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如来藏  三摩地  陀罗尼  佛菩萨  布施  明心  心经  第一  过年  正洁老师 

第100集 妄心找真心实属二心论?

   日期:2022-09-12    
正旭老师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收看正觉教团弘法节目。
琅琊阁的作者们在网路〔网络〕上的文章说:“萧平实的明心:妄心找真心实属二心论。”他这个意思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点,心没有真妄之分?只有一心。第二点,开悟明心的标的不是阿赖耶识,阿赖耶识不是真心。第三点,用妄心找真心是错的。那么,我们现在来探讨他这三点。首先探讨心到底是不是有真妄之分?在百法明门中,心王总共含摄了八个识,八个识都有心的功能,各不相同,因此每个正常人都有八个心。而这八个识是和合运作,第八识在成就阿罗汉果之前名为阿赖耶识,成就阿罗汉以后就改名为异熟识。那前七识是以第八识为因,借第七识的作意而出生在三界当中运作;而八个识中的第八识是常住法,所以是真心,前七识是生灭法,所以是妄心。
我们来看看经文,佛是怎么开示这八个识祂们之间的关系?《入楞伽经》卷7:【“大慧!阿梨耶识者,名如来藏,而与无明七识共俱,如大海波常不断绝,身俱生故,离无常过,离于我过,自性清净,余七识者,心、意、意识等念念不住是生灭法。”】佛开示的这一段经文所说的阿梨耶识就是阿赖耶识,佛陀开示说“阿梨耶识者,名如来藏”、“离无常过,离于我过,自性清净”,也就是说,阿赖耶识不是无常之法,所以没有无常的过患,自性清净。而前七识与第八识就不相同,前七识与无明相应,念念生灭,不能离开阿赖耶识而有,就如同海浪必须依于海水而俱生。阿赖耶识既然没有无常的过患,当然是真实法,因此 佛陀开示说:【大慧!若阿梨耶识灭者,此不异外道断见戏论。】(《入楞伽经》卷2)前七识是念念生灭的法,称为妄心,而阿赖耶识不是无常的法,是常住法,称为真心,把这八个识分为真心与妄心,完全合乎 佛陀的开示。因此八个心有真心与妄心的差别。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开悟的标的是不是阿赖耶识?在上一集有简单地说明“识缘名色,名色缘识”、“齐识而还,不能过彼”的意涵,这里再简单地作一下说明,“识缘名色,名色缘识”这里的识不是意识,是阿赖耶识。意思是说,阿赖耶识的功能必须以名色为缘才能产生作用,而名色也必须以阿赖耶识为缘才能在三界当中出生。再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阿赖耶识具有三种自性:圆成实自性、依他起自性、遍计所执自性;圆成实自性是说阿赖耶识具有圆满成就一切染净诸法的自性,而因缘所生之法是依于阿赖耶识的依他起性而成就的法,没有阿赖耶识的依他起自性就没有众生的五阴;而众生因为不明白依他而起的五阴当中没有真实的我,因此于五阴有我见与我执的缘故,这样子称之为遍计所执自性,这个遍计所执自性就是众生流转三界生死的主因。
接著我们再用以下两点来对遍计所执自性形成的原因作说明:第一点,阿赖耶识含藏与七转识相应的烦恼障种子。我们五阴会造作善恶业,是因为在历缘对境的时候,阿赖耶识流注了与七转识相应的烦恼障种子,而造作了福行、非福行与不动行三种业;而会造作这三种业,都须要有意识与意根的配合运作才能成就,因此在十二因缘法中说六识是未来名色出生的缘。第二点,阿赖耶识有能藏、所藏与执藏的功能。阿赖耶识会有这种功能,是因为前面第一点所说含藏了与七转识相应的烦恼障种子,因为有这样的功能,众生此世造作善恶业,才会有未来世的果报出现;如果阿赖耶识没有这样的功能,因缘果报就没办法成立了。我们在学佛的过程中,持戒的功德就不见了;而 佛陀所说的十二因缘法也就不能成立了。也因为阿赖耶识具有这样的功能,我们的五阴在三界当中造作善恶业以后,才会有善恶业的种子被执藏于阿赖耶识之中,导致众生的五阴不断地在三界中流转生死去酬偿过去世所造作善恶业的果报。既然众生在三界中流转生死,是因为阿赖耶识具有能藏、所藏与执藏的功能,而这样的功能又是来自于祂含藏了与七转识相应的烦恼障种子;因此想要解脱于三界,使五阴不再于三界当中出生,唯一的办法就是灭除阿赖耶识中所含藏与七转识相应的烦恼种子。而灭除与七转识相应的烦恼障种子的圣者,在解脱道当中称为阿罗汉;在佛菩提道中,地上菩萨都有能力断除,但为了度众生的缘故,故意保留一分思惑,到七地满心时再断除。
接下来说,第八识取名阿赖耶识的原因,是因为第八识具有遍计所执自性,只要灭除了遍计所执自性,第八识便不再称为阿赖耶识,但第八识的圆成实自性及依他起自性还存在。又因为第八识所含藏的种子还有异熟性的缘故,因此改名异熟识;直到成佛的时候,连异熟性也不存在了,而改名为无垢识,这个时候第八识的圆成实自性以及依他起自性仍然存在。从这样的过程来看,证得阿罗汉或者是七地满心的菩萨,并不是断除第八识的识体,只是断除阿赖耶识的遍计所执自性,因此只是第八识不再名为阿赖耶识而已。因此 玄奘菩萨才会说:【阿罗汉断此识中烦恼麁重究竟尽故,不复执藏阿赖耶识为自内我;由斯永失阿赖耶名,说之为舍,非舍一切第八识体;】(《成唯识论》卷3)也因为这样,佛陀在经中才会说:【大慧!若阿梨耶识灭者,此不异外道断见戏论。】(《入楞伽经》卷2)由此可知,众生从凡夫位到成佛,第八识的心体都是同一个,而且是恒转不灭的,只是不同的修证阶段,因为第八识心体所含藏的烦恼不同,与智慧的不同,而施设不同的名称而已。因此,第八识在凡夫位名为阿赖耶识,是众生的真实心。既然阿赖耶识是真实心,又是万法出生的所依,想要成就佛菩提道,当然不能离开阿赖耶识而有可能再有另一个真实心可以证得。
而证得阿赖耶识,就是 玄奘菩萨所说的真见道。我们来看看 玄奘菩萨怎么说:【已入见道诸菩萨众,得真现观,名为胜者;彼能证解阿赖耶识,故我世尊正为开示。或诸菩萨皆名胜者,虽见道前未能证解阿赖耶识,而能信解,求彼转依,故亦为说。】(《成唯识论》卷3)玄奘菩萨将见道分为真见道与相见道,入见道的胜者最少必须是真见道的菩萨。这一段话用白话来说:已经入真见道的菩萨众能如实现观阿赖耶识的,名为殊胜者,因为他们能证解阿赖耶识的缘故,世尊正好可以为他们开示。但是对于见道前还不能证解阿赖耶识的菩萨,因他们相信有阿赖耶识而能信解,祈求将来也能证解阿赖耶识,对于这样的菩萨也都可以称为殊胜者,对于这样的菩萨,世尊也会为他们开示与证解阿赖耶识有关的知见。
从这一段 玄奘菩萨的开示可以知道,真见道之前是无法证解阿赖耶识的,也就是唯有真见道的菩萨才能证解阿赖耶识,而且能证解阿赖耶识的菩萨一定是能现观阿赖耶识者。说到这里,很明显的显示出一个事实就是:真见道的标的一定是阿赖耶识。在上一集中我们有提到,禅宗祖师的所证是生命的本源,是万法出生的根源,也就是阿赖耶识。证得阿赖耶识的祖师在证得的当下,即能现观阿赖耶识,自然是证解阿赖耶识者,当然就是 玄奘菩萨所说的真见道者。所以黄檗禅师所说:“识心达本源故,号为沙门。”(《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也就是证得生命的本源阿赖耶识,才是真正的沙门。
那么前面已经说明开悟明心真见道是证解阿赖耶识,接下来我们来探讨能证解阿赖耶识的是不是妄心?能证解阿赖耶识者,一定是能现观阿赖耶识者。不论是解脱道或者是佛菩提道的见道,都要经由现观而得;现观总括有六种:思现观、信现观、戒现观、智谛现观、边智谛现观、究竟现观。完成智谛现观的人,在解脱道就是证初果,在佛菩提道就是真见道。既然真见道是由现观而得,然而在这之前一定要经过思现观,思现观的过程除了建立正确的知见以外,还要有正确寻找的方向,最后进入参究阶段,称为“参禅”。那到底什么是“禅”?“禅”如果依第八识来说,称作“真如佛性”,也就是说,“参禅”就是去寻找第八识的真如佛性。如果第八识能返观自己的真如佛性,那就不用参禅了,就因为第八识无法返观自己具有真如佛性,因此“参禅”一定是经由妄心来“参”;妄心意识虽然能返观自己的存在,但本身却不具有真如佛性,因此才需要去寻找具有真如佛性的真心。而真如佛性其实就是阿赖耶识所具的圆成实自性,因此在不用灭除遍计所执自性之前即可证得,只要找到阿赖耶识,能现观阿赖耶识者,就可以现观阿赖耶识所具有的真如佛性。而因为妄心证得阿赖耶识本具的真如佛性,而成就了少分“般若”,也就是具有能够现观法界实相的智慧,此时所成就的般若也称为“禅”。
然而在能够现观阿赖耶识之前,需要透过观行来寻找阿赖耶识的所在。需要观行是因为有无明的缘故,想要借由观行来破除无明。而能够观行的心,一定要有定心所相应,因为观行必须缘于一境进行观察而不动摇,也因此才能产生智慧,破除无明。因此论说“定”心所是“智所依为业”;也就是因为意识能与定心所相应,能够专注所观的境界而不散乱,才会有抉择的智慧出生。而在七个识中,第七识不与定心所相应,前六识虽然均能与定心所相应,但前五识只是配合意识作观行,因此在整个观行的过程中,意识是扮演最关键的角色;也因为意识具有完整五别境的功能,才能在观行的过程当中判断所找到的是不是阿赖耶识;因为有胜解心所与慧心所的缘故,于观行的过程中才能加以简择印定。也就是没有意识的抉择慧,是不可能证悟明心的。
各位想想看:“开悟”必定是先有无明,以“慧”破除无明,才称为“开悟”。而真心第八识从来不与“无明”相应,所以第八识没有开悟这一回事。凡夫众生的妄心一向与无明相应,必须以慧破除无明,所以开悟的一定是妄心,因此当妄心能体会真心时,便是开悟。讲到这里,我们可以作一个结论:第八识是真心,永远不会坏灭,前七识念念生灭是妄心;开悟明心是证得真心,而证得真心的是妄心。因此未开悟的人,以妄心寻找真心是完全正确的。因此琅琊阁所说的“妄心找真心实属二心论”这样的说法,是因为完全不懂开悟明心的标的,是找到阿赖耶识——如来藏的所在,才会有这样错误的说法。
今天这个主题就讲到这里。谢谢各位的收看!
阿弥陀佛!
 
标签: 佛法影音
 
更多>同类 佛法影音

推荐图文
推荐 佛法影音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