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如来藏  三摩地  陀罗尼  佛菩萨  布施  明心  心经  第一  过年  正洁老师 

第034集 空义隐覆真实章(二)

   日期:2021-04-22    
正伟老师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各位菩萨继续收看我们正觉教团所录制的三乘菩提系列节目,接下来的这一系列节目的标题是 “三乘菩提之胜鬘经讲记”。建议各位观众菩萨在观看我们节目的同时,其实是可以一并的参考由 平实导师所著作,由正智出版社所出版的《胜鬘经讲记》,这样各位菩萨在观看的同时会有更为深入的认识与体会。
我们再继续接续上一次节目的内容。上一次我们恭读过〈空义隐覆真实章〉的经文,同时也提到真实证悟以及打探密意的人,他们两者之间功德受用的差异,这样来了解打探密意的过失;今天我们继续延续这个议题来说明。例如,假装有人告诉你说:“我被萧老师印证了,我直接把密意告诉你好了。”最聪明的办法,就是大家赶快摀着耳朵溜走;否则当你知道了密意,却还是脚下浮逼逼地,一点都不真实,那你的智慧就出不来,将来也会跟他一样不珍惜,想把密意为他人明说,那这样有什么功德受用呢?
这个意思就是说,“空性”与“空相”的道理必须是要弄清楚,要自己亲证、实证的。缘起性空其实只是空相,而这个空相的了知,是要依真实法不空如来藏来建立蕴处界的缘起性空,否则蕴处界空相的了解与现观也将全是假的,不可能会有实证的智慧,这就是那些弘扬六识论者他们无法断我见的原因所在——他们就会于内有恐惧、于外有恐惧。详细的部分,请参考 平实导师所著作的《阿含正义》,书中有详细的说明。
好!我们回到《胜鬘经》这里的主题来说:假使众生他是真正地断了我见,那就不会再去建立一个“意识细心不坏说”;正因为弘扬六识论的人是不知道本识出生名色以后才会有名色的缘起性空,所以他的缘起性空观即不能成就;然而又恐怕落入断灭空当中,就必须要再建立意识细心的常住说法,免得缘起性空之后变成了断灭空。但这只是这个弘扬六识论的某法师对于空相部分的了知,而且是错误的了知。再说空性吧,空性的意思就是说如来藏有真实自性,不是想象法。真实自性的意思是说,祂能出生蕴处界等万法,使得蕴处界具有缘起的现象(也就是借缘而生起诸法)以及性空(也就是说,所生诸法其性无常故空的现象),祂这个自性就叫作空性。
当菩萨对空义有了真实理解以后,就懂得如何隐覆密意而说法;而这个空性的真义要怎么能够懂得呢?那就必须要靠实证了。实证的方法则以禅宗的方法是最快的,以禅宗的公案参究最快悟入。可是有很多人不喜欢读公案,因为读起来都好像天马行空一样,言语对话很难读懂:每一个字都认得,就是不懂其中的意思。所以有些人拿到 平实导师所著作的《公案拈提》而不断地去读,可是再怎么读,总是读不懂,问题就是出在哪里呢?出在没有实证找到如来藏。可是有的人也许想:“我如果找到如来藏,我干吗还要读平实导师的《公案拈提》?”可是若不读 平实导师的《公案拈提》,那想要悟就更难悟了!这就是这么奇怪。
这意思就是说,必须要亲证如来藏以后,才能真正的懂得空性这一边,不会只落在蕴处界空相的一边。而空性与空相之间本来是没有分隔的,本来是一体的,当你两边都弄清楚的时候,你就两边都通了。这其实不是靠两边去研究弄清楚的,而是靠着你在中间把如来藏找出来;想要通两边,不要往两边去研究,只要在中间把如来藏找出来就结了。可是那些佛学研究的大师们,都向两边去找:在这一边的蕴处界中找答案。研究了以后又回头再研究:“如来藏是什么?”虽然经中说祂会出生蕴处界,可是这也许是方便说,因为弘扬六识论者他们研究到后来就会这样说,说:“这是为了摄受计常的外道才讲如来藏,所以显然是方便说,原来没有如来藏心可证。”他们将会这样说,他们如此研究的结果,最后会是连两边都摸不着,莫说中道了!这就是佛学研究的盲点。
禅宗祖师可不是这样修行的,不管你是空或者是有,不管你是空相或者是空性,就只要负责把如来藏找出来就够了。这一找出来的时候,两边就都通了;因为两边其实也都是在如来藏里面,不在两边。事实上是:空性与空相、有与无,都是在如来藏里面;说祂有两边是为了度众的方便说,结果他们还真的当作是有两边。你说那样的佛学研究者,那会有什么用处呢?
当你找到如来藏了,你才会发觉说:“啊!原来空性、空相,它根本是混合在一起的,不是两边的,都是如来藏!”那你就懂得如何隐覆密意而为众生说法了。隐覆了密意而说法,是在保护众生,让他们不会在将来谤法;等到众生证悟的时机成熟了才让他悟入,那就会有智慧出生起来,就不会再谤法而受到恶报了。但是在隐覆密意之中而为众生说法的时候,就在不断地闻熏当中,建立了众生对佛菩提的正知与正见,建立对如来藏的正知与正见;将来他的缘熟了,突然间触证如来藏的时候,他就进门了。进门以后也许会来告诉你说:“师父啊!禅,一点都不神秘,一点禅味都没有。”如果他说一点禅味都没有了,表示他真的悟了,他一定是很真实的在佛法当中,而不会是像以前那样纯靠想象,所以就没有神秘可说了,也就没有禅味了。
因此空义隐覆,就是隐覆的是真实法如来藏的所在。而真实法被隐覆起来,其实也是方便说,因为如来藏从来都没有对你隐覆过;你一天到晚住在如来藏中生活,却每天询问说:“如来藏在哪里呀?”就好像住在庐山中的人看不见庐山的烟雨,庐山烟雨不是很有韵味吗?但是众生住在庐山烟雨中,却看不见庐山烟雨在哪里?又如很多人听说每年到了八月十八日的钱塘潮是如何的壮观,一定要去看一看;等他从庐山赶到浙江看过以后回家,家人问他说:“你看过庐山烟雨,也看过钱塘潮了,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他说:“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及至到来无一事,庐山烟雨浙江潮。”当你身历其境的时候,有什么烟雨和钱塘潮可说呢?就是那个样子。
所以,钱塘潮一直滚过去的时候,那水里的鱼都亲历其境,可却一点钱塘潮味都没有;只有人从钱塘潮旁边或者远处看着钱塘潮时才会说:“哇!真壮观!”禅宗的秘密也是一样的,真实法如来藏其实并没有隐覆,一直都很清楚地显现出来,只是众生自己在如来藏当中身历其境而找不到如来藏。因为一切法都是如来藏,可是众生却都找不到如来藏,所以禅宗才显得高超可贵。等你悟了,你说:“禅宗不过尔尔!”可是当你说“禅宗不过尔尔”的时候,遇到了久悟的禅宗祖师时,你照样没有开口的余地。所以很多人自以为悟了,没想到去正觉同修会的禅三精进共修而期待 平实导师为他印证的时候,却还得要弄到第三天才能够开始整理,还要到第四天才被 平实导师印证,所以没有那么简单啦!
如果 平实导师真的把手头抓紧了,其实一个也都过不去。如果要以禅宗祖师的标准来讲,一个都考不过,因为有一些禅宗祖师的最高标准是“通达了差别智”。可是禅门的差别智有那么好通达吗?所以说,真实法才是最胜妙的、最广泛而最深奥的法。可是,广大胜妙深奥的法,其实却很平淡、很真实。所以当初 平实导师开始写书的时候需要一个笔名,就取名“萧平实”;因为真实法很平凡而且又很实在,一点都不是想象而是很实在的。如来藏就是这么真实,可是祂在真实平凡之中却显现出无比的高超、无比的胜妙、无比的深广,完全都是不平凡的。而这个平凡是要在你真实、脚踏实地觉得祂很平凡、很实在的基础上,去往上进修才能达到。所以真悟的人从来不会说他成佛了,只有没有悟的凡夫才会说一悟之下他就成佛了。
各位就记住这一点,在 弥勒尊佛还没有下生成佛之前,以后凡是有谁说他成佛了,你就可以断定那个人不但没有明心,一定是连我见都没有断。已断我见的初果人,绝对不敢说他现在就成佛了,只有凡夫才会说他成佛了。初果人会很清楚地了解:阿罗汉不能测度佛的智慧。而阿罗汉们都没有一个敢自称成佛,因为阿罗汉们遇到了 维摩诘菩萨、文殊菩萨、弥勒菩萨、普贤菩萨等大菩萨的时候,他们连开口的余地都没有。可是这些等觉菩萨们,却是个个都对 佛陀恭敬得不得了,佛又授记说:“当来下生成佛的人是弥勒菩萨。”他们心中都明白,哪有谁敢出来说“佛陀入灭后由我来继承佛位”。因为 弥勒菩萨当来下生成佛的时候,是五亿七千六百万年以后的事,现在都还轮不到 弥勒菩萨成佛,何况那些不回心的阿罗汉们。所以,现在凡是公开自称成佛的人,都是凡夫,不但没有明心,连我见都没有断。各位菩萨就用这一个原则去判断,只要有谁说他现在成佛了,你就知道他是凡夫,你就可以直接告诉他:“你是一个凡夫。”所以真实证得法性的人,他觉得很真实,但是也能够很清楚地去决断;也就是说,作抉择而判断出来,知道说:“我其实距离佛地还是非常非常的遥远。”如果他是这么想的、这样说的,你大概可以判定说:“这个人虽然不悟,也不远了。”也就是说,这个人虽然还没有证悟,但是他证悟的时节因缘将不会拖得很久。空义隐覆真实的道理就是这样。
我们现在来说明经文的本文,胜鬘菩萨说:“世尊!对于如来藏的智慧,就是如来对于空所证得的智慧。世尊!如来藏这个法,是一切阿罗汉、一切辟支佛、一切八地菩萨,本来所不曾看见的,本来所不曾证得的。”
世尊!如来藏智,是如来空智。世尊!如来藏者,一切阿罗汉、辟支佛、大力菩萨,本所不见,本所不得。(《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

好,我们先解释这一段,这一段经文的意思说得很清楚,其实没有谁是真正很厉害的,那些夸耀说自己有多么厉害、多么有智慧的人,动不动就自称是八地菩萨、十地菩萨,乃至佛陀、法王。且不说他们都是凡夫这件事,回到经文来说,一切的阿罗汉都不曾证得如来藏,更不可能有如来藏的空性、空相的智慧,辟支佛也是如此的情形。
那么八地菩萨难道没有证得如来藏吗?当然有!将近两大阿僧祇劫前,他们就已经证得了,可是他那时证得如来藏,是完全没有修学佛法就能证得吗?不可能!在证得如来藏之前,都是要经过无量无数劫奉事诸佛、多闻熏习,建立了如来藏的正见,终于修到了第六住位满心的时候,把我见断除了,能取所取的空相也都现观完成了,开始找如来藏的时候才不会再落到蕴处界当中;然后,终于有一天,他突然间一念相应了,“啊!”他就想:“原来是这一个心喔!”他终于知道哪一个是如来藏了,然后他现前观察而加以不断地检查、检查、再检查,检查的结果发觉确实没有错,把经典请出来再作比对、检查、印证;反复地检查,反复地印证,他心中确实决定完全没有错,这样才算进入第七住位的不退。
所以每一位菩萨,不管他现在已经修到第几地了,他的过程都是如此,都必须要在因地随佛修学。所以 佛陀在说法的时候,座下固然有非常多的凡夫菩萨,佛陀却没有轻视过;而不管哪一位凡夫菩萨,即使他的心性是非常的恶劣,他是很悭贪的,或者他的脾气很大,佛陀也不会轻视他。因为即使是很贪心的凡夫菩萨、脾气很大的凡夫菩萨,他们都远胜过阿罗汉的,因为他们是有菩萨种姓;佛陀的看法是这样的,各位菩萨将来也应当要这样来看:“有菩萨性的凡夫,再怎么贪瞋,都远胜过阿罗汉。”所以不管善知识悟了以后,为你传授佛菩提道的时候从你身上挖了多少钱去,佛陀还是疼他的,远胜于疼阿罗汉;因为他这个贪,迟早终究将会灭除的,不会永远存在的,而他未来世当中将会度很多人来入道。可是阿罗汉死后,他的蕴处界就断灭了,三界当中再也找不到他了,对于利乐广大众生来说,他没有什么大作用。他只是短短几十年当中愿意利乐众生,而被他利乐的众生也都跟他一样,死后都会入灭。
假使一个凡夫菩萨证悟了,但是心中仍然很贪求钱财;你若没有送上五十万或者一百万元来供养他,他就不帮你开悟;即使有这样的恶行的菩萨,佛陀还是会看重他远重于阿罗汉的;因为他这一世贪习改不掉,未来世终究会一世比一世淡泊;最重要的是他不会入灭,未来世可以利益无量的人来实证,佛陀当然还是看重这个贪心很重的七住位菩萨。这个正见,各位菩萨现在先种在各位的心中,各位以后若是遇到了座下有个徒弟虽然很贪心,他出去弘法的时候喜欢去搞搞钱啊,但是总是比阿罗汉要好一些。所以诸佛还是会继续去摄受这样的初悟菩萨,因为毕竟他还是在习种性当中,只是要不要重用他而已;是因为考虑到众生会不会因此而反感,断了法身慧命。可是永远都会有一批众生跟他是有缘的,因为每一个人无量世以来都有一大批的眷属,那些眷属宁可让他弄去了一百万、一千万都没有关系,还是要跟定了他,那你为什么不让他去度那些人呢?就让他去度吧。
你有了正确而且比较深广的看法以后,对于那一些人就不会生气。这就是各位菩萨未来世出来弘法的时候,不论到哪一个星球去独当一面的时候,一定要有这样的心量;而这个心量不是靠定力建立的,而是靠智慧来建立的。如果不是这样,平实导师早就归隐去了。但是 平实导师心中不曾为这种的事情而生气过,他只是随缘应对罢了。如果生气了,就表示你退步了,这是各位菩萨应该要建立的知见。广大的心量就由这样的见地来产生,心量并不是刻意去拉高扩大的,而是由智慧自然而产生的,使你不会为这种事而生气,因为众生一向是这样的;而初悟菩萨才刚刚从凡夫众生转过来,这也是正常的。
今天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只能说明到这里。欢迎各位菩萨继续收看我们后面的节目!
阿弥陀佛!
 
标签: 佛法影音
 
更多>同类 佛法影音

推荐图文
推荐 佛法影音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