,更没有四圣谛苦集灭道任何一法存在的境界;既然都没有这些境界存在,当然是没有智慧及没有所得的境界。像这样子证悟无所得境界的菩萨,心得决定及转依了以后,依此空性心无所得的境界来继续修行,就不会有种种的罣碍;没有种种罣碍的缘故,就不会有种种的恐怖,就能够远离种种颠倒梦想的境界,因而到达了无生无死的彼岸而成佛。不仅证悟的菩萨证悟此无所得心而成佛,过去、现在、未来诸佛也是证得这个无所得心而成佛。因此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力的咒、是能够发起大智慧的咒、是没有其他的咒能够超过祂的咒、是没有其他的咒能够与祂相提并论的咒,祂能够去除众生的种种苦,是真实不虚妄的。因此般若波罗蜜多咒的内容,那就是:“度过去吧,度过去吧,度到无生无死的彼岸,一起度到无生无死的彼岸迅速成就佛道!”
  从《心经》的开示可知,这个心的实际理地是没有蕴处界及诸法等法的境界,也没有六根、六尘、六识的境界,更没有十二因缘一一有支及四圣谛一一谛的境界,说明白一点,那就是没有智慧及所得的境界。所以《心经》的真义是指菩萨悟了这个无所得的心,才会成为《心经》所开示的菩提萨埵,简称为菩萨。明心的菩萨知道只要悟了这个无所得的心,未来必定成就佛道。
  接下来谈第二个重点,玄奘菩萨所悟的心,是不是《心经》所开示的心?玄奘菩萨在13岁的时候就出家了,在还没有去西天取经以前就已经明心及见性了。返回大唐以后,杂揉十大论师所说的法,著作了《成唯识论》,里面就证明他已经悟了,而且所悟的心还是《心经》所开示的心。正如《成唯识论》卷9的开示:【然此见道略说有二:一、真见道,谓即所说无分别智;实证二空所显真理,实断二障分别随眠;虽多刹那事方究竟,而相等故,总说一心。】玄奘菩萨所说的真见道,是指菩萨找到《心经》所开示的心,也就是菩萨真见道时,找到的心是二空所显的真实理,那就是人我空、法我空的境界,证明了菩萨所证的心是无所得心。如果不是无所得的心,玄奘菩萨就不会开示那是人、法二空的真实理。不仅如此,菩萨在《成唯识论》卷8也开示:【二空所显圆满成就诸法实性,名圆成实;显此遍常,体非虚谬,简自共相虚空我等。】显然有一个人、法二空的真实体,名为圆成实的真心,祂是常住法,并不是虚妄的法。由 玄奘菩萨所说的两种开示可以证明:玄奘菩萨所悟的心,就是《心经》所开示的心。如果有人说 玄奘菩萨所悟的心,不是《心经》所开示的心,这个人一定是不懂佛法的人,而且也成就诽谤贤圣的重罪,其罪非轻啊!
  接下来谈第三个重点,世尊在三次转当中,所开示的心有很多不同的名称,都是指同一个心,只是在不同的修行阶位有不同的名称。佛在初转的《杂阿含经》卷10曾开示有一个本际存在:【尔时,佛告诸比丘:“于无始生死,无明所盖,爱结所系,长夜轮回,不知苦之本际。”】佛已经很清楚开示:众生在没有边际的生死轮回中,被无明所遮盖,为贪爱的结使所系缚,因而在漫漫长夜中轮回生死而不得解脱,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不知道有一个众苦所依止的本际存在。这告诉大众,既然有一个众苦所依止的本际,表示这个本际是真实存在的。这个本际是声闻人断除众苦入无余涅槃以后,剩下的就是本际独处于极寂静的境界中;显然声闻人知道入无余涅槃并不是断灭空,还有无余涅槃本际的存在。除此之外,初转还提到“识、我、如来藏”等名相存在,这表示在初转中,心有很多不同的名称,都是指同一个心,只是在不同的修行阶位有不同的名称。
  在第二转中,主要的经典是以《心经》《金刚经》等经为主,除了《心经》开示有一个心存在,在《金刚经》中 世尊也开示有一个无住心存在:【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世尊是以空性心的实际理地没有智慧、没有所得的境界,来说菩萨行布施时不住于相,像这样的布施,才是真正的三轮体空的布施,也就是没有布施者,没有被布施者,没有所布施物。第二转的《心经》《金刚经》尚且如是开示,至于其他二转经典亦复如是,也是以空性心无所得的境界为中心,来阐述与蕴处界及诸法等法的关系;犹如中国的山水画,如果需要有明月来陪衬,则不直接画出明月来,而是画出许多云来烘托,自然就会显示一轮明月来。第二转的经典就像这样子,是以空性心为中心,来显示其所借缘出生的蕴处界及诸法等法的空相,都摄归于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空性心,于是蕴处界及诸法等法的空相也就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了。除此以外,第二转还提到非心心、无心相心等名存在,这表示在第二转中,心有很多不同的名称,都是指同一个心,只是在不同的修行阶位有不同的名称。
  在第三转中,主要的经典以《楞伽经》《楞严经》《解深密经》《大般涅槃经》《胜鬘经》等经为主,譬如在《胜鬘经》就有提到如来藏、法界藏、法身藏、出世间上上藏、自性清净藏如下:【“世尊!如来藏者是法界藏、法身藏、出世间上上藏、自性清净藏;此性清净如来藏,而客尘烦恼、上烦恼所染,不思议如来境界。何以故?刹那善心非烦恼所染,刹那不善心亦非烦恼所染;烦恼不触心,心不触烦恼;云何不触法而能得染心?世尊!然有烦恼,有烦恼染心;自性清净心而有染者,难可了知,唯佛世尊实眼实智,为法根本,为通达法,为正法依,如实知见。”胜鬘夫人说是难解之法问于佛时,佛即随喜:“如是!如是!自性清净心而有染污,难可了知。有二法难可了知:谓自性清净心难可了知,彼心为烦恼所染亦难了知。如此二法,汝及成就大法菩萨摩诃萨乃能听受,诸余声闻唯信佛语。”】胜鬘夫人已经表示了两个重点:第一个重点,说明了一切有情真心如来藏是世出世间一切法的根本,也是法身等名。第二个重点,一切有情的真心如来藏自性清净,祂不接触烦恼、烦恼也不接触祂,所以自性清净心而有染污。
  首先谈第一个重点,一切有情真心如来藏是世出世间一切法的根本,也是法身等名。胜鬘夫人已经很清楚告诉大众:真实存在有一个心,名为法界藏、法身藏、如来藏等名,祂是世间法、出世间法、世出世间法的根本,众生所有见闻觉知的一切法,无不从祂而出生;所以这个法界藏、法身藏、如来藏等名的心,是指同一个心,也是一切法的根本。如果不是这个法界藏、法身藏、如来藏等名的心,不仅有情不能成其为有情,也不会有一切有情在世间生活所依止的山河大地器世间了。
  接下来谈第二个重点,一切有情的真心如来藏自性清净,祂不接触烦恼、烦恼也不接触祂,所以自性清净心而有染污。为什么?如来藏本身于一切法,包括七转识所生的烦恼等在内,都无所得,所以自性清净。然而如来藏所生的七转识,于诸法有贪染厌憎的现象出现,于是七转识就有染污,都含藏在如来藏里,于是自性清净心就有染污;所以行者才要历缘对境,来汰换染污的种子得以清净。然而这样的道理真的很难让人相信,所以 世尊则随喜赞叹胜鬘夫人的说法:“说得好啊!说得好啊!自性清净心而有染污的说法,真的是很难让人相信。有二种法很难让众生相信:那就是自性清净心,以及自性清净心含藏了七转识染污的种子而有染污。这二种法,是胜鬘夫人及成就大法菩萨摩诃萨听了而能相信;其余的声闻人,则是相信佛语的开示,才知道自性清净心而有染污。”世尊已经很清楚开示:这个自性清净心而有染污,于一切有情皆有,但是凡夫、外道等人根本不知道自性清净心而有染污的道理;声闻及凡夫菩萨唯有听闻佛的开示以后才会知道,以及亲证自性清净心而有染污的菩萨们能够现前观察到,乃至于证悟的菩萨将染污种子汰换清净而成为究竟清净的无垢识。针对第三个重点,我们作个简单结论如下:佛在三次转所开示的心,有很多不同的名称,都是指同一个心,只是在不同的修行阶位有不同的名称。
  最后,针对整个子题作个简单结论如下:《心经》的真义,是指凡夫菩萨透过参禅的方法,悟了这个无所得心。当证悟的菩萨现前观察这个无所得的心,真的是迥无一法而没有任何智慧及所得的境界,所以《心经》才会开示“无智亦无得”。唐朝的 玄奘菩萨乃是地上菩萨再来,当然也是悟了《心经》所开示的无所得心。这无所得心,佛在三次转当中有很多名称,都是指同一个心,只是在不同的修行阶位有不同的名称而已。如果有人不知道这个道理,以此来评论 玄奘菩萨不是悟了《心经》所开示的无所得心等等,不仅显示他的佛法知见非常浅薄,而且也成就诽谤贤圣的重罪,未来所要受的果报非轻啊!犹待他继续深入经典,未来才能发起正知正见,未来才有可能悟了《心经》所开示的无所得的心,未来才有可能成为《心经》所开示的“观自在菩萨”。
  说到这里,时间已经到了,今天就讲到这里。敬请各位菩萨下次继续收看!
  阿弥陀佛!
 
标签: 佛法影音
 
更多>同类 佛法影音

推荐图文
推荐 佛法影音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