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如来藏  三摩地  陀罗尼  佛菩萨  布施  明心  心经  第一  过年  正洁老师 

第011集 法身过思量(上)

   日期:2020-02-24    
蔡正元老师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这一个单元,我们继续跟大家介绍 平实导师所写的《胜鬘经讲记》〈如来真实义功德章〉。
  上一集我们说到,出世间的尔焰里面谈到不知道菩萨五十二阶位的真实义;不知道佛的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无量百千三昧乃至不知道如来的真实义,这就是尔焰。二乘修行人因为不如实了知声闻、缘觉解脱道的修证内容,所以会障碍有余、无余涅槃的发起;大乘修行人因为不如实了知佛菩提道的修证内容,所以会障碍无住涅槃的发起。因此菩萨若不知一切尔焰,就不能如实了知一切出世间境界的真实义。其实这一切出世间的境界,正是自己真心第八识如来藏的还灭相,对此不能如实了知,心就会有无明,因此自心如来的功德就不能具足圆满的现起,所以会障碍菩萨成就佛道,这个就是尔焰。因为诸佛具足了知一切尔焰,具足了知一切世间、出世间境界的真实义;能永断一切尔焰,在一切境界中能远离妄想、无有颠倒;不会被一切境界束缚,而障碍了真实义智慧的发起,能在一切境界得大解脱、大自在,所以说 佛陀智慧身自在。
  智慧为什么有身?是因为祂有作用、有行相。行相的行,是指心行的行、行为的行;由于智慧有作用、有行相,就称为智慧身。又譬如四阿含中有说六识身、六想身、六思身、六受身,也是这个意思。就是说有六种识的作用,也有六种识的行为过程的法相,所以称为六识身。同样的道理,六识里的六种思,也就是作决定的那一个心态,祂是确实存在而且有在运作,所以叫作六思身。同样的道理,众生有智慧的时候,这个智慧是会伴随着心的运作,祂是有作用而且有运作的过程,所以称为智慧身。修行人因为有智慧伴随,他的身口意的心行作用也会不同于凡夫的身口意的心行作用,所以称为智慧身。
  譬如,你断我见以后,不会再掉入三缚结当中,不会再有异生性,因此你的觉知心跟智慧相应的时候,就能知道断我见有什么见地,也能对各方大师有没有断我见,都可以检验而不会有疑惑,也不会因为解脱道上面的疑惑,而造作使自己会再出生于三恶道的恶业。对于各方大师跟外道为弟子所施设的禁戒是否如法?那些禁戒是否能帮助受戒的人达到解脱?你都可以判断,不会被误导,不会落入戒禁取见当中,因此能够显现断我见所得的智慧已经对你产生作用,这证明智慧是有作用的,因此称为智慧身。
  佛的智慧身是自在的,因此能具有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因为佛具足了知一切尔焰,智慧身圆满自在,因此能够摄持一切法。摄持一切法,讲的就是念心所的具足圆满。有了念心所的具足圆满,才能具足佛法的总持。对一般学佛人来说,五别境心所法里面—欲、胜解、念、定、慧—当中的念心所,看来好像跟修行无关;很多学佛人都有这样的感觉。但是念心所其实是学佛过程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法。念心所的具足圆满是在佛地、在等觉以下都不具足圆满,能够摄持一切法的原因,其实是因为念心所的圆满而完成的。念心所要如何才能具足圆满?就是要有闻、思、修的熏习,首先要多闻熏习真实善知识的说法和阅读真实善知识的著作;然后自己要常常加以思惟整理,并且如理而行地去实修;实修以后念心所仍然不具足,还要有亲证;亲证以后才能对善知识所教导的那一个法有体验,能够加以现观,然后你就会对那一个法具足理解。具足理解就称为胜解,有了胜解,你对这个法的念心所就具足了。
  对于每一个法都要经由闻思修证,然后起胜解;因为你有体验、有了现观,就不必用记忆、用死背的方法来具足念心所,记忆跟死背的方法都是会忘掉的。这意思是说,如果学法没有亲证、体验、现观那个法的境界,那最多就只有闻、思、修;只到修为止,还不能亲证。念心所的具足,一定是经过闻思修并且亲证,亲证以后不断地深入加以一一体验、领受、观察。在法上能亲自证实而观察以后,他就不必用记忆的方法来为人解说,因此对于所要说的法,都已经加以体验领受过了。既然有亲自体验领受就不会轻易地忘掉,因此他对法有了念心所,便可以摄持法了。佛陀对一切法的念心所都具足,所以能摄持一切法;具足摄持一切法的人就是 佛,因此 佛的智慧当然已经圆满具足。胜鬘夫人说:“由于‘知一切尔焰,智慧身自在;摄持一切法,是故今敬礼。’,这三个缘故,所以我胜鬘夫人,如今敬礼释迦牟尼佛。”
  第三个偈颂【敬礼过称量,敬礼无譬类,敬礼无边法,敬礼难思议。】(《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这里讲的敬礼对象是 佛的法身功德。过称量意思是说不可以用轻重大小来称,也不可以用长短方圆来量。是什么法才能超过称量?绝对不是阿罗汉、辟支佛或者如来示现的应化身,因为这些都是可以称量。那世间有什么法是超过称量的?大概只有一个法可以勉强说是超过称量,那就是虚空,只有虚空是不可称、不可量的。
  在法界中也只有一个法是“过称量”的,祂叫作如来藏。众生的如来藏就是第八识,在因地时称为阿赖耶识,断尽我执以后改名为异熟识,成佛的时候改名为无垢识,宇宙中就只有这个法是实际存在而不可称、不可量的。阿罗汉跟辟支佛的解脱境界都是可思议、可称量的;因为都是以世俗的蕴处界来作观行的对象,所观行的对象都不曾超过三界世俗法;三界的世俗法都是可以称量、可以思量的,也都不能及于法界的实相——碰触不到万法背后的实相。只有实相法是不可称量的,蕴处界万法都是从实相法中生起的,有了可思量的蕴处界万法,才有可思量的缘起性空,才有可思量的二乘涅槃法,所以初转的解脱道—阿罗汉法及缘觉法—都仍然是可思量的。假使如同藏密应成派中观或依《妙云集》修学的人,他们的见解,认为阿罗汉所证的解脱道即是佛菩提道、就是实相法,那么第二转以及第三转的经典,也应该是可称量的、是可思议的世俗法,那么般若的道种智和一切种智就都成为戏论。所以他们认为解脱道即是佛菩提道的立论基础是很薄弱的,也是虚妄的说法,不仅违背法界的实相,也跟真实的成佛之道互相违背。
  既然《妙云集》在解释这些经文时说:“佛是超越世间而到达究竟的,然而世间的凡夫跟圣人没有任何一个人所证的法与道,是可以和佛一样相等的。”那已经显示 佛并不是只有因地不入涅槃而生生世世不断度化众生的福德而已,应该是在所证的法上还有另外别的功德,是阿罗汉所不能知道。而《妙云集》书中却主张:佛跟阿罗汉的不同,只是不入涅槃而生生世世不断度众生,在法上的实证则跟阿罗汉没有不同,同样都是实证蕴处界的缘起性空,这就是实相的实证。这样的修证不须要依蕴处界出生的根源,不须要依如来藏便可修证完成,因为如来藏是后人创造发明出来的,不是成佛之道的根本所依,不是佛的圣教。这样的说法,就跟大法师自己注解这段经文的说法互相矛盾。
  这位大法师的说法,你从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是正确的,但其实是似是而非,一般人都不会注意到他的问题所在。似是而非便是《妙云集》、《华雨集》最主要的特色,所以有很多智慧不够的人会越读越相信。时间久了,中毒太深,不仅无法见道断我见,也无法证悟如来藏发起择法眼,想要把他们救回正道中来——想要救他们回归正法,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正好因为他有注解《胜鬘经》,正觉教团 平实导师就可以藉这一部经的宣讲,顺便把他注解中的错误拿来作比对;藉由正确与错误的一一比对,让佛弟子可以很清楚地把解脱道跟佛菩提道的分际,以及两者间互相的关系,都可以很清楚的说明,让大家理解。在作法义辨正比对的情况下,当各位菩萨把 平实导师这部《胜鬘经讲记》的解说听完,你对佛菩提道的义理就能真实了解,真正懂得成佛之道,从此就不会落入二乘法中,错把二乘阿罗汉法当作是成佛之法。
  这并不是只有少数人才会发生的问题,而是佛教界百年来的大问题;所以当代有很多人修大乘法去参禅时,当他们认为自己已经开悟见道,都不是以菩萨阶位来印证,而是用声闻果位来印证自己;虽然后来也已经证明他们都是因中说果,但是佛菩提的修证果位难道就只有声闻果吗?假使真的只是声闻果的话,那就不应该有《华严经》所说菩萨五十二个阶位的佛菩提,世尊就不该另外再转二转、三转来解说如来藏等八识心王的妙法,也应该说全部的佛法只有“阿含”的解脱道,阿罗汉也都应该是已经成佛而非只是阿罗汉,佛陀入灭以后,也应该有阿罗汉绍继佛位来率领僧团,也不该会有阿罗汉被菩萨诃责不懂佛法中的般若跟种智。所以依《妙云集》修行,以解脱道来取代成佛之道,否定以如来藏为中心的佛菩提道,是完全不正确的说法。
  四阿含经中所说的只是阿罗汉道跟缘觉道,只是声闻法跟缘觉法,其中虽然也有许多本来应该是大乘的经典,却被阿罗汉结集成为只说解脱道的经典,所以经名跟大乘法中的经典相同,那只是因为阿罗汉在第二、第三转的时候,听不懂大乘经中的实相法义,只能听懂大乘经中跟声闻法有关的解脱道,当然他们结集时就只能结集成为解脱道的经典,这就是四阿含中有些经典的名称跟大乘经相同的原因。但是那些存在大乘经中原本有的实相般若道理,阿罗汉是听不懂的,所以被他们结集到四阿含的时候,当然也就只剩下解脱道的部分了。
  实相的般若智慧是不可思议的,假使四阿含经中所说的解脱道就是成佛之道,那么第二、第三转的大乘经典,应该只有解脱道而没有佛菩提道,也不应该有实相般若的道种智及一切种智是阿罗汉所不懂的。实相般若的道种智及一切种智的义理是不可思议、不可称量,而其他一切法都是可以称量,因为都不会超出三界世俗法的范围。也许有人会说:觉知心也是不可称量的。但是我说觉知心还是可以称量的,譬如说细菌的觉知心,祂能了解什么?祂所了解的范围就只有一点点,这就是可以衡量。一只蚂蚁或者一只蟑螂,牠的意识觉知可以了解多少?都是可以称量!祂的功能范围就是有个定量,牠们意识觉知的法界,功能通常不会太广。
  如果以人来说,古代人的意识觉知,因为科学知识不发达,他们所了解的就只是人间的事情;现代人的意识觉知,因为科学知识的发达,法界定量就比较宽广,可以了解到地球万物更多的现象,乃至宇宙太空的探讨。现代人的意识觉知因为透过知识的学习,经验的累积,法界的量比较大,甚至可以有更多的创新发明的想象、构想。如果未来能有机会找到其他星球的生命体,能接触其他世界的众生,那意识心量又会增大,所以现代人意识心的法界定量比古代人更大。但是不管如何大,众生的意识觉知心就只能了解到物质世界的现象法界而已,这仍然是可以衡量的。
  譬如说你证悟以后,遇到一只小狗,你大概可以了解牠的觉知心的法界定量宽广的范围。你如果遇到一个凡夫,也可以了解他对断我见的境界,是不能如实了解的;遇到阿罗汉、辟支佛,你也知道他们对法界的实相也是不知道的,他们意识心的法界定量,都是你可以测量、可以衡量的。如来藏是法界的实相,祂能出生世间万法,对菩萨,对所有阿罗汉、辟支佛、世俗圣人及凡夫来说,如来藏法身都是超过称量的,只有诸佛才能完全称量如来藏。这个如来藏你要用什么来譬喻祂?要把祂归位到哪一类中,才能够完整地描述祂,使没有证悟的人能够确实了解?这都没办法。所以如来藏这个法,祂有许许多多的名相。
  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这个单元就先介绍到这里。谢谢各位菩萨的收看!
  阿弥陀佛!
 
标签: 佛法影音
 
更多>同类 佛法影音

推荐图文
推荐 佛法影音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