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如来藏  三摩地  陀罗尼  佛菩萨  布施  明心  心经  第一  过年  正洁老师 

第073集 我见与无我观

   日期:2022-09-12    
正祺老师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今天“三乘菩提之相似佛法”这个单元,我们要来谈谈琅琊阁发表一系列的“我见与无我观”。
琅琊阁曾经发表七篇的〈我见与无我观〉,这七篇的〈我见与无我观〉大量引用经论的内容,除了《阿含经》以外,并提出三大阿毘达磨系统:所谓以《清净道论》为代表的南传佛教上座部;以世亲菩萨的《俱舍论》作为代表的部派佛教说一切有部;以及以《瑜伽师地论》《显扬圣教论》《大乘阿毘达磨集论》《成唯识论》等作为代表的瑜伽行派。然而,琅琊阁在他第一篇一开始便说:【佛教是什么?它要教导我们什么,达到什么境界?应修习怎样的法门以及如何修习?这些问题恐怕不是三言两语所能说清,甚至即使是长篇大论,在许多层面,也会有各种不同的观点,其间甚至到水火不容的地步。】这种说法很有问题,这是因为完全不懂佛法的说法,因为这是认为佛法就是一种思想的演化。
佛教的法门以及修习,为什么会有水火不相容?这种观点跟释印顺所说的一样。释印顺在《空之探究》书中他说:【佛法本以缘起为宗,而‘般若’等大乘佛法,却以真如、法界等为本;在解行上,形成严重的对立。】(《空之探究》,正闻出版社,1989年5月四版,页247。)【以生灭无常观为相似般若,不生灭(不坏)观为真般若,虽可说对某些部派说,但在文字上,显然是不满传统的‘阿含经’。‘阿含’与‘般若’等大乘经的对立,应该说是佛法的不幸!】(《空之探究》,正闻出版社,1989年5月四版,页150。)正确的佛教的法门何曾有水火不相容?初转的阿含诸经与二转的般若经何曾有对立?佛法当中若是有对立或是水火不容,佛弟子们如何修证呢?思想会有对立,一个实证的成佛过程不可能有对立的情形产生。佛难道会在二转讲般若的时候,回过头否定初转所讲的《阿含经》,然后在第三转的时候又回过头否定第二转所讲的《般若经》吗?琅琊阁会说佛教法门以及如何修习“会有各种不同的观点,其间甚至到水火不容的地步”,这种说法就是“大乘非佛说”的主张;因为这种主张认为大乘经典是后代的学者所撰写,是思想的演化,所以会有冲突、会有矛盾。
琅琊阁在七篇〈我见与无我观〉当中,节录了许多的文献学的研究,但是仍然是属于思想研究,无关于实证。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对断我见的基本知见错误。例如,琅琊阁有篇〈必须信受有第八识才能证声闻初果?〉这篇文章说:“萧导师认定知道或信受第八识(如来藏)恒存不坏,是断我见证初果的先决条件。……笔者……,有位知友(冯宣居士)提出……,断我见证初果,当然与是否知道或信受第八识(如来藏)恒存不坏无关。”(〈正觉法义辨正:必须信受有第八识才能证声闻初果?〉,琅琊阁。)琅琊阁的意思是说,断我见当中无我的观行,没有必要先确定有一个第八识真实不坏,只要确认蕴处界一切有为法的虚妄无常就可以了。
平实导师一向主张:声闻人相信佛语开示,入无余涅槃并不是断灭空,所以于内无恐惧;也愿意灭尽自己的蕴处界,愿意自我消失,所以于外无恐惧;在舍寿之后入无余涅槃,永远不在三界当中出现。当然这个声闻人,从一开始的证初果之前(也就是向预流果,在断我见之前的时候),就是必须接受有一个第八识真实不坏,这个第八识独存的境界就是无余涅槃。为什么这么说?其实从圣教的记载以及实证的道理,都是可以得到证明的。在《阿含经》以及《大智度论》当中都记载有一位长爪梵志,这位长爪梵志是舍利弗的舅舅,他自视甚高,他论义摧伏当时一切的外道论师。当他知道舍利弗跟 佛陀出家以后,心中生起了憍慢,因此就去找 佛论义。长爪梵志见了 佛,问讯完以后,心中先思惟要如何来跟 佛辩论;他心里先想:“一切论可破,一切语可坏,一切执可转,是中何者是诸法实相?何者是第一义?何者性?何者相?不颠倒?”(《大智度论》卷1)他认为一切的论述是可以被摧破的,一切的议论是可以被毁坏的,一切的坚执是可以被转变的,万法之中有什么是真实的相貌?什么是最为究竟的真实道理呢?什么是诸法的本质?什么是诸法的相貌?什么才是真正的道理?
《大智度论》当中说:长爪梵志“如是思惟,譬如大海水中,欲尽其涯底,求之既久,不得一法实可以入心者”。 (《大智度论》卷1)长爪梵志就这样子思惟许久,就像是在深深的大海当中想要穷尽涯底,可是思索寻求许久以后无法得到有一个法确实可以会心的。这个时候的长爪梵志,是已经确认蕴处界都是不真实的,都是虚妄无常的,可是他没有确定有一个真实存在的诸法实相。长爪梵志心里思惟完以后就直接跟 佛说:“我一切法不受。”因为他穷尽涯底找不到一法可以会心。长爪梵志这个时候的知见,就像是琅琊阁认为断我见只要确认蕴处界虚妄无常,不需要知道或者信受第八识如来藏恒存不坏;这也是释印顺“一切法空、一切法缘起性空”的主张。
佛就问长爪梵志说:“你一切法不受,这个见解你接不接受?”这个时候长爪梵志像是一匹好马,看见鞭影马上警觉,接着就回到正道;长爪梵志就是这样,得到 佛的一句话,像是鞭影入心,马上放下慢心,惭愧低头。然后这样思惟着:“佛让我落入了两头皆输之中,若是我说‘这个见解我接受’,这个负处明显,很多人会知道,因为大家会想说:‘怎么自己明明说一切法不受,现在却接受这个见解?’这就是现前说妄语,这个负处太明显了,会有许多人知道。第二个负处比较微细,我想接受它,因为不会有太多人知道。”长爪梵志这么想了以后,回答 佛说:“‘我一切法不受’这个见解也不接受。”佛就告诉长爪梵志说:“‘你不受一切法’这个见解也不接受,那么就无所受,这跟众生没有什么差别,你何必自己高傲生憍慢呢?”就这样,长爪梵志不能够回答,自己知道论义输了,因此对 佛的一切智生起恭敬心、生起了信心。他自己思惟说:“我堕入了负处,世尊不彰显我输了,不谈是非,也不以为意。佛心柔顺容忍,是第一清净;在佛面前一切的邪说消灭,可以得到广大甚深的法,是可以恭敬的处所,佛的心第一清净。”佛说法断了长爪梵志的邪见的缘故,长爪梵志就在坐处得到了远尘离垢,在诸法当中得到法眼清净,也就是证得了初果须陀洹。而在旁边的舍利弗,却是证得了阿罗汉果。
琅琊阁所主张“不须先确认有一个第八识真实不坏,只要肯定蕴处界一切的有为法虚妄就可以证得须陀洹果”,这个逻辑就像是长爪梵志刚刚开始的主张“一切论可破,一切语可坏,一切执可转……不得一法实可以入心”一样。长爪梵志主张一切有为法都是虚妄,没有一个法是真实的,这个主张是个悖论,因为这个主张的内涵回过头否定了自己;因此这个主张也是虚妄不真实,这在逻辑上是犯了自我指涉的误谬。长爪梵志在还没有见到 佛之前,他的主张就是世间一切都是假法,而且不需要一个出世间的诸法实相作为依止,世间的一切法就能够存在;这个说法也是琅琊阁有一篇〈“假必依实”是一种“我见”〉的主张。长爪梵志在他的邪见被 佛给破斥以后,知道一切法的出生与存在是必须有一个真实的诸法实相作为依止,这就是“假必依实”的道理。长爪梵志就是依于这个道理才能够证得法眼清净,证得初果须陀洹;否则,为何长爪梵志还没有见 佛以前,无法证得法眼清净?
而欧美有虚无主义的哲学家,他们认为世界、生命的存在没有任何的客观意义,也没有任何的目的,也没有什么是可以理解的真相;这些极力否定世间以及生命价值的人,为什么他们无法证得法眼清净?从长爪梵志这件事情可以知道:佛法当中证须陀洹果,是必须承认而且深信有一个诸法实相是真实的,是一切法的依止,否则就会如长爪梵志的主张,是自相矛盾的;自相矛盾的主张,无法让一个修行人内心得到安止,当然更不可能证得初果。《阿含经》当中记载长爪梵志这件事情,表示 佛在初转的时候已经破斥“一切法空”的主张;在《大智度论》当中〈序品 第1〉,解释缘起的真实道理当中就记载长爪梵志这件事情,表示 龙树菩萨的中观也不是一切法空,而是有一个真实法是诸法实相。
另外在几部经当中则有提到:要证初果须陀洹必须能够如实地现观四圣谛。例如《杂阿含经》卷15当中 佛开示说:【又三结尽,得须陀洹,一切当知四圣谛。何等为四?谓知苦圣谛、知苦集圣谛、知苦灭圣谛、知苦灭道迹圣谛。如是当知、如是当见无间等。】从经文当中可以知道,佛开示说:要断尽三缚结,证得须陀洹果,一定要知道四圣谛,也就是知道苦、集、灭、道四圣谛;而且是要确实的了知——对四圣谛确实如实的现观。
其中所谓的灭谛,在《瑜伽师地论》卷68当中 弥勒菩萨说:【问:何等法灭故名灭谛耶?答:略有二种:一、烦恼灭故,二、依灭故。烦恼灭故得有余依灭谛,依灭故得无余依灭谛。】弥勒菩萨自问说:“什么法灭的缘故称为灭谛?”弥勒菩萨自己回答说:“大略来说有两种,第一、是一切的烦恼灭的缘故,第二、是所依灭的缘故。一切的烦恼灭的缘故,证得有余依灭谛,也就是有余依涅槃;所依的蕴处界全部灭尽的缘故,证得无余依灭谛,也就是无余涅槃。”弥勒菩萨继续说:【此谛云何先无后有?又无生相无灭相,是常相,灭谛亦尔,是故名常。】也就是这个灭谛是刚开始没有的、后来而有的,因为是灭除烦恼以后所证得,所以说是先无后有。又说有一个法是从来无生,将来也无灭,是不生不灭的;灭谛是因为这个无生无灭的法,所以说为常。这个常法,就是 龙树菩萨所说的诸法实相,是涅槃的本际,也就是 平实导师所说如来存的境界。
从以上的经文可以知道,声闻人要断除三缚结证得须陀洹果,必须如实地了知、如实地现观四圣谛;而四圣谛当中的灭谛并不是一切法空,而是依于烦恼的断除以及所依的断除,剩下一个真实常住法而建立的。
琅琊阁在七篇的〈我见与无我观〉当中说道:【小乘的修行以观五蕴无常、苦、无我为主,紧扣着四圣谛的原理,一心一意厌离世间,希望在最短时间内断除所有烦恼证“有余涅槃”,死后入“无余涅槃”。】(〈我见与无我观〉(2),琅琊阁。)琅琊阁嘴巴说小乘的修行紧扣着四圣谛的原理,然而却不知“要如实地了知与现观四圣谛的道理,以及证得有余涅槃以及无余涅槃,都是在有一个真实常住法作为所依的基础上才能够完成”的。所以,琅琊阁七篇的〈我见与无我观〉当中纵然引用了许多经论作为说明,但是主张“断我见证初果与是否知道或信受第八识(如来藏)恒存不坏无关”,如此就是不可能断我见,不可能证无我观,这是断灭见外道的思想。
我们再引用《大般若经》的说明,来证明真正的佛法从菩萨初发心证得初果,然后一直到成就佛道,这个包含三乘菩提的成佛之道,都是依于一个无有三界一切法体性的诸法实相如来藏才能够成立的。也就是“如来藏”这个法是贯串三乘菩提的,而不是像琅琊阁说:佛教法门以及如何修习“会有各种不同的观点,其间甚至到水火不容的地步”;或者如释印顺所说:佛法“在解行上,形成严重的对立”,或是“《阿含》与《般若》等大乘经有所对立”。
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466〈渐次品〉当中 佛开示说:【诸菩萨摩诃萨初发心位,或从佛闻,或复从于多供养佛、菩萨、独觉及阿罗汉、不还、一来、预流果等贤圣所闻,谓证诸法无性为性究竟圆满方名为佛,渐证诸法无性为性名为菩萨,乃至预流深信诸法无性为性名贤善士,故一切法及诸有情无不皆以无性为性,法及有情乃至无有如毛端量自性可得。】从《大般若经》这段经文可以知道,有一个“无性为性”的法,这个法贯穿三乘菩提,从初果预流果、二果一来、三果不还、四果阿罗汉,缘觉道的独觉到菩萨,一直到究竟成佛,都是围绕着这个无性为性的法在修行。经中 佛说“乃至预流深信诸法无性为性名贤善士”,这里 佛说“乃至预流深信诸法无性为性”,是说从初果预流果一直到四果以上,任何的佛法当中的修行人,都是必须深信诸法是以无性为性的。证得这个无性为性的法究竟圆满的时候,才能够成就佛果,菩萨们是渐渐证得这个无性为性的法的内涵;因为一切的有情以及三界一切的法,本身是没有丝毫的自性可言,全部都是以这个无三界一切法的体性作为自性的。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526当中 佛又告诉善现须菩提说:【一切法皆以真如为自性、广说乃至不思议界为自性,由是因缘,诸菩萨摩诃萨应知一切法皆无性为性。】一切法及诸有情无不皆以无性为性,这个无性为性的法就是真如,就是不可思议界,这个不可思议界就是如来藏。所以《楞严经》卷6当中 文殊菩萨说:“顶礼如来藏,无漏不思议。”因为如来藏这个法兼具世间与出世间法;因为具足世出世间法的缘故,让凡夫众生与二乘圣人都不能思议。
琅琊阁说:“笔者有位知友(冯宣居士)提出断我见证初果与是否知道或信受第八识(如来藏)恒存不坏无关。”琅琊阁宁可相信冯宣居士的说法,认为“断我见证初果与是否知道或信受第八识恒存不坏无关”,却不信受 平实导师的教导,也不信受《大智度论》《阿含经》《大般若经》《楞严经》等等经典的记载;也不愿意如实的现观,只在经论上不断的作研究,这不就是永嘉禅师所说的“分别名相不知休,入海算沙徒自困”吗?(《永嘉证道歌》)纵使琅琊阁七篇的〈我见与无我观〉大量引用经论的内容,除了《阿含经》以外,并提出三大阿毘达磨系统;当基本知见错误的时候,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最后仍然只是学术研究,只是一种思想的探究,只是相似佛法,跟实证实修没有任何的关系。
最后,希望听到这一集视频的菩萨们,都能够具有正知正见,法眼能够清净,慧眼光明,菩提道上地地增上。
阿弥陀佛!
 
标签: 佛法影音
 
更多>同类 佛法影音

推荐图文
推荐 佛法影音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