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如来藏  三摩地  陀罗尼  佛菩萨  明心  布施  心经  第一  过年  正洁老师 

第071集 迷理无明(三)

   日期:2020-02-24    
正子老师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您收看正觉教团电视弘法节目,目前演述的主题是以 萧平实导师著作《胜鬘经讲记》为蓝本,依胜鬘夫人与 世尊的对答内涵,证明唯一佛乘是如来示现降生人间宣说佛法的目标。
  我们继续上一集所说,胜鬘夫人于经中解说无始无明住地的内涵与四种住地的内涵并不相同。经中如是说:
  
无明住地异,离四住地,佛地所断,佛菩提智所断。(《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

  经文的意思是说:“无始无明住地不同于有爱数四住地,无始无明住地的内涵与四种住地的内涵不相同,而无明住地的内容是修行要达到佛地才能究竟断尽的,是要具有诸佛的菩提智才能断尽无余的。”
  深信三宝的佛子们一听到提起诸佛的菩提智,会立即涌现 佛陀的四智圆明、十力、四无所畏等,都是佛智的显发,是历经三大阿僧祇劫的菩萨道熏修而圆满,崇仰之心跃然而起,也想成就佛道、利乐有情。同时,经典中也有教示:“菩提道果不难成,真善知识实难遇。”尤其生于五浊恶世的现代,真善知识的引导,确实攸关佛子众的法身慧命。同时,有关学子的修行基本法要,根本论中有明确的开示,论中如此说:
  
修观行者,先得其智,由此智故,为断烦恼;次修行迹,修行迹已,心得解脱。(《瑜伽师地论》卷14)

  论中的意思是说:“修行者若要修禅观的功夫,得先要获得圣者的智慧法门,依着这个智慧,是为了能够先断除世间烦恼;接着,再踏着圣者走过的足迹而修,像这样子随着圣者的行迹而如实修行以后,就能获得心解脱的功德。”换言之,若想要依佛法解脱世间的四种修行法要,以及获得世间无上的道果,都是要先有圣者之智—能了知世间五蕴无常、是苦—依此智而得以确认五蕴之中没有真实我,也得知定境的种种过失,因为都是意识的境界相,不被系缚,进而能次第转上,证得禅定,获得三界内出世间的无上果,证得心解脱。
  那么根本论这一段指导修习禅定的内容,与胜鬘夫人主说的四住地烦恼有关联吗?当然有,佛法的内涵都是息息相关的;论中说修习禅定,要先除烦恼,而能除烦恼的前提,是要先了知圣者的修行智慧,那就是要能获得佛法的正知见。经中所说的圣者,就是有实证的佛弟子,他亲自走过修行的道次第,以正知见搭配禅定止观才能有解脱的果德;否则,仅仅是世间外道的禅定而已,定力再好,也没有真解脱的功德,因为缺乏解脱的智慧。有了正知见,了解世间五蕴的详细内容,全是因缘和合、生灭无常;这些修行的基础知见,是为了要降伏意根、意识,先要除烦恼,否则无量劫以来熏习的攀缘心,剎那、剎那都与烦恼相应,全都落在胜鬘夫人所说的四住地烦恼之中,否则任何功夫,只是盲修瞎练一场。如果能除烦恼,若能断我见,即破除了“见一处住地”。
  关于除烦恼,还有另一段经文,在第一转的《阿含经》中,舍利弗尊者提出除垢秽对修行者的重要性,经文如是说:
  
诸贤当知,第一人者与结相随,然内有结而不知,此二有结人中,此人最为下贱。所谓彼第二人与结相随,内有结如实知之,此人极为妙。(《增壹阿含经》卷17)

  经文的意思是说:“各位贤者们应当了解:这第一种人,他的心性是有烦恼结使伴随着,然而他不自知内心有染污,被烦恼系缚;在所说的这两种有烦恼结使的人之中,这种人的心性是最鄙贱的。而第二种有烦恼结使相伴随的人,他却是如实自知自己内心是被结使烦恼所系缚,比较起来,这种人是极为胜妙的。”也就是说,经文在说明断除烦恼系缚,对任何修行者而言都是极为重要的!
  经文中舍利弗尊者开示这样说的理由:那个第一种人,内心有结使相随而不自知的人,他想要修行,于是他起了念头:“我应该要作清净想!”于是,起念作意要思惟清净。由于他一心欲求清净修行,倘若值遇不顺遂、违逆的境界的时候,瞋怒之心便爆发出来,丝毫不懂得善巧方便,一心专注着要修清净想;然而,心中随时会有瞋恚心行显现出来,最后却是愚痴而命终,一无所得。这种情形,就好比有人在市集买得沾染了尘垢的铜器,买回来之后不懂得要先清洗、擦拭铜器上的尘垢;之后也不懂得要时时擦拭除尘,时间一久,让铜器的垢秽加倍增多。如同这第一种人一般,修行人不懂得要先求方便,得先灭除内心原本累积的污垢,反而在原有的垢秽上,再增加“欲求”的贪欲心,以致于这贪欲之心不能顺遂的时候,便起瞋恼的心行;周而复始,终其一生都一无所获,只能愚痴而命终。
  而那第二种人,他如实知道自己内心有结使相随,他想要修行,依照着善知识的指导:修行是要能舍离烦恼系缚,才能够有解脱;于是他起了念头:“我是要舍离、要弃舍,以思惟不净想,用来对治!”于是这第二种人,他先舍弃贪求之想;那如何舍离贪欲之念呢?他先思惟不净、恐怖之法,自然会令心厌舍,以不净想为对治的方便。由于思惟不净,便不会生起贪欲之心,因为这种人懂得使用方便善巧,能用心舍离,不作欲求,反而能有证果的功德。这就像经典里所说的,好像有人在市集买得沾染了尘垢的铜器,买回来之后整理铜器上的污秽,让铜器能洁净;之后,也懂得要维持擦拭除尘。像这样的修行,结果能不求而得,有证果的功德,还能以己之所证,教导令其他人也能得证;命终之后,已经断除了欲心,也断除了瞋恚心,愚痴、无明都舍,结果有解脱于三界的果德。所以舍利弗尊者总结,从修行的角度来说,这两类同样有结使相随的人:第一种人属于鄙贱,而第二类的人胜妙,全都依于行者是否能够懂得除烦恼垢秽的关系。
  以上这段经文内容,我们很容易照章宣读,却轻易忽略了重点。想想看:有多少人下定决心要修行,也肯下功夫,努力广泛地阅读相关经论、要打坐,决定要能内心清净,一心向佛。比方这幅图片,列出各种颜色鲜美的果汁,有红、橙、紫、绿满满一杯。每个人带着长久以来的积习,就像这满杯的果汁,五花八门;如今发菩提心,要如说修行,不再暴饮暴食,也认真听课、摄心;如同要将无色的法乳,加入这些满杯已经充斥着各种颜色的果汁之中。请问大家:这些杯子内还能容纳多少法乳,能给当事者多少受用呢?就像这样子,我们若不先将杯子内的七彩果汁清空,是无法真正容纳无色的清净法乳啊!同样的道理,“除烦恼、清污垢”,对有心的修行者绝对是首要行的步骤!若不能反思,将这铜盘或者果汁的譬喻,真正的套用在自己身上,落实经论的教示—清除习气烦恼、忏悔过失,确实付诸实现—不然会以为在用功,实际上只是镀金,没有解脱受用的。
  有时候,也有学员提出质疑:佛法修行处处说要舍离、要放下,要断我见、我执,却又强调要学子们发心成就佛菩提,须要长劫修行,那这就是执著啊!而且很执著要成佛啊!听起来似乎问得有道理,其实这是将佛法名相,与世俗的思考混为一谭所引起的误解。为什么圣教量要先说“舍离、放下”呢?是为了因应五浊众生的心性,必须以如此的次第引导修行。世尊于《大般涅槃经》中,有如下的开示:
  
我之所有声闻弟子亦复如是,如汝婴儿,不能消是常住之法,是故,我先说苦、无常。(《大般涅槃经》卷4)

  经文的意思是 世尊说:“我所有的这些声闻弟子们,也是像你的婴儿肠胃一般,无法消化这个恒常永住之法,所以我先开示说‘三界所有皆是苦、无常变异’。”也就是说,世尊为了摄受、调伏各种不同心性的众生,能够善巧地宣说各种佛法的内涵,让他们可以吸收消化;先说人天善法,也开示三界万法都是因缘和合、缘散则灭,所以是无常、无我。如果 佛世尊一开始就宣说恒常之法,与当时的外道之言相同,那些听闻者就会认为佛法内容与所有外道都相同啊!就会立即转身离开不再信受。而 世尊等到那些声闻弟子众的心性以及自身福德都具备了,能堪任修习大乘经典,世尊才开演恒常之法,让弟子众能够消化吸收,欢喜信受。
  像这样的次第建立,得依圣者的智慧,先知三界世间苦,行者才有意愿断苦的聚集而愿意舍离名色——断我见。修行人既然断我见,发起菩提大愿,回向修证大乘成佛之道,就得要从成佛所依之如来藏开始;而众生的生死流转也是从祂开始,然而祂却是无始也无终的。若有幸能够跨过门坎,表示修行者已经打破无始无明住地了;此时,所发起的菩提心是依于善法欲,欣乐佛道,能世世出生在人间以成就行者在人间的种种有为法,却不是对欲界的执著,不能等观为世俗人的执著五欲。
  修行者若想要打破无始无明住地,必须要修学佛菩提;佛菩提道的见道就是大乘禅宗的明心开悟境界。但是,如果没有经由禅宗的明心,是无法打破无始无明的;而明心开悟是佛菩提道的敲门砖,是所有行者的首要门坎。当我们明心时,无始无明打开一个缺口,可以让我们进去探索了;对我们来说,其实里面不是染污的,是无量无数的无知—属于对实相的无知—包含含藏的无量数种子的功能完全不明白。这些与见惑、思惑无关,正因为还没有究竟了知祂,所以悟了以后还不是佛,只是七住位的菩萨而已,还在三贤位的第一位之内,只是进入十住中的第七住而已。当我们打破了无始无明—佛菩提智的最开始—也就是般若智慧开启,才能有一分一分断除上烦恼的能力。
  各位菩萨!般若智慧有多重要?世尊于《佛说未曾有因缘经》中的开示就可以了解;就好像氧气一般,让我们能够好好地存活,一点都不过分。经文如是说:
  
听法之功,虽于今身不能得道,五道受身多所利益。如我前说,般若智慧,亦名甘露,亦名良药,亦名桥梁,亦名大船,汝不闻乎?(《佛说未曾有因缘经》卷1)

  经中意思是 世尊开示说:“听闻佛法正知见的功德,即使这一世没有证道的因缘,然而当我们受生于五道流转生死之际,还能因为这一个听法的功德获得许多利益。如同我之前所说过:般若智慧又称作甘露,又称作良药,又称作桥梁,又称作大船;你难道没听说过吗?”本经文是 佛世尊教诫独子罗睺罗要珍惜学法的因缘,莫再怠惰。罗睺罗推托,称自己年幼听不懂佛法,听法以后只是徒劳无功没有任何利益。
  今天我们说明到此,下一集再继续和大家分享。
  敬祝各位菩萨:福慧增长!
  阿弥陀佛!
 
标签: 佛法影音
 
更多>同类 佛法影音

推荐图文
推荐 佛法影音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