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如来藏  三摩地  陀罗尼  佛菩萨  布施  明心  心经  第一  过年  正洁老师 

第053集 我慢、增上慢故,不信阿罗汉不是佛

   日期:2024-06-14    
正源老师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收看正觉教团“三乘菩提之法华经讲义”视频弘法节目。
  在上一集节目中,我们说到修六念同时也是在修忍,因此修习六念也称为修“六念忍”。而法华会中,释迦世尊即将开演《妙法莲华经》时,当场竟然就有“罪根深重及增上慢,未得谓得、未证谓证”的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五千人退席;因为他们都认定“阿罗汉就是佛,佛就是阿罗汉”,不能接受还有阿罗汉所未知、未证的诸佛智慧和证量。而这五千退席的四众弟子之所以不信、不能接受、不能安忍于“阿罗汉不是佛”的根本原因,世尊说:【比丘比丘尼,有怀增上慢;优婆塞我慢,优婆夷不信。】(《妙法莲华经》卷1)就在于他们都怀著增上慢,都还有我慢。
  世尊说这些人是增上慢和我慢。弥勒菩萨在根本论《瑜伽师地论》中定义说:【妄观诸行为我、我所,令心高举,故名我慢。于其殊胜所证法中,未得谓得,令心高举,名增上慢。】(《瑜伽师地论》卷89)先来说说我慢。弥勒菩萨定义我慢是“妄观诸行为我、我所,令心高举”,就是专指虚妄认知身口意行为我、我所;因为三界一切众生显现的身口意行,不离色受想行识五阴的全部或部分,因此也可以说我慢就是虚妄认知五阴为我、我所,因而哪怕是对五阴只有极微细的执著,都是有我慢。譬如 释迦世尊在《中阿含经》开示:【复次,阿难!有五盛阴:色盛阴,觉、想、行、识盛阴。谓比丘如是观兴衰:是色,是色习,是色灭;是觉、想、行、识,是识,是识习,是识灭。若此五盛阴有我慢者,彼即灭也。阿难!若有比丘如是观时,则知五阴中我慢已灭,是谓正知。】(《中阿含经》卷49)是说观五阴兴衰,而于五盛阴有我慢;因为五阴就是具体的我,这正是因我起慢,是对自己五阴所摄的法,不是面对他人而生起的慢。这就很清楚说明,我慢的内容就是对自己的存在仍有喜乐,也就是因我起慢的意思;是纯粹对自己的存在有所喜乐,不是面对别人时生起的由分别比较而生的慢,更不是面对别人时明明知道自己不如别人而又在心中生起的过慢,就是有过失的慢。
  因此,如来所说的我慢,是因自我的存在而觉得喜乐,因自我很聪明而觉得喜乐,因自我能常住不断而觉得喜乐,这才是 如来说的我慢。简单说,就是“因我的存在而觉得喜乐”,这是包括了色阴自我和觉知心自我,也包含了识阴我所;也就是说,包括识阴的心所法受、想,以及识阴借心所法而运行出来的一切心行的过程,只要这些继续存在而于心中觉得有所喜乐或觉得自在,都属于我慢的内容。假使对自我的存在仍有喜乐的作意,就成为我慢相;有我慢相存在,舍报之后就无法不生起中阴身,就会再度受生入胎或受生于欲界或色界天;或者虽无中阴身,却一定会因无色界定的缘故而受生到无色界去,绝对无法脱离三界生死苦;这都是由于喜乐有自己存在著,这就是我慢相的功能。
  所以,我慢是极为微细的烦恼;平实导师也曾说:声闻菩提证阿罗汉果所应断的五上分结中,最难断的就是这个我慢。例如,导师在《胜鬘经讲记》中开示:【三果取证完毕了,接著就是要断五上分结了。可是五上分结很微细,五上分结中的其余四个结就不谈它,因为那些诸位都很容易懂,可是其中一个最难断的就是我慢,我慢就是因我起慢,不是与人比较而生的慢心。譬如说,小孩子出生后二十几天、三十几天,他的眼睛已经可以看得出父亲、母亲等等,当他可以了知父母时,他的我慢就差不多已经百分之百现起了,因为他已经有你、我的分别了,有一个与别的有情相对的自己存在;喜乐有自己存在,就已经是我慢了。当他觉得自己的生存是很重要的,那就已经是我慢了,这个其实是最难断的。如果这个我慢断了,你去观察自己的五上分结时,将会发觉其余四个结已经都不在了,那就是四果人了,成为慧解脱了。】(《胜鬘经讲记》第三辑,正智出版社,页18-19。)
  甚至因此,导师说:【甚至于觉得自己现在已证得三果解脱而很欢喜,误以为是已证四果,也是我慢,这是稍微细一点了;这都是对自我存在而有喜乐,就是我慢了;仍然是因我而起慢,不是相对别人而起慢。若是住于非想非非想定中,只剩下已不生起自己是否继续存在的认知的觉知心,入定前不愿将定中的这个最细意识觉知心灭除,正是三界中最微细的我慢,因此就无法实证灭尽定。】(《胜鬘经讲记》第二辑,正智出版社,页244-245。)这个时候这个三果人就无法成为俱解脱阿罗汉,虽然他四禅八定、甚至五神通都具足,有漏已尽,却仍然不能像未具足四禅八定、五神通的慧解脱阿罗汉一样,于舍寿时就能出离三界生死;因为这个三果人还有无明漏。导师在《法华经讲义》就解释说:【所以乃至证得八解脱以及部分已证得灭尽定的人,都还要再修不放逸行,因为他们还有无明漏未断。那无明漏是指什么呢?是喜爱于非想非非想定中的觉知心继续存在,在《阿含经》中 世尊说这叫作我慢。】(《法华经讲义》第一辑,正智出版社,页100。)
  这说明了我慢很难觉察,当然也就容易被误会乃至不信。很难觉察是说:正如前面所引 平实导师的开示,三果人都很难发觉到这个我慢的存在,所以他无法成为四果阿罗汉,无法取受现般涅槃,除非有人为他开导我慢的真实意涵。等而下之,一般世间人在下意识中,也就是意根自住的作意中,常常因为自我的存在而存有极微细的洋洋得意,这种心态是很难被世人发觉的。不但世人无法发觉,乃至所谓的大修行人、哲学家也不知道这种慢的存在;像西方哲学中的笛卡儿主张“我思故我在”,正是基于我见而混合了我慢的具体事例。
  而误会则是说:不能深入于就整体佛法闻思修,而不具佛法正知见的人,总是误以为对别人生起比较而分高下,自觉比别人高出一等,就是我慢。像很多人都说:“唉呀!你这个人,我慢深重。”这其实讲错了,那种要叫作“慢心”深重,只是一般说“憍慢”的慢,而不是“我慢”。
  至于不信则是说:不能信受 如来及诸大菩萨开示:虚妄认知五阴为我、我所,乃至对五阴的极微细执著,都是我慢相。例如《杂阿含经》卷2有一段经文,叙述了 世尊与弟子间的问答,就记载了这样的情况:【比丘白佛:“善哉所说,欢喜随喜。更有所问:世尊!云何得无‘我慢’?”佛告比丘:“多闻圣弟子,不于色见我、异我、相在;不于受、想、行、识见我、异我、相在。”比丘白佛:“善哉所说,更有所问:何所知、何所见,尽、得漏尽?”佛告比丘:“诸所有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非我、不异我、不相在。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比丘!如是知,如是见,疾得漏尽。”尔时会中复有异比丘,钝根无知,在无明壳,起恶邪见而作是念:“若无我者,作无我业,于未来世,谁当受报?”】就是对于弟子请问“该如何断除我慢”这个问题时,世尊回答说:“就是不能虚妄认知色、受、想、行、识五阴为永不坏灭的真实我;也不能远离五阴、不能离开五阴去寻觅真实不坏的我;又,虽然真实我不离五阴,但也不要以为真实我与五阴是混同为一不可区分。”弟子又再提问:“该怎么样认知,以怎么样的见解,才能证得欲漏、有漏、无明漏这三漏都已断尽的解脱涅槃?”世尊回答说:“就是对于所有的五阴,不论是在过去、未来、现在,不论在内、在外,也不论粗细、美丑、远近,必须确认这一切的五阴和真实不坏的我之间,有著非我、不异我、不相在的关系;这样断除了更微细的我慢之后,就能快速证得断尽诸漏的涅槃解脱。”
  这里 释迦如来已经明确告诉弟子有一个真实不坏我,是与五阴有著“五阴非我、不异我、不相在”的关系;但是还是有钝根无知的异比丘、愚比丘,被无明壳所笼罩,生起了恶邪见,当场就起了怀疑:如果五阴的一一阴都不是真实我,那就找不到真我了,那一切所行而造作的善恶业就没有一个可以归属的我,未来世又有谁会去受报呢?显示出即使 世尊在世的时候,也还是有一些比丘,往往闻法之后随即就会产生异见而生异忍、异修、异行;当时的这种比丘,在佛教僧团之中被称为异比丘,表示在当时的佛门中往往有这种不与众比丘正见相同的这些人。这些人我慢具足,对于 如来宣说“阿罗汉仍不是佛”时,也一定会大大的怀疑,不能信受;所以当 世尊准备开讲更胜妙的《妙法莲华经》时,更是不能安忍,因而当场就退席,这种情况也就不是难以理解的事了!
  然而欢喜自我存在的我慢,发展到修行以后,就进一步产生了增上慢。增上慢是什么呢?在《阿毘达磨品类足论》中有一段论文说:【增上慢者,于所未得上胜证法,谓我已得;于所未至上胜证法,谓我已至;于所未触上胜证法,谓我已触;于所未证上胜证法,谓我已证;由此正慢、已慢、当慢,心高举、心恃蔑。】(《阿毘达磨品类足论》卷1)这里未得、未至、未触、未证的上胜证法,就是前面《瑜伽师地论》说的“殊胜所证法”。以较为广泛的分类来说,增上慢有两类:一种是世间法里的增上慢,另一种是出世间法的增上慢。世间法中的增上慢叫作“未得谓得”,譬如在禅定上的虚妄夸口,实际并未证得某个禅定境界,却向人夸口宣说已证得,这就是未得谓得的增上慢。
  至于出世间法中的增上慢叫作“未证言证”,就是二乘菩提和大乘菩提中,不论是二乘的四向四果,或者大乘的菩萨五十二阶位乃至究竟的佛位实证上面。平实导师说:【真正的“增上慢”,主要是二乘菩提的未证言证,以及大乘菩提的未证言证;或者进而夸大其辞,没有证而自称他证得,然后再往上高推。】(《法华经讲义》第二十五辑,正智出版社,页231-232。)导师强调:【“增上慢”最主要的还是在大乘法上,因为二乘的增上慢,虽然罪责很重,但是比起大乘法的增上慢来,又不算什么了,相形之下显得渺小了。所以大乘法上的增上慢要很小心面对,因为证真如的事,到底是有证或没证,这是一个很严肃的事,这会成为很大的增上慢。如果没有证,夸口说有证,那就是增上慢。】(《法华经讲义》第二十五辑,正智出版社,页233。)因为这是严重违犯菩萨十重戒中的大妄语业果,必定下堕地狱。
  而前面《法华经》经文中,释迦世尊还评断那些退席的比丘、比丘尼说:【是诸比丘、比丘尼自谓已得阿罗汉,是最后身,究竟涅槃,便不复志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当知此辈皆是增上慢人。所以者何?若有比丘实得阿罗汉,若不信此法,无有是处;】(《妙法莲华经》卷1)既然已经是“实得阿罗汉果”,就二乘菩提来说是“应证已证”,不是未证言证,可为何这里 世尊还是要说他是增上慢人?平实导师在《法华经讲义》第二十五辑最后总结“法华大意”的时候解释说:【没有不信第八识的阿罗汉,但是有不信《法华经》的阿罗汉,不信《法华经》的人并不完全是凡夫僧。这就是说,声闻人证得阿罗汉果而不肯回心于大乘法中,他在佛菩提道中,仍然要被称为“增上慢人”。】(《法华经讲义》第二十五辑,正智出版社,页282。)因为在法华会上,已经证得声闻漏尽阿罗汉的阿若憍陈如等四众弟子,对于 如来开示:“佛所得法甚深难解,有所言说意趣难知,一切声闻、辟支佛所不能及。”都还难以理解,因而心中想著:“佛说一解脱义,我等亦得此法到于涅槃,而今不知是义所趣?”也就是说,仍然有为数不少的弟子,包括已证得阿罗汉果的在内,对于这些 佛所说的深法,心中都仍然有著怀疑。但是他们如果能于大乘佛菩提心中安忍,愿意接受“阿罗汉仍不是佛”,继续留下来听闻 如来开演法华妙义,进而回心大乘,这样的阿罗汉于众生的究竟解脱才有裨益;否则自以为已经究竟,一心只求自己解脱入涅槃,于佛法长久弘传及众生道业的增上,又有什么帮助呢?难怪 世尊仍要评断他们是“增上慢人”!
  这五集的“阿罗汉不是佛”单元,我们就探讨到这里。
  阿弥陀佛!
 
标签: 佛法影音
 
更多>同类 佛法影音

推荐图文
推荐 佛法影音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