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如来藏  三摩地  陀罗尼  佛菩萨  布施  明心  心经  第一  过年  正洁老师 

第094集 从明与无明中入不二法门

   日期:2020-02-24    
正贤老师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收看正觉教团弘法节目,今天我要讲的主题是“入不二法门之四——如何从明与无明中入不二法门”。
  《维摩诘所说经》卷2,
  电天菩萨曰:“明、无明为二。无明实性即是明,明亦不可取,离一切数;于其中平等无二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电天菩萨就像是黑暗的阴雨天,打雷时闪电刹那划破天际,把无明的黑暗一下子全部都给打破了。所以他说:明与无明如果加以分别,可以说是两个不同的法。但如果菩萨了知无明的真实本性是明,便知明与无明俱不可得;明的体性即是空性,离一切心数法,故亦不可得、不可取、不可算计,超过算术所能计算;于中能现观明与无明平等无二者,是为悟入不二法门。
  众生从无始以来就一直被两大无明所系缚,一是一念无明,从最初一念无明心起,以烦恼心生诸过患,造尽诸业轮回生死;以不知现前一切境界相本是空性,因无明故妄生对待,不了这一切皆唯是自心分别,便以贪欲、忿恨及愚痴风,吹心识火,自烧自害,曾不觉知。众生就这样被这一念无明的痴暗所缠,生生死死,无有出期。《阿含经》中,佛说这样的无明就叫作无知;这种无知就是会让众生轮转生死的洪流,所以又叫作无明流。《增壹阿含经》卷23,有一天人引如来的话说:
  彼云何无明流?所谓无明者,无知、无信、无见,心意贪欲恒有希望,及其五盖:贪欲盖、瞋恚盖、睡眠盖、调戏盖、疑盖。若复不知苦、不知习、不知尽、不知道,是谓名为无明流。
  经文的意思是说,无明就像瀑流一样,会让众生没入此中;这个无明让众生一无所知、没有正信,就像盲人什么都看不见,心中对于贪欲总是怀抱著希望,因被贪、瞋、痴、慢、疑五种无明所遮盖。如果再加上不知苦的真实道理,因不知苦而一直在集苦,也不知要究竟断除一切苦,乃至没有任何一条路可以修行,也就是不知、不断、不证、不修-苦集灭道-四圣谛,这样就会没在无明的生死流中。因此二乘解脱道的修行者才会想要断尽我见、我执,也就是要断尽一念无明的烦恼障,入无余涅槃。如《增壹阿含经》卷23说:“无明永尽无余”。
  另一种无明是无始无明,众生从本以来不曾与祂相应,直到顿悟本心才打破无始无明,就像电光菩萨一样,一下子就把长劫暗室照得通明,如同祖师所说的:“千年暗室,一灯能破。”菩萨虽然对所知障有了这么一点点的明,但不是这样就能成佛,还有如尘沙一般的所知不足等著菩萨修学。因此必须经过两大阿僧祇劫,再加上一大阿僧祇劫的三十分之二十三修行,才能断尽尘沙惑;断尽了所知障的尘沙惑之后,具足四智圆明,这时才算是真正没有无明。这不是阿罗汉所能办到的,所以阿罗汉不能称之为佛。
  前面虽说了这么多的无明与明,显然明与无明是相对的二法,可是佛为何要说:明与无明是无二无别呢?请看《持人菩萨经》卷2,佛告持人:
  “……以能觉了一切诸法皆无明者,则达明业不更致明,以消无明则曰明业。何谓消无明者,解一切法悉无所有,一切诸法皆虚不真,处存颠倒法无所有,假托有耳!是则名曰以断无明,亦断有明。明与无明悉虚不真,所曰无明,用无明故有众行业,便致十二,愚冥凡夫所不能达自投邪冥,悉无所有反造所有,故曰为行……。”
  经文的意思是说:如果能够知道所有的一切法都是无明的话,就能通达明的一切业行,不必更求于明,因为消除了无明就是明的业。什么叫作消除无明?能了解一切法皆悉无所有,一切法都是虚妄不真实,心中之处产生了颠倒想,托缘假有,但诸法则无所有,这样就叫作断了无明,同时也断了明。明与无明皆是虚假无有真实,所说的无明,因为落入无明的缘故,众生才造作了身口意的行业,以致辗转便有十二有支;愚痴无明的凡夫所不能通达,所以才会投入邪谬的冥暗之中,于无所有中反而造作了一切三界有,所以才叫作行。由以上经文,佛告诉持人菩萨的道理可知,从事相上来说,因为有无明,所以才要消除无明,消除了无明就没有了无明,方便说是明,没有无明哪还有明?所以佛才说:“以断无明,亦断有明。”
  在《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卷1,观自在菩萨摩诃萨告具寿舍利弗言:“舍利子!……无无明,亦无无明尽。”无明断尽就是明,既然没有无明可断,便没有明可得。所以观自在菩萨在《心经》中才说:“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也就是说,真实实相心是没有明与无明二法的,能分别无明与明的是意识,能造无明与明的业行也是意识,而《心经》中所说的心是无无明亦无无明尽的实相心如来藏,不是意识心。凡夫众生总认为《心经》中讲的心就是意识心,如此错会经典,便不知《心经》中的真实意旨。
  因此一般的凡夫众生是没办法去除明与无明二相的,就像众生在看戏,一定会分好人与坏人,说这个做善事的是好人,那个做恶事的是坏人;事实上好坏皆是自心所分别,戏中人只是个缘。世尊在《入楞伽经》卷6的偈颂中说:
  譬如镜中像,虽见而非有,熏习镜心见,凡夫言有二。不知唯心见,是故分别二,如实知但心,分别则不生。
  众生所看到的境界就像是镜子中所呈现的影像,虽然看到了,但并不是真实有的东西。因为众生在世间熏习的缘故,如来藏便如镜现像,凡夫便说有二法,不知一切法都是唯心所现,所以才分别为二;如果真实的知道这一切都是自心所现,就不会再起分别心了。如此可知,众生在世间,此世、他世熏习了无量的种子,意识一现行就起了虚妄分别,而三界中虚妄的有为法一定是相对待的二法,所以凡夫永远落入好坏、有无之中,所以才说凡夫没办法去除明与无明二相。
  因为一般的众生,都是以明、无明的身口意业作为因缘的缘故,便出生了明与无明二相。佛在《大般涅槃经》卷8,用譬喻告诉迦叶菩萨说:
  是牛食噉水草因缘,血脉转变而得成乳;若食甘草,其乳则甜;若食苦草,乳则苦味。雪山有草名曰肥腻,牛若食者纯得醍醐,无有青黄赤白黑色谷草因缘,其乳则有色味之异;是诸众生,以明、无明、业因缘故生于二相,若无明转,则变为明;一切诸法善、不善等亦复如是,无有二相。
  从以上的经文可知,修行者就像是牛一样,修学了善法就有可爱的异熟果报,如同牛吃了甘草就产出甘甜的乳汁;熏习了恶法就有苦果,吃了苦草乳汁就变成苦的,是甘是苦皆是自所造作。因以明、无明为因缘故,定会出生此二相,但如果证入了像醍醐一样的如来藏,了知如来秘密之藏——清净佛性常住不变,这样就没有异色异味了,就不会再像一般众生一样,以明、无明业因缘故生于二相。
  佛接著告诉迦叶菩萨,为何无有明、无明二相,请再看《大般涅槃经》卷8,
  善男子!是牛食噉草因缘故,血则变白,草血灭已,众生福力变而成乳,是乳虽从草血而出,不得言二,唯得名为从因缘生;酪至醍醐,亦复如是;以是义故得名牛味。是乳灭已,因缘成酪。何等因缘?若酢若暖,是故得名从因缘有,乃至醍醐,亦复如是。是故不得定言乳中无有酪相,从它生者离乳而有,无有是处。善男子!明与无明亦复如是,若与烦恼诸结俱者,名为无明;若与一切善法俱者,名之为明;是故我言:无有二相。
  经文的意思是说,佛告诉迦叶善男子说:牛因为吃草这个因缘的缘故,它身中的血液就变成白色的乳汁,原本的草和血灭失了,因为众生福德因缘力的缘故,就变成乳汁。这个乳汁虽然是从牛吃了草变成血才出生,但不可以说草血与乳汁是二,只能称作是从因缘而生,从酪到醍醐的出生也是一样。以这个道理来说,是因为乳汁灭失之后,由此因缘的缘故而转变成酪,哪些因缘呢?因为有酢及暖的因缘,所以说酪是从因缘而有,乃至醍醐的出生也是一样。所以不可以一定说乳汁中没有酪,从别的出生离开乳汁而能有酪,这是没有道理的。佛告诉迦叶菩萨说:明与无明的道理也是这样,如果与烦恼诸结使同时存在,就叫作无明;但如果与一切善法俱在,就称之为明,所以我才说明与无明没有二相。
  从以上经文佛说的道理可知,因为无明经过修行的因缘出生了明,所以不可以说无明中没有明;明是从无明中经修行的因缘才出生的,离开无明而能有明,这是不可能有的事。就像离开了血草而能有乳汁,一样是无有是处。不知有烦恼诸结使要断除,造作了恶业就叫作无明;知道要修行一切善法便能得明。所以佛才说明与无明无有二相,差别只是在知与不知之间。
  《大般涅槃经》卷8,佛接著说:
  若言无明因缘诸行,凡夫之人闻已分别,生二法想:明与无明;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实性。
  经文的意思是说,佛告诉迦叶菩萨:如果说到无明因缘而有诸身口意行,一般的凡夫听了就起分别,生起了明与无明二法之想;有智慧的人了解通达,明与无明的体性无二无别,无二的体性就是实性。这样的智者,对自己所证的法有十足的信念,不惊不怖,已离开了愚人的妄想,不再像《佛说大乘智印经》卷5所说的愚人一般:
  愚人妄想成流转,厌生死故求涅槃,增长我见有差别;智者了知法无二,明与无明本同体,由不信故怀惊怖。
  因为二乘愚人,对明与无明产生了虚妄的分别,厌弃生死所以想求入无余涅槃,一再地有我要出离生死,如是增长了我见而不知,因此才对明与无明产生了差别;有智慧的菩萨了知一切法无二无别,明与无明本来就是同一个真实体所出生,由于信受深妙的大乘法而无有惊怖。所以电天菩萨才会说:
  无明实性即是明,明亦不可取,离一切数;于其中平等无二者,是为入不二法门。(《维摩诘所说经》卷2)
  无明的真实体性还是离开不了明,众生的如来藏里含藏了染污的种子,无明就在三界中出生现行运作了,所以说无明实性即是明。既然明也不可以执取,就没有明与无明可说,自然是离开一切有数的法,如是入于平等无二的人,就是得中道实相观的圣者。如《大宝积经》卷112,世尊对迦叶说:
  复次,迦叶!……明与无明无二无别,如是知者,是名中道诸法实观。
  想要求得实相观的菩萨,必须证入如来藏法门,就像世尊在《大般涅槃经》卷8,勉励大迦叶说:
  尔时佛赞迦叶菩萨:“善哉!善哉!善男子!汝已成就深利智慧,我今当更善为汝说入如来藏。”
  因为迦叶菩萨已经成就了深利的智慧,所以佛才为他开示如来藏法门,后来才有奶酪、醍醐出生的譬喻,以及明与无明无二无别的说法,乃至说到“雪山有草名曰肥腻,牛若食者纯得醍醐”,名叫肥腻的草就是譬喻如来藏,牛则是修行者,如果找到了如来藏,就是具足中道实相观的菩萨,可是想证如来藏并非容易之事。如《大般涅槃经》卷8,佛说:
  善男子!众生薄福,不见是草;佛性亦尔,烦恼覆故众生不见。
  因此众生想要吃到雪山叫肥腻的草,也就是说能证得如来藏,首先必须修集福德,再来就是去除性障,否则烦恼覆心,是见不到佛性的。
  或许还是有人会想,无明的真实体性真的就是如来藏吗?关于这一点,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卷90里,有很详细的说明:
  菩萨求无明体,实时是明——所谓诸法实相,名为“实际”。观诸法如幻如化,众生颠倒因缘故,起诸烦恼作恶罪业,轮转五道受生死苦。譬如蚕出丝自裹缚,入沸汤火炙;凡夫众生亦如是,初生时未有诸烦恼,后自生贪欲、瞋恚等诸烦恼;是烦恼因缘故,覆真智慧,转身受地狱火烧汤煮。菩萨知是法本末皆空,但众生颠倒错故,受如是苦。菩萨于此众生起大悲心,欲破是颠倒故,求于实法,行般若波罗蜜,通达实际;种种因缘教化众生,令住实际。是故住实际无咎。
  龙树菩萨的意思是说,菩萨在深入寻求无明的体性时,发觉无明是从明来的,也就是所谓的诸法实相,又名实际。菩萨深观一切法都是幻化的,众生因颠倒的缘故生起了诸多烦恼,造作了恶业、罪业,于是轮转五道受尽生死苦,就好像蚕吐丝,把自己系缚包裹在里头,便被人们放入滚沸的汤火中烧煮;凡夫众生也像是这样,最初出生的时候并没有那么多的烦恼,后来出生了贪、瞋、痴等等诸种种烦恼,因这些烦恼遮覆了真实的智慧,转生投胎后,便下堕地狱受火烧水煮之苦。菩萨了知诸法的本末都是空性心如来藏,但是众生因为颠倒错会,才会受这样的痛苦;菩萨对这样的众生生起了大悲心,想要破除这些颠倒的缘故,寻求真实的实相法界,如实地修行智慧到彼岸,最后通达真实的本际,以种种的因缘教化众生,让众生也能安住于诸法实相的实际。以这样的缘故,安住于实际是没有过咎的。龙树菩萨的意思很清楚,众生都是安住于虚妄的意识心中,不能观察诸法如幻如化,以致出生种种的颠倒想,因而生诸烦恼造诸恶业,这就是具足无明的凡夫,故轮转于五道受生死苦。菩萨起大悲心欲救护众生,让众生也能了知诸法的本末就是空性心如来藏。证得了实相心如来藏之后,便能安住于诸法实相的实际中,便可以安住在《心经》中观自在菩萨所说的—无无明亦无无明尽—没有了无明,自然没有无明需要灭尽,从此在人间行菩萨道,便能游戏人间,利乐有情,而心是解脱的,尽管长劫度众而不以为苦。
  因为时间的关系,“从明与无明入不二法门”就说到这里。敬祝诸位菩萨色身康泰,学法无碍,谢谢诸位菩萨的收看。阿弥陀佛!
 
标签: 佛法影音
 
更多>同类 佛法影音

推荐图文
推荐 佛法影音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