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如来藏  三摩地  陀罗尼  佛菩萨  明心  布施  心经  第一  过年  正洁老师 

第081集 识蕴的正说是六识身

   日期:2020-02-24    
正伟老师

  各位电视机前的菩萨们:阿弥陀佛!
  先问候大家:色身康泰否?少病少恼否?游步轻利否?众生易度否?各位现在所收看的节目,是由佛教正觉同修会为各位准备的“三乘菩提之识蕴真义”,也就是本会 平实导师的著作《识蕴真义》的导读课程。
  在上一集的节目中,简老师为我们介绍了五蕴中的识蕴,就是 佛在《阿含经》中要弟子现观的六识身,这是识蕴的正说,但是如果是依着灭尽一切而能入无余涅槃,此时则方便说意根末那也可以摄入应灭尽的识蕴之中。用另一个方法来说,如果依二乘法出离观的方便说,末那识意根可以摄归于有生有灭、入涅槃就会永灭的识蕴之中;如果是依大乘安隐观的究竟说,则第七末那识并非如此。
  各位都已经了解了 释迦世尊是以三转的方式住世弘法,我们先来看看 世尊初转的《阿含经》对于识蕴的法义。佛说众生的世界是由种种的法所构成,所以叫作法界,因此我们会听到佛弟子在发愿的时候会说“尽虚空遍法界……如何如何”。由万法而构成的这个世界,在《瑜伽师地论》里面这样子讲:
  
云何名为尽所有性?谓色蕴外更无余色,受想行识蕴外更无有余受想行识,一切有为事皆五法所摄,一切诸法界处所摄。(《瑜伽师地论》卷26)

  这是说穷尽法界的所有内容有些什么呢?有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色蕴包含了一切色法,色蕴以外别无他色,受、想、行、识蕴包含一切的心法,除此之外别无受想行识,一切有生有灭的有为法乃是五蕴所摄,一切诸法是十八界、十二处所摄。
  世间所有的“法”是五蕴法,代表任何一个法都是由蕴集而来的,要由因缘和合才会出现这个法,法不是本来就存在,任何一个法在过去是不存在的,而现在的法存在的当下,也不是真实的存在,至于未来,法散坏了更是不存在了。法的本身是因为众生有业种为因,遇到了适当的缘显现了出来,但是在出现的同时随即就消灭了,叫作纔有即灭。由于众生不明白这个道理,对于自己所处的法界看不清楚,不了解五蕴所成的法界都是蕴集而来的,以为五蕴之中有一分乃至于多分法是真实不坏的,所以就被五蕴法的外相所欺骗,遮覆了自己本有的法性光明,所以五蕴又叫作五阴。
  一切的法必然是由我们的六识所引入、所成就的境界,每一个识的本身,又必然是由根触尘才能出生此识。例如眼根触色尘生眼识,乃至意根触法尘生意识,所以任何一个法都是由这样子的根、尘、识所聚合出来的,叫作三束芦法。所以法界总的相貌又可以说是十八界,也就是眼、耳、鼻、舌、身、意,此六聚也就是六根加六尘加六识,总共有十八界。各位可以想一想,自己的世界中有没有外于此六聚十八界的范围呢?会发现还真的没有,自己的法界必然由眼、耳、鼻、舌、身、意六个方面摄入而成。
  在前面的节目中,我们也已经介绍了每个众生的法界,又可以分为内法与外法,也就是内相分与外相分,不管是外相分还是内相分,它们都只是众生虚妄的计量而分别出来的东西,并没有一分真实的存在。众生生活在自己的内相分世界中,将自己内法世界当作是真实有,所以用自己的能取去取了自己的所取,将能取的功能以及所取的法,当作是实有;也就是当作是自己可以依靠的功能,而时时地依靠着它们,所以能取的六个识,就好像是我们可以依靠的“身体”,因此《阿含经》上把祂们叫作六识身。
  想想看,我们清醒的时候,是不是时时刻刻都要利用到六识的功能呢?或者反过来说,如果今天我们没有了眼识、没有了耳识,乃至于没有了意识,还会有“我”的存在吗?这样子就可以了解,众生恰巧也就是不多也不少,必须时时刻刻都要具有这六识的功能与运作,才会有智慧、有了知。不论这个众生现在是快乐、不快乐,还是无记的状态,都脱离不了这样六识的功能运作,住于六识身的运作之中,以六识为身(也就是六识成身),如果离开了六识身,这位众生也就没有什么东西了。
  所以佛法中有情众生的存在又叫作有识身,有情死去了,六识消失了,死人就叫作无根身,在《瑜伽师地论》里面说到:“有识身相续住,恒受先业所感诸受。”(《瑜伽师地论》卷89)就是说六识身前后相续而住,承受过去诸业种所现前的诸种受。所以佛弟子必得要观见自己六识身全部的运作过程,其中的内涵就是色、识、受、想、行五蕴之法,能够于五蕴之中照见其无常、苦、空、无我,照见五蕴皆空,才有可能离开无始以来对于六识成身的执著。能够断除这样子以五蕴成身的身见、我见,断除了三缚结,就成就了声闻法中的见道须陀洹果,才有可能依此实证的内容而渐修二、三、四果,然后能离开轮回而趋入涅槃。因此《瑜伽师地论》中说到,有余依的阿罗汉乃是:“于现法中彼有识身乃至寿量未灭尽位常相续住,寿量若尽舍有识身。”(《瑜伽师地论》卷89)也就是有余依的阿罗汉在尚未舍身寿尽之前,他的六识身仍然是常相续而住,而舍身寿尽就舍弃了六识身而入涅槃,也就是说六识身的相续运行,就是有情轮回相续的内容。那么六识身是如何生起?如何前后运作的呢?
  我们来看看《杂阿含经》中 世尊的教授,教导我们要如何无余的观见六识身全部的运作内容而趋入涅槃。世尊说:
  
谛听!善思!有六六法(也就是一切世间的轮回法全部就是六六法)。何等为六六法(六六法是如何运作的呢)?谓六内入处、六外入处、六识身、六触身、六受身、六爱身(这里是将受与想合在一起讲,在《阿含经》中很常出现,因为受与想是连在一起的,也就是一般人在受了之后,必然产生想,而六爱身也就是六思身,也就是受、想、思,受蕴、想蕴与行蕴)。
何等为六内入处?谓眼入处、耳入处、鼻入处、舌入处、身入处、意入处。何等为六外入处?色入处、声入处、香入处、味入处、触入处、法入处。云何六识身?谓眼识身、耳识身、鼻识身、舌识身、身识身、意识身。云何六触身?谓眼触、耳触、鼻触、舌触、身触、意触。云何六受身?谓眼触生受、耳触生受、鼻触生受、舌触生受、身触生受、意触生受。云何六爱身?谓眼触生爱、耳触生爱、鼻触生爱、舌触生爱、身触生爱、意触生爱。
若有说言眼是我(也就是如果有人说,那么这个眼就是我),是则不然。所以者何?眼生灭故(眼识身的本身是生灭之法,祂不会是真实我)。若眼是我者,我应受生死(如果这个眼是我本身,是真实的我,那眼识自己就会有生有死了),是故说眼是我者,是则不然。如是,若色、若眼识、眼触,眼触生受若是我者(也就是色尘、眼识身运作所产生的眼受身、眼触身,它如果是真实我的话),是则不然。所以者何?眼触生受是生灭法;若眼触生受是我者,我复应受生死,是故说眼触生受是我者,是则不然,是故眼触生受非我(也就是色尘、眼识身、眼触身、眼受身、眼爱身,它都不是真实的我)。如是耳、鼻、舌、身、意触生受非我。所以者何?意触生受是生灭法;若是我者,我复应受生死,是故意触生受是我者,是则不然,是故意触生受非我。如是,比丘!当如实知眼所作、智所作、寂灭所作(也就是眼、耳、鼻、舌、身运作,所涉及的范围,乃至于意识的智慧范围,以及到底“寂灭”应该是什么样的内容,明白了之后,这样子就可以),开发神通,正向涅槃(正确地朝向涅槃的方向)。云何如实知见眼所作,乃至正向涅槃?如是,比丘!眼非我,若色、眼识、眼触,眼触因缘生受:内觉若苦、若乐、不苦不乐(不管是觉得苦、乐、不苦不乐),彼亦观察非我。耳、鼻、舌、身、意亦如是说,是名如实知见眼所作,乃至正向涅槃,是名《六六法经》。(《杂阿含经》卷13)

  这是说以眼耳鼻舌身意六个面向,各自运作前后经历了外处、内处、识身、触身、受身与爱身,这就是众生法界的全部内容,众生以此六乘以六,总共三十六个法当作身,叫作六六身,也就是众生的心行必定落于这六六法之中无余,能断除这样子六六身的现行,无一法可得,就是入无余涅槃。其中身见也叫作萨迦耶见,萨迦耶的意思,就是指聚集、蕴集,就是说众生无时无刻都在蕴集于五蕴,而承受了五蕴种子的现行,同时又继续蕴集了五蕴未来的种子,这就叫轮回不断。
  所以五蕴的现行与蕴集的过程,恰巧也就是不多也不少经历了这六六法的运作,五蕴是色蕴、识蕴、受蕴、想蕴和行蕴,六六法中所说,在识身与触身之后的受身与爱身,就是五蕴中的受蕴、想蕴和行蕴,因为对众生而言,有受必定会引生想(也就是了知),有想必定会引生思身,也就是于境取相生起爱着。其中色法是色蕴,而六识身是心法是识蕴,色法经由外入处而转为内入处,六识身于其内入处有六触,然后顺序地出生了六受身与六爱身,这里面包含了受、想、思三个阶段。在《阿含经》中常说受想思、受想思,也就是受想行三个蕴,这就是五蕴身的顺序所成。
  在这儿要提醒观众朋友,这一些法是 世尊教授具缘的佛弟子的正观行的内容,目的是能够断萨迦耶见,乃至成就阿罗汉。它代表的是修行所成就的内容,也就是顺序地断结证果,如果并没有断结与证果的实质,那就只是知见知识了,是不可能真正了解个中道理的,更不可能实证其中的内容。这些实证的修行部分,有着太多不在文字相上的内容,唯有在正觉同修会所开设的禅净班、进阶班的课程和小参室中的教授,所以切勿望文生义,自以为解。
  好!我们作个结论,依于 世尊在《阿含经》中的开示,所以五蕴中色蕴是色法,心法包括了识蕴是心,而受蕴、想蕴、行蕴则是心所,而识蕴的内容则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与意识,这就是识蕴的正说。有了这一些观行成就当作基础,我们才能够理解教材当中第251页 平实导师所作的开示。
  由上所举教证,都可以证实一个事实:识蕴一法,通常是指前六识的总说,很少会说到第七识意根的,因为:
  
【第七识意根是识蕴的所依根。既是识蕴的所依根,把祂归类在识蕴中,便产生不同类而归在同一类中的矛盾现象;也会产生将所依归类在能依里面而成为能依的识蕴与所依的意根相同的违教……。】(《识蕴真义》,佛教正觉同修会,页251-252。)

  今天时间关系,就先为各位介绍到这一边。谢谢大家!
  阿弥陀佛!
 
标签: 佛法影音
 
更多>同类 佛法影音

推荐图文
推荐 佛法影音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