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如来藏  三摩地  陀罗尼  佛菩萨  明心  布施  心经  第一  过年  正洁老师 

第125集 阿赖耶识心体--万法根源

   日期:2020-02-24    
正融老师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您收看正觉教团电视弘法节目,目前正在演述的是“三乘菩提之识蕴真义”单元。
  上一个单元讲到“断见外道所说的断灭境界,其实根本就不可能存在。”因为他们的“我见”还没有灭除,所以他们是不会离开常见境界的执著;而且他们所主张的“断见理论”,其实也是依于“常见”而衍生出来的,并不是说他们已经离开了“常见”,而又再别树一帜产生的“断见”。那又为什么说灭尽十八界法的时候,就称为无余涅槃呢?譬如在二乘法中有讲“十八界灭,名涅槃”;在《俱舍论》卷1也说:
  
彼说言依十八界摄,或名有离。离谓永离,即是涅槃;一切有为有,彼离故。(《阿毘达磨俱舍论》卷1)

  在这里就已经明确地指出离十八界法就是涅槃,而且是永离,并不是暂离之后,忽尔又可以去投胎而生,这就是二乘法中所讲的涅槃。在二乘的经典中也有说“识蕴灭尽,名为涅槃”,譬如在阿含部的《佛说法印经》当中 佛就开示说:
  
复次,离我见已,即无见无闻、无觉无知。何以故?由因缘故而生诸识,即彼因缘及所生识皆悉无常,以无常故,识不可得;识蕴既空,无所造作,是名无作解脱门。入是解脱门已,知法究竟,于法无着,证法寂灭。

  佛并且告诉诸比丘:
  
“如是名为圣法印,即是三解脱门。汝诸苾刍若修学者,即得知见清净。”时诸苾刍闻是法已,皆大欢喜,顶礼信受。

  从上面 佛所作的开示,我们就可以知道:无论是大乘法中或者是二乘法中,都是以五蕴我、十二处我、十八界我灭尽而称为“无余涅槃”。因此无余涅槃不是断灭,无余涅槃就是第八识阿赖耶识改名称为“异熟识”之后,不再出生十八界法而离见闻觉知的独存境界,这样的境界也是无境界的境界。假使能够像这样子如实正知而说,这才符合 佛所说;如果不是如是而说,那就是魔所说,因为那是违反了 佛所说的“教证”的正理,而且也悖离了“理证”的事实。
  即使是在修学佛菩提道的过程之中,已经真实断了三缚结,而那也只是“声闻初果”的取证,或者也只是“大乘通教初果菩萨”的取证,纵使说已经有这样的取证,但是仍然没有办法知道“别教七住位菩萨”所证悟的般若智慧的内涵。像这样子,对于“七住菩萨真见道位”所证的“根本无分别智”都还没有办法了知,那更何况是能够知道悟后进修“相见道位法”的十住、十行、十回向位的“般若别相智慧”呢?那就更别说是能够知道“入地菩萨”所证无生法忍道种智的智慧境界?又更何况是能够知道“诸地满心位”的现观证量?所以,绝对不可以因为已经“断我见”、已经“断三缚结”而就生起了“慢心”,因为这样的慢心必然是会障碍自己的修道,这是必须要特别注意的。
  此外在“真见道位”明心之后,还想要继续修行进入“通达位”,事实上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必须是要具有三贤位基本的修行功德之后,才能够进入初地。那么这里所讲的这个三贤位是指十住、十行、十回向位。那么其中“十住位”又称为“十发趣”,十发趣的意思是说,有十种层次让你发起那个心趣向佛菩提道,以及趣向大乘解脱道,这就叫作“十发趣”,也就是所称的“十住心”。在十住位的修行是要先从初住位的布施开始,再逐步地到十住位的见性,而这些都是属于习种性所要修学的内涵,包括了初住位修行布施,二住位严持戒法,……乃至六住位熏习般若等等的菩萨六度正行。假使明心破参了,那就是进入七住位;进入七住位之后,还要继续修学、继续锻炼功夫,准备眼见佛性;当眼见佛性之后,就进入十住位,也就是《大般涅槃经》中 佛所说“十住菩萨眼见佛性”。但是从初住位到十住位,都还是在“习种性”之中。习种性有两种意思:一个是说他的习性还很重,因为还没有进入到修道位,所以凡夫的习性还很重;另一个部分的意思是说,他还要熏习很多的法,譬如很多“相见道位”所应该要修学的“般若别相智”,那么还要熏习入地所必须具备的“道种智”,就是因为还要熏习很多的法义,所以就称为“习种性”。至于“十行位”,又称为“十长养”。十长养是 佛所建立的十个层次,也就是要长养圣性;长养圣性的修学是要“永伏性障如阿罗汉”,当这个圣性发起了之后,才有资格进入到“十回向位”,所以在“十行位”就称为“十长养”,也就是要长养菩萨性。
  接下来说“十回向位”,十回向位又称为“十金刚”。为什么称为十金刚呢?那是因为十回向位当中的一切行,统统都是金刚行。我们就先讲“初回向位”,因为在初回向位的行门当中,如果能够作得到一切金刚行,那么接下来的九个回向位才能够逐步的作到。初回向位又称为“救护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也就是说在你所有的身、口、意行之中,统统都是为了救护众生而作,并且让所救护的众生也都可以离开众生相。那“众生相”又是什么呢?众生相就是五蕴相、就是我相。以五蕴为我,以觉知心为我,以十八界为我,这就是众生相。众生相也是《般若经》中所讲的四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那么这些都是从我相而衍生出来的,可是众生在长夜无明之中,并不了解什么叫作众生相,所以你一定要让众生了解,特别是已经在修学佛法的人,要让他们了解“我相、众生相”就是轮回的根本;当他们了解了之后,才能够离开众生相。
  所以,当诸方大师在说“意识离念灵知就是真如”的时候,那你就必须要出来,要断除掉他的邪见。最主要是必须要破“我见”以及破“常见”之后,才有办法把众生从众生相里面拉出来,离开众生相。也就是要让众生能够“断我见”,这就是初回向位菩萨所必须要作的正事。如果明明知道一些佛弟子们跟着诸方大师走错了路,甚至于也共犯了大妄语业,而菩萨却不出来破邪显正,那就叫作无慈无悲。所以必须要把“金刚心”生起来,才能够一步一步地往前迈进,迈向“十回向”的满心位,当十回向位完成了,那么道种性才算是成就完成。
  进一步的来讲,除了在具足“初地”所应该有的“道种智”之后,还必须要再发起十无尽愿,才能够进入到“通达位”,也才能够进入初地。回过头来,我们还要再一次的强调,在真见道位明心之后,想要进入到通达位,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从三贤位的修行起而想要圆满地进入初地,那是必须要有真正的大善知识来摄受,必须要透过大善知识来传授相见道位所应该要修学的法。假使没有大善知识摄受,只是依着自己世世自修,而又没有 佛的加持,那就必须要将近一大阿僧祇劫,才有可能完成而进入到通达位;但是如果有真正的大善知识摄受,并且传授相见道位的般若智慧,又再加上自己非常努力地在修除异生性、努力地在培植福德,那就有可能或者十生、或者百生、或者一生,就可以完成进入“初地”的修学,而不需要将近一大阿僧祇劫的苦修,就能够化长劫入短劫。
  所以自古至今明心证悟的人,如果没有广大的福德,又不具足这样的因缘,而想要进入初地成为通达位的菩萨,真的是非常非常困难的事情。如果说已经明心了,但是在明心之后,却没有努力在消除“异生凡夫性”,仍然是在十住位的习种性当中裹足不前,既没有发起十行位的性种性,也还没有发起十回向位的道种性,当然更还没有发起初地入地心的圣种性,那么他的凡夫性必定还是非常的重;即使说真的是有努力在消除性障,而且也具足了道种性,也发起了圣种性,但是仍然不能称为初地心,为什么呢?因为还没有通达五法、三自性、七种第一义、七种性自性和二种无我法。表示说还不能够通达“初地的入地心”所应该要具有的粗浅的道种智。而如果有人却自称说“在大乘真见道的时候就已经是初地了”,那真的是大妄语啊!那个后果真的是难以思量,所以千万不可取。
  事实上,禅宗的明心,就是大乘的真见道——开悟明心,对于明心能够生忍,而且也确认了不会退转,那就是“般若正观现前位”。依据《菩萨璎珞本业经》当中佛旨所判:明心时,唯在七住位。明心所证的阿赖耶识就是如来藏,也就是大乘的真见道——明心开悟,这个是佛菩提道修学五十二位阶当中的七住位,所以真见道明心,绝对不可以妄自膨胀自我抬高,说成是初地心,否则就是大妄语。
  除此之外,学佛人也千万不要错误地计着,像某位大法师那样,他把如来藏和阿赖耶识一分为二,分为二心,而妄说成“如来藏是能生阿赖耶识的法”,那么像这样子的邪见,一定会产生出八、九识并存的无量过失,因此而会让本来完整的佛法妙义变成支离破碎。所以有智慧的学佛人,千万不要去轻信那一些浅学的狂智阿师而耽误了自己未来无量世的道业前程。那么像这样子的两类学佛人:一类是能得大善知识的摄受,另一类则是被邪师所误导。结果想要求法、学法,反而在一升一堕之间,像这样子的差别真的是何止天地悬隔之可说啊!
  佛法既然可以实证,又能够生起般若智慧,而且在修证大乘佛法的各个阶段当中,这个第八识阿赖耶识祂都不断地显示祂的真如性,从来就没有剎那之间断过,包括眠熟、闷绝、无想定、灭尽定以及正死位的五位当中,都没有例外。有一些人他把第八识阿赖耶识所显示的真如性和执藏性分割为二,说成执藏性就是阿赖耶识,又说阿赖耶识所显示的真如性是阿赖耶识的所依心体;事实上,他们是完全不知道“阿赖耶识就是心体”,是别无所依的“根源法”,也是别无所依的“主体法”。
  虽然说阿赖耶识具有执藏性,而能够出生七转识的贪、染等等的恶习,但是阿赖耶识心体的本身,却是恒常不断地显示出祂的真实与如如之性。对于那一些不能够如实知道“阿赖耶性”和“真如性”都是“第八识阿赖耶识所显性”的那一些人,他们妄自地把“阿赖耶识所显示的真如性”分割出去,又再把“真如性颠倒建立,成为阿赖耶识的所依法”,像这种颠倒邪见的说法必定是会产生很多很多的过失,而会造成进退两难的种种的窘境。
  另外也有一些浅学无智的新学菩萨,因为往世曾经有在真善知识处培植过些许的善因缘,所以这一世才能够得遇真善知识,可是因为他学佛也才不过三劫、五劫的时间,所以在正法当中所修植的福德还很浅,还是新学菩萨;虽然说他已经有了信根、慧根,但是他的信力、慧力都还没有发起来,因此就算这一世是因为善知识的因缘帮助,而明心进入七住位,但是因为他心性不定的缘故,就会在得法之后反而生起了轻慢想,对于正法不能够生忍。所以当他听闻到有人渲染说还有其他更胜的法是所证“阿赖耶识的所依心”,这个时候,他就会因为信力、慧力还不具足的缘故,而又没有能力辨别义理上的真假,也没有能力辨别是非,反而误以为邪师的所说可以增上,最后对于似是而非的邪见产生了好乐之心,终究会自误而退失了原本的正知正见。
  总归一句话非常重要,要提醒,就是:真正学法的人,千万不要起轻心、慢心,也千万不可以大意而自作主张发明佛法,否则就会成就“求升反堕的事与业”。因此,我们在求学佛菩提道的每一个环节之中,都必须要非常小心谨慎地面对。
  因为时间的关系,这个单元就为您说到这里。非常谢谢您的收看!
  祝福您色身康泰、学法无碍、早证菩提!
  阿弥陀佛!
 
标签: 佛法影音
 
更多>同类 佛法影音

推荐图文
推荐 佛法影音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