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如来藏  三摩地  陀罗尼  佛菩萨  布施  明心  心经  第一  过年  正洁老师 

第014集 亲证如来藏者必有一念相应慧

   日期:2022-09-12    
正源老师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继续收看《三乘菩提之相似佛法——重蹈灯下黑之琅琊阁》系列视频弘法节目。
在前一集节目中,我们以〈依法不依人的真义〉为题旨,探讨得到一个结论,就是琅琊阁们如果不是根本未曾亲证现观第八识如来藏,仅凭从像《成唯识论》等经论中找来的只字片語,就想像如来藏的恒常性;或者就是在 平实导师慈悲方便引导之下,虽然从认知上理解阿赖耶识的“性、相”,却因身上中了学术界六识论毒素,因此对于阿赖耶识确实存在的真如性,始终疑根未断,以致根本未进一步验证阿赖耶识的“体”,乃至亲见阿赖耶识的“用”;当然就只能玩文字游戏,去想像一个永远说不清楚的阿赖耶识“恒转相续”。他们全凭意识虚妄想像的阿赖耶识,最终难以说服自己信受,不免走回否定八识正理的六识论邪路;然后借着捏造种种不实的事相来诬蔑诽谤 平实导师,用以否定 导师所弘传的如来藏大乘正法,说是“依法不依人”,实质上却是具足的“依人不依法”。
而就在我们于2021年2月23日在〈照世明灯〉部落格上,贴出对同年月18日匿名留言者的回应文后,当天下午又有琅琊阁部众再以匿名提出一连串的质疑。我们这一系列视频弘法节目,既是为了辨正琅琊阁们的谬论,更为护念众多有心修学正确清净佛法的学人免被误导,不妨就延续上一集的说明,一并回覆其中的一些质难与疑问。
这位琅琊阁部众首先质问:“萧导师曾说过明心开悟是一念相应慧,若经过导师明说密意(送?),是否有一念相应慧的公(功) 德受用?”(〈照世明灯〉部落格匿名留言,2021年2月23日。)我们要回答这个问题,得首先说明什么是“一念相应慧”,这句话有二个心所法——“念”和“慧”,都是五位百法中的五别境心所法。先来说“念”,玄奘菩萨在《成唯识论》中说:【云何为念?于曾习境,令心明记不忘为性,定依为业。谓数忆持曾所受境,令不忘失,能引定故。】(《成唯识论》卷5)意思是说:念心所必须是对于现前的境界一再领受,让心分明记取不忘才能现起;所谓惺惺不昧,历历分明,念兹在兹,不暂忘失。
五别境心所法和意识全部相应,但是它有一定的运行顺序就是:欲、胜解、念、定、慧。就以留言者所提的“明心开悟”一事来说,对于明心开悟的境界要有念——能够分明记取而不混淆、不忘失之前,意识心除了触、作意、受、想、思五遍行心所法外,还必须先通过且具足“欲”和“胜解”二个心所法。就是学人首先必须对于“明心开悟”——亲证法界实相第八识如来藏一事,心中有希求、有,有一个想要亲证如来藏的作意,这就是“欲”。然后对于善知识慈悲引导,经过推论、思惟而加以理解及现观的如来藏阿赖耶识的“性、相”,要有胜解。胜解就是殊胜的理解,换句话说,能够对于所曾经历过的境界忆念不忘,一定是自己亲自经历之后,对那个过程有了胜解,之后才能够记住;如果不是亲自经历而是听来的,之后为人转述时就常常会颠三倒四;假使是亲自经历的就不会遗忘,不遗忘就能回想起来,而且能够说清楚,才说有“念”。简单说,有胜解时就会记住;如果没有胜解,只能用死背记住每一句话的每一个字;但是人脑记忆有限,用背的常常会忘记,也记不了多少,然后常常会背错;如果有胜解就不必死背,自然就能记住,就能知道那是什么道理,这时就有了念心所。
玄奘菩萨在《成唯识论》中还强调:【犹豫境,胜解全无;非审决心,亦无胜解。】(《成唯识论》卷5)古德解释时也说:【若半疑半信,若存若亡,名犹豫境,决无胜解;若虽印持,而无一刀两段审决之心,亦无胜解。】(《百法明门论纂》)这意思就是说:虽然经过善知识慈悲引导,得以思惟、理解第八识阿赖耶的“性、相”,但是学人心中如果半信半疑,就是有所犹豫,那是绝对生不起胜解的。乃至纵使能现观阿赖耶识如来藏的“性、相”,如果心中仍然不能详细审查决断而确定八识的正理,不能够一刀两段斩除六识论邪见,也还是没有胜解;没有胜解,对第八识如来藏就无法生起念心所,后面的定与慧心所更是无缘,又如何冀望能有“一念相应慧”?
对于亲自现观的如来藏阿赖耶识的“性、相”,意识心有胜解,能分明记取不遗忘了,但是要进而生起相应于般若实相的智慧,中间必须有定心所生起,就是要有一个心得决定的过程。因为有了念心所时,并不是就能够心得决定;有时他听懂了,思惟后也了解那个意思,所以记住了,可是心中也许觉得:“这好像跟我以前看过、听过,学术界大师们所说的都不一样,这能信吗?我还是得研究研究再确认。”因为心中六识论的毒素并未完全清除,只是善知识慈悲引导,让他能理解、现观如来藏阿赖耶识性、相,检查推论的过程觉得也没有矛盾;于是在善知识询问下就接受了,然而只是暂时接受,不是真正的接受。这时就不可能心得决定,没有心得决定就表示他心中没有这个定心所。所以,他会偏来偏去,一下想想那些所谓“大师”们讲的六识论,他觉得好像有道理,因为“自己能体会的就是五阴、六识,而萧导师引导现观的如来藏阿赖耶识似乎也不离意识境界,不离五阴”;等一下又想想“萧老师讲的这个第八识阿赖耶识与五阴、六识及第七识间的和合运作关系,推论起来好像也有道理”,又相信了!他就这样偏来偏去。可是一个是大乘非佛说的六识论,一个是以大乘法含摄二乘法的八识论,到底哪一个正确?他心中不得决定,这表示他没有“定心所”。
而之所以能理解、现观第八识如来藏的“性、相”了,却没有定心所,正是因为我们在前一集节目中强调的“没有转依”——没有转变原来得自六识论邪见对法界万法的认知;没有完全依止于这时理解、现观的真实又如如的真如心如来藏,接受祂才是真正法界实相、万法的根源。追究原因,都是因为对 导师及 导师引导而认知的真心如来藏不具清净信;特别是没有动中定力——未到地定——的功夫,无法进一步验证如来藏的“体”,乃至亲见如来藏的“用”;最后转依不成功,虽然被印证为“明心开悟”者,见地却是停滞于“推论、思惟、理解”的意识境界,自我否定而退转,尚属难免,更何况要能够生起般若实相智慧!
我们前面已经说过了,如果心中半信半疑,有所犹豫,不能审决,是不会有胜解的;到了这个定心所,信更加重要,必须伴随着能安忍——就是深心要接受、安住于这个实相的境界,否则心中杂乱躁动难以止息,肯定无法得定。正如《法华经》中的圣教“忍辱心决定” (《妙法莲华经》卷5),简单说,因忍法生起了,就能够心得决定。至于般若实相智慧生起的前提,更必须要对于所理解、现观的实相心如来藏,能忍、能接受,然后心得决定,无怀疑、无犹豫。这也就是大乘四加行中说的“见道应修证法智和类智,而法智生起之前一定要有法智忍,类智生起以前也一定要有类智忍”道理所在。像《成唯识论》说:【云何为慧?于所观境,简择为性,断疑为业。谓观得失俱非境中,由慧推求得决定故。】(《成唯识论》卷5)所以说,“因定生慧,慧从定发”,定与慧犹如车子的两轮,或者是鸟的双翼,是缺一不可的。
通过前面我们对于五别境心所法中这个五别境的运行过程的探讨之后,留言者所说:“萧导师曾说过明心开悟是一念相应慧,若经过导师明说密意,是否有一念相应慧的功德受用?”这个问题就不难回答。因为纵使经由 导师明说密意引导,而能认知乃至现观第八识如来藏的“性、相”,如果理解和现观的过程心中有胜解,分明记取不忘失,进而心得决定,就能安忍、能接受,转依成功,则大乘佛菩提道不可思议解脱的般若实相智慧油然而生;且随着进一步验证如来藏的“体”及亲见如来藏的“用”,智慧功德及解脱受用又一分一分深广;但最初都是由明心开悟的一念相应慧,而能亲自验证万法唯第八阿赖耶识所生所显的殊胜真义,入于大乘见道位。
然而,在这整个过程中,对于 平实导师及 导师所说所证的开悟明心标的——如来藏,以及由如来藏出生、显现世间、出世间和世出世间一切法的八识论正理,必须“深生胜解,深生净信”(《瑜伽师地论》卷29),这却是不能打折扣的前提条件。反之,我们由留言者提出的这一个问题也可以判断,他如果不是完全凭空想像明心开悟者对于法界实相的认知与现观,就是虽经 导师明说密意而知解如来藏的“性、相”,却始终心中犹豫,根本没有胜解;或者不能安忍信受,未能心得决定,自然无法生起般若实相智慧,才会有这样的一问。
说到这里,相信诸位观众已经能够明白:一念相应慧的功德受用,完全都是因为学人自己转依跟随 平实导师修学而自己参究亲证,或经 导师引导而理解及现观的阿赖耶识如来藏,心无犹豫、不怀疑,改变了原来对于法界万法实相的认知,因而自然生起的功德受用;完全是自己改变了自己的内相分,而不是被动地被 平实导师改变,当然没有会不会违背佛语的问题。其实这种自己改变自己内相分的情形,在世间法学习与经历的过程中,本来就会一直不断地发生,否则世间知见无以增长,人生经验也无法累积。在佛法二乘解脱道四圣谛、十二因缘出世间法的修学也是如此,更何况是大乘佛菩提世出世间不可思议解脱法道的修学,难道不是在闻、思、修、证、得的过程中,不断改变自己的内相分,才能不断地往上升进?这个道理是极为浅显易懂的,显然留言者不信、不知、不真解内相分,甚或故意找碴,才会提出“萧导师明说密意,改变被印证者的内相分,是否违背佛陀教诲”的质问。
至于在禅三共修期间,被 平实导师印证明心开悟的学人,必定是亲自验证,或者经 导师引导而能理解及现观如来藏阿赖耶识的“性、相”,并且真心信受而能通过监香老师诸多面向的考验,自己证明阿赖耶识确实是万法根源,且到最后能承担、愿意转依的人,才会被 导师印证为明心开悟。末学就曾在一次担任禅三监香时,碰过已经通过各项考验无误的同修,却因他觉得经过引导而现观的如来藏太不可思议了,心里觉得太震撼,自认为一时还无法承担,因而主动请求等解三回去后再思惟整理、多多体验,希望等到下次再参加禅三,然后才被 导师印证开悟。像这样的同修,对于所现观、乃至验证的第八识如来藏已完全信受、心中坦然承担,也能如实转依,称为开悟明心,当然名实相符,丝毫没有大妄语的问题。反之,如果始终犹豫、心中存疑,仅凭世智辩聪通过禅三考验,实际上并未真心接受,却向 平实导师及监香老师应允可以承担、能够转依,然后有名无实地以明心开悟者自居,当然就是已经违犯大妄语戒,根本、方便、成已具足,成就波罗夷断头罪,除非他能够如法忏悔,方能免除种种罪业。
最后,末学还要再说明一次:修证佛法都是要修忍的。于人事上要修生忍,就是忍辱行,要对众生有瞋不报、有恶不报;于法上更要修忍,因为如来藏的“性、相”很难使人接受,而其“体、用”也很难令人相信那就是第八识如来藏;所以,才说证道即是无生忍、无生法忍,这已证明要在众生得生忍,要在法上也生忍,都是很困难的事。如果知道般若密意之后而不能生忍,不能接受所悟的就是如来藏,而认定是七转识的体、性、相、用,纵使禅三时因善知识摄受,但只要一遇逆境考验就立即退转,于法不能忍;于法不能生忍的人,就会捏造假事实诬谤善知识,犯下谤法、谤贤圣的大恶业。这类事情古来一直都有,而且连续不断;直到末法最后五十二年时,除了往世证悟的菩萨们跟随 月光菩萨者外,没有人能够忍,证明已经无法再度人了,于是 月光菩萨领着大众入山独居,当全部人都舍寿后,正法便告灭亡。而琅琊阁们现在的表现,只是那最后五十二年中不能忍于法的人之一,只是提前现行了。良药的确苦口,而忠告之言总是难以入耳,不知琅琊阁诸君们听得进耳否?
阿弥陀佛!
 
标签: 佛法影音
 
更多>同类 佛法影音

推荐图文
推荐 佛法影音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