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如来藏  三摩地  陀罗尼  佛菩萨  布施  明心  心经  第一  过年  正洁老师 

第069集 第八识非种子集合体

   日期:2024-06-14    
正墩老师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收看由佛教正觉同修会为各位准备的电视弘法节目:“三乘菩提之相似佛法”系列佛法讲座。
  针对有网友提出《摄大乘论本》:【心体第三,若离阿赖耶识,无别可得。是故成就阿赖耶识以为心体,由此为种子,意及识转。何因缘故亦说名心?由种种法熏习种子所积集故。复次,何故声闻乘中不说此心名阿赖耶识,名阿陀那识?由此深细境所摄故。所以者何?由诸声闻,不于一切境智处转,是故于彼,虽离此说,然智得成,解脱成就,故不为说。若诸菩萨,定于一切境智处转,是故为说。若离此智,不易证得一切智智。】(《摄大乘论本》卷上)一段论文来说明“离阿赖耶识,无别可得;若离此智,得无上菩提无有是处,不能成佛,所以佛为菩萨说阿赖耶识”的正理时,有琅琊阁同流者,化名南伽他,也针对这样的说法提出了他反对的批评。
  其中对《摄大乘论本》的论文说 “亦说名心,由种种法熏习种子所积集故”有严重错误的解释,他说:【此处所言心体,乃是‘亦说名心?由种种法熏习种子所积集’,即是熏习积集之所熏之体,并不是萧平实及其弟子们常常偷换概念所用的‘真心’之心体,因为真心是不可能受染污法熏习而积集的。】(〈南伽他师兄:1.辨析佛友“照世明灯”文【真见道是证第八识阿赖耶识的教证】之谬;2.正觉写手(包括萧平实)泼污水辩论必胜“三板斧伎俩”〉,琅琊阁。)作者言下之意是将第八识定义为由熏习种子所集合而成,而有心的自体,只是名言施设的假名为心。意思就是说,作者主张第八识是种子的集合体。但作者这样解释,即是直接否定了第八识心体的存在;而这样是错误的解释,正是当代释印顺等人的邪见,妄说阿赖耶识只是种子的聚合体、本识是七识的种子。因此这类的说法,都是不愿承认三乘菩提皆以八识论为宗旨的部派佛教的遗绪之六识论者,不愿接受佛法是以第八识为一切法所依的法界实相。
  琅琊阁及其同流者,受到释印顺邪见的毒害,却毫无自省。印顺基于部派佛教的六识论邪见,以致于无法将第八识有正确合理的法住法位,只能自我想象,主张阿赖耶识是种子的集合体,没有实体的存在,这样才能对自己的六识邪见自圆其说;但也因为主张了此种违背法界真实理的说法,便陷入了处处荒谬及自语相违的困境。如果参考《摄大乘论释》卷1,对这段论文的解释便可清楚:【熏习种子者,谓所熏成功能差别;所积集者,谓类积集其中。】此处以“类积集其中”一语来表示种种不同类别的种子会被收集在第八识心体之中,并非没有一个第八识心体。
  《成唯识论》中说明了第八识为何称作阿赖耶识名:【初能变识,大小乘教名阿赖耶,此识具有能藏、所藏、执藏义故。】(《成唯识论》卷2)又说:【或名阿赖耶,摄藏一切杂染品法,令不失故;我见爱等执藏,以为自内我故。】(《成唯识论》卷3)意思是说,阿赖耶识具有三种体性。“能藏”的意思是说,第八识阿赖耶识心体具有能积藏法种的功能体性,这也显示阿赖耶识心体,祂是常住不变的。“所藏”的意思,是指第八识所含藏的种子。“执藏”的意思,是指一切有情若在凡夫位或仍在有学位时的修行者,阿赖耶识会摄藏一切烦恼杂染法的种子,令不遗失。这是尚未解脱生死的有情,因为有令后有分段生死的我执烦恼;这种烦恼就是因为凡夫位的第七识——染污末那的执着性,欢喜第八识的功能性,并把第八识当成祂自己所有,视为内自我而执着贪爱;这种我爱、我执的烦恼种子被第八识所收藏,所以叫作我爱执藏。由能藏、所藏、执藏的体性来看,第八识有独立于其他法的作用,显然祂是有独立自体性的心体,并非没有心体。
  并且《成唯识论》论文随后更明白地说,第八识的功能有“执持种子及诸色根令不坏故”(《成唯识论》卷3)。执持种子是说,第八识能执持种子,令不散失,正是显示第一能变识的第八识心具有能藏之体性;而被收藏的种子,就是第一能变识的另一个意义——所藏。“诸色根令不坏”,也是因为第八识能执持种子,所以可以令种子流注现行,所以一切法包括五色根等功能便可以继续维持运作而不会变坏。但如作者所言,第八识只是种子的集合体,这样就表示:第八识并没有自己的体性,只是由种子聚集起来而显示祂的存在;如此,第八识如何能集藏种子?若有集藏种子的自性,显然有祂的自体性存在。
  若第八识只是种子的集合体,非如论中所说的真实义,则能藏、所藏义则无法解释,将变成能藏义即是所藏义,所藏义即是能藏义,成为能藏、所藏的错乱。因为只有种子而无第八识心体的缘故,却要同时有能藏、所藏的作用。而“第八识是种子的集合体”这样的说法,也可以说即是否定能藏、所藏义,因为无心体则无能藏心义;无能藏的心,何来被心体所藏的种子义?且此处更有另一个问题,若无第八识心体,种子借何力能聚集一起?又虽种子无色无相,故不能说有方所,但种子既说聚集于一起,那究竟种子会积集于何处呢?所以这种说法,会变成种子聚集之处方称为第八识,而非有第八识能将种子积集。种子聚集后,又借如何之力能得以流注现行?不可说是借由种子与种子之间之力,能令诸种子积集一起流注现行无误。因为诸法种子即是唯有诸法本身各别的功能差别,业种也只有所曾造作各个善恶业的异熟果的功能差别,不论是诸法的种子、善恶业种的本身,并无此令种子现行之功能;更何况都只是种子,并非现行的法,如何能有诸多令种子聚集、现行等的现行法的作用?
  唯有第八识七种性自性之集性自性,故能有积集有情生死业种的体性,并且当因缘成熟时,先前积集在第八识的业种就能够成熟果报;但这个会导致有情在三界有生死苦的业种,是因为有情有无明烦恼,使得七转识造作种种不如理身口意杂染业的邪行,而令感生后有分段生死杂染业种含藏在第八识如来藏里,第八识积集了这些未来三界有的苦种,因而不断地在三界轮回生死而无法出离。这种由阿赖耶识对于惑业苦种的能取性之集性自性,这是阿赖耶识的集性自性。由阿赖耶识有集性自性,有别于其他法,其余的任何一个法也都没有集性自性,因此证明的确有阿赖耶识的心体存在,阿赖耶识并非种子的集合体。
  作者又说:【论中所言离阿赖耶识无别可得,这是从种子熏习义来说的。菩萨修行必须明了一切种子熏习义,所以佛才为菩萨而说。】作者以《摄大乘论本》中“离阿赖耶识,无别可得”句,自己错误解释说这是“从种子熏习义来说”。我们来看看 无着菩萨《摄大乘论本》的原文是怎么说的:【心体第三,若离阿赖耶识,无别可得。是故成就阿赖耶识以为心体,由此为种子,意及识转。何因缘故亦说名心?由种种法熏习种子所积集故。】显然这里并不是说种子熏习义,而是说第八识的心体义;若离阿赖耶识心体,没有其他法有如此积集种子的心的功能。因为这段论文的最后面说阿赖耶识也可以称作为心,那是因为心乃是由种种法熏习种子所积集的缘故。但 无着菩萨又在此心义之前先说了心体,是为了防止有人误会,恐怕有人像印顺及琅琊阁等人会刻意扭曲,曲解了种子积集的心义,否定了能积集种子的心,直接曲解成为心义是种子集合体;所以特别强调这个心义是要有心体才能够成就阿赖耶,强调要有第八识的心体,才能因为阿赖耶识性的能藏、执藏作用,将种种我爱、我执熏习的杂染种子被积集在阿赖耶识心体当中。由第八识心体,这些心体所藏种子流注现行,使得意根及六识等法运转。
  所以作者在此处如此错谬的解读,不是无知错解了论文的原意,要不然就是刻意隐藏原意,含糊地以“从种子熏习义来说”一语,解释所谓原论文中“若离阿赖耶识,无别可得”的意思,但论文中此处无种子熏习义啊!作者对原论文的前后文句却不同时引用,也不说明,完全忽略了原文的阿赖耶识有心体义及心义宗旨,一味强调这里所说的熏习义。但这段论文的开宗明义,就是直接说心体,以此心体,才能够成就心义;有阿赖耶识的心体,才能够成就阿赖耶性的能藏、所藏、执藏义,这样才能积集种子的心义。若不是阿赖耶识的心体,是没有这样执藏种子的心义。此处还要注意的是,无着菩萨不但是将心体义特别先于心义提示出来,且在心体义的解说当中,除了点出了种子积集的心义,心体义也包含了有令诸法种子,包括意根与六识等种种法,能从心体中所含藏的种子流注现行功能。也就是说,虽然心义大多只说明了积集种子的部分,但完整的心义是应当要包括心体义,否则不能成就积集种子的心义。并且既先有积集种子的作用,也必须能令所积集的种子可以保存,不会令其坏失的作用,也必须有能令这些种子现行的作用;这些都是心体的功能,归属于心体义,也就是积集种子功能的心义,不能说和这些种子相关的其他作用毫无关连,不能说与心体无关。
  此处除了先前说第八识七种性自性中的集性自性,就是第八识有积集种种种子的心义;而第八识七种性自性中的因性自性,也说明第八识是一切法的出生之因,这包括了第八识所积集的种子,能令这些种子现行的亲生自果的功能。而单独的种子,或者一群种子同类集合在一起,或者一群异类种子集合在一起,都不能有这样使种子现行的功能。第八识的因性自性是说一切法的因性,一切法如蕴处界及诸法等法都是从唯一之因,借种种缘而出生;五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诸法、种子、业、果报、身行、口行、意行、三乘菩提等等,都是以真如为因而有,不能外于第八识如来藏而有蕴处界,乃至三行、三乘菩提等一切法的存在。如诸法种子,不论是蕴处界自类本有的种子,或者因熏习而有始起的种子,包括惑业苦种、清净种等,都含藏在第八识里面,未来如果因缘成熟时,就得以现起让众生受诸果报;所以一切种子、一切果报,均不能外于第八识如来藏而有。又如三乘菩提的证得,也是依第八识所显清净涅盘性的真如无为法,也不能离开第八识而有。
  由此更可以由第八识实具诸多功能,是确确实实的有自性的心体,来证明第八识如来藏心的真实,非能诽谤说第八识是种子的集合。从《宗镜录》卷50所解释的心义,提到了心有持种、生起现行的功能,所以第八识能受熏持种,也可因此称作是“心”:【第八或名为心者,由种种法积集种子,故名为心。虽受熏持种,积集集起义得名心者,唯自证分也。喻如仓库能藏诸物,能持一切种子故,后令种子生起现行,与种子为依持、生起二因也。即知第八受熏持种,得名心也。因中持新旧种子,故名为心。果位持旧种一切无漏种子,故名心也。此亦名持种心。】并且既然第八识阿赖耶识有能藏、所藏、执藏三种功能不停运作,并不是没有功能,从第八识有功能作用的这一点也可以证明第八识是现行的识,是现行识,而非只有非现行法的种子。种子是法的功能差别,不是现行的法,因此种子并没有任何作用,更不能说第八识是种子的集合体。因为若只有种子,而无其他的法,表示这个种子的集合体只是种子,而没有任何现行法,如何能有能藏、所藏、执藏三种的功能呢?
  这样的心体义,强调了第八识确实有其自在独立的体性,并不能因为否定第八识心体,所以便扭曲积集种子的心义是与心体无关,于是创造了一个第八识是种子的集合体的幻想。心体的功能在《成唯识论》中有进一步的说明,更证明第八识是真实的法,并且是一切法的所依止:【此第八识自性微细,故以作用而显示之。颂中初半,显第八识为因缘用,后半显与流转还灭作依持用。界是因义,即种子识;无始时来,展转相续亲生诸法,故名为因。依是缘义,即执持识;无始时来与一切法等为依止,故名为缘。谓能执持诸种子故,与现行法为所依故,即变为彼,及为彼依。变为彼者,谓变为器及有根身;为彼依者,谓与转识作所依止。以能执受五色根故,眼等五识依之而转。又与末那为依止故,第六意识依之而转。末那、意识,转识摄故,如眼等识依俱有根;第八理应是识性故,亦以第七为俱有依,是谓此识为因缘用。】(《成唯识论》卷3)
  由于时间的关系,这一集解说到此。
  阿弥陀佛!
 
标签: 佛法影音
 
更多>同类 佛法影音

推荐图文
推荐 佛法影音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