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如来藏  三摩地  陀罗尼  佛菩萨  明心  布施  心经  第一  过年  正洁老师 

第084集 涅槃的本际

   日期:2021-04-22    
正超老师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各位菩萨继续收看《三乘菩提之胜鬘经讲记》(二)。本节目是依据 平实导师所著作的《胜鬘经讲记》这部书的导读,这部讲记是为了帮助大众能了解并实证佛法大意的真实内容,期望透过本节目的探讨,让各位菩萨能在佛法的修证上得以建立起实证的方向。
前一集已经有提到 佛在三次转中,都已说到法界实相心第八识真心如来藏,只是在不同的修行阶位使用不同的名称而已。譬如 佛在初转阿含期时,以一个涅槃的本际来隐说法界实相心,而在第二及第三转,则用“隐密相”及“显了相”直接明说法界实相的存在及内容。佛在初转阿含时经常开示:蕴处界等法不是常住法,而是虚妄会生灭的法;二乘人只要现前观察这些法都是虚妄法,并将这些虚妄法如实观行而心得决定消灭掉,就能够成就阿罗汉的证境,于舍寿时就能入无余涅槃,处于极寂静的境界中,也就是第八识如来藏自住的境界。既然阿罗汉灭尽自己的蕴处界在舍寿后入无余涅槃,就一定不像外道修行人所入的断灭空一样!如果是断灭空,当时人间就已经有断见外道,主张一切法都是缘起性空、无自性空,根本就不需要人天至尊的 佛陀辛苦来到人间化度有情众生。可是 世尊还是来到人间广度众生,显然阿罗汉入涅槃并不是断灭空,一定还有一个众苦所依止的无余涅槃的本际存在,所以阿罗汉才会“因内无恐怖、因外无恐怖”而入无余涅槃。
也因为这样的缘故,世尊才会在《杂阿含经》卷10中开示:
于无始生死,无明所盖,爱结所系,长夜轮回,不知苦之本际。

在经中 佛已经很清楚地为大众开示:“众生于没有开始的生死之中,为无明所遮盖,为贪爱的结使所系缚,因此在漫漫长夜当中,不断地轮回生死,都不知道有一个众苦所依的本际存在。”这个众苦所依止的本际,其实就是阿罗汉入无余涅槃的本际。因为声闻人不需要证得这个本际,他只要去断除蕴处界的贪爱,就能够入无余涅槃,处于本际极寂静的境界中;因为这样的缘故,声闻人相信 世尊的开示,知道无余涅槃并不是断灭空,知道还有一个无余涅槃的本际存在,所以才愿意灭尽自己的蕴处界而入无余涅槃,舍寿后从此在三界中消失了。
声闻既是如此,缘觉亦复如是,缘觉人观察十因缘知道有一个“齐识而还,不能过彼的识”;也就是蕴处界都是以这个“识”为根本,而有生住异灭的现象出生。所以缘觉知道有个识的存在,祂就是无余涅槃的本际——入胎识,与声闻人一样,愿意灭尽自己的蕴处界而入无余涅槃,因此在舍寿后于三界中消失了。显然声闻与缘觉都知道有个本际存在,只是无法证得。既然二乘人都没有证得无余涅槃的本际,世尊就不会很详细地解说这个本际到底有什么样的内涵。所以说,世尊在初转阿含时,隐说无余涅槃的本际。
到了第二转般若时,世尊观察阿罗汉们心量渐渐增长,进而回小向大,因此证悟的因缘渐渐成熟,于是开始讲解般若诸经,譬如《金刚经》《心经》等经。讲生灭不已的蕴处界及诸法等法,摄归不生不灭的无住心、非心心、无心相心、无念心等心;所以,蕴处界及诸法也就不生不灭了,这是以“隐密相”来说明一切法归摄于第八识如来藏。并且帮阿罗汉们悟得此心、证悟般若,使得阿罗汉不仅成为真实义菩萨,而且发起了般若智慧,其智慧远远超过阿罗汉所证的十智。由此可知,世尊于第二转明说法界实相,只是这个法界实相,改名为无住心、非心心、无心相心、无念心等心。
到了第三转方等时,世尊开示唯识增上慧学,说这个法界实相有种种不同的名称,譬如心、阿陀那识、所知依、种子识、阿赖耶识、异熟识、无垢识等,其实都是同一个心,只是在不同修行阶位所施设不同的名称而已,让菩萨们能够修学无生法忍的道种智,在断尽一念无明四种住地烦恼及无始无明上烦恼种子随眠之后,最后得以成就一切种智的究竟佛。由此可知,世尊于三转已经明说法界实相的种种体性,所以才会在唯识经典中,开示这个法界实相有五法、三自性、七种第一义、七种性自性、两种无我。
从上面说明可知,二乘人仅断除了分段生死的烦恼现行,可是还有烦恼的习气种子随眠以及所知障尚未断除;虽然没有实证法界实相,却不妨碍二乘人入无余涅槃。然而菩萨如果仅断除了烦恼现行,他还是无法成就佛道,所以必须依照 世尊的开示,于第二、第三个无量数劫去断除烦恼习气及所知障。所谓的习气就是惯性、本能。如 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卷27的开示:
“烦恼习”名烦恼残气,若身业、口业不随智慧,似从烦恼起。不知他心者,见其所起,生不净心,是非实烦恼,久习烦恼故,起如是业。

也就是说,习气就是烦恼残留的气习,是经过多时的熏习以后所产生的惯性,好像是烦恼,其实不是烦恼。而所谓的所知障,名为过恒河沙修所断烦恼,又名为上烦恼;也就是对法界实相一无所知,因而障碍自己成佛之道。它所含摄的范围非常广,包括了心上烦恼、止上烦恼、观上烦恼、禅上烦恼等等的上烦恼。这些上烦恼从无始劫以来与众生不相应,也不会障碍二乘人入无余涅槃,直到菩萨开始参究到底什么是法界实相时,才开始会相应;并于亲证法界实相的时候,才打破所知障极小的一部分,才会知道所知障所函盖的部分是无量无边,而且非常广泛,并且还要穷尽将近三大无量数劫的修行,才能够断除。显然所知障所含摄的范围,非常广大、非常微细,不是二乘人仅能断除的烦恼现行所能比拟了。既然二乘人尚且不知、不断所知障,更何况一般的凡夫众生所能知、所能断呢?
因此,在三转各自的经论中,所说的“本际”指的就是涅槃、如来藏、第八识。就如初转的《中阿含经》卷10〈本际经〉里面的经文:“有爱者,其本际不可知;”这里讲的本际,就字面上的意思来说,指的就是最初点、原始点、前际。那在二转的经论里面,龙树菩萨的《中论》卷2〈观本际品〉有一首四句偈,他说:“大圣之所说,本际不可得,生死无有始,亦复无有终。”从这一句偈语的表面上来讲,这个本际在众生生死轮回当中,你要去找祂的一个最初的前际,是没有办法找到的,是不可以去思惟而能够找到答案的。
而第三转,我们引用了《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卷1,胜鬘夫人承 佛威力而蒙 佛允许,在这个〈自性清净章〉里面有这样的经句:
世尊!生、死者依如来藏,以如来藏故,说本际不可知。

众生无量劫以来的生死是依有如来藏才有,因为有如来藏的缘故,要推求祂的最初的前际,是了不可知的;真正要讲本际的真实义,那一定要依于如来藏来建立。而这个“本际不可知”,严格讲也只是对于凡夫及二乘愚人而说的,不是从利智胜义菩萨来说本际不可知;因为二乘人所求,只是要灭尽蕴处界生灭法而证入无余涅槃,他不需要证得成佛所需要证得的一切种智。二乘人既然不需要证得这一个阿赖耶识,佛当然就不需要为他们讲这一个如来藏第八识本心本际;因为说了徒增让他们心智迷闷而已,同时让他们心生颠倒,不要说断我执啊,连要断我见、断身见都困难。因为,所说的所谓的于内于外,他都将有所迷惑,甚至会有所恐怖,如此就无法取证涅槃。
但对于一心想要成就佛道的菩萨而言,就必须要求悟如来藏。因为如来藏的常住,正是三界中万法生起的根本因;若没有如来藏——本识——的常住,就不可能有五阴名色的出生及存在。在《增壹阿含经》卷29中 世尊说:
世尊告曰:“彼云何名为六界之法?比丘当知:六界之人,禀父母精气而生;云何为六?所谓地界、水界、火界、风界、空界、识界,是谓比丘:有此六界。人身禀此精气而生六入,云何为六?所谓眼入、耳入、鼻入、舌入、身入、意入,是谓比丘:有此六入,由父母而得有。以依六入便有六识身,云何为六?若依眼识,则有眼识身;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是谓比丘:此名六识身。若有比丘解此六界、六入、六识者,能度六天而更受形;设于彼寿终来生此间,聪明高才;于现身上,尽于结使,得至涅槃。”

在这一段经文中,世尊告示大众说:“那个为何被命名为六界的法?比丘们应当要知道:由六界所组成的人类,是禀承父母的精气而出生的,若没有父母的精气作为助缘,是无法把六界聚集在一起而具足人身的。如何是人们身中具足的六界法呢?那就是地界、水界、火界、风界、空界、识界,这就是说比丘们,人们身中都有这六界。人身都是禀承父母的精气,识界才能够聚合四大,并且祂所制造的色身中,能够留存空界而产生了人身,有了人身才能有六入。是哪六入呢?所谓眼入、耳入、鼻入、舌入、身入、意入,这就是我所说的:有此六入的原因,是由父母的精气为缘才能够有。由于依止六入的缘故,便有六识的功能现行运作;如何是六识身呢?假使是依于眼根、色尘而生起的眼识来见色的种种功能,就是眼识身;同理,依止其余的五根、五尘而生起五识功能,就是五识身,这就是我说的六识身。如果比丘能理解六界、六入、六识的话,他就能够度过六欲天的境界而在色界中重新受生;假使后来在初禅天中寿终而重新来生到人间,一定是聪明高才的人;并且在重新出生于人间的这一世现前身中的修行上,就能够灭尽一切结使,可以到达无余涅槃。”
由这一段 佛陀的开示,我们可以确实证明:人固然是禀承父母的精气而出生,但是必须要有识的入胎,这个识就是第八识——入胎识;然后在母胎中,由这个入胎识的界(这个界就是功能差别,又名种子;识界的意思就是入胎识的功能差别),祂能够摄取母体血液中的地水火风四大,以及留下身中应有的空间,其中包括:食道空、胸腔空、肠胃空、血管空等等,必须由这个“入胎识”摄取其余五界而具足六界法,才能够具足人身名色而出生,然后才会有六入的见性、闻性、觉性、知性等等识阴界自性的出生与运作。所以,真实常住法、本住法的“入胎识”就是涅槃的本际,才是出生万法的心,是一切缘起法的根源。而见闻觉知的六识心,是在“入胎识”入胎以后,摄取四大及留存空界等五法而出生的五色根,然后才能从入胎识中借五色根生起;所以六识心是入胎识进入母胎一段时间以后才能够生起的识,当然就不可能是入胎识——识界了。
由四阿含中的这些隐说、略说,已经实证确实有第八识的存在,这就是《阿含经》中存有“本住法”的密意,也是阿含中早已存在的教法,不是后代菩萨们新创的学说。而在这一段佛语中也证实:当众生六入、六识存在的时候,同时有六界在人身中,这也证明六识不是六界法;当然识阴六识,一定不是这一段经文中所讲的识界。所以人人身中都有六界中的识界,绝对不是指十八界中所含摄的六识界,因为刚入胎时识界存在的时候,六识连影子都还没有呢!所以入胎识这个识界,才是阿含解脱正理的基石:这一个识界是在六识及意根层次之上另一个识——入胎识。依此本住法入胎识常住不灭,来说六识身及意根、色身的虚妄性,说蕴处界的无常、苦、空、无我。
而在四阿含中被 佛陀称为识界的入胎识,正是常住法、本住法、涅槃的本际,才能在每一世死后不断地重新入胎而有无穷无尽的生死;才能在识阴六识存在的时候,祂也在身中同时存在,成为组成人身五阴的要素。也由于祂的常住性、本住性,才能成就二乘圣人所证的无余涅槃,才能使二乘圣人所入的无余涅槃可以真实不坏的解脱。正因为祂是涅槃的本际,使二乘涅槃不堕断灭境界中;所以阿含的正理是“存有”的解脱道,而这个实有法并非五蕴所摄的任何一法,而是本识如来藏,因为祂才是真正涅槃的本际。
今天因为时间的关系,只能说到这里。
最后祝愿所有的菩萨们:色身康泰、学法无碍、福慧增长、早证菩提!
阿弥陀佛!
 
标签: 佛法影音
 
更多>同类 佛法影音

推荐图文
推荐 佛法影音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