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如来藏  三摩地  陀罗尼  佛菩萨  布施  明心  心经  第一  过年  正洁老师 

第126集 实义菩萨的本质——证悟菩提

   日期:2022-09-12    
正融老师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您收看正觉教团弘法节目。在接下来的这几个单元当中,我们将陆续对于琅琊阁在网路〔网络〕上PO文所说错缪的偏执之见来作观念上的导正。
首先,琅琊阁他们对于佛法第一义谛完全错解,因此所言都不及于第一义谛的真实义理;其次,他们对于佛教完整三乘菩提佛法的弘传,也有诸多偏颇误解之处;乃至于对经典翻译的解读,同样也是执著著淆混、偏颇、谬误的观点。这些症结的所在,说穿了都是因为对于法理不能够通解以及自心高慢,而造就出来的种种乖离、违背正义的行为。
事实上,学佛的首要之务就在“实证佛法”。我们知道长久以来宇宙和生命起源的真相,一直都是人类知识活动当中探究的最重要的一环;无论是古今中外的宗教界或者哲学界都是如此,当然佛教创立的起因也不例外。但是佛教和其他的宗教以及哲学有所不同的是:佛教并不只是一套理论或者思想,因为佛教所建立的基础是“真修实证”,并不是凭借著思惟所成就的一种思想理论的玄学,而是可以实践、并且能够加以实证的“真实义学”。
佛教的创始者 释迦牟尼佛,亲证了宇宙和生命起源的真实相,并且依此“生命实相”修行究竟而成佛。现在我们所熟知的佛教,就是 释迦牟尼佛在两千五百多年前说法四十九年,同时三转将自己往世以及今世久劫修行成佛的过程和内容完整地传达出来。而这些内涵就由当时的弟子们记录集结成为三乘经典;也可以说,佛法三乘菩提的经典都是 释迦牟尼佛自心现量的实证。所以学人想要能够完全正确地了解佛教经典的意旨,那么“实证”就是唯一的方法;也就是说,唯有透过“实证佛法”才是人类初步能够认识涅槃、认识宇宙生命实相的基础。在佛法中教导学人所强调的,就是要“实证解脱”的真实义理;然而实证解脱,必须是要依循三量的正确方法修行才能得以成就。换句话说,就是要以现量、比量以及至教量的正确方法,才能够圆满实证法界实相——四种涅槃的原理。
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中就建立了三量的原则来教导学人。“现量”是对于法界一切事实真相的亲自验证,当然也包括自心现量的亲证;因为这样才能够确知它的正确性,才能够确认这就是法界的实相。然而,因为众生的智慧力不足,以至于对法界实相的了知极为有限,因此我们必须要以 佛陀“自心现量”所亲证的整体内容作为“至教量”;并且要依凭著“至教量”的内涵,努力来学习与修行,才能够逐步地来亲证 释迦牟尼佛所曾经走过的古仙人道的各个阶段;并且还要能够加以比对,再由至教量来证明所修所证确实是没有偏斜错失。
说到“比量”,那就是以法界的事实真相作为前提,再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而得到正确的结论,同时依此而能够扩展出智慧。因此,当学人在修行的过程中,若是能够运用现量、比量以及至教量三量的方法与辩证的原则,这样不但和学术界所强调的客观求真的科学精神不相冲突,同时也有机缘能够真实“实证解脱”,甚至于能够获得超过目前科学所不能了知的宇宙和生命的真实智慧。虽然说古今中外的宗教界或者哲学界所执持的理论和方法各各不同,但是除了断灭论以外,其实都有一个共同的看法:就是能够成为生灭宇宙和生命起源的根本原因,必须是“不生不灭的本体”。因此,在这个理论基础上,天主教和基督教就建立了上帝,回教建立了阿拉,婆罗门教则是建立了大梵天;除此之外,在西方哲学界的亚里斯多德,也主张永恒不动的实体,或者称之为神,来作为不生不灭唯一的本体;然而他们的这些论点,都是属于“建立法”,并且都是无法通过重复验证的,因此都不能够成为“真实法”,所以这一些都只能说是一种思想,而不能说是为生命与万有的真实法。
相对于上面的所说,宇宙和生命起源的根本因,在佛教当中并不是一种思想上的建立法,而是真实有的法,并且是可以经由一再地验证而确定的。佛陀开示说:宇宙生命起源的根本因,就是无量无边的有情都各自具有本有的、不生不灭、不增不减的真实心。这在北传大乘的圣典当中称之为如来藏、我、阿赖耶识、异熟识、无垢识、第八识、识、如、真心、真如、非心心等等;而在南传小乘的圣典中,则说为本际、识、入胎识、阿赖耶识等等;以上的这些名相所说,都是在指称不生不灭“本体”祂的不同名称。这一个本体——本识——祂的体性是亘古如一、历久弥新,也从来不会改变祂创造有情、创造山河大地的功能;这就是 佛陀宣说三乘菩提的要旨。
在《大方广佛华严经》卷6的经文中这样说:“诸佛菩萨自证悟时,转阿赖耶得本觉智。”同时在经论中也说:证得阿赖耶识而转依识上所显真实性、如如性,能够安忍而不退失,就是证真如。这就表示说,大乘成佛之道是以亲证阿赖耶识心体如来藏为因,这也就是大乘宗门所说的开悟明心,也是佛菩提道中七住位的真见道。此外,在《大方广佛华严经》卷14 佛也开示说:【无量无数劫,菩提心难得,若能一心求,究竟无上道。设于念念中,供养无量佛,不知是方便,彼犹非供养。若闻如是法,诸佛从此生,无量劫受苦,决定求菩提。】这是说“菩提心”是非常难得的,虽然是历经无量劫而想要求证得此菩提心都是困难重重的;然而,如果能够一心至诚地求证悟菩提,那么在证悟菩提之后,必然能够成就无上的法道。
假使说学人已经修行到了一定的程度,甚至于可以在念念之中供养无量诸佛,可是却不知道这些修行,只不过是在求证悟菩提过程当中的一种方便,那就不是真正的供养诸佛。因为供养诸佛是为了要增长福德,增长福德是为了求证悟菩提,而求证悟菩提则是为了要成就无上正等菩提。因此,学人若是能够听闻到这个菩提之法,就能够了解诸佛都是从菩提心而生的,那么我们学佛当然是要跟随著佛的脚步来走;就算是受无量劫的苦,也决定要求证悟菩提,因为祂就是宇宙和生命起源的根本原因,所以“菩提”是无比的珍贵。
根据 佛在诸经的开示,我们知道“菩提”就是觉悟实相——觉悟“唯一佛乘”三乘菩提的真实相。我们也知道在佛法中 佛所宣说的三乘菩提,都是依于第八识如来藏而得以成就,并且说三乘菩提的内涵是含摄了二乘菩提与大乘菩提。“二乘菩提”是依如来藏而修四圣谛、十因缘、十二因缘的法,进而断除蕴处界的一切法,因此而得以显现本际独存的无余涅槃;也就是说,无余涅槃是如来存的境界——真实存在、永远不坏不灭,祂就是契经上所讲的第八识心体。同样的,“大乘菩提”也是要依如来藏而来亲证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也就是觉悟实相证悟菩提,并且还要在亲证之后转依不退,次第圆满大乘菩提四种涅槃的修证。
说到这里,我们就以前面所举菩提实义,来就教请问琅琊阁诸君们:“汝等知否、汝等证否?”若是不知不证,汝等如何能够解得 鸠摩罗什法师所翻译的《维摩诘所说经》〈菩萨品〉的这一句:“知是菩提,了众生心行故。”汝等又如何能够知道 玄奘菩萨所翻译《说无垢称经》〈菩萨品〉的:“遍知是菩提,一切有情所有心行皆遍知故。”而毕竟他们两位法师所翻译的内涵实一而非二啊!再说,禅宗祖师传承的“以心印心”,想来汝等诸君定是不知不证,所以才敢猖狂妄言两者有异,才敢矫言罗织诬指实义菩萨 平实导师不当说法,胡乱地指称 平实导师只取 鸠摩罗什法师的译本,而不取 玄奘菩萨译本的这种大逆之言。
那我们就先来看两位法师的译文,无论是 鸠摩罗什法师所翻译的《维摩诘所说经》的这一句“知是菩提,了众生心行”,或者是 玄奘法师所翻译的《说无垢称经》的这一句“遍知是菩提,一切有情所有心行皆遍知故”,那么两位法师所译都出自于〈菩萨品〉的经文;那我们知道〈菩萨品〉的内涵,必定是在讲实义菩萨所实证的内涵。那什么是实义菩萨呢?就是说,在受了菩萨戒之后严持不犯,然后再去修证,证得菩提心——如来藏心真如之后,才能够称为“实义菩萨”。因此,实义菩萨的所证必定是要能够通过〈菩萨品〉中圣教勘验的内涵。
那我们接著来看两位法师在〈菩萨品〉中的翻译。首先,鸠摩罗什法师在《维摩诘所说经》〈菩萨品〉当中的译文说:【寂灭是菩提,灭诸相故;不观是菩提,离诸缘故;不行是菩提,无忆念故;断是菩提,舍诸见故;离是菩提,离诸妄想故;障是菩提,障诸愿故;不入是菩提,无贪著故;顺是菩提,顺于如故;住是菩提,住法性故;至是菩提,至实际故;不二是菩提,离意法故;等是菩提,等虚空故;无为是菩提,无生住灭故;知是菩提,了众生心行故;不会是菩提,诸入不会故;不合是菩提,离烦恼习故;无处是菩提,无形色故;假名是菩提,名字空故;如化是菩提,无取舍故;无乱是菩提,常自静故;善寂是菩提,性清净故;无取是菩提,离攀缘故;无异是菩提,诸法等故;无比是菩提,无可喻故;微妙是菩提,诸法难知故。】(《维摩诘所说经》卷1)以上是 鸠摩罗什法师在《维摩诘所说经》〈菩萨品〉中的经文翻译。
接著我们再来看 玄奘法师在《说无垢称经》〈菩萨品〉中的翻译经文说:【寂灭是菩提,一切有情、一切法相皆寂灭故;不增是菩提,一切所缘不增益故;不行是菩提,一切戏论、一切作意皆不行故;永断是菩提,一切见趣皆永断故;舍离是菩提,一切取著皆舍离故;离系是菩提,永离一切法故;寂静是菩提,一切分别永寂静故;广大是菩提,一切弘愿不测量故;不诤是菩提,一切执著、一切诤论皆远离故;安住是菩提,住法界故;随至是菩提,随真如故;不二是菩提,差别法性皆远离故;建立是菩提,实际所立故;平等是菩提,一切眼色乃至意法皆悉平等如虚空故;无为是菩提,生住异灭毕竟离故;遍知是菩提,一切有情所有心行皆遍知故;无间是菩提,内六处等所不杂故;无杂是菩提,一切烦恼相续习气永远离故;无处是菩提,于真如中一切方处所远离故;无住是菩提,于一切处不可见故;唯名是菩提,此菩提名无作用故;无浪是菩提,一切取舍永远离故;无乱是菩提,常自静故;善寂是菩提,本性净故;明显是菩提,自性无杂故;无取是菩提,离攀缘故;无异是菩提,随觉诸法平等性故;无喻是菩提,一切比况永远离故;微妙是菩提,极难觉故;遍行是菩提,自性周遍如虚空故;至顶是菩提,至一切法最上首故;无染是菩提,一切世法不能染故。】(《说无垢称经》卷2)
以上我们列出两位法师所翻译经文的内涵之后,明眼人一看就能够知道,法义义理一脉贯穿、前后相通,毫无滞碍之处,因此识得之人自然信服无疑。就如《不退转经》〈安养国品〉中所说:【一切诸法皆非男非女,出过一切法,无相可得,是真照明。】(《不退转经》卷4)因此识得真义的人,自然信受此经、受持此经,读诵此经、书写此经,而此经就是如来藏。却绝对不是如同琅琊阁诸君们,先是错解 玄奘菩萨的译文:“遍知是菩提,一切有情所有心行皆遍知故”的正义;再来更不是如同琅琊阁诸君们,又错误地将〈菩萨品〉中的内涵,指称为那就是成佛时候所证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怎么可以这样子的东西淆混、偷梁换柱呢!
琅琊阁诸君们真的是一错再错,自误误人啊!在《菩萨璎珞本业经》卷1也有说:【佛子!若不退者:入第六般若,修行于空、无我、人、主者,毕竟无生,必入定位。佛子!若不值善知识者,若一劫、二劫,乃至十劫,退菩提心。如我初会众中,有八万人退。如净目天子、法才王子、舍利弗等,欲入第七住,其中值恶因缘故,退入凡夫不善恶中,不名习种性人;退入外道若一劫、若十劫,乃至千劫,作大邪见及五逆,无恶不造,是为退相。】那么这里就已经清楚明白地表示,佛法真的是令人难以信受的,尤其是对于大乘菩提要能够信受,确实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更何况是想要能够证悟大乘菩提,那真的是太困难了!而除非是在值遇大善知识住世的时节,先有大善知识的因缘,又能够在大善知识的教导以及帮助之下,才有可能有证悟菩提的机会。虽然是这样子说,然而还要能够证悟菩提住而不退,那可就更加的困难了;因为依旧是必须要在善知识的继续摄受之下,同时自己还必须要善根具足,愿意接受善知识的摄受,并且不生起怀疑退失的意念,这样才能够住而不退。否则就会如同经中所说,有净目天子、法才王子、舍利弗等人欲入大乘第七住位,可是因为值遇到了恶因缘,反而因此又退入到凡夫外道的不善恶中,继续无恶不造了。
这也如同在《不退转经》〈除魔品〉中所说的:【不著于菩提,当作如是知,不应起疑意,一切法无救。】(《不退转经》卷3)在此要奉劝琅琊阁诸君们,千万不要等到腊月将至,一切法无救之时再来追悔就来不及了。诸君们实在应该要及早回头,愿意在佛前以至诚心殷重忏悔,并且要能够求得好相。谨此忠告,戒之、慎之!
好,因为时间的关系,这个单元就讲到这里。谢谢您的收看!
祝福您:色身康泰、学法无碍、早证菩提!
阿弥陀佛!
 
标签: 佛法影音
 
更多>同类 佛法影音

推荐图文
推荐 佛法影音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