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如来藏  三摩地  陀罗尼  佛菩萨  布施  明心  心经  第一  过年  正洁老师 

第057集 唯一佛乘(四)

   日期:2024-06-14    
正光老师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收看正觉教团所推出的弘法节目,这个主题名为“三乘菩提之法华经讲义”,主要是依据 平实导师所著的《法华经讲义》这本书来加以说明。今天继续前一集的子题“唯一佛乘”。
  接下来,佛又开示偈语如下:【我有方便力,开示三乘法;一切诸世尊,皆说一乘道。今此诸大众,皆应除疑惑;诸佛语无异,唯一无二乘。过去无数劫,无量灭度佛,百千万亿种,其数不可量。如是诸世尊,种种缘譬喻,无数方便力,演说诸法相。是诸世尊等,皆说一乘法,化无量众生,令入于佛道。又诸大圣主,知一切世间,天人群生类,深心之所欲,更以异方便,助显第一义。】(《妙法莲华经》卷1)
  语译如下:【我释迦牟尼佛有善巧方便的智慧力,来为大众开示三乘菩提的法义;过去、现在一切诸如来,都是在演说唯一佛乘的真实道理。如今在这个法会中的所有大众们,都已经消除了疑惑;诸佛所说的圣教终究不会有互相差异之处,永远都是唯一佛乘而没有二乘法可说。过去无数劫以来,无量无数已经灭度的诸佛,有百千万亿的种种名号,数目是不可计算、不可思量的。像这样的已经过去所有诸佛,在各种因缘之中巧设种种的譬喻,并且应用无量无数的善巧方便的智慧力,来演说诸法真实义的各种法相。过去的无数诸佛,同样都是演说唯一佛乘的妙法,来化度无量无数的众生,来教导这一些众生们同样进入佛菩提道中。而且过往诸佛等大圣主,了知一切三界世间的一切有情,以及各种不同种类的众生深心中,于法上修学时之所,并且还以许多种不同的方便施设作为帮助,来显示出第一义谛的真实理。】
  佛的开示可以得到两个重点:第一个重点,佛有善巧方便的智慧力,来为众生演说三乘菩提;第二个重点,佛演说的第一义谛到底是什么?首先谈第一个重点,佛有善巧方便的智慧力,来为众生演说三乘菩提。这可分为四点来加以说明:第一点,佛初成佛时,念诸众生迷网邪倒,难可教化,想要入涅槃;第二点,佛初转阿含时;第三点,佛二转般若时;第四点,佛三转唯识种智时。
  首先谈第一点,佛初成佛时,念诸众生迷网邪倒,难可教化,想要入涅槃。在《贤愚经》曾记载著:佛在摩竭国善胜道场刚成道时,观察此娑婆世界的众生为无明所遮覆,本身善根微薄,如果住世说法,众生难以教化而唐劳其功,所以不想度众生而想入涅槃。这时大梵天知道 佛之所念,于是来到人间,请 佛住世说法度众生,并叙述 佛往昔身为菩萨时,为了请法等六事而丧身舍命的因缘。随后 佛接受了大梵天的请求,不入无余涅槃而在世间说法来广度众生,于是前往波罗奈国鹿野苑,去度阿若憍陈如五比丘。在这里,有一件事必须探讨的是,那就是 佛为了度化众生,给了大梵天一个念头,这个念头就是要让大梵天来到人间请 佛住世。这告诉大众:一者,佛如果有所作为,根本不需要动口说明,只要给众生一个念头就好了,众生也知道这个念头到底是什么。所以 佛初成道时,给了大梵天一个念头;大梵天也知道这个念头到底是什么,于是来到人间,请 佛住世说法度众。二者,佛与大菩萨们来到人间度众生,其实都是在演一出无生大戏。这也是 佛的善巧方便的智慧力,其目的就是要让众生未来都可以证得第一义谛,乃至于最后成就佛道。
  接下来谈第二点,佛初转阿含时。当 佛决定在人间说法度众生,于是来到波罗奈国的鹿野苑,为阿若憍陈如等五人三次转四圣谛,也就是佛教界有名的三转十二行。佛初转四圣谛以后,憍陈如证得阿罗汉果,是为比丘僧团第一人,于是三宝出现于世间。当 佛开始转二转、三转四圣谛以后,其余的四人都证得阿罗汉果。也就是说,佛初转四圣谛时,主要是开示四圣谛的内容;二转四圣谛,则劝勉大众去修行;三转四圣谛,于证得四圣谛以后应该要如实转依。所以 佛进行四圣谛三转十二行,其实就是要对四圣谛加以释义、劝修及证转。因此 佛在阿含时说法十九年,叙述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及诸法等法,都是依他起而有的有生之法;既然是有生之法,未来必定会坏灭,所以是虚妄法,不是真实法。让佛弟子们能够勘破蕴处界及诸法等法虚妄,得以断除烦恼的现行,也就是断除了我见、我执、我所执的分段生死,得以证得初果,乃至于证得四果的阿罗汉。当圣弟子们证得四果的阿罗汉时,可以自己证明而说:“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更受有,知如真。”(《中阿含经》卷22)也就是声闻人自己可以证明而宣称他这一生已经是最后生了,本身有初禅以上的禅定来庄严,其所应修学的法已经究竟了,于舍寿后再也没有后有身出现了,这是千真万确的。
  佛在初转阿含时所开示的法义来看,无不是在说蕴处界及诸法等法的虚妄,让佛弟子们可以证得阿罗汉果,于舍寿时灭尽自己的蕴处界及诸法等法而入无余涅槃。又,圣弟子们也听闻 佛的开示,知道无余涅槃并不是断灭空,所以因内、因外无恐怖而入无余涅槃,独处于极寂静的境界中。从这里可以了知:无余涅槃并不是断灭空,还有一个无余涅槃的本际存在。正如 佛在《杂阿含经》卷10的开示:【于无始生死,无明所盖,爱结所系,长夜轮回,不知苦之本际。】这说明了阿罗汉灭尽自己的蕴处界及诸法等法以后,还有一个苦之本际存在,显然无余涅槃并不是断灭空。由此可知:佛于初转阿含时,由于二乘人不需要实证苦之本际,所以隐说有一个苦之本际存在;也就是 佛观察此界众生的心性怯弱而心量小、愿力小,畏惧久劫的生死苦,于是 佛用善巧方便的智慧力,特别从佛菩提道当中析出二乘解脱道的法,让急于解脱三界生死的定性二乘人修学,最后得以证得阿罗汉果而入无余涅槃。
  接下来谈第三点,佛二转般若时。当二乘人证得阿罗汉果可以解脱三界生死以后,佛观察圣弟子证悟的因缘成熟了,不仅开始宣讲般若经系,而且也旁开教外别传的法,让本质是菩萨而示现声闻相的圣弟子们证悟而恢复菩萨的身分,以此来进修别相智。然而,别相智包括了非安立谛三品心的智慧,那就是第十住位满心的内遣有情假缘智、第十行位满心的内遣诸法假缘智,以及第十回向位满心的遍遣一切有情诸法假缘智。正如 玄奘菩萨在《成唯识论》卷9的开示:【观非安立谛,有三品心:一、内遣有情假缘智,能除软品分别随眠;二、内遣诸法假缘智,能除中品分别随眠;三、遍遣一切有情诸法假缘智,能除一切分别随眠。】也就是说,菩萨证悟实相印以后,有了总相智,然后以总相智为基础来修行,一直到第十回向位满心为止,来现观蕴处界及诸法等法都是以实相印为依止,都是实相印的局部体性,与实相印非一非异,以此来圆满别相智。这个别相智包括了三种智慧在内,那就是内遣有情假缘智、内遣诸法假缘智、遍遣一切有情诸法假缘智。
  待菩萨圆满了别相智以后,如果这位菩萨已经证得阿罗汉果,则不需要进行安立谛的大乘四圣谛十六品心的观行。如果这位菩萨还没有证得阿罗汉果,则需要进行安立谛的大乘四圣谛十六品心的观行,以此来断除五上分结而成就阿罗汉果。随后,这位菩萨在佛前发十大愿,以及发愿后的增上意乐清净,也就是菩萨对于未来无穷无尽利乐有情的种种辛苦,譬如对于接受无穷无尽的人间生老病死苦等苦,生起了愿意领受的意愿,才能使他对十大愿的意乐极为增上而为清净无疑。此外,菩萨已成就阿罗汉果,有能力入无余涅槃,可是菩萨依著所发的十大愿及增上意乐清净的功德而不愿意入无余涅槃,故意生起了一分思惑润未来生——名为起惑润生——才能转入初地。由此可知,佛在二转般若时,为了让圣弟子们成为菩萨,不仅宣说二转的般若经系,而且让圣弟子们证悟实相印而恢复菩萨的身分;不仅如此,还让菩萨们能够圆满别相智,乃至于愿意发十大愿及其增上意乐清净。这都是 佛的善巧方便的智慧力,才能达到的。
  接下来谈第四点,佛三转的唯识种智时。当菩萨成为地上阶位的菩萨时,已有初分的无生法忍智,因此对于实相印祂有什么内涵、有什么体性——譬如五法、三自性、七种性自性、七种第一义、二种无我等——佛很详细地开示,让菩萨们一一去亲证,最后菩萨得以断除分段生死的习气种子随眠,以及变易生死的随眠,得以成就四智圆明的究竟佛,然后依著初地前所发的十大愿,继续利乐有情无有穷尽。从 佛三次转的过程来看,佛观察娑婆世界的众生需要三次转才能成就,所以先说蕴处界及诸法等法虚妄的阿含解脱道;待圣弟子们有能力解脱三界生死以后,则宣说二转的般若时,让菩萨们不仅能够证悟,而且让菩萨们圆满别相智,得以转入地上菩萨阶位;待菩萨转入地上阶位以后,佛则宣说三转的唯识种智,让菩萨们一一去亲证,最后圆满佛道。所以说,佛三次转,是 佛有善巧方便的智慧力,施设二主要道,让菩萨们可以圆满证得,乃至于最后成就佛道;这不仅证成了二乘解脱道只是 佛的方便施设,而且也证成了 佛的本怀,是以唯一佛乘来为众生说法,无有余乘若二若三。
  接下来谈第二个重点,佛演说的第一义谛到底是什么?这个第一义谛,是为所有的佛弟子们所应亲证的目标,只要亲证了,不仅入菩萨僧数中,而且菩萨悟后起修及恭读经典的时候,就能渐渐通达 佛在经中所要表达的意旨是什么。那么什么是第一义谛呢?那就是 佛在初转〔阿含时〕所开示的本际、如、我等名;在二转般若时所开示的无所住心、无所得心、非心心、不念心等名;在三转唯识种智时所开示的阿赖耶识、种子识、异熟识、无垢识等名。由此证明:实相印有多种名称,都是指同一个心,只是在不同修行阶位所施设不同的名相而已。这个实相印祂能借缘出生了蕴处界及诸法等法,与蕴处界及诸法等法和合运作。因此定性二乘人只要观察蕴处界及诸法等法虚妄,不再执以为实,就能断结、证初果,乃至于证得四果。因此定性的二乘人只要把蕴处界及诸法等法灭尽,剩下的就是实相印独处于极寂静的境界中,再也没有所谓的阿罗汉出现于世间了。
  菩萨则不然,不会如二乘人以现观蕴处界等法为标的,而是去寻找、去亲证实相印,因为他知道实相印与虚妄的蕴处界及诸法等法和合运作。所以菩萨透过参禅的方式去寻找,于因缘成熟时,一念相应慧而亲证了这个实相印。然后菩萨从亲证实相印的立场,来观待蕴处界及诸法等法都是虚妄的,唯有实相印才是真实的,于是发起了极少分的法身德、般若德及解脱德。所谓的法身德,是指菩萨亲证实相印所发起的功德;所谓的般若德,是指菩萨亲证实相印所发起的智慧功德;所谓的解脱德,是指菩萨断结、证果所发起的解脱生死的功德。其中解脱德是三乘所共证,但是还有一些差异,解脱德的究竟地唯有佛地才能究竟证得;也就是佛分别断除烦恼障现行、习气种子随眠,以及所知障的随眠,二乘人只断除了烦恼障的现行而已,显然二乘人与佛地的解脱德有很大的差异。三乘所不共证的部分,那就是法身德及般若德。从这里可以证明:一者,二乘人是不证实相印的,因为他们只要能够断结、证四果,于舍寿时愿意自我消失、愿意灭尽自己的蕴处界及诸法等法,就可以入无余涅槃。所以说《六祖坛经》的惠能法师才会说:二乘人是用将灭止生的方法来断结、证果、入无余涅槃,不像菩萨是以亲证实相印为标的,而且是永不入无余涅槃,依著 佛所施设的菩萨五十二阶位次第去修行,直到成佛为止。二者,佛断尽所知障及烦恼障;二乘的阿罗汉仅断除烦恼障的现行,不仅没有断除烦恼障的习气种子随眠,而且也没有断除所知障的随眠,显然二乘的解脱德并没有究竟。所以说,佛可以是阿罗汉,阿罗汉不是佛。
  综合上面所说总结如下:佛观察众生的根性等方面来为众生说法,由于娑婆世界的众生不适合一开始宣说唯一佛乘,所以 佛才会将唯一佛乘的法,特别析出二乘解脱道的法,来教导二乘人断结、证果、入无余涅槃。待 佛的圣弟子们回小向大,佛就为菩萨们开示二转的般若经系,以及三转的唯识种智经系,这就是要让菩萨们未来都能够成就佛道;所以说,佛诞生人间,观察娑婆世界的众生的根性等,分别说三乘法,这也是 佛的善巧方便的智慧力。佛唯一的希望,就是让一切众生都能够成就佛道,未来都与祂一样无有差别,表示 佛于法无有悭贪;也因为如此,佛弟子们应该努力去弘法度众生,以此来报答佛恩。
  说到这里,时间已经到了,今天就讲到这里。敬请各位菩萨下次继续收看!
  阿弥陀佛!
 
标签: 佛法影音
 
更多>同类 佛法影音

推荐图文
推荐 佛法影音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