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如来藏  三摩地  陀罗尼  佛菩萨  布施  明心  心经  第一  过年  正洁老师 

第107集 初禅

   日期:2022-09-12    
正圜老师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您收看正觉教团电视弘法节目,目前正在演述的是“三乘菩提之法与次法”单元。今天我们要接续上一集,继续为大家说明色界的初禅天境界、初禅的善根发,以及初禅的五支功德。
首先,我们来看《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9,世尊对初禅的开示:【阿难!世间一切所修心人,不假禅那无有智慧,但能执身不行婬欲,若行若坐想念俱无,爱染不生,无留欲界,是人应念身为梵侣,如是一类名梵众天。欲习既除,离欲心现,于诸律仪爱乐随顺,是人应时能行梵德,如是一类名梵辅天。身心妙圆,威仪不缺,清净禁戒,加以明悟,是人应时能统梵众,为大梵王,如是一类名大梵天。阿难!此三胜流,一切苦恼所不能逼,虽非正修真三摩地,清净心中诸漏不动,名为初禅。】
这一段经文语译如下:“阿难!世间一切所在修行心地的人,不懂得假借禅那静思来修行而没有智慧,他们只能在执持色身不造作淫欲的行为,在平常或者走路或者静坐时,连想念淫乐的心也都不存在,贪爱与染污的心性不会生起了,也不会再停留于欲界之内,这个人就在心得决定时立即使自身成为清净修行中的人;像这样的一类人,名为梵众天。淫欲的习性既然修除了,离欲的心现前,对于各种律仪也都爱乐而且都能随顺,这一类人立即能够广行清净的德行;像这样的一类人,名为梵辅天。色身与觉知心胜妙而圆满,四威仪都没有缺陷,所有的禁制与戒律也都已经清净圆满,再加上对于初禅天的境界全都明了与悟解,这一种人立即可以统领初禅天中的清净大众,成为清净天中之王;像这样的一类人,就称为大梵天。阿难!这三种殊胜的参与者,欲界中的一切苦恼都不能再逼迫他们,虽然这三种人并不是真正修习真实法金刚三昧境界,但是离欲清净的觉知心中,对于欲界中的种种有漏法都已经不动心了,所以名为初禅。”
世尊在这段经文中告诉我们:一切世间所有正在修心的人们,都是在修觉知心,而不是在修常住的实相心,所以他们都无法假借禅那来修行,当然就不会有智慧出生。所谓“禅那”并不是禅定,而是静虑,也就是中国禅宗的禅。静虑和禅定不同,静虑就是把觉知心安静下来,参究如何是实相,这才是真正的静虑——禅那。一般的世间人,修心时都是在禅定上用功,也就是在觉知心上用心,而无法假借禅那——静虑——来修心,所以都没有智慧产生。
由于没有智慧的缘故,只能执持色身“不行婬欲”;这类人不论是走路或静坐时,心中对淫乐都没有任何的忆念或想望,对于男女欲的贪爱已经不会再出生了。在这样的心境下,心性是离欲的,不与欲界相应,这时他已经不再停留在欲界境界之中,当然就是清净的初禅天人的伴侣;心境“无留欲界”,所以舍报以后“应念身为梵侣”,初禅的梵众天世间便出现了。“梵”是清净,“梵众”就是清净众,因为心中没有男女欲的贪爱心,连想看见异性的都不存在,那就是世间凡夫的清净行已经完成,同时也是初禅天中梵行者的伴侣了,所以称为“梵侣”。由于心境与欲界世间已经不相应,所以自然会往生到超越欲界的地方,于是初禅世间便出现了。将来舍报之后,他的色界中阴身出现以后,就会看见初禅天的境界,然后就出生到初禅天中。这意思是说,得要对男女欲的“爱染不生”,连想要看见异性的作意都不存在,才能发起初禅。如果不懂得这个正理,即使每天打坐八个钟头苦练,下座以后又想妻子或丈夫,初禅就永远不会现前。即使只是想要看见,而根本没有想要交合受乐,一样是无法发起初禅;因为当他想看见异性时,就已经是欲界法中的细欲了,正是还有欲界爱存在,所以不能生到初禅天的境界之中。
初禅如果善根发了,会有三种不同的情形,随着各人的心性与定力差别各不相同。初禅的善根发,第一种现象是由上而发,这种人是因为对男女欲还没有完全断除或降伏;但是对于想要看见异性的贪染心已经很淡薄,但却还是无法完全降伏、无法断除而又会重新生起,纯凭每天长时间打坐来降伏着,不打坐时就常常会再出生。于是打坐时从头顶开始运运而动,就是有一点类似蠕动的感觉,就好像麻糬一样,如果用手加以慢慢推拉时,就会来回蠕动;其实头的内部并没有在动,但你会感觉内部在动,这就是说,色界天身的头部已经在你的头部开始出现了。
这是因为人间的人身还在,而色界天身的头部与你人身的头部相合在一起,才会感觉到头部运运而动。当头部开始运运而动时,是从最顶部开始,然后渐渐往下扩大蠕动的范围;凡是开始蠕动的部位,就会有乐触伴随着出现。这个现象渐渐地向下扩展,当往下扩展时是呈水平线地往下降;不论降到何处,那里就会与前面所有经过的部位一样,都有乐触伴随着蠕动而出现,是内外都有乐触的。但是这种运运而动、由上而发的人,大部分都会退失初禅而保持不住,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对于欲界的男女贪欲,还没有完全断除。世尊这一段经文所说的是世间人,也就是指尚未见道的凡夫;所以这里说的证初禅的前提是“世间一切所修心人”,而不是指证悟明心的菩萨修心,也不是讲证得解脱果的菩萨或声闻人。世间人都是“不假禅那”,所以“无有智慧”;他们修心时当然只是在与觉知心相应的定境上面用功,因此修心时最多是证得初禅而没有解脱与实相的智慧。
第二种善根发是由下而发,是由会阴开始发起,也就是由男女根开始发起。若是由下而发的,男众一定会举阳,女众一定会有性兴奋,但这时根本就没有淫欲之念,却同样会有乐触出生。这种运运而动的现象,将会从会阴开始呈水平线一般往上发展;凡是已经运运而动的部位,都会有乐触伴随着出生,然后开始渐渐往上升,当上升到胸部时就会同时往腿部脚部发展,最后开展到头部而遍身蠕动,这时是遍身蠕动而有遍身乐触的。但是初禅中的乐触并不是淫欲之乐,而是清净离欲之乐,这也是 佛陀时代证果的阿罗汉们所受用的禅定娱乐。
第三种初禅善根发则是遍身发,是在一剎那就遍身发起初禅。这种情况最胜妙,因为那时也会出现天眼,让你可以用天眼照见自己身体之内的情况,也可以看见自己的初禅天身。当向内观看时,发觉内脏都不见了;但不是用肉眼看见的,而是以心眼看见自己身中都没有五脏六腑,整个身体之内只剩下满身的如云如雾。这时身体八万四千毛孔,从头顶到脚底,每一个毛孔都有乐触,说话时那个乐触也不会丢掉;而那个乐触是怎么来的呢?其实是因为每一个毛孔都是内外相通的,当云雾在毛孔中出入时,就会引生毛孔中的乐触,而云雾却是一直都是随出随入而不中断的。
各位菩萨!以上为您说明的是初禅善根发的三种情形。接下来还有后续的发展,后续的发展是属于初禅三天中的第二天。初禅第一天的梵众天,是说善根发以后没有进一步的发展,就只能当初禅天的人民,就好比一个国家中的人民一样,就成为梵众天。梵众的意思是清净的大众,是善根发中的两种人;由上而发的人会退失,由下而发的人会往前进展,全身一时遍发的人全都不退,梵众天就是后面的那两种人。梵众天绝大多数是由下而发的,但是因为没有继续再努力进修;或者他的善根只有如此,不论再怎么进修,却始终无法再往前推进,就只能当梵众天了。
初禅天的梵众天,以及欲界天人或者人间的人,舍寿以前已经证得初禅,再经由修行而使欲习除掉以后,离欲心出现了,就准备成为梵辅天,这时还是在梵众天中。接着再进一步,“于诸律仪爱乐随顺”。所谓律仪,就是指行住坐卧的威仪;若是有不良的行为,一概把它消除掉,就是住于律仪之中能够完全律己时,就成为梵辅天人,可以辅佐大梵天王统摄梵众天了。所以菩萨戒中必须有十重戒与四十八轻、五十四轻等戒律,就是在约束菩萨们能够早日具足色界天人的威仪,才好行菩萨道而广度众生。
至于梵辅天为什么有这个名字呢?这表示他们的初禅定境足以服众,可以担任某些职务来辅佐大梵天王统摄梵众天。所以初禅三天的境界其实是住在同一天的境界中,只不过初禅天人的心境有三种不同的层次,分为三种天人,所以名为大梵天、梵辅天、梵众天而称为初禅三天。所谓“三天”,是指三种天人,并不是一般人所以为初禅有三个不同的天世界。
接下来,有的人还会再转变:“身心妙圆,威仪不缺。”这两句是讲梵辅天人继续进修,或者在人间时把初禅定境再深入进修。梵辅天的初禅天身已经具足发起而增广了,而他的威仪也不会再有所缺失,并且在摄心上面很用心,所以定共戒渐渐圆满具足。这当然要很仔细地注意持心,包括很微细的部分都要守持不犯。这时他对戒律的道理已经明白地体悟,知道戒律可以使人提升而不是束缚;当心中确实爱乐随顺戒律时,心地转变清净了,自己的层次也就随着提升上去,这就是“清净禁戒,加以明悟”;明悟这个道理以后,心地就更加清净而足以成为大梵天王,于是在有位缺或他的功德大过现在的大梵天王时,他就可以成为大梵天王了。
然而,大梵天的境界是如何取证的呢?这时你还没有舍报生到初禅天去,你就在人间继续进修定力,继续把性障修除得更加彻底,把你对乐触的贪著继续修除;使乐触转变为更微细,却是恒时存在而不会消失;这时不论你有没有起心动念去提它,它都会持续地存在,你根本不必去理会它。当然这是指在等持位中,在等至位中乐触是不现前的;这就是讲大梵天的修证。这三天同样都是初禅天,但三种层次差别是不一样的。
各位菩萨!也许有人想问:“为什么婆罗门教会说大梵天王是造物主呢?”这当然是有原因的。这就是说,在初禅天以及欲界六天和人间,大梵天王是“劫成先来、劫末后去”。“劫成先来”是说,当火灾来的时候,初禅天以下所有的宫殿与居处全部毁坏,那时欲界天及人间当然也都全部坏灭了;那时最后离开的是大梵天王,因为他的境界是最不容易被火灾毁坏的。当火灾过后,初禅天开始形成时,由于众生的业力,初禅天开始有宫殿出现,开始形成居处,这时则是由大梵天王先来初禅天中,所以大梵天王是“劫成先来、劫末后去”。
当灾劫过去了,初禅天的世间出现,大梵天王最先来,然后梵辅天才出生在初禅天中;因为大梵天王已经先在初禅天安居了,所以大家认为他就是造物主,也都认为大家都是由大梵天王所出生。然后才是第三类的梵众天来出生在初禅天中,梵众天当然更不知道自己为何会出生在初禅天中;听闻比较早来的梵辅天说,都是由大梵天王所出生的,所以大众就共同认定都是由大梵天王所出生。因此大家都想:大梵天王就是造物主;所以后来的婆罗门教就把大梵天王称为祖父,乃至往后一神教的相继出现,也都是同样的道理。
各位菩萨!我们知道初禅又称为“离生喜乐”,意思是说,初禅已经离开欲界生而出生了心喜与身乐,但这并不是说他不再受生于三界之中。初禅有五支功德,就是一心、觉、观、喜、乐。所谓“觉”是指那个乐触刚出现时的了知,接着能继续观察深细的乐触境界,那时的了知叫作“观”。刚开始的觉知比较粗糙,叫作“觉”,随后渐渐转为深细的了知,叫作“观”;初禅因为有这两种知觉,所以是有觉有观。因为初禅等至位中,只离开五尘中的香尘与味尘,所以是有觉有观三昧;其中的觉与观,是初禅五支功德中的两支。初禅中是一心不乱的,所以是一心。初禅为什么有喜、乐二支功德呢?那是因为心得决定时,得心一境性,所以心中欢喜;后来产生了乐触,常常领受乐触,所以叫作乐。由于这个缘故,所以说初禅地中有这五支功德:一心、觉、观、喜、乐。这样才是真的证得初禅,而不是可以空口白话而随意宣称自己有初禅的证量啊!
各位菩萨!因为时间的关系,就为您说到这里。非常谢谢您的收看!
阿弥陀佛!
 
标签: 佛法影音
 
更多>同类 佛法影音

推荐图文
推荐 佛法影音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