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如来藏  三摩地  陀罗尼  佛菩萨  布施  明心  心经  第一  过年  正洁老师 

第024集 俱解脱的功德(下)

   日期:2020-02-24    
正德老师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三乘菩提之阿含正义”我们今天要继续来探讨“俱解脱的功德”。
  佛陀所度的最后一位证阿罗汉的弟子,叫作须跋陀罗,他先前在外道法中出家,清净的受持外道戒,通达外道典籍,证得种种禅定与世间五通,也就是除了佛弟子才能证得的漏尽通以外的五种神通,包括神足通、他心通、天眼通、天耳通、宿命通这五种神通。但这五种不能让人解脱于生死的系缚,所以又称为世间五通。
  须跋陀罗已经120岁,一般人对这位外道修行人的恭敬,就像在对佛法中出家的阿罗汉一样。在 佛陀即将入大般涅槃当天,他才去向 佛陀请法,想要请求 佛陀为他解除心中的疑问,因为当时外道的修行者都说自己已经证得解脱果、已经获得一切智,认为别人说的都是邪见、都是生死因,互相指责对方的是非。他的疑问是:要怎么样才能知道他们的虚实在哪里?
  佛陀为须跋陀罗解说了佛法八圣道的法义以及佛戒内容以后,须跋陀罗得到了法眼净,同时也见法、得法、知法、入法,这个意思指的就是他断了我见,见到了解脱法、得到了解脱法,知道解脱法的内容,已经入于解脱法中了。因为须跋陀罗虽然具备了世间禅定与五神通,但是外道法并不知道能证禅定与神通的觉知心祂是虚妄法,不知道众生的觉知心就是生死法,就是不能解脱生死的我见烦恼,因此外道法没有真能解脱三界生死的解脱法。
  佛陀告诉须跋陀罗,在佛法中倘若不能获得八圣道,也就不能获得初分的解脱果,更何况获得二果、三果乃至四果的阿罗汉解脱果;而外道法中没有八圣道,所以不可能有解脱法可以实证,因为八圣道的首要就是正知见。正知见的基础内容就是如实知五蕴法的无常、苦空、无我,不生不死的涅槃是真实、清凉、寂灭、常住不变异;具备了正知见,如实思惟就能够断我见。所以须跋陀罗对于 佛陀所说的八圣道法信受不疑,舍掉了原先的邪见,消除了他心中的疑问以后,在现证量上获得了初分的解脱果,就立即请求 佛陀让他在佛法中出家受具足戒,并依照 佛陀所说的四圣谛随闻入观,漏尽意解获得阿罗汉果。
  当须跋陀罗证得阿罗汉以后,觉知到解脱之乐以后,对著 佛陀说:【我今不忍见天人尊入般涅槃,我于今日,欲先世尊入般涅槃。佛言:善哉!时,须跋陀罗即于佛前,入火界三昧而般涅槃。】(《大般涅槃经》卷3)在 佛陀示现度化娑婆众生即将圆满的最后一刻,须跋陀罗才来到 佛陀座下请求听法,证得解脱果,成为 佛陀最后一位度化的阿罗汉弟子;他却不忍心看著 佛陀入大般涅槃,向 佛禀告以后,就在 佛陀及大众面前入火界三昧而舍报入涅槃。
  这位须跋陀罗本来就具备了种种禅定与五通,灭尽一切有漏,成就无漏心解脱、慧解脱,证得阿罗汉以后,就成为俱解脱阿罗汉了。因为证得解脱果的阿罗汉,必定要具备八解脱与无漏六神通,才能够随时随意发起火界三昧舍报入无余涅槃的。从须跋陀罗这个案例可以知道,纯粹修世间禅定乃至五神通是不能够解脱三界生死的,因为世间禅定与五神通没有解脱果所具有的功德。
  接下来,我们就针对俱解脱来论证每一分解脱果所必定具有的功德,这些功德是有漏的世间禅定以及五神通所不可能到达的。这些功德可以从“戒定慧”方面来作说明。
  首先是戒,俱解脱阿罗汉必定具足受持佛所制的学戒,就像须跋陀罗,佛陀为他解除了心中的疑惑以后,他首先就要求受出家的具足戒,之后才听闻 佛陀说法而证阿罗汉果。佛陀为弟子众制戒,最主要的是为了断除后世的有漏生死而制戒,在这个前提下,弟子众对于 佛陀,他必定要有坚固的信心,才能被 佛陀摄受,降伏自己的高慢心,接受佛法而被调伏,精进地来断除应断的三界有漏生死烦恼。
  须跋陀罗有著120岁的高龄,在外道法中完全清楚,种种书论中都写著说、都说“佛出世极为难遇,好像优昙钵华在特定的时间才会出现那样的难得”,但是他却等到听闻 佛陀要般涅槃的当天才去求见 佛陀,想要解除心中的疑惑,这都是出于高慢心所导致的,严格检讨起来就是对于 佛陀没有坚固的信心。
  他在外道法中所受的戒,从解脱的本质来说都属于非戒取戒,因为外道所受的戒,都不能使人断除依于五蕴所生的我见,不能如实理解生死苦的真正根源与道理,那在这种情况下,对于 佛陀所说的苦集灭道真实义理,自然他就不能信受,甚至于认为他们的见解是最上等的、最胜妙的,佛陀说的出离道不是真正的出离,不能灭尽生死苦。所以须跋陀罗对于佛法中阿罗汉的解脱是有疑惑的,那这个部分就显示出他具足了疑见;还没有在佛法中受具足戒之前,虽然受持外道戒非常清净,可是因为那些戒都是在迷惑于生死苦与解脱的前提之下,妄计以为能得第一清净解脱所受的禁戒,那就称为戒禁取见。由于没有听闻真正佛法,不能如理作意的缘故,所以一念无明的我见烦恼不能断除。
  须跋陀罗他具足了我见、疑见、戒禁取见,这三种系缚在三界中不能解脱的结称为三缚结。当他听闻 佛陀为他解说了八圣道以后,他就断除了三缚结,请求受出家具足戒,而不再认为他先前所受的外道戒是可以解脱的清净戒了。所以在戒的功德上,须跋陀罗调伏了高慢心,调伏后能被 佛陀摄受,对 佛陀生起了坚固的信心,他就断尽今世与后世有漏生死烦恼,这些佛戒的基本功德都不是他在外道法中清净的受持外道戒所能获得的。而当他成为俱解脱阿罗汉以后,也从开始的受持学戒,成就了无学戒,因为依止戒行应当有的清净身口意行已经圆满,都能守护而安住在八圣道的正业、正语与正命的轨范而不会违犯,成就了贤善的无学戒身的功德。
  接著我们再来说慧的功德,对于苦集灭道四圣谛的正见,要如实知、如实见、如实修断、如实证,从学慧进而成就无学慧,所具备的无学正见与正智,在他面对一切缘生法时,都能如实地思择观察,所成就的无学慧身,具备了精通擅长于解脱三界的能力。功德指的就是自己用功以后所得到的解脱德用,以须跋陀罗为例,他在外道法中,虽然已经修成了四禅八定、五神通,但是却仍然无法得到断我见的初分解脱智慧与德用,直到听闻 佛陀为他解说了八圣道与佛戒的内容以后,才得到法眼净,也就是解脱道的初分学慧——断我见的功德;然后以这分学慧的现证量,依据 佛陀解说的四圣谛随闻入观,接续来断尽有漏烦恼,自知自觉自作证“生已尽,所作已办,不受后有”,获得阿罗汉解脱果。
  所以说,须跋陀罗于自身的三界生死诸漏已尽、已知,这个功德是来自于所成就的无学慧身。佛陀的正法中,从初分解脱果所获得的学慧功德,就必须也必定能够在见地上完全清楚解脱道所应修、应断的内容项目;二果的学慧功德,有能力来降伏以及淡薄贪瞋痴;三果的学慧功德立基于二果的学慧,基于苦圣谛如实知,苦集、苦灭以及苦灭道迹也都能如实知。如是知、如是见以后,他有能力来出离欲界男女欲贪与诸多恶不善法,来发起不退的初禅,断除了身见、戒禁取见、疑见、贪欲、瞋恚这五种属于解脱欲界所应断的下分结。一定要经历初果到三果的学慧过程,并且以这个基础才能到达并成就四果阿罗汉的无学慧身,这个过程与内容,所说的就是自果必须具备己德的道理。
  最后探讨的是定的功德,指的是“空、无相、无愿”三昧,又称为三三昧。首先是空三昧,最重要的就是通过五停心观的方法,让心安住于内法不散乱,以便成就止观,然后以止观为工具,来观察五蕴身心不是真实我,对治我见、我爱以及我慢烦恼;然后以无我空的智慧,进一步对治我所见、我所执以及我所慢的烦恼,这是空三昧的功德,三昧的意思就是心得决定不动摇。接著是无相三昧,要灭掉苦的聚集,就要依止于空三昧的无我空决定心,灭除依止于五蕴分别而有的我相、人相、男女相,乃至断除对五尘相的攀缘分别;内心所缘以安住于灭谛无相的决定性而不动摇,这是无相三昧的功德。而无愿三昧,完全没有意愿再于三界中生死流转,没有意愿再受后有五蕴的生死苦,除了圣道,没有其他的法可以到达涅槃,这是无愿三昧的功德。这样次第的从初果修到四果圆满,就称为无学定或无学三昧。以上所说的无学戒、无学慧,无学定的功德,是一切慧解脱的阿罗汉都必定具备的。
  这里又再一次的举证,须跋陀罗先前在外道法中成就的四禅八定、五神通,不能称为无学定,因为都属于生死业中的有漏定。但是当须跋陀罗断了三缚结,在佛法中出家受具足戒,经过了学慧的听闻与思惟,最后成就了空、无相、无愿三昧,断除五下分结、五上分结,成就了无学慧以后,他先前所具备的四禅八定与空、无相、无愿三昧相应了,就成为具有八解脱的本质了。因此须跋陀罗成就了俱解脱,所具备的解脱功德有无学戒身、无学慧身、无学定身以及八解脱身具足,八解脱身他是身证具足而住。须跋陀罗在外道法中出家时,对于什么样才是阿罗汉不能判断,但是听闻 佛陀开示教导以后,生起了坚固信,而能见法、得法、知法、入法,并且实证了阿罗汉果。他虽然因为高慢心而延迟,直到 佛陀将要入大般涅槃了才来求法,但终究他的心性还是有贤善调柔的一面,所以能被 佛陀摄受。
  佛陀座下曾经有一位善星比丘,有一段期间常常在 佛陀左右让 佛陀差使。经常陪伴在 佛陀身旁的善星比丘,并没有因为这个便利而受到调教,或者因为跟随在 佛陀旁边多听闻而能具备正确的知见。曾经有一次 佛陀到城里乞食,在一间酒家门口看到一位尼乾外道,弯著身子蹲在地上吃酒糟,这位善星比丘看到了,就对 佛陀说:“倘若世间有阿罗汉的话,那这个尼乾子是最殊胜的,因为他所说的都是无因无果的法。”佛陀回答他说:“你这个愚痴人,你不是经常听到所谓阿罗汉不淫、不害人、不饮酒、不欺诳,但这位尼乾子杀害父母、吃酒糟,你怎么可以说他是阿罗汉呢?他命终舍报以后,必定会下堕阿鼻地狱,而阿罗汉已经永断三恶道了,怎么可以说这尼乾子是阿罗汉呢?”可是这位善星比丘听闻 佛陀开示以后,却不信受佛语,仍然对 佛陀辩解著说:“四大地水火风的性质仍然是可以转易改变,可是若说这位尼乾子必定下堕阿鼻地狱,没有这个道理的。”佛陀对这善星比丘说:“愚痴人!你不是经常听到,诸佛如来所说的是诚实语,不会说前后两种互为矛盾的话。”佛陀虽然很有耐心的为善星比丘说法,但是善星听了以后却完全不信受。
  善星比丘虽然在 佛陀座下出家,并且在 佛陀旁边让 佛差使,但是对于 佛陀却一点都不信受,对于 佛陀所说的法完全不相信,却尽是相信外道所妄计自认的阿罗汉才是真正的阿罗汉;而对于 佛陀所开示教导的所谓阿罗汉必定有无学戒的功德,不可能造作杀父、杀母的恶业,必定已经远离生到三恶道的异生性了,却一点都不信受。善星比丘与 佛陀争辩外道才是阿罗汉,这样的事情是一而再地发生,当善星比丘指另外一位尼乾子外道,叫苦得为阿罗汉,佛陀再次向善星比丘开示,那位苦得尼乾子不是阿罗汉,因为苦得完全不懂阿罗汉的修道方法,善星比丘却因此而指控 佛陀这样说苦得,是阿罗汉在对阿罗汉生嫉妒心。
  善星比丘为何会这样呢?佛陀向迦叶菩萨说:
  善星比丘虽复读诵十二部经,获得四禅,乃至不解一偈一句、一字之义,亲近恶友,退失四禅。失四禅已,生恶邪见,作如是说:“无佛无法,无有涅槃。沙门瞿昙善知相法,是故能得知他人心。”(《大般涅槃经》卷33)
  这位善星比丘虽然在 佛陀座下出家以后,也读诵 佛陀所开示的契经因缘等十二分教,也能毁坏欲界贪爱结,修证禅定到达了四禅,但是对于所读诵的十二分教不能在读诵后思惟、修学,导致对于 佛陀所开示教导的其中的一偈或者一句乃至一个字都不能了解。在这种情况下,他又亲近诸多外道恶友熏习不善法,放逸的缘故退失了四禅。由于退失了四禅的缘故,他生起了恶邪见,就说:“无佛、无法,没有涅槃可证,佛教出家人瞿昙是因为善于观察面相,所以能得知他人心中在想什么。”
  善星比丘因为自己亲近了外道恶友,熏习不善法导致失去了四禅,也因此失去了对三宝的善根,对于 佛陀所说的法完全不信了。但是 佛陀仍然持续的对善星谆谆教诲,佛陀说:
  我于尔时告善星言:“我所说法,初中后善,其言巧妙,字义真正,所说无杂,具足成就清净梵行”。善星比丘复作是言:“如来虽复为我说法,而我真实谓无因果。”(《大般涅槃经》卷33)
  佛陀告诉善星比丘:“我释迦牟尼所说的法,无论是刚开始阿含解脱道,之后转进的般若中道,最后转进究竟的方广唯识佛菩提道,所说的语言有著方便善巧与超越世间的胜妙道理存在,字字句句的义理真实无有偏差,所说的内容没有夹杂丝毫的戏论与欺诳,完全具足地说,说者自己离欲,也必定能让修学者听闻而离欲的清净行。”善星比丘听了 佛陀的开示以后,他说:“如来虽然又再次地为我说法,但我还是真实地认为一切都无因无果。”也就是说,善星比丘因为自己放逸而退失了四禅,就这样认为没有因果可说,修行是没有用的。
  当 佛陀向迦叶菩萨说了善星比丘的事情以后,唯恐迦叶菩萨不相信,就说善星他目前在何处,我们可以一起去问他。当 佛陀与迦叶往善星所在的地方前去,善星远远地看见 如来往他的方向走来,看见以后却马上生起恶邪的心念,因为恶心的缘故而生身陷入阿鼻地狱。
  善星比丘的例子告诉我们,假如仅是偏在禅定上用功,而在学戒与学慧上没有同步地跟进,就算是多年跟在 佛陀身边,以 佛陀福慧两足、四智圆明的威德力,具足了方便善巧,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仍然无法阻止善星去亲近外道被影响而放逸退失,最后导致永断善根成为一阐提人,生身入地狱而无法救拔。
  已经具有四禅八定的须跋陀罗从外道法转入佛法中,听闻 佛陀开示以后,对 佛生起坚固信,在 佛前证得俱解脱;而在佛法中出家的善星比丘,偏修禅定证得四禅,亲近外道恶友以后退失四禅,对 佛与佛法失去善根,对 佛不信而生起恶邪的心念,永断善根成为一阐提。这两个例子,除了显示出纯粹的禅定,它无法成就解脱的功德以外,最重要的就是我们要回归到证解脱果必定要有相应的解脱功德实质存在;俱解脱的功德必定要具备慧解脱的功德,也就是说一定要有无学戒身、无学定身、无学慧身,然后再加上八解脱的身证具足安住的功德。
  所谓的无学戒、定、慧身,身指的就是功能,以无学定身为例,就是要有无学的空、无相、无愿三三昧的功能。
  空三昧的功能必定能够对治我见、我爱以及我慢,并且到达灭除无余的地步,也就是面对境界时绝对不会再现行,就是无学的空三昧功能,这样的功能显现出具备对治我见、我爱、我慢的能力。
  又例如无相三昧,阿罗汉绝对不会对著异性品头论足,甚至于被异性吸引起贪,而去造作非梵行,所以不可能将世间男女双身法的房中术,当作是修行的工具。
  又例如无愿三昧,阿罗汉不可能生起心愿要以戒的功德求生天享福、求世间财富,或者求国王的位置以及权力,这就是解脱的功德。
  小乘阿罗汉自果必有自功德的情况,大乘菩萨阿罗汉也必定是这样,所以一位入地的菩萨阿罗汉不可能出现求取世间的财富,追求世间领导的地位与权力,追求道场的规模与眷属的供养,分别人我以及美丑、重男轻女等等,因为菩萨也必定要具有同样的功德,他才可以被称为阿罗汉的。能够称为佛或者如来的,必定要具足菩萨十地的修证功德为前提;在这个不可改变的前提下,入地的初地菩萨必须已经通达真如了,同时修证完成阿罗汉的无漏心解脱、慧解脱,三地满心完成四禅八定,就已经有了俱解脱的证量。次第转进直到佛地,更不可能没有俱解脱阿罗汉的功德,这些都是我们要知道的实质内涵。
  那我们今天就说到这里了。
  阿弥陀佛!
 
标签: 佛法影音
 
更多>同类 佛法影音

推荐图文
推荐 佛法影音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