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如来藏  三摩地  陀罗尼  佛菩萨  明心  布施  心经  第一  过年  正洁老师 

第118集 如何观如来(下)

   日期:2020-02-24    
正珍老师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继续收看,正觉教团所推出电视弘法节目“三乘菩提之入不二法门”。
这集继续以维摩诘大士所说对于“如来的现观”,有四个现观来说明:离五蕴相、异三有身、顺出世道、法与非法俱离。
先回顾上集所说“如来前际不来、后际不去”,这段话先就如来实义来说:不是指三十二大人相的那个色身,不是为众生说法、善观弟子得度因缘的如来意识,也不是一直在决断的末那识;那都是自性如来应众生缘所化现的有为法。即使是报身佛,也是自性如来依无量世福德智慧修为,这些功德所化现的庄严相,是利乐众生的藉缘,还是属于有为法所摄。
诸佛的报身、应身、化身,看起来都是本无今有,但那个背后都是自心如来所化现;自心如来没有断灭、变异过,就是第八识如来藏心,佛地称为无垢识。维摩诘大士又说:如来“今则不住。”“住”就是心会安止在相上、所缘相;例如吃东西,心就会安止在食物上面品味,修定的时候,心就会安止在定境法尘上面不动乱;这个心是意识心,所以是有住的,就是有进、有止、有出的变化相。
在前面的学习中,佛陀由各种角度来说明菩萨不住无为的胜妙行。在事修上,初地菩萨就具有慧解脱阿罗汉的功德,可以入涅槃,但是不入;三地满心已经有俱解脱阿罗汉的功德,可以修灭尽定,可以取无余涅槃,但也不安住在其中;七地菩萨可以念念入灭尽定,所以有可能会被无余涅槃的寂静乐所吸引,佛就会加持他,引发他的如来妙智三昧,因为有了这样的三昧,就可以次第地进修直到成佛,这就是有别于二乘,可住而不住的不可思议菩萨行。而诸佛都是离开分段生死和变易生死,所以说诸佛都不住在生死中,又因为初入地时所发的十无尽愿,所以永远不入涅槃,所以也不住在涅槃中;不住生死也不住涅槃,它就是如来无所住的实义。但是当菩萨证得如来藏时,就会发现实际理地中,如来藏本来就不住生死、本来就不住涅槃,所以维摩诘大士说“今则不住”。
接下来看维摩诘大士他现观的第三点:离五蕴相。维摩诘大士说:
不观色,不观色如,不观色性;不观受想行识,乃至不观识如、不观识性;(《维摩诘所说经》卷3)
有关如来和五蕴的关系,在《阿含经》就清楚地分析了;在《阿含经》有这么个故事:我们都知道焰摩迦比丘,他有一次跟别人说自己对佛陀开示漏尽比丘境界的认知。
他说:“我明白世尊所教导的法,烦恼已尽的比丘,当他身体崩解坏掉就断灭消失,死后就不存在了。”其他的比丘一听,不对啊!世尊不是这个意思。就跟焰摩迦比丘说:“你理解不清楚,不能这样乱说,这样乱说是不好的。”可是焰摩迦根本听不下去,于是他们就去找舍利弗,请舍利弗帮忙。那么舍利弗就去找焰摩迦,他对焰摩迦说:“你真的有说‘我解知世尊所说的法,漏尽阿罗汉身坏命终后就一无所有’吗?”焰摩迦也老实,就说:“是我说的。”舍利弗就开始问他:“我现在问你,你直接回答我,色法是常还是无常?”焰摩迦说:“无常。”“那无常是不是苦呢?”“是苦。”“那如果是无常、苦、变易法,多闻弟子会在这一个色蕴当中见到我或者是异我、或者是说相在吗?”焰摩迦说:“不会!”舍利弗尊者就这样次第地,继续以受、想、行、识来问过一轮,焰摩迦都说:“不会!”
重点来了,舍利弗就问:“焰摩迦你怎么看,色是如来吗?”焰摩迦直接说:“不是。”“受、想、行、识是如来吗?”“不是。”接著舍利弗就以“离开五蕴有如来”,或者说“如来在五蕴中”、“五蕴在如来中”,这样的次第来问焰摩迦,焰摩迦都回答:“不是。”所以舍利弗知道,焰摩迦他了知如来和五蕴之间的关系,在这个知见上他已经建立起来了。于是舍利弗就说:“就是这样啊!焰摩迦!‘如来见法真实如,住无所得,无所施设。’(《杂阿含经》卷5)你能说‘我解知世尊所说,漏尽阿罗汉身坏命终无所有’?”焰摩迦一听:“不能。”经过舍利弗次第地疏理,这时候焰摩迦知道错了。
南传的这一段翻译,舍利弗是直接地指责焰摩迦。南传的翻译是这样说:“这里,焰摩迦学友!在此生中,当真实的、实际的如来,未被你得知时,你适合对他们宣说‘我了知依世尊所教导的法,烦恼已尽的比丘身体崩解而被断灭、消失,死后就不存在了’吗?”这一段南传的翻译,是直接指责了焰摩迦。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南北传的阿含它们有著共通性,就是阿含期的修行证果人,对于如来真实常住、对于如来和五蕴有著不一不异的关系,是根本的入道关要。这个不论是在知见上、或者是在推理上,不但要能够很清楚,还要能够确定无疑,这样才能够入于声闻菩提的见道位,乃至次第进入修道,否则肯定落在意识常住、或者是断灭空的邪见,连初果见道都不可得,何况其他?
所以维摩诘这一段“离五蕴相观如来”,玄奘大师的翻译就很直白:
我观如来色真如性,其性非色;受真如性,其性非受;想真如性,其性非想;行真如性,其性非行;识真如性,其性非识。(《说无垢称经》卷6)
这里就直接地开演出真如和五蕴的关系,也就是说要能在五蕴上看到真如,但是要得离开五蕴相;简要地说,这个真如离开五蕴是找不到的,但是不能把生灭的五蕴相说是真如。
维摩诘大士现观的第四点:异三有身。维摩诘大士继续说他所现观的如来:
非四大起,同于虚空,六入无积;眼耳鼻舌身心已过,不在三界;三垢已离,(《维摩诘所说经》卷3)
这段话其实有五种现观。
第一个,自心如来是不住在地、水、火、风四种功能中,祂也不是四种功能聚积而成。有人说第八识是由许多种子聚积而成,那就表示第八识没有自己的自性,只是种子的集合体,那么我们只要修行把种子清净了,就成佛了;这等于变相地否定了第八识的功能。第八识有祂的体大、相大、用大的功德性,祂的功德性,不是和四大、五蕴、十八界混淆,不是色法,不是物质法,没有一法能够取代祂,这是唯证乃知的,如果没有证得就永远无法发起般若实相的智慧,无法真正地转依修学佛菩提道。
第二点是说,自心如来的清净体性像虚空一样,能够圆满地显现一切法,但是不著于一切法。有人说遍满虚空大自在、或者说是虚空中的能量、或者说虚空就是佛,这个说法是有问题的,其实虚空只是相对于色法,分别施设而有的假相法,没有真实的自体,一切境相都是妄心的分别,如果离开了妄心、离开了分别性,又哪有虚空可说呢?所以不能把譬喻就当成是真实的。
第三个讲:自心如来是藉著色身五根对外相应六尘,而有了外六入的相分,但这外六入的相分它不会聚积成一团、一聚地积聚起来;接著祂又藉著外六入的相分,显现了内六入的相分,依然不是积聚的法,但如来藏却完全不会漏失任何一法,因缘到了,祂就会为我们显现出相应的相分出来。有人是这么说,说这个如来藏会藉由我们的扶尘根去吸取外面四大的微细色法,再把这个四大的微细色法转换为更细的四大微细色法,在我们的头脑中显现出来;那么就变成祂是一个积聚的法,如果是积聚的法,那么就表示如来藏是有增有减的;如果这是一个事实的话,一个人的头应该一下变大、一下变小,因为有著四大的积聚以及舍离;所以这个说法是没有道理的,如果说这些法是积聚起来的话,我们真的要说起来,以整个须弥山那么大的空间都是不可能储存得够的。因此维摩诘大士的现观就说:六入无积。
另外维摩诘大士的现观说:自心如来是超越六根、六识的境界,意思是说这个如来不在三界法中。这可以从三个层次来说:一、由方便说,当一个人入了灭尽定,那么他是不与三界一切法相应的,因为这个时候,只有意根的三个心所法继续运作,呼吸、心跳都停了,方便说是出三界。二、是入于无余涅槃,连意根都断尽了,只剩下第八识自心如来独住,不再应现法相在三界中。第三个是本来就出三界,这个是第八识的自住境界,对六尘诸法,如来藏不分别、不作主、无觉、无观,是纯无漏的法,所以祂不属三界法所摄。这就是维摩诘大士的现观,一切菩萨都也应该这样现观,才是真实如来的现观。
第五点说:如来是远离贪、瞋、痴三垢;贪、瞋、痴是凡夫众生的三个根本烦恼,其实可以分邪、正两个层次来说。如果是邪的三垢,众生依于我见、邪见所起三界造作的事业,所以有著三界流转不息的苦果。如果说有正三垢,要怎么说呢?这个是依三乘菩提求解脱的正行而说,又有二乘以及佛菩提的差别,二乘的三垢是欣乐涅槃、厌患生死、迷于中道,也是有著贪、瞋、痴,但是是依修道而说;菩萨也是有三垢:广求佛法是法贪,呵责二乘、外道邪见是法瞋,于究竟佛菩提道尚有不知、不圆满,所以还有所知障的存在。在事上,佛陀的烦恼障,一切有漏法的习气、法种都已经断尽,所知障也已经全数断尽,已经具足了圆满一切种智,所以在事上,佛陀是已经完全没有了烦恼障跟所知障。可是证悟的菩萨在实际理地上,可以现观自心如来一向清净圆满,一向没有烦恼障、所知障可说,所以菩萨的现观:如来是远离贪、瞋、痴三垢。
第五,我们讲顺出世道;维摩诘大士的现观说:“顺三脱门。具足三明,与无明等;”(《维摩诘所说经》卷3)这分三点说:
顺三解脱门就是指“空、无相、无愿”三解脱。二乘的“空、无相、无愿”是他现观蕴处界一切法都虚妄无常,而成就的一分的正智,但是大乘菩萨的三解脱“空、无相、无愿”却是转依如来藏,而来看到“空、无相、无愿”;所以三解脱,二乘和大乘有著相当大的差异。也因此说,大乘菩萨是真正的解脱--是本来解脱,二乘菩萨的解脱,不能算是真正的解脱,因为他对于五蕴十八界这些法还是心有恐惧的。
第二个,具足三明;佛地的功德具足圆满宿命、天眼、漏尽三智,却是以智来说,因此不会愚于过去、现在、未来,洞察三世一切法,这个部分玄奘大师的翻译是:
随至三明,非明而明、非至而至,至一切法无障碍际。(《说无垢称经》卷6)
也就是说:在实际理地上,每个人的自心如来祂的明,不是意识修得无漏慧的明,是本具不妄不变的真实本觉真性;如来法身无身,为利乐众生所以示现其身,非能到而说到;众生的意识、末那识有任何一念,随应即至,所以如来是流通于三世一切法、一切智,乃至流通于一切烦恼杂染,都没有障碍边际可说,所以说是具足三明。
第三点说:与无明等。因为第八识如来藏对于现象界法是从来不分别,从来没有任何言说,所以也没有任何贪瞋爱染的相应,因此如果以意识心分别的伶俐来说,对于现象界法,如来藏犹如是一个无明的显现。因此玄奘大师在这段翻译是比较长:
实际非际、真如非如,于真如境常无所住,于真如智恒不相应。真如境智其性俱离。(《说无垢称经》卷6)
也就是说,这个如来藏连真如自己的境界、连真如自己所显现的大圆镜智,也都是不明不了、也都是离开的。
这个境界就是维摩诘大士他所生的现观,希望对您有所启发,这集就说到这里。
阿弥陀佛!
 
标签: 佛法影音
 
更多>同类 佛法影音

推荐图文
推荐 佛法影音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