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各位菩萨继续收看我们正觉教团所录制的三乘菩提系列节目,接下来这一系列节目的标题是“三乘菩提之胜鬘经讲记”。我们建议各位菩萨观看我们节目的同时,可以一并参考由 平实导师所著作的《胜鬘经讲记》,这样会有更为深入的认识以及体会。
我们前提表过,继续延续前面的老师所作的辨正。例如那位弘扬六识论的法师说:“如来藏与法身,本质是一样的,仅是离缠与在缠,如日处重云而隐暗与日出重云而大明而已。”(《胜鬘经讲记》,正闻出版社,2003年4月新版二刷,页221。)他既然这样主张的话,按照他的意思来说,那如来藏显然就是在缠而非清净光明的,但是这样的在缠就不能够说祂有本来涅槃。只有在缠之际而又本来不生不死的心才能够说有本来涅槃,凡是出缠以后所得的涅槃都是经过修行而达成的,那显然就不是本来就涅槃的。如果是本来就涅槃的,应该是蕴处界在缠的时候,而同时存在的如来藏心就已经是不生不灭的涅槃了,也就是说,众生是还没有修学佛法以前具足系缚的凡夫身中的如来藏,就已经是本来涅槃的,这样才能说为本来就涅槃。所以,这位弘扬六识论的法师所说依未修行的在缠与修行后的离缠来定义本来涅槃,这个道理是讲不通的。
这个弘扬六识论的法师他又说:“在因地名为如来藏,在果地名为法身,没有差别。” (因名如来藏,果名法身,无二无别。)可是从证悟者的角度来看却是大有差别!因为依于他的说法,因地是在缠,果地是出缠,在缠与出缠显然是有修与不修的差别,同时也是有证与不证的差别。如果说,到达果地的时候才称为法身的话,因地就称为如来藏,那显然因地如来藏不许称为法身了,一定得要到果地才能称为法身,那就与《胜鬘经》以及诸经典所说的是全然不符合了。那这个差异乃是非常的大,当然不能像这位弘扬六识论的法师一样而说成是无二无别的,但这个弘扬六识论的法师以这样错误的说明来定义为在缠的如来藏。把烦恼断尽以后成为果地的法身,也就是在缠的缘起性空修到佛地完全没有系缚了,这样的缘起性空就叫作灭谛,因此他就将缘起性空改名为法身。
那这样的话问题就来了,这个弘扬六识论的法师那他又要如何可以修到佛地呢?因为意识心不能去到下一世,这一世的蕴处界当然是缘起性空,死后既没有意根,也没有意识,那就只剩下缘起性空的概念,但这个概念也随着意识的断灭而消失了,那就成为断灭空了。六识全部都断灭了而称为缘起性空,而缘起性空的智慧也就不存在了,因为缘起性空只是意识心中的观念或者智慧,缘起性空是依蕴处界、依意识觉知心才能存在的。因此当这个弘扬六识论的法师他否定第八识、第七识的时候,那他死后蕴处界灭了就没有意根与如来藏存在,而意识又无法去到下一世,因为断灭了,这个弘扬六识论的法师是连下一世都没有,又要怎么修到佛地而成就无余涅槃呢?而又如何成就佛地的无量功德呢?所以这个六识论的法师,讲的一大堆佛法,其实都是废话、都是戏论。
因此坚持只有六识的人,他修学缘起性空观怎么可能会去到佛地呢?因为 佛在初转的时期明明说“意识不能去到下一世”,那么这个六识论的法师他主张缘起性空的真实性其实是只存在一世的,意识断灭的时候就不能再存在了;说穿了,这个弘扬六识论的法师其实他是一个断灭论者。当他判定般若为性空唯名的时候,又恐怕自己成为断灭论者,因此他就只好再建立一个新法,说意识的细心是常住不灭的;可是这样建立意识细心是常住的时候,问题又来了,建立了常住不灭的意识细心时,那本质上又落到意识上面去了,那又成为常见外道了。所以,真的只能说这个弘扬六识论的法师,他是愚痴的,他把常见否定了就落到断见去,落入断见的时候,又建立一个意识的细心,这样又回落到常见来,结果他是具足了落在两边的边见的过失了!可是还是有许多的愚痴人是继续的相信他的邪见说法,那就真的是可怜了。
其实这个弘扬六识论的法师他们的弟子们,譬如有一群比丘尼她们心中其实都是很痛苦的:如果她不继续信受这个弘扬六识论的法师是不行的,否则原来的一弘法基业,那就得要放弃了,而从头再来建立,以往建立起来的名声都将成为一文不值。但是她们改信八识论以后又无法自己实证如来藏,只能进入正觉同修会当中来学习,与许多初机学员刚进正觉同修会共修时候的程度是一样的。这是是可忍、孰不可忍?所以她们就只好继续坚持原来这个弘扬六识论法师的法理,而继续坚持“缘起性空”即是成佛之道的主张。但是问题是每当有徒弟或信众们来请问的时候,那她该要怎么回答呢?她无法回答的时候只好说:“弘扬八识论的萧平实,他们这一类人的程度太差了,不值得我跟他讲话,来问我这个干什么呢!” 她就这样的来笼罩而推掉解惑释疑的责任。这一招倒也是很好用的,因为信受六识论法义的众生大多都是愚痴人,所以面对一个人的时候,她是可以这样去推托的,如果面对百千人时还可以这样地去推卸;但是她们的这种邪见说法,只有对少数依理而学的人是推卸不成功的,这几个人就是理性而有智慧的人。
那从另外一个层次来说,譬如禅宗的祖师曹山本寂说,悟后要懂得“异类堕”的道理,进入畜生道当中利乐有情也愿意,一样是本来解脱的。人家听了来问:“悟后岂不当个圣人吗?怎么还会落到畜生道去呢?”禅师说:“落到畜生道,有什么过失?”还真的是没有过失,仍然是涅槃。例如有人问南泉禅师,南泉说:“死后去当牛去!”那人家问:“和尚为什么去当牛呢?”他反问:“有什么过失?”好!再举例:又例如有一天沩山灵祐禅师说:“老僧死后往山下作一头水牯牛去!肚子旁边写着几个字:沩山僧灵祐。请问,到时候,要叫我作水牯牛呢?还是叫我作沩山僧灵祐呢?”你要怎么称呼呢?其实你不必叫唤任何名字,把牛的鼻子拉着说:“来喔!吃草!”
所以大乘法单单一个禅宗般若禅的见道,里面的差别智就有很多了。而那些弘扬六识论的法师及徒众们,他们连如来藏是什么都不懂,一天到晚在讲蕴处界缘起性空,甚至这个弘扬六识论的法师还说缘起性空就是如来藏;可怜的是,他们对于蕴处界的了解还其实是很肤浅的,而我们正觉同修会讲出来的蕴处界的道理比他们要胜妙的非常非常的多。换句话来说,他们的底细,我们是摸得非常清清楚楚;可是他们若是要来到这里,心想:“阿含道讲的蕴处界法,萧平实比我内行很多,可是他证的如来藏到底是什么?说是可以实证的,是有个心体的,可是我全然不知,那么我去了正觉时,要如何与他对话呢?”其实他根本就没办法对话!他们心中很清楚:根本没有办法与萧平实来作对话,若是真的来到正觉同修会,那他的名闻利养将会受到严重受损。那就只好胡乱推托地说:“啊!这个萧平实程度太差了,不值得跟他谈。”这虽然是一个妙招,可是他这样夜路走多了,总会见到鬼吧?这个谎话说久了,总是会被拆穿的。所以当你把这个弘扬六识论法师的思想弄清楚了,所有追随他的人,你没有一个不清楚,不管是名声有多大,总之都逃不出缘起性空这个框框,他们永远都被这个框框给框住了。
以上的辨正我们辨正完了,接下去我们将要进入到第九章来说明。也就是〈空义隐覆真实章 第9〉,在这个章节,我们来继续说明我们的法理,我们来看看经文是怎么说的。经文是这样讲的:
“世尊!如来藏智,是如来空智。世尊!如来藏者,一切阿罗汉、辟支佛、大力菩萨,本所不见、本所不得。”“世尊!有二种如来藏空智。世尊!空如来藏,若离、若脱、若异一切烦恼藏。世尊!不空如来藏,过于恒沙不离、不脱、不异不思议佛法。世尊!此二空智,诸大声闻能信如来;一切阿罗汉、辟支佛空智,于四不颠倒境界转;是故一切阿罗汉、辟支佛本所不见,本所不得。一切苦灭,唯佛得证;坏一切烦恼藏,修一切灭苦道。”(《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
好!我们来说明一下当中的法理:“空义隐覆真实”这几个字,大家先要斟酌一下当中的法义内涵。当你将这几个字斟酌清楚了,就可以走遍佛教界的;因为这几个字的真实含义存在,现代的佛教界的大师、大德们都是弄不清楚的。
首先我们来看空义,空的道理究竟是什么?“空”有两个道理:一个是空性,一个是空相。“空性”讲的就是不空如来藏,因为这个空确实有真实性,不是缘起性空,所以称为不空如来藏;缘起性空是没有真实性的,可是如来藏这个空有真实性,所以不能说祂是缘起性空的空无。另外一个空是指“空相”,蕴处界等法都是其性无常故空,无常空就一定有生住异灭的法相存在;既然有生住异灭的法相存在,有生则必有灭,那就叫作空相,而这个空相却仍然是附属于如来藏;这个空相,就叫作空如来藏。
懂得了空性与空相,你就知道空性讲的是如来藏心体自身,空相讲的是如来藏所生的蕴处界等万法;空性与空相这二法都如实了知了,就会知道为什么这二法是隐覆的。如来藏一向隐覆于众生身中不断地运作着,众生都找不到祂。观察当代的有名大法师、大禅师,不论是或者是大陆,不论是南传或者是北传,有哪一个大师能如实了知空性与空相的异同呢?他们都找不到如来藏空性,所以才说如来藏是隐覆的。
从另一方面来说呢,当你把空性与空相如实了知了,再把《般若经》请出来读,你将会发觉:原来 佛陀在经中是明讲的。然后再把禅宗真悟祖师的公案打开来读,你就会了解原来禅宗祖师之中有许多人也是明讲的,可是众生都读不懂;是因为明讲之中仍然有隐覆之说,悟者读了是明讲的,众生思惟研究时却觉得是隐覆的。而这个隐覆之说却是不得不然,因为众生的信力不具足,慧力还没有发起,若为他们明讲的时候,心中必然会生疑不信,当然就会诽谤正法,因此就只好隐覆密意而说。
如来藏心体的所在,不单是在第二转、第三转的时期才隐覆而说,其实在声闻法的阿含诸经当中就已经是隐覆密意而说的了!当你证悟了以后读到那些经文的时候,你还是会觉得经中它是明讲的。可是对于那些不肯回心大乘的声闻阿罗汉们而言,那仍是隐覆密意而说的。空义及隐覆的道理,你如果弄清楚了,那就不会再对三乘菩提纯然是依于想象而了解,你将会发觉:佛法其实是很真实的,不是推论的哲学思想,也不是虚无飘渺的想象法。但是在真的开悟明心之前,对于开悟的境界纯然只是想象,所以一些有品味的人都很喜欢在茶杯上、宣纸上弄上一个斗大的禅字;或者在竹帘写上斗大的禅字,觉得这样很有禅味。
可是,对于这个禅字觉得很有味道的人,其实都是凡夫,表示他们还没有开悟;若是悟了以后再看到那个禅字,根本就不是禅,而禅悟之中也根本没有禅;不管那个禅字写得多么妙、多么殊胜,那样龙飞凤舞的神韵超然,还是没有禅味可说;因为对你来讲,禅已经是很明白、很公开地完全呈现在眼前,有什么神秘可说呢?可是对于没有悟的人就会觉得很有禅味。特别是当他问你的时候:“禅到底是什么?”你就写个草书的禅字。他懂得书法,可是仍然听不懂你的弦外之音,那只好再问你一遍:“如何是禅?我还是不懂啊!你告诉我清楚一点,如何是禅?”你回答说:“这就是禅!”他不懂,所以就觉得:“你这个意境,我真的是想象不出来。太深了!太高了!”从此以后他就觉得你很有禅味。可是对你自己来讲,你还是会觉得有禅味吗?没有!其实悟后一点点禅味也都没有了,只有实相的智慧。
假使要说真的有禅味,那就是别人对你的看法,你自己却觉得一点禅味都没有;因为实相已在你的眼前,一点点神秘感统统都没有了。禅味的意思是表示心中还有一分神秘感的存在,假使有的人他号称学禅三十年、学禅四十年,还是很喜欢那个禅字,那就表示说他根本就没有开悟。所以你如果去探望开悟的大师,他的会客室墙壁如果还有一个斗大的禅字,你就不必再跟他谈了;因为他还觉得禅字很有味道,就表示他对于禅还是充满着想象。但对于你来讲,其实禅已经不是禅了,只有真实而没有禅味了!因为你把般若诸经请出来读一读,你会发觉:啊!原来是讲我心里面的法,祂是那么的清楚,而祂是真实的存在。这个时候你心中已经没有任何一点点的想象空间,只有一份禅悟后的真实感恒存。
常常有人在破参之前,觉得自己是开悟了,可是他脚下浮逼逼的很不实在;等到后来真的参究出来了以后,体验过了就会觉得真的很实在,所以当你问他:“悟前与悟后的感觉怎么样?差别在哪里?”他会说:“太实在了,很真实。”假使是听来的人,虽然他知道禅宗的密意,也绝对不会有这种真实感;因为他没有实际的体验,无法如实分清楚蕴处界与如来藏之间有什么关联,如何互动;所以他一点真实感都没有,所以打探密意而不是真参实究的人,他就是有这样的结果。
今天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只能先说明到这里,后面会有更精彩而殊胜的内涵将要为大家说明。欢迎各位观众菩萨们可以继续收看我们的节目,大家一起来闻熏这一部殊胜的《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我们相信这样大家的智慧建立会更为进步。
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